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切割器功能的剪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651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带切割器功能的剪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使具有刃的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开闭动作、对配置于所述两刃间的被切断物进行剪切的剪刀。



背景技术:

以往,使具有刃的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开闭动作、对配置于所述两刃间的被切断物进行剪切的剪刀、即、在从所述两刃的刃线以打开的状态露出的打开姿势到所述两刃的刃线不露出的闭合姿势的区间对配置于所述两刃间的被切断物进行剪切的剪刀众所周知。

而且,在那样的剪刀中,也提出使两刃从所述打开姿势超过所述闭合姿势而动作、并能够取至少所述第一刀片的刃的刃尖部分在所述第二刀片的刃背侧露出的切割器姿势的剪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样的剪刀通过姿势变更为所述切割器姿势,在作为剪刀的同时通过将所述第一刀片的刃尖部分按压于被切断物上,能够如切割器那样切割被切断物。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剪刀中,在使用者操纵所述剪刀时,特别是进行握持剪刀的两刀片的动作时,所述两刃有可能违反使用者的意志地超过闭合姿势地动作而取得所述切割器姿势。如果变为这样,则有可能产生第一刀片的刃尖部分误接触使用者的手指这样的不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3073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着眼于这样的不良,其目的在于提供也能够作为切割器而利用同时能够有效防止违反使用者的意志而变为切割器姿势的剪刀。

本发明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采用下面那样的技术方案。

即一技术方案(权利要求1)的发明所涉及的带切割器功能的剪刀,是使具有刃的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进行开闭动作而对配置于所述两刃间的被切断物进行剪切的剪刀,其中,具备模式切换机构,该模式切换机构构成为能够选择剪刀模式和切割器模式中的任意一方,所述剪刀模式是能够使所述刀片仅在从所述第一刀片的刃的刃线不从所述第二刀片的刃背侧突出且所述第二刀片的刃的刃线不从所述第一刀片的刃背侧突出的闭合姿势到所述两刃的刃线以打开的状态露出的打开姿势的区间进行开闭动作的模式,所述切割器模式是容许取得至少所述第一刀片的刃的刃尖部分向所述第二刀片的刃背侧露出的切割器姿势的模式。

如果是这样的剪刀,在使用者出于剪切被切断物的目的使用的剪刀模式下不会取得切割器姿势。由此,即使进行握持处于剪刀模式下的闭合姿势的剪刀的两刀片的动作,也能够有效避免第一刀片的刃的刃尖部分误接触使用者的手指等的不良。另外,能够在使用者操作模式切换机构而设置成了切割器模式时才如切割器那样使用,所以能够使将模式切换机构切换为切割器模式的使用者自身充分识别第一刀片的刃尖部分,也有助于避免上述不良于未然。

作为容易处理的模式切换机构的一技术方案,可以列举:两刀片在具有刃的顶端侧的区域与设置有用于使刃进行开闭动作的把手的基端侧的区域的中间的区域彼此枢转连结,模式切换机构被设置于刀片的基端侧的区域。

另外,对于使用者,为了更有效降低在不需要时接触第一刀片的刃的刃尖部分的可能性,优选:模式切换机构构成为能够选择剪刀模式、切割器模式以及将两刀片锁定成闭合姿势的锁定模式的任意一个。

为了仅能够通过使用者的明确的意志取得切割器姿势而有效避免在切割器姿势下刃尖部分接触被切断物以外的物体,优选:具备用于使两刀片从切割器姿势向闭合姿势自动恢复的弹性施力部件。具体而言,优选:模式切换机构具备用于使两刀片从切割器姿势向闭合姿势自动恢复的弹性施力部件。即设置该弹性施力部件的技术方案如上述那样并不限定于作为模式切换机构的一要素而设置的技术方案。即,并不限定于模式切换机构与弹性施力部件被设置于相同部位的技术方案,也可以设为别的部件。而且,模式切换机构与弹性施力部件也可以设置于别的部位。

作为简单且能够进行切实的切换的模式切换机构的一技术方案,能够列举下述的技术方案:模式切换机构具备:在一方的刀片侧被保持为能够操作的驱动件;和与所述驱动件接合并对剪刀模式与切割器模式进行切换的接合部。

为了更有效避免在切割器模式下的使用期间刃尖接触使用者的手指并同时使使用容易,优选:第一刀片具有能够防止在切割器模式下第二刀片的刃尖部分在刃背侧露出的顶端部形状,第二刀片具有用于在切割器模式下容许第二刀片的刃尖部分在刃背侧露出的顶端部形状。

另外,另一技术方案(权利要求7)的发明所涉及的带切割器功能的剪刀,是使具有刃的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进行开闭动作而对配置于所述两刃间的被切断物进行剪切的剪刀,其中,具备模式切换机构,该模式切换机构构成为能够选择剪刀模式和切割器模式中的任意一个,在不施加任何的操作时自动恢复为除切割器模式以外的模式,所述剪刀模式是能够使所述刀片仅在从所述第一刀片的刃的刃线不从所述第二刀片的刃背侧突出且所述第二刀片的刃的刃线不从所述第一刀片的刃背侧突出的闭合姿势到所述两刃的刃线以打开的状态露出的打开姿势的期间进行开闭动作的模式,所述切割器模式是容许取得至少所述第一刀片的刃的刃尖部分向所述第二刀片的刃背侧露出的切割器姿势的模式。

