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8240阅读:816来源:国知局
门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调整机构,属于门铰链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行业应用中,缺少对门“铰链”的位置的限定和调整技术,主要的核心瓶颈问题有:1)当多门一起配合时,需要保证门必须几个‘一条线’,如:多门上边要一条线,多门之间的间隙要均匀和一条线,多门和柜体四周或者与设备的外边缘要一条线,甚至为了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要求门的内框也必须与柜体内框的间隙尽可能小和保持一条线,这样现场工人的调整工作就变得非常大和不容易;2)门因为是运动部件,铰链受力会发生位移或者变形,这时候就需要重新调整;3)有些客户因为美观的需求,要求门缝越小越好,甚至长度2米的门要求门缝≤0.5mm,这样就必须保证铰链的易调整和稳定性;4)也有些客户的门非常重,铰链无论如何加强和紧定,最终门都会下垂;5)产品发到客户的过程中,因为运输等等,各种原因,发生门之间的磕碰,导致工厂必须派人到客户现场维护,产生极大的费用,以及商誉损失,所以门的调整和稳定性尤其是对设备制造行业是一个普遍有头痛的问题。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实现以下成果:

a)能对门进行一扇一扇的微调整,确保快速吻合;

b)能对门的上下位置和左右位置进行限位;

c)能让门的上端和下端保持在一个轴线;

d)当门因为重力影响,如铰链变形等因素,门下垂时,能够快速进行微调整,使其复位;

e)需要遮盖铰链和门框调整孔的缝隙,不能露出缝隙,从而影响美观或者密封性能。

针对以上a),b),c),d)和e),经过原理开发和不断地改进,实用新型了此项“快速门调整机构”调整原理和应用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对门进行快速微调整的调整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门调整机构,其包括设置在铰链上的调整片,以及与所述调整片相配合的调整螺钉和固定螺母,所述调整片包括上下调整片和左右调整片,在上下调整片的下方设有上下调整螺钉和上下固定螺母,所述上下固定螺母固定在门 框上,上下调整螺钉与上下固定螺母连接并且其一端顶在上下调整片的底部;在左右调整片的一侧设有左右调整螺钉和左右固定螺母,所述左右固定螺母固定在门框上或固定在左右调整片上,左右调整螺钉与左右固定螺母连接并且其一端顶在左右调整片或门框上。

进一步的,所述铰链包括上铰链和下铰链,上铰链上设置的调整片分别为上铰链上下调整片和上铰链左右调整片,下铰链上设置的调整片分别为下铰链上下调整片和下铰链左右调整片。

进一步的,所述上铰链上下调整片的下方设有所述上铰链上下调整螺钉和上铰链上下固定螺母,上铰链上下固定螺母固定在门框上,上铰链上下调整螺钉与上铰链上下固定螺母连接并且其一端顶在上铰链上下调整片的底部,上铰链上下调整片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上铰链上下调整螺钉端部的凸块。

进一步的,所述上铰链左右调整片的一侧设有上铰链左右调整螺钉和上铰链左右固定螺母,所述上铰链左右固定螺母固定在门框上,上铰链左右调整螺钉与上铰链左右固定螺母连接并且其一端顶在上铰链左右调整片上,上铰链左右调整片的侧部设有用于支撑上铰链左右调整螺钉端部的凸块。

进一步的,所述下铰链上下调整片的下方设有所述下铰链上下调整螺钉和下铰链上下固定螺母,下铰链上下固定螺母固定在门框上,下铰链上下调整螺钉与下铰链上下固定螺母连接并且其一端顶在下铰链上下调整片的底部,下铰链上下调整片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下铰链上下调整螺钉端部的凸块。

进一步的,所述下铰链左右调整片的一侧设有下铰链左右调整螺钉和下铰链左右固定螺母,所述下铰链左右固定螺母固定在下铰链左右调整片上,下铰链左右调整螺钉与下铰链左右固定螺母连接并且其一端顶在门框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铰链左右调整螺钉和所述下铰链左右调整螺钉的设置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铰链与门框通过“腰型孔”或“方孔”相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能对门进行一扇一扇的微调整,确保快速吻合.

