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的背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6219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智能机器人的背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智能机器人的背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机器人的行走形式主要包括轮式行走机构和类似人类行走的双脚行走机构,无论是采用哪种行走形式,智能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都需要解决防碰撞的问题,现有的智能机器人大都在头部设置感应器,通过头部的感应器检测前方或后方是否有障碍物,避免发生碰撞。由于感应器设置在头部,对于较矮的障碍物可能会探测不到,进而发生碰撞 事故,造成智能机器人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智能机器人的背部结构。其是在智能机器人的背部设置有防碰撞传感器,可以有效地探测较矮的障碍物,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智能机器人的背部结构,包括壳体,还包括防碰撞传感器,所述壳体设置有传感器通孔,所述防碰撞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传感器通孔。所述防碰撞传感器设置有两个,所述壳体设置有两个传感器通孔,两个防碰撞传感器分别设置于两个传感器通孔。所述壳体设置有电源按键和电源电路板,所述电源电路板设置有接触按钮,所述壳体设置有电源按键通孔,所述电源按键一端与所述接触按钮接触,另一端由所述电源按键通孔露出。所述壳体设置有音量旋钮和音量调节电路板,所述音量调节电路板设置有音量调节转盘,所述壳体设置有音量旋钮通孔,所述音量旋钮一端与所述音量调节转盘连接,另一端由音量旋钮通孔露出。所述防碰撞传感器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电源电路板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音量调节电路板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壳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是在智能机器人的背部设置有防碰撞传感器,可以有效地探测较矮的障碍物,避免机器人发生碰撞,保障智能机器人行走的安全。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在图I至图2中包括有I——壳体[0017]2——防碰撞传感器3—传感器通孔4——电源按键5——电源电路板6——接触按钮7-电源按键通孔8——音量旋钮9-音量调节电路板 10——音量旋钮通孔11-螺钉12-螺钉13-螺钉。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见图I和图2,智能机器人的背部结构,包括壳体1,还包括防碰撞传感器2,壳体I设置有传感器通孔3,防碰撞传感器2设置于传感器通孔3。 优选的,防碰撞传感器2设置有两个,壳体I设置有两个传感器通孔3,两个防碰撞传感器2分别设置于两个传感器通孔3。壳体I设置有电源按键4和电源电路板5,电源电路板5设置有接触按钮6,壳体I设置有电源按键通孔7,电源按键4 一端与接触按钮6接触,另一端由电源按键通孔7露出。壳体I设置有音量旋钮8和音量调节电路板9,音量调节电路板9设置有音量调节转盘(图中未画出),壳体I设置有音量旋钮通孔10,音量旋钮8 一端与音量调节转盘连接,另一端由音量旋钮通孔10露出。防碰撞传感器2通过螺钉11固定于壳体I。电源电路板5通过螺钉12固定于壳体I。音量调节电路板9通过螺钉13固定于壳体I。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1.智能机器人的背部结构,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碰撞传感器,所述壳体设置有传感器通孔,所述防碰撞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传感器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机器人的背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碰撞传感器设置有两个,所述壳体设置有两个传感器通孔,两个防碰撞传感器分别设置于两个传感器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机器人的背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电源按键和电源电路板,所述电源电路板设置有接触按钮,所述壳体设置有电源按键通孔,所述电源按键一端与所述接触按钮接触,另一端由所述电源按键通孔露出。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机器人的背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音量旋钮和音量调节电路板,所述音量调节电路板设置有音量调节转盘,所述壳体设置有音量旋钮通孔,所述音量旋钮一端与所述音量调节转盘连接,另一端由音量旋钮通孔露出。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机器人的背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碰撞传感器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机器人的背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板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机器人的背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量调节电路板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壳体。
专利摘要智能机器人的背部结构,包括壳体,还包括防碰撞传感器,所述壳体设置有传感器通孔,所述防碰撞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传感器通孔。本实用新型是在智能机器人的背部设置有防碰撞传感器,可以有效地探测较矮的障碍物,避免机器人发生碰撞,保障智能机器人行走的安全。
文档编号B25J19/02GK202607680SQ20122016664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8日
发明者楚建中, 张洪 申请人:艾利和电子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