这样的剪刀也能够得到与一技术方案(权利要求1)的发明所涉及的带切割器功能的剪刀同样的效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也能够作为切割器而利用的、同时能够有效防止违反使用者的意志地变为切割器姿势的剪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立体图。

图2是其主视图。

图3是图2所涉及的动作说明图。

图4是图3所涉及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4所涉及的A-A线剖视图。

图6是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设为表而表示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作的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立体图。

图10是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作说明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视图。

图12是其俯视图。

图13是其侧视图。

图14是图11所涉及的B-B剖视图。

图15是图11所涉及的动作说明图。

图16是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作说明图。

图21是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作说明图。

图22是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动作说明图。

图23是图15所涉及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24是图23所涉及的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切割器功能的剪刀(以下,记为剪刀)A是使例如具有刃的第一刀片即第一刀片1与第二刀片即第二刀片2开闭动作、对配置于两刃11、21间的被切断物即纸S等呈片状的被切断物进行剪切的剪刀。

该剪刀A除了具有第一刀片1、第二刀片2,还具有:设置于这两刀片1、2的基端侧的区域1c、2c的第一把手3、第二把手4;在中间的区域1b、2b对这两刀片1、2进行枢接的枢接销6;以及安装于第一刀片1的顶端侧的区域1a的刀片护罩7。

但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剪刀A具备模式切换机构5,该模式切换机构5构成为能够选择剪刀模式(Q)和切割器模式(P)中的任意一个,所述剪刀模式(Q)是能够使刀片1、2仅在从两刃11、21的刃线12、22不露出的、具体地说第一刀片1的刃线12不从第二刀片2的刃背24突出且第二刀片2的刃线22不从第一刀片1的刃背14突出的闭合姿势(R1)到两刃11、21的刃线12、22以打开的状态露出的打开姿势(Q1)的区间进行开闭动作的模式,所述切割器模式(P)是容许取得至少第一刀片1的刃的刃尖部分17在第二刀片2的刃背24侧露出的切割器姿势(P1)的模式。

该剪刀A构成为通过具备设置于第一把手3与第二把手4之间的模式切换机构5而能够选择剪刀模式(Q)、切割器模式(P)以及锁定模式(R)中的任意一个,所述剪刀模式(Q)是能够使刀片1、2仅在从第一刀片1的刃线12不从第二刀片2的刃背24突出且第二刀片2的刃线22不从第一刀片1的刃背14突出的闭合姿势(R1)到两刃11、21的刃线12、22以打开的状态露出的打开姿势(Q1)的区间开闭动作的模式,所述切割器模式(P)是容许取得至少第一刀片1的刃的刃尖部分17在第二刀片2的刃背24侧露出的切割器姿势(P1)的模式,所述锁定模式(R)是将两刀片1、2锁定为闭合姿势(R1)的模式。

除此之外,该剪刀A特别如图3所示,在切割器模式(P)下通过食指按压刀片护罩7时,第一刀片1能够以最适的姿势与被切断物即纸S相接触。以下,对剪刀A的各构成要素进行具体说明。

第一刀片1如图1~图7所示,例如以不锈钢板等金属板作为原料而成,该实施方式的第一刀片通过冲压而成形。该第一刀片1在对纸S等进行剪切时位于上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刀片1在中间的区域1b经由枢接销6轴转连结于第二刀片2,该中间的区域1b是位于具有刃11的顶端侧的区域1a与设置有用于使刃11开闭动作的第一把手3的基端侧的区域1c的中间的区域。被设置于顶端侧的区域1a的刃11具有:能够与第二刀片2进行滑动且平坦的刃背面16;作为朝向与第一刀片1相反的一侧的面即外表面的刃表面15;以及形成于该刃背面16、刃表面15间的刃线12。该刃线12的全长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例如约70mm。该刃背面16与刃表面15之间的刃线12的刃角度可以在40°~50°的范围内任意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设定为约50°。而且,该第一刀片1具备:形成于与刃线12相反的一侧的端缘的刃背14;和位于顶端部的刃尖部分1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比刃尖部分17靠基端侧的刃背14侧安装有刀片护罩7。另外,在该第一刀片1的基端侧的区域1c安装有第一把手3。另外,该第一刀片1为了至少将刃尖部分17附近的顶端部形状设为无论在使用期间的状态如何都能够防止第二刀片2的刃尖部分27在刃背14侧露出的形状,从而在横宽方向上将刃背面16的尺寸设定为比第二刀片2大。