(2)能对门的上下位置和左右位置进行限位。

(3)能让门的上端和下端保持在一个轴线。

(4)当门因为重力影响,如铰链变形等因素,门下垂时,能够快速进行微调整,使其复位。

(5)能让门之间的缝隙随意小而不会发生下垂,从而导致门之间的磕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铰链调整机构图。

图3是下铰链调整机构图。

图4是上铰链的调整片合二为一结构图。

图5是下铰链的调整片合二为一结构图。

图6是不使用上铰链上下调整片的结构图。

图7是不使用下铰链上下调整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门调整机构,其包括设置在铰链2上的调整片3,以及与所述调整片3相配合的调整螺钉4和固定螺母5,所述调整片3包括上下调整片和左右调整片,在上下调整片的下方设有上下调整螺钉和上下固定螺母,所述上下固定螺母固定在门框1上,上下调整螺钉与上下固定螺母连接并且其一端顶在上下调整片的底部;在左右调整片的一侧设有左右调整螺钉和左右固定螺母,所述左右固定螺母固定在门框1上或固定在左右调整片上,左右调整螺钉与左右固定螺母连接并且其一端顶在左右调整片或门框1上。

其中,所述铰链2包括上铰链201和下铰链202,上铰链201上设置的调整片分别为上铰链上下调整片301和上铰链左右调整片302,下铰链202上设置的调整片分别为下铰链上下调整片303和下铰链左右调整片303。

如图2所示,所述上铰链上下调整片301的下方设有所述上铰链上下调整螺钉401和上铰链上下固定螺母501,上铰链上下固定螺母501固定在门框1上,上铰链上下调整螺钉401与上铰链上下固定螺母501连接并且其一端顶在上铰链上下调整片301的底部,上铰链上下调整片301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上铰链上下调整螺钉401端部的凸块。所述上铰链左右调整片302的一侧设有上铰链左右调整螺钉402和上铰链左右固定螺母502,所述上铰链左右固定螺母502固定在门框1上,上铰链左右调整螺钉402与上铰链左右固定螺母502连接并且其一端顶在上铰链左右调整片302上,上铰链左右调整片302的侧部设有用于支撑上铰链左右调整螺钉402端部的凸块。

如图3所示,所述下铰链上下调整片303的下方设有所述下铰链上下调整螺钉403和下铰链上下固定螺母503,下铰链上下固定螺母503固定在门框1上,下铰链上下调整螺钉403与下铰链上下固定螺母503连接并且其一端顶在下铰链上下调整片303的底部,下铰链上下调整片303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下铰链上下调整螺钉403端部的凸块。所述下铰链左右调整片304的一侧设有下铰链左右调整螺钉404和下铰链左右固定螺母504,所述 下铰链左右固定螺母504固定在下铰链左右调整片304上,下铰链左右调整螺钉404与下铰链左右固定螺母504连接并且其一端顶在门框1上。

优选的,所述上铰链左右调整螺钉402和所述下铰链左右调整螺钉404的设置方向相反。所述铰链2与门框1通过“腰型孔”或“方孔”相互连接。

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上铰链上下调整片”和“下铰链上下调整片”,当门的重量不是很大时,可以只使用一个。

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如图4、图5所示,“上铰链上下调整片”和“上铰链左右调整片”,可以合二为一,变得更为简洁和使用方便,成为“上铰链左右上下调整片”;“下铰链上下调整片”和“下铰链左右调整片”,可以合二为一,变得更为简洁和使用方便,成为“下铰链左右上下调整片”。

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如图6、图7所示,在门的上下定位可以做到很准确时,“上铰链上下调整片”和“下铰链上下调整片”可以不使用。

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上铰链”和“下铰链”,可以是浮动的,可以对铰链进行比较容易和稳定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铰链左右调整片”和“下铰链左右调整片”,替代了固定“铰链”的螺钉垫片(或者选用不锈钢的材料,可以更美观和牢固),使得铰链的固定更加可靠和利于调整。所述“上铰链左右调整片”和“下铰链左右调整片”,是利用了门是沿着铰链轴线运动的,则重力必然沿着铰链的轴线进行旋转,产生扭力,这导致门在开关的过程中,发生扭曲或者位移,使用“上铰链左右调整片”和“下铰链左右调整片”,采用上部“一拉”和下部“一顶”的方式,即限制了门沿重力方向下垂和变形,同时门向上依旧留有自由度,避免过限位所导致的门开关不灵活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门是沿着铰链轴线运动的,则重力必然向下,以及重力必然沿着铰链的轴线产生旋转扭力,这2种力汇集一起,导致门在开关的过程中,发生扭曲或者位移,尤其门比较重,以及比较宽时,更容易出问题,传统的铰链调整方式,无法同时满足限位,微调,上下同步调整,或者左右同步调整,举例:铰链螺丝松的状态,门缝是一致的,但是紧固好了,门缝又发生变化了。而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原理和技术,采用完全释放的方式调整铰链,其包括2-4个调整片和对应的2-4个调整螺钉和固定螺母,对铰链位置进行快速调整和限位,同时又承担了门的重量,使门的配合可以做到严丝合缝。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采用等同替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