可调扭力螺丝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530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扭力螺丝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可调扭カ螺丝批,属于手动工具的领域。
背景技术
普通螺丝批输出的扭カ基本都是不可调整的,只能依靠使用者的经验对其施加在螺丝批上的扭カ进行控制,这样当需要对扭カ进行精确控制时,如精密仪器的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或者紧固件和/或被紧固的部件本身是脆性的或者易受损的时,用カ过猛、施加的扭カ过大的话可能会损伤这些部件,此时因为只能完全依靠操作者的经验,所以会对螺丝批的使用者有一定的要求,如必须是熟练的技工等。有鉴于普通螺丝批的上述局限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ー种可根据使用者需要调节螺丝批输出扭力的大小的可调扭カ螺丝批,该螺丝批可对其输出的扭カ进行多级调节,当使用者施加的扭カ大于设定的扭カ时,螺丝批的扭力输出轴即发生打滑,从而切断了扭カ 的输出。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可调扭カ的螺丝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ー种可调扭カ螺丝批,包括扭カ输入组件和扭カ输出组件,还包括棘轮对,该棘轮对由分别具有环状棘齿的第一棘轮和第二棘轮组成,该扭カ输入组件将扭カ传递至第一棘轮,该第二棘轮则将扭カ传递至扭力输出组件,环状棘齿则被设置为使该棘轮对可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上发生打滑,而在相反方向上则不能发生打滑,还包括弹性组件和调节组件,该弹性组件向棘轮对施加压力,使得该棘轮对紧密贴合,调节组件对弹性组件进行加载和卸载,从而调整压カ的大小以及棘轮对互相贴合的紧密程度,进而调整棘轮对发生打滑时扭カ的大小。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中,弹性组件为弹簧组,该弹簧组包括多个大致同心地设置的弹簧,弹簧各自具有不同的自由高和弹性模量。在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的较佳实施方式中,弹簧组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的自由高大于第二弹簧的自由高,而第二弹簧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一弹簧的弹性模量。在本实用新型的另ー较佳实施方式中,调节组件为带有内螺纹的外罩壳和带有外螺纹的内圈体,内圈体通过螺纹副配合在外罩壳内且不可绕螺丝批的轴线转动,当外罩壳绕螺丝批的轴线相对内圈体转动时,内圈体在螺纹副的作用下相对弹性组件平动,从而对弾性组件进行加载或卸载。在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的较佳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随外罩壳一同转动的法兰盘,法兰盘上设置有多个圆形凹槽,以及与圆形凹槽相配合的圆珠和对圆珠进行弹性偏置的档位弹簧。[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的较佳实施方式中,外罩壳位于可调扭カ螺丝批的头部,棘轮对和弹性组件位于外罩壳之内。在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的较佳实施方式中,弹性组件位于邻近第一棘轮的ー侧。在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的较佳实施方式中,外罩壳可绕螺丝批的轴线转动地连接在可调扭カ螺丝批的手柄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手柄中具有空腔。手柄中的空腔可存放备用的各种可安装在该螺丝批上的螺丝批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手柄带有尾盖。在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的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外罩壳上设置有档位标记,在手柄上设置有指示箭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扭カ螺丝批可对其在设定方向的上的最大输出扭カ进行设定,从而使其输出的扭カ更为精确,当扭カ超出设定档位吋,则输出轴自动打滑,避免对紧固件、需紧固的部件以及螺丝批的批头等造成损伤,由于不依赖使用者的操作经验,因此无需要求特定的使用者。进ー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采用了多级弹簧组成的弹簧组来对螺丝批的最大输出扭カ进行调节,可使得扭カ设定范围更宽,尤其是在低扭カ区域的设定会更为精确,且比单个弹簧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将棘轮对、弾性部均设置在螺丝批的头部罩壳内,因此螺丝批的重心更靠近螺丝批的输出轴,这样可以使螺丝批工作时更为稳定,且当发生打滑时批头产生的振
动更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ー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调扭カ螺丝批的正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调扭カ螺丝批的截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调扭カ螺丝批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调扭カ螺丝批的六角套的透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调扭カ螺丝批的六角传动杆的透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调扭カ螺丝批的棘轮对的透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调扭カ螺丝批的外罩壳的透视图;图8(a)和图8(b)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调扭カ螺丝批的内圈体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I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调扭カ螺丝批100,螺丝批100具有扭カ输入组件、扭カ输出组件和扭カ控制组件,而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将使用者通过扭カ输入组件输入的扭カ经过扭カ控制组件后通过扭カ输出组件输出,以实现对该螺丝批100在单个方向(通常是拧紧螺丝的顺时针方向)上的最大输出扭力进行控制。