第二刀片2是被插入纸S的下方的部件。该第二刀片2与第一刀片1同样,以由不锈钢构成的金属板为原料,是通过对整体一体地进行冲压成形而形成的板状的部件。该金属板的厚度尺寸是任意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例如约1.8mm。该第二刀片2在中间的区域2b经由枢接销6枢轴连结于第一刀片1,所述中间的区域2b是位于具有刃21的顶端侧的区域2a与设置有用于使刃21开闭动作的第二把手4的基端侧的区域2c的中间的区域。被设置于顶端侧的区域2a的刃21具有:能够与第一刀片1进行滑动且平坦的刃背面26;作为朝向与第一刀片1相反的一侧的面即外表面的刃表面25;以及形成于该刃背面26、刃表面25间的刃线22。该刃线22的全长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例如约70mm。该刃背面26与刃表面25之间的刃线22的刃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例如约50°。而且,该刃21具备:形成于与刃线22相反的一侧的侧端缘的刃背24;位于顶端部的刃尖部分27;以及使该刃尖部分27的刃背24凹陷而形成的凹陷部分28。即通过形成该凹陷部分28,第二刀片2具有用于容许第一刀片1的刃尖部分17在刃背24侧露出的顶端部形状。除此之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先设定为如下形状:如果将直尺抵接于凹陷部分28的下表面,则能够自然地在作为切割器姿势(P1)进行使用时呈笔直的直线状对纸S进行切断。

第一把手3以在顶端侧插入安装第一刀片1的基端侧的区域1c的把手主体31作为主体,具有:该把手主体31;用于预先钩挂使用者的食指、中指、或无名指的钩指部32;用于与第二把手4协同动作而促进平滑的开闭动作的引导凹部33;和用于收纳从第二把手4侧突出的后述的销55的销收纳部35。该第一把手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例如硬质的树脂一体成形而成,但理所当然地,也可以是仅构成钩指部32的部分使用另外的软质树脂而更容易适合于使用者的手指的技术方案。另外第一把手3呈与第二把手4大致对称的形状,但也可以不对称。

第二把手4以在顶端侧插入安装第二刀片2的基端侧的区域2c的把手主体41作为主体,具有:该把手主体41;用于预先钩挂使用者的拇指的钩指部42;以及与第一把手3协同动作而促进平滑的开闭动作的滑动突条44。即,在两刀片1、2进行开闭动作时,该滑动突条44在第一把手3的引导凹部33内滑动,这有助于该两刀片1、2的平滑的开闭动作。另外,第二把手4的外侧的形状呈不从第一刀片1的刃背14所延伸的方向的假想的延长线大幅突出的形状。通过这样将该第二把手4的外侧的形状设为接近直线的平缓的弯曲形状,如图3所示,在握住切割刀那样的手持方式的情况下,第二把手4能够刚好适合手掌。另外,从剪刀模式(Q)下的使用时向该图的方式的相互的握持方式的更换也能够顺畅地进行。

刀片护罩7如图3~图5所示,被安装成在如下范围从刃11的最靠基端侧的刃背14侧覆盖刃表面15、刃背面16的横宽尺寸的约三分之一左右,所述范围是从比第一刀片1的刃尖部分17稍靠基端侧起到枢接销6附近的范围。为了在作为剪刀模式(Q)而使用时使用者能够越过刀片护罩7良好地目视确认纸S等被切断物,该刀片护罩7设定为不过大的尺寸。由此,即使一边使刀片护罩7位于比纸S靠上侧的位置一边设为剪刀模式(Q)而使用,刀片护罩7也不会成为障碍。这意味着,在为了从剪刀模式(Q)变为切割器模式(P)而对剪刀A更换握持方式时,能够不使剪刀A上下反转地迅速地更换握持方式而使用。另外,理所当然地,如果想使剪刀模式(Q)下的向纸S的目视确认性进一步提高,则也可以进一步减小刀片护罩7的大小。另外,该刀片护罩7为了避免如果将手指直接放到刃背14上而按压时手指疼痛,成形为即使添加食指而按压也不疼痛。该刀片护罩7的厚度尺寸设定为与第一把手3、第二把手4的厚度尺寸同等程度或稍大的尺寸。刀片护罩7具有:按压操作面71,其是形成于第一刀片1的一端部的平面;和护罩面72,其是在第一刀片1的刃背面16侧的另一端缘处比第二刀片2的刃21的厚度大幅向厚度尺寸突出而形成的面。通过设置该护罩面72,在使用者将手指添加于第一刀片1的刃背14侧时,无论剪刀A取何种姿势,第二刀片2的刃线22也不会接触到手指。具体而言,护罩面72在处于闭合姿势(R1)以及切割器姿势(P1)时处于接近第二刀片2的刃线22的位置,所以使用者无法碰到与位于这些姿势的护罩面72相面对的第二刀片2的刃线2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刀片护罩7应用了与第一刀片1不同的原料即树脂原料,但当然,所使用的原料不限定。例如也可以设为与第一刀片1相同原料。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将第一刀片1的刃背14侧的一部分冲压成形为平坦面而设置刀片护罩7。

而且,按压操作面71是呈比第一刀片1的刃背14的端面向刃表面15倾斜例如25°左右的角度的平面。而且,具有该按压操作面71的刀片护罩7相当于姿势引导单元。对于利用该姿势引导单元即刀片护罩7的切割器模式(P)下的剪刀A的处理在后面说明。

