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人型机器人自动售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5395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涉及自动化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仿人型机器人自动售卖机。



背景技术:

仿人型机器人自动售卖机与大众生活相结合,机器人可以自动售卖商品给顾客,展示机器人灵活的肢体动作、诙谐的语言风格、友好的互动体验。传统售卖机,商品皆是掉落式出货,容易造成商品损坏,仿人型机器人自动售卖机采用机械臂抓取商品,有效减少商品因掉落造成的损坏。同时当前售货机只是单纯售卖商品的机器,功能单一,现有技术还未解决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产品掉落损坏且多功能的仿人型机器人自动售卖机,售货形式新颖,降低商品破损几率;使用带触摸屏的计算机,使得操作者可以通过触摸屏选择商品,闲时触摸屏就为广告板,同时支持手机支付;远程信息发布装置可以远程同时对单台或多台售卖机发布信息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仿人型机器人自动售卖机,包括:货架,拿取货物的智能出货仓,旋转抓取货架上货物再投入智能出货仓的仿人型机器人,连接于货架的触屏计算机,连接于触屏计算机的收银系统;仿人型机器人组成有:仿人型外壳,置于仿人型外壳下的移动件,设于仿人型外壳上的可旋转腰部,置于仿人型外壳上的机械臂,连接于机械臂的控制箱。

前述的仿人型机器人自动售卖机,智能货架为滚珠自动推进式货架。

前述的仿人型机器人自动售卖机,智能出货仓组成有:传感器,连接于传感器的自动门。

前述的仿人型机器人自动售卖机,还包括:置于货架后的检修间。

前述的仿人型机器人自动售卖机,还包括:远程信息发布装置。

前述的仿人型机器人自动售卖机,可旋转腰部组成有:腰部本体,驱动腰部本体旋转的电机,连接于腰部本体和电机之间的分割器。

前述的仿人型机器人自动售卖机,机械臂具有三个关节,上述关节由伺服电机与联轴器组成。

前述的仿人型机器人自动售卖机,移动件为移动导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避免产品掉落损坏且多功能的仿人型机器人自动售卖机,售货形式新颖,降低商品破损几率;使用带触摸屏的计算机,使得操作者可以通过触摸屏选择商品,闲时触摸屏就为广告板,同时支持手机支付;远程信息发布装置可以远程同时对单台或多台售卖机发布信息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货架,2 智能出货仓,3 仿人型机器人,4 触屏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仿人型机器人3自动售卖机,包括:货架1,拿取货物的智能出货仓2,旋转抓取货架1上货物再投入智能出货仓2的仿人型机器人3,连接于货架1的触屏计算机4,连接于触屏计算机4的收银系统;仿人型机器人3组成有:仿人型外壳,置于仿人型外壳下的移动件,设于仿人型外壳上的可旋转腰部,置于仿人型外壳上的机械臂,连接于机械臂的控制箱。作为一种优选,可旋转腰部组成有:腰部本体,驱动腰部本体旋转的电机,连接于腰部本体和电机之间的分割器;分割器使腰部旋转角度转变为指令值。

智能货架1为滚珠自动推进式货架1,滚珠自动推进式货架1内设有红外传感器,能够监测商品数量,实现缺货提醒。

智能出货仓2组成有:传感器,连接于传感器的自动门。机械臂取货送至智能出货仓2,自动门打开供顾客取货,传感器感知顾客取走商品后,自动门关闭。

机械臂具有三个关节,关节由伺服电机与联轴器组成;作为一种优选,移动件为移动导轨。移动导轨确保机器人在左右方向的移动,可旋转腰部使机器人上半身可转动,机械臂拥有三个自由度,可自由抓取商品,并送至智能出货仓2。

为了方便修理售卖机,自动售卖机,还包括:置于货架1后的检修间。

售卖机,还包括:远程信息发布装置;商品售卖软件安装于带触摸屏的计算机 ,顾客通过触摸屏选择商品、数量以及支持现金、支付宝、微信支付方式;远程信息发布系统也安装于带触摸屏的计算机,当无顾客时,远程信息发布系统播放广告内容或其他内容,当顾客轻击屏幕时,自动返回到商品售卖界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避免产品掉落损坏且多功能的仿人型机器人3自动售卖机,售货形式新颖,降低商品破损几率;通过触摸屏进行选择商品,支持现金、支付宝、微信支付方式,以仿人型机器人3拿取商品进行售货,机器人本体通过导轨水平左右移动,可旋转腰部保证机器人上半身可自由旋转、机械臂可灵活抓取到身后商品,相比传统售卖机,机器人售货形式更加新颖,同时机器人使用机械手抓取商品,不同于传统售卖机掉落式出货,大大降低商品掉落的破损几率;通过远程信息发布系统,可以远程同时对单台或多台售卖机发布信息内容,当无人购物时,触摸屏显示发布信息内容,轻击屏幕则返回到售卖界面,可作新品推广、广告传媒等;智能货架1可感知货架1摆放商品是否售罄,并显示在触摸屏之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