[0029]在如图1-3所示,扭力输入组件包括手柄2,手柄2内设有空腔19,其一端带有尾盖I。在手柄2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内六角孔20和轴向延伸的周沿21,其中在手柄2的第一内六角孔20的孔底还开有与空腔19相通的第一连接孔22。扭力输入组件还包括如图4所示的六角套4,如图中所示,六角套4的结构包括有外六角柱23、第二内六角孔24以及凸缘25,其中第二内六角孔24的孔底设有第二连接孔26。扭力输入组件还进一步地包括有如图5所示的六角传动杆5,六角传动杆5具有六角形的外轮廓,在其一端上设有第三连接孔27,第三连接孔内形成有内螺纹。装配时,六角套4的外六角柱23插入配合在手柄2上的第一内六角孔20内,六角传动杆5设有第三连接孔27的一端插入配合在六角套4的第二内六角孔24内,这时第一、第二和第三连接孔22、26和27轴向对齐且孔径相同,螺钉3从手柄2的空腔19中旋入第一、第二和第三连接孔22、26和27中,从而将手柄2、六角套4和六角传动杆5轴向地连接在一起。另外通过手柄2和六角套4之间,六角套4和六角传动杆5之间的这种多棱柱和多棱孔的连接,使用者施加在手柄2上的扭矩可传递至六角套4和六角传动杆5,进而传递至本实施例中的扭力控制组件。上述只是具体描述一种扭力传递的方式,其目的是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扭力可调螺丝批100中实现扭力的输入,可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的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其他 很多扭力传递的方式也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无意对此做出限制。下面进一步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扭力控制组件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扭力控制组件包括棘轮对14,参见图3和图6,棘轮对14包括第一棘轮28和第二棘轮29,其中第一棘轮28和第二棘轮29在彼此相对的端面上分别具有环状棘齿30、31,第一棘轮28上的环状棘齿30可与第二棘轮29上的环状棘齿31相互配合,使得在第一棘轮28和第二棘轮29在输入扭力的作用下可克服一定的轴向受力,在预先设定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上打滑,而在相反方向上棘轮28、29之间则不能发生打滑,且轴向受力的大小决定了打滑的难度,或者说发生打滑时输入扭力所需的大小。由此可见,通过控制棘轮28、29之间轴向受力的大小,即可控制发生输入扭力的极限,当在设定的方向上输入的扭力超出这一极限时,棘轮28、29之间即发生打滑,从而切断了转动和扭力的输出,通常,包括在本实施例中,棘轮28、29被设定为在旋紧螺丝的顺时针方向上可打滑。另外棘轮28、29轴向上分别开设有内六角通孔34、35,其中六角传动杆5插入配合在第一内六角通孔34中,从而将扭力输入至棘轮28。棘轮28、29之间轴向受力的大小通常可以通过抵靠在棘轮28、29的其中之一的与其棘齿所在侧面相反的侧面上的弹性组件提供,弹性组件对棘轮对14施加的压力越大,则棘轮对14之间贴合的越紧密,弹性组件可以为单个弹簧,或者根据不同自由高和弹性模量来配置的弹簧组,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组件为大致同心地套设在六角传动杆5上的弹簧11、12,其中第一弹簧11的自由高Htl大于第二弹簧12的自由高Hc/,而第二弹簧12的弹性模量E1大于第二弹簧11的弹性模量E2,弹簧11、12的至少其中之一的一端抵靠在棘轮28的侧面,使棘轮28在轴向上受到其弹性力作用,和棘轮29紧密接合,因此输入至棘轮28、29的顺时针方向上扭力需克服该弹簧的弹性力才能使棘轮28、29发生打滑,而弹簧11、12的弹性力与其变形量成正比,因此通过设定弹簧11、12的变形量,即可对棘轮28、29顺时针方向上可输出的最大扭力进行调节控制。扭力控制组件还包括调节组件,调节组件的主要作用是对弹簧11、12的变形量进行调节,如图2所示,包括在手柄2和六角套4之间套设的法兰盘8,法兰盘8通过位于其凸边上的多个小螺钉9与外罩壳1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外罩壳13也是螺丝批100的头部外罩壳,其开口的一端可转动地套接在手柄2的周沿21内,如图7所示,外罩壳13内侧设有内螺纹40,棘轮28、29和弹簧11、12均位于外罩壳13中。扭力设定组件还包括如图8所不由螺纹配合在外罩壳12内的内圈体10,内圈体10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外罩壳12的内螺纹40配合的外螺纹41,内部还开设有供六角传递杆5穿过的轴向上的第三内六角通孔32和凹台33,见图8(a)和(b),弹簧11、12的一端抵靠在第一棘轮28的侧面上,另一端则抵靠在内圈体10内的凹台33上。当使用者相对手柄2绕螺丝批100的轴线旋转外罩壳13时,内圈10由于其第三内六角通孔32受到六角传动杆5对其在周向上的约束而不能绕螺丝批100的轴线转动,因此只能在螺纹副的作用下,沿六角传动杆5平动,使弹簧11、12变形,从而改变其施加在棘轮28上的轴向力,且由于第一弹簧11的自由高Htl大于第二弹簧12的自由高Hc/,因此在初始阶段第一弹簧11先受压变形,此时棘轮28仅受到弹簧11施 加的压力,而当弹簧11达到一定的变形量后,内圈10的继续平动会使第二弹簧12也开始受压变形,此时棘轮28同时受到弹簧11、12的弹性力作用,且由于第二弹簧12的弹性模量E1大于第二弹簧11的弹性模量E2,因此此时棘轮28所受的弹性力的增速上升。