模式切换机构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刀片1以及第二刀片2的基端侧的区域1c、2c被设置于第一把手3与第二把手4之间。该模式切换机构5通过调整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第二把手4滑动的驱动件51的位置,能够如上所述那样任意切换剪刀模式(Q)、切割器模式(P)以及锁定模式(R)。以下,使用图1~图3、图6~图8对该模式切换机构5的构成进行说明。

模式切换机构5具有:驱动件51,其能够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把手4;接合部52,其用于与驱动件51接合而容许或限制相对于第一把手3的相对动作;以及滑动引导部53,其以能够将驱动件51定位于所希望的位置的方式支承驱动件51。

滑动引导部53具有:一体形成于驱动件51侧、且向第二把手4侧突出的第一安装爪53a;呈狭缝状设置于第二把手4侧、且能够滑动地支承第一安装爪53a的第一滑动槽53b;与驱动件51侧一体且形成于与第一安装爪53a相对的位置的第二安装爪53c;以及能够使第二安装爪53c滑动且定位的第二滑动槽53d。第二安装爪53c具有向第二滑动槽53d侧突出的节度(日文:節度)突条53e。第二安装槽具有能够在内表面侧两端附近以及中央部位的三个部位凹凸嵌合于节度突条53e的节度凹部53f。而且,通过该滑动引导部53,驱动件51在与切割器模式(P)、剪刀模式(Q)、锁定模式(R)相当的准确的位置使树脂原料凹凸嵌合,由此可实现精度较高的节度机构。

驱动件51具有:接受来自使用者的手指的操作力的滑动操作体51a;将滑动操作体51a作为基端而延伸为板状、并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施力部件即板簧54;和设置于该板簧54的顶端的大致呈圆筒形状的销55。滑动操作体51a为了能够无滑动地从使用者的手指接受操作力,在表面形成有微细的凹凸。板簧54能够根据滑动操作体51a的位置来容许以及禁止弹性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仅在切割器模式(P)下,该板簧54能够弹性变形。销55从板簧54的顶端进一步突出到第一把手3侧。而且,销55的突出端被收纳于第一把手3侧的销收纳部35以及引导凹部33内,在销55的突出端位于销收纳部35的切割器部分以及锁定部分时,第一把手3的相对于销55的动作被禁止。

接合部52用于与驱动件51接合而切换剪刀模式(Q)、切割器模式(P)以及锁定模式(R)。该接合部52具有:为了禁止在切割器模式(P)下两刀片1、2取得打开姿势(Q1)而与驱动件51接合的限定部分56;为了在剪刀模式(Q)下刀片1、2仅在从闭合姿势(R1)到打开姿势(Q1)的区间能够进行开闭动作而与驱动件51接合的开闭容许部分57;将刀片1、2锁定为锁定模式(R)的锁定部分58;以及容许与从闭合姿势(R1)向切割器姿势(P1)的姿势变更相伴的销55的动作的变形容许部分59。限定部分56具有能够以将板簧54夹入的方式收纳的限定狭缝56a。开闭容许部分57具有能够通过与处于剪刀模式(Q)的销55抵接而禁止销55与第二把手4的相对移动的销支承面57a。锁定部分58具有销固定面58a,该销固定面58a通过在限定狭缝56a的缘部使能够外嵌于处于锁定模式(R)的销55的外表面的部分凹陷为圆筒面状而形成。与该销固定面58a相接触的销55也在板簧54收纳于限定狭缝56a这一事项的作用下,处于不能相对于第二把手4动作的状态。变形容许部分59为了在将销55设为切割器模式(P)时仅在一侧形成间隙而使构成第二把手4的原料凹陷而设置。即处于切割器模式(P)的销55仅能够向变形容许部分59的方向弹性变形,由此容许销55与第二把手4的相对移动。

接下来,一边主要参照图8一边对模式切换机构5的为了设为剪刀模式(Q)、切割器模式(P)以及锁定模式(R)而使驱动件51动作时的各部分的举动进行说明。该图针对各模式下的构成要素的形态分别图示出了着眼于驱动件51、接合部52以及把手的主要部分。

在设为剪刀模式(Q)而将驱动件51设置于动作范围中央时,板簧54的一部分从限制狭缝56a露出,但销55抵接于开闭部分的销支承面57a,所以销55与第二把手4的相对动作被禁止。但是,销55能够相对于第一把手3从销收纳部35经引导凹部33在第一把手3的内外移动,由此,剪刀A实现能够使刀片1、2仅在从两刃11、21的刃线12、22不露出的闭合姿势(R1)到两刃11、21的刃线12、22以打开的状态露出的打开姿势(Q1)的区间进行开闭动作的剪刀模式(Q)。在此,特别在设为第一刀片1的刃线12不从第二刀片2的刃背24突出且第二刀片2的刃线22不从第一刀片1的刃背14突出的该闭合姿势(R)时,如该图中央所示,销55的向图示上方向的移动被禁止,所以在剪刀模式(Q)下从闭合姿势(R1)向与打开姿势(Q1)相反的一侧的动作被禁止。由此,在剪刀模式(Q)下,禁止取得切割器姿势(P1)。即、该剪刀模式(Q)“仅”在从闭合姿势(R1)到打开姿势(Q1)的区间容许两刀片1、2的开闭动作。

在设为切割器模式(P)而将驱动件51设置于动作范围中的图示一端侧时,板簧54从限定狭缝56a露出,销55仅在设有变形容许部分59的图示上侧能够相对于第二把手4动作。此时销55位于切割器端35p,不能相对于第一把手3动作。销55相对于第二把手4向图示上侧移动这一事项是说,第二刀片2能够相对于第一刀片1从闭合姿势(R1)向与打开姿势(Q1)相反方向、仅在变形容许部分59的空间中转动。换言之,如果在该切割器模式(P)下使用者进行以使两个把手互相靠近的方式进行握持等动作,则两刀片1、2与打开方向相反地相对转动,所以能够取得图3~图5所示的切割器姿势(P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销55进入变形容许部分59内,两刀片1、2相对转动3°。而且如图8所示在切割器姿势(P1)下,销55进入变形容许部分59内时,板簧54弹性变形。即、如果从切割器姿势(P1)起使用者通过将对把手的把持中止等而将外力解除,则剪刀A会因板簧54的弹性恢复而自动向闭合姿势(R1)恢复。

在设为锁定模式(R)而将驱动件51设置于动作范围中的图示另一端侧时,板簧54在大致全部地被收纳于限定狭缝56a内并且销55嵌入于锁定部分58的销固定面58a,所以销55与第二把手4的相对动作被禁止。同时销55被收纳于设置于第一把手3的销收纳部35的锁定端35r,不能相对于第一把手3动作。即在锁定模式(R)下,销55处于不能相对于第一把手3动作也不能相对于第二把手4动作的状态,所以实现了剪刀A不能从闭合姿势(R1)动作的被锁定的状态。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用于使用者在仅在上述切割器模式(P)下实现的切割器姿势(P1)下操作的操作部即刀片护罩7。而且该刀片护罩7被赋形成适于对两刀片1、2的姿势进行矫正的形状。

即,如图3~图5所示,第一刀片1的刃背14的端面面向与刃背面16的面方向正交的朝向。而且如上所述,从该刃背14的端面倾斜例如设定为约50°的第一刀片1的刃角度的一半的角度即25°。换言之,按压操作面71面向与假想存在于第一刀片1的刃尖部分17的刃表面15与刃背面16之间的二等分假想面X正交的方向。

特别如图5所示,在使用者向被切断物即纸S的表面按压该按压操作面71时,一边以假想存在于第一刀片1的刃尖部分17的刃表面15与刃背面16之间的二等分假想面X与纸S的表面正交的方式对刀片1、2的姿势进行引导,一边使刃尖部分17与纸S相接触。结果,使用者在将设为切割器姿势(P1)的剪刀A作为切割器而使用时,能够得到具有呈两刃形状的刃的其他的市售的切割刀同样的使用感受。除此之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也能够将直尺抵接于凹陷部分28的下表面,在切割器姿势(P1)下沿着直尺准确地将纸S切断。

通过设为以上那样的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切割器功能的剪刀A在使用者出于剪切纸S的目的而使用的剪刀模式(Q)下不会取得切割器姿势(P1)。由此,即使进行握持处于剪刀模式(Q)下的闭合姿势(R1)的剪刀A的两刀片1、2的动作,也可有效避免第一刀片1的刃11的刃尖部分17误接触使用者的手指等的不良。另外,能够在使用者操作模式切换机构5而设置成了切割器模式(P)时才如切割器那样使用,所以能够使将模式切换机构5切换为切割器模式(P)的使用者自身充分识别第一刀片1的刃尖部分17,避免上述不良于未然。

作为容易处理的模式切换机构5的一技术方案,在本实施方式中,两刀片1、2在具有刃11、21的顶端侧的区域1a、2a与设有用于使刃11、21进行开闭动作的把手的基端侧的区域1c、2c的中间的区域1b、2b相互枢接,模式切换机构5被设置于刀片1、2的基端侧的区域1c、2c。

另外,对于使用者,为了进一步有效降低在不需要时接触第一刀片1的刃11的刃尖部分17的可能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模式切换机构5构成为能够选择剪刀模式(Q)、切割器模式(P)和将两刀片1、2锁定为闭合姿势(R1)的锁定模式(R)的任意一个。

为了仅能够通过使用者的明确的意志取得切割器姿势(P1)、有效避免在切割器姿势(P1)下刃尖部分17接触被切断物以外的物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模式切换机构5设置板簧54,该板簧54是用于使两刀片1、2从切割器姿势(P1)向闭合姿势(R1)自动恢复的弹性施力部件。

为了实现更容易处理的模式切换机构5,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式切换机构5具备:能够操作地保持于第二刀片2侧的驱动件51;和与驱动件51接合而切换剪刀模式(Q)与切割器模式(P)的接合部52。