如本实施例中的这种双级弹簧的配置一方面可使扭力的设定范围,尤其是在小扭力区域的设定范围更宽,另一方面也可延长具有较大弹性模量E2的第二弹簧12的使用寿命。可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是,该弹簧组可以进一步包括多个具有不同自由高和弹性模量的弹簧,从而形成多级配置。进一步地,如图所示,在手柄2上设置有档位弹簧6和圆珠7,且相应地在法兰盘8上还设置多个圆形凹槽36,当外罩壳13旋转时,法兰盘8随之旋转,于是受到档位弹簧6弹性偏置力作用的圆珠7依次落入法兰盘8上的圆形凹槽36中,另如图所示,在外罩壳13上设有于圆形凹槽36所在位置一一对应的档位标记,在手柄2上则设有指示箭头,这样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外罩壳13,将螺丝批100的输出扭力设置在所需档位之上。扭力输出组件包括扭力输出轴18,扭力输出轴18 —端具有六角形轮廓,可插入配合在第二棘轮29内的第二内六角通孔35中,进一步,如图所示,在该端的端面上开设有盲孔,而相应地,在六角传动杆5插入配合第一棘轮28的第一内六角孔34中的一端的端面上延伸有凸台,装配时凸台连接在盲孔中。扭力输出轴另一端通过轴套17和平垫片16、轴用挡圈15自外罩壳13的开口 37延伸而出,另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安装孔用来安装各种批头。以上只是具体描述一种扭力传递的方式,其目的是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扭力可调螺丝批100中实现扭力的输出,可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的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其他很多扭力传递的方式也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无意对此做出限制。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扭力螺丝批,包括扭力输入组件和扭力输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棘轮对,所述棘轮对由各自具有环状棘齿的第一棘轮和第二棘轮组成,所述扭力输入组件将扭力传递至所述第一棘轮,所述第二棘轮则将扭力传递至所述扭力输出组件,所述环状棘齿则被设置为可使所述棘轮对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上发生打滑,而在其相反方向上则不能发生打滑,还包括弹性组件和调节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向所述棘轮对施加压力,所述调节组件对所述弹性组件进行加载和卸载,从而调整所述压力的大小以及所述棘轮对互相贴合的紧密程度,进而调整使所述棘轮对发生打滑时扭力的大小。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调扭力螺丝批,其中所述的弹性组件为弹簧组,所述的弹簧组包括多个大致同心地设置的弹簧,所述弹簧各自具有不同的自由高和弹性模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扭力螺丝批,其中所述的弹簧组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自由高大于所述第二弹簧的自由高,而所述第二弹簧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模量。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调扭力螺丝批,其中所述的调节组件为带有内螺纹的外罩壳和带有外螺纹的内圈体,所述内圈体通过螺纹副配合在所述外罩壳内且不可绕所述螺丝批的轴线转动,当所述外罩壳绕所述螺丝批的轴线相对所述内圈体转动时,所述内圈体在螺纹副的作用下相对所述弹性组件平动,从而对所述弹性组件进行加载或卸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扭力螺丝批,其中还包括随所述外罩壳一同转动的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上绕其轴线设置有多个圆形凹槽,还配备有与所述圆形凹槽相配合的圆珠和对所述圆珠进行弹性偏置的档位弹簧。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可调扭力螺丝批,其中所述外罩壳位于所述可调扭力螺丝批的头部,所述棘轮对和所述弹性组件位于所述外罩壳之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扭力螺丝批,其中所述弹性组件位于邻近所述第一棘轮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扭力螺丝批,其中所述外罩壳绕所述螺丝批的轴线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可调扭力螺丝批的手柄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扭力螺丝批,其中所述手柄中具有空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调扭力螺丝批,其中所述手柄带有尾盖。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扭力螺丝批,其中在所述外罩壳上设置有档位标记,在所述手柄上设置有指示箭头。
专利摘要一种可调扭力螺丝批,包括扭力输入组件和扭力输出组件,还包括棘轮对,棘轮对由分别具有环状棘齿的第一棘轮和第二棘轮组成,扭力输入组件将扭力传递至第一棘轮,第二棘轮则将扭力传递至扭力输出组件,环状棘齿则被设置为使棘轮对可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上发生打滑,而在相反方向上则不能发生打滑,还包括弹性组件和调节组件,弹性组件向棘轮对施加压力,调节组件对弹性组件进行加载和卸载,从而调整压力的大小以及棘轮对互相贴合的紧密程度,进而调整棘轮对发生打滑时扣力的大小。
文档编号B25B23/155GK202517414SQ20122011778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6日
发明者余闻天 申请人: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