为了更有效避免在切割器模式(P)下的使用期间刃尖部分17接触到使用者的手指并且使使用容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刀片1具有能够防止在切割器模式(P)下第二刀片2的刃尖部分27在刃背14侧露出的顶端部形状;第二刀片2为了具有用于容许在切割器模式(P)下第一刀片1的刃尖部分17在刃背24侧露出的顶端部形状而设有凹陷部分28。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9以及图10所示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剪刀A相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剪刀A,在两把手3、4的外形上存在很大不同这点、刀片护罩7与第一把手3形成为一体这点、在第二刀片2不具有凹陷部分28这点不同,但没有因这些不同点而引起功能、作用相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幅变更。

但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剪刀A,通过采用将驱动件51设为能够相对于第二把手4的把手主体41突出没入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构成为能够选择剪刀模式(Q)及切割器模式(P)中的任意一个的模式切换机构5,所述剪刀模式(Q)是能够使刀片1、2仅在从两刃11、21的刃线12、22不从刃背24、14突出的闭合姿势(R1)到两刃11、21的刃线12、22以打开的状态露出的打开姿势(Q1)的区间进行开闭动作的模式,所述切割器模式(P)是容许取得至少第一刀片1的刃11的刃尖部分17向第二刀片2的刃背24侧露出的切割器姿势(P1)的模式。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二把手4的把手主体41能够将驱动件51支承为能够突出没入的具体的构成,能够应用现有的各种构成,所以将说明省略。

具体地说,模式切换机构5能够在剪刀模式(Q)与切割器模式(P)之间切换,所述剪刀模式(Q)是驱动件51从第二把手4的把手主体41向第一把手3侧突出的图9所示的模式,所述切割器模式(P)是驱动件51没入到第二把手4内、且该驱动件51不接合于第一把手3而能够取得图10所示的切割器姿势(P1)的模式。

该模式切换机构5具有:抵接面51c,其设置于第一把手3侧,能够与驱动件51抵接;和驱动件51,其具有能够与该接触面51c抵接的切割器禁止面51b,如上述那样,该驱动件51以能够突出没入的方式设置于第二把手4的把手主体41。

在图9所示的剪刀模式(Q)下,即使从打开姿势(Q1)将剪刀A的两刀片1、2闭合,也不能使两刀片1、2从接触面51c与切割器禁止面51b抵接的闭合姿势(R)进一步转动。

图10所示的切割器模式(P)为接触面51c与切割器禁止面51b不抵接、剪刀A从打开姿势(Q1)超过闭合姿势(R1)、并进一步使刀片1、2相对转动的切割器姿势(P1)。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该图所示的切割器模式(P)下将剪刀A设为打开姿势(Q1)这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但是当然,也可以给出在切割器模式(P)下禁止向打开姿势(Q1)动作的另类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那样的剪刀也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剪刀A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1~图2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剪刀A相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剪刀A,在第一刀片1的刃尖的形状方面尤其不同这点、两把手3、4的外形以及构造不同这点、刀片护罩7的形状不同这点、模式切换机构5仅具有剪刀模式(Q)与切割器模式(P)之间的切换功能并且在所述切割器模式(Q)下将放开手则自动地向剪刀模式(Q)自动恢复这点存在不同,但基本上功能、作用没有相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幅变更。

即,本实施方式的剪刀A是使具有刃11、21的第一刀片1与第二刀片2进行开闭动作、对配置于所述两刃间的被切断物进行剪切的剪刀,其中,所述剪刀具备模式切换机构5,该模式切换机构5构成为能够选择剪刀模式(Q)和切割器模式(P)中的任意一个,在不施加任何的操作时自动恢复为除切割器模式(P)以外的模式即在该实施方式中自动恢复为剪刀模式(Q),所述剪刀模式(Q)是能够使所述刀片1、2仅在从所述第一刀片1的刃11的刃线12不从所述第二刀片2的刃背24侧突出且所述第二刀片2的刃21的刃线22不从所述第一刀片1的刃背14侧突出的闭合姿势R1到所述两刃11、21的刃线12、22以打开的状态露出的打开姿势Q1的区间进行开闭动作的模式,所述切割器模式(P)是容许取得所述第一刀片1的刃11的刃尖部分17在所述第二刀片2的刃背24侧露出的切割器姿势P1的模式。

第一刀片1基本上形成为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但刃尖部分17的形状不同。即,如图16、图20、图21以及图22所示,在该第一刀片1的刃尖部分17,设置有用于使该刃尖部分17的最顶端17a的刃角度更小的锐利化处理部101。该锐利化处理部101通过在刃表面15的顶端以及其附近实施磨削加工而形成,外观上呈三角形状。

设置于第一刀片1的基端侧的区域1c的第一把手3如图16所示,包括:通过硬质材料制作的把手主体301;和设置于该把手主体301、且通过软质材料制作的指抵接部件302。所述把手主体301用于保持第一刀片1的基端部,具备用于形成挂指孔301a的环状部305。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把手主体301具备右硬质部件303和左硬质部件304,夹持所述第一刀片1的基端部。左右的硬质部件303、304分别为合成树脂成形品,所述各硬质部件303、304在考虑成型的便利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分别将1个或多个小部件结合而制作。此外,左右的硬质部件303、304当然也可以成形为一体。所述指接触部件302具备右软质部件306与左软质部件307,被安装于所述环状部305。各软质部件306、307分别为软质树脂成形品,具备:安装于所述环状部305的内周的内周覆盖部308、309;和拼接于所述环状部305的外周的一部分的外周覆盖部310、311。各软质部件306、307在考虑成型的便利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分别将1或多个小部件结合而制作。此外,左右的软质部件306、307当然也可以成形为一体。

设置于第二刀片2的基端侧的区域2c的第二把手4如图17所示,具备:通过硬质材料制作的把手主体401;和设置于该把手主体401、且通过软质材料制作的指抵接部件402。所述把手主体401用于保持第二刀片2的基端部,具备用于形成挂指孔401a的环状部405。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把手主体401具备右硬质部件403与左硬质部件404,夹持所述第二刀片2的基端部。左右的硬质部件403、404分别为合成树脂成形品,所述各硬质部件403、404在考虑到成型的便利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分别将1或多个小部件结合而制作。此外,左右的硬质部件403、404当然也可以成形为一体。所述指抵接部件402具备右软质部件406与左软质部件407,被安装于所述环状部405。各软质部件406、407分别为软质树脂成形品,具备:安装于所述环状部405的内周的内周覆盖部408、409;和拼接于所述环状部405的外周的一部分的外周覆盖部410、411。各软质部件406、407在考虑成型的便利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分别将1个或多个小部件结合而制作。此外,左右的软质部件406、407当然也可以成形为一体。

以上说明的指抵接部件302、402的内周覆盖部308、309、408、409被设置于在剪刀模式(Q)时指所接触的位置;外周覆盖部310、311、410、411被设置于在切割器模式(P)时指所接触的位置。

所述刀片护罩7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被安装于第一刀片1的刃背14,但其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即,如图24所示,该刀片护罩7的按压操作面701不平坦,呈平缓的圆筒面。

模式切换机构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刀片1以及第二刀片2的基端侧的区域1c、2c被设置于第一把手3与第二把手4之间。该模式切换机构5通过调整被安装成能够相对于第二把手4滑动的驱动件501的位置,能够如上述那样任意切换剪刀模式(Q)以及切割器模式(P)。以下,使用图17~图22对该模式切换机构5的构成进行说明。

模式切换机构5具有:设置于第二把手4、能够在剪刀模式位置(Q0)与切割器模式位置(P0)之间滑动的驱动件501;将该驱动件501支承为能够在从所述剪刀模式位置(Q0)到切割器模式位置(P0)的区间往复动作的滑动引导部503;作为向剪刀模式位置方向对所述驱动件501施力的弹性施力部件的压缩螺旋弹簧504;以及用于与所述驱动件501接合而容许或限制第二把手4的相对于第一把手3的动作的接合部502。

所述驱动件501具备:配置于所述第二把手4的外表面侧的滑动操作体505;配置于所述第二把手4的内表面侧、且与所述滑动操作体505一体地滑动动作的滑块506;以及突出设置于该滑块506的表面的销507。

所述滑动操作体505为了能够无滑动地从使用者的手指接受操作力,在表面形成有细小的凹凸,具有用于与所述滑块506结合的接合窗508,并且在背面具有滑动引导用的突条509。所述接合窗508通过盖体510封闭。

所述滑块506具备:配置于所述第二把手4的内表面侧的滑块主体511;和从该滑块主体511的背面突出设置的成对的弹性爪512,通过使所述弹性爪512贯通所述第二把手4并接合于所述滑动操作体505的接合窗508而结合于所述滑动操作体505。

所述销507被一体地突出设置于所述滑块506的滑块主体511的表面,具有:与第一刀片1的基端侧的区域1c中的刃背14侧相面对的向下的卡定面513;和相对于所述向下的卡定面513倾斜地设置的朝向后下方的凸轮面514。

所述滑动引导部503具备:形成于所述第二把手4的外表面、能够滑动地引导所述滑动操作体505的外侧凹陷部515;形成于所述第二把手4的内表面、且能够滑动地引导所述滑块的内侧凹陷部516;以及设置于该内侧凹陷部516与所述外侧凹陷部之间的隔壁517;在所述隔壁517,设有:所述弹性爪所贯通的贯通窗518;和所述滑动操作体505的突条509能够滑动地嵌合的滑动引导槽519。而且,在所述隔壁517,设有保持所述压缩螺旋弹簧504的一端的弹簧保持器520。所述压缩螺旋弹簧504的另一端抵接于形成所述滑动操作体505的所述贯通窗518的窗形成壁521。

所述接合部502通过在所述第一刀片1的基端侧的区域1c中的刃背14侧设有突起而成,在该突起上,形成有:在剪刀模式(Q)下与所述销507的向下的卡定面513抵接的向上的卡定面522;和相对于该向上的卡定面522倾斜地设置、主要在从切割器模式(P)向剪刀模式(Q)自动恢复时与所述销507的朝向后下方的凸轮面514滑动接触的朝向前上方的凸轮面523。而且,在所述第一把手3中,为了形成用于使所述销507位于所述接合部502的上方的空间,设有缺肉部312。

另外,在第一把手3中,设有在所述切割器模式(P)下与所述第二把手4的下表面抵接的卡定突起313。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不施加操作的通常时,驱动件501通过压缩螺旋弹簧504的施力而被保持于剪刀模式位置(Q0)。因此,能够将手指钩挂于第一、第二把手3、4而作为通常的剪刀而使用。即,在向使第一、第二把手3、4相靠近的方向施力时,如图20所示,所述模式切换机构5中的接合部502的向上的卡定面522抵接于所述销507的向下的卡定面513,剪刀A变为闭合姿势(R1)。在向使第一、第二把手3、4离开的方向施力时,如图21所示,剪刀变为打开姿势(Q1)。另一方面,在从闭合姿势(R1)将驱动件501的滑动操作体505克服压缩螺旋弹簧504的施力而从剪刀模式位置(Q0)滑动操作到切割器模式位置(P0)、并且向使第一、第二把手3、4相靠近的方向施力时,销507与接合部502在错位的位置相对转动,向上的卡定面522与向下的卡定面513不会接合。因此,剪刀A变为图15以及图22所示那样的切割器模式(P)。该操作优选将手指挂于第一把手3的指抵接部件302的外周覆盖部310、311与第二把手4的指抵接部件402的外周覆盖部410、411而进行。

若将从该切割器模式(P)向使第一、第二把手3、4相靠近的方向施力的操作中止,则所述驱动件501通过压缩螺旋弹簧504的施力而强制地从切割器模式位置(P0)向剪刀模式位置(Q0)移动,剪刀A从切割器模式(P)向剪刀模式(Q)自动恢复。即,在驱动件501沿着朝向剪刀模式位置(Q0)的方向强制移动的过程中,驱动件501的朝向后下方的凸轮面514一边按压接合部502的朝向前上方的凸轮面523一边滑动,使第一刀片1从切割器姿势(P1)向闭合姿势(Q1)强制地恢复。

如果是这样的剪刀,则只要不持续施加特别的操作就不能维持切割器模式(P),所以在手交接该剪刀A时等能够在刃线12不露出的状态下进行交接,能够安全地操纵这样的剪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刀片1的刃尖部分17,设有用于使该刃尖部分17的最顶端17a的刃角度更小的锐利化处理部101,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将第一刀片1的刃尖部分17的最顶端17a接触于纸而作为切割器使用时的锋利度。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剪刀A中,也能够得到最重要的作用效果。即,能够得到如下效果:即使进行握持处于剪刀模式(Q)下的闭合姿势(R1)的剪刀A的两刀片1、2的动作,也能够有效避免第一刀片1的刃11的刃尖部分17误接触使用者的手指等这样的不良。另外,以使用者操作模式切换机构5而设为切割器模式(P)时为首,能够如切割器那样使用剪刀,所以也能够得到如下效果:使将模式切换机构5切换为切割器模式(P)的使用者自身充分识别第一刀片1的刃尖部分17、能够避免上述不良于未然。

以上,对本发明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各部分的具体的构成并不仅仅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了将模式切换机构设置于把手的技术方案,但当然也能够通过设置于刀片侧或者设置于两刀片的枢接位置附近、通过以使两刀片的枢接位置错开的方式使刀片动作来实现模式切换机构等,模式切换机构的构成进行各种变更。另外把手和/或刀片的具体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包含现有的技术方案在内,能够应用各种的技术方案。由此当然,作为刀片的规格也可以应用所谓的无粘附规格。具体而言,也可以是通过在两刀片的刃背面设置凹部而实现无粘附规格的技术方案、和/或通过在两刀片的表面实施所谓镀钛和/或涂氟这样的加工而实现规格的技术方案。另外作为刃的构造,也可以是设为使刃线弯曲为弧状而成的所谓“弧刃”的构造的技术方案、和/或设为将从刃线到刃表面的部分成形为锯齿形状的称为所谓“锯齿刃”的构造的技术方案。另外在应用了该“锯齿刃”的构造的情况下,可促进切割器模式下的使用时的安全性的提高。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模式切换机构构成为能够选择剪刀模式、切割器模式以及锁定模式中的任意一个,但在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剪刀同样的构成的剪刀中,也可以将模式切换机构构成为仅能够选择剪刀模式与切割器模式中的任意一方。相反,在上述第二以及第三实施方式中,模式切换机构构成为仅能够选择剪刀模式与切割器模式中的任意一方,但在具有与第二或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剪刀同样的构成的剪刀中,也可以将模式切换机构构成为能够选择剪刀模式、切割器模式以及锁定模式中的任意一个。

其他,对于各部分的具体的构成也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作为使具有刃的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开闭动作、对配置于所述两刃间的被切断物进行剪切的剪刀而利用。

附图标记说明

A…带切割器功能的剪刀(剪刀)

1…第一刀片

17…第一刀片的刃尖部分(刃尖部分)

2…第二刀片

28…凹陷部分

11、21…刃

12、22…刃线

5…模式切换机构

51、501…驱动件

52、502…接合部

54…弹性施力部件(板簧)

504…弹性施力部件(压缩线圈弹簧)

P…切割器模式

P1…切割器姿势

Q…剪刀模式

Q1…打开姿势

R…锁定模式

R1…闭合姿势

S…被切断物(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