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两栖救灾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621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水陆两栖救灾机器人,包括微型处理器(1)、图像传输模块(4)、电机驱动电路(5)、语音识别模块电路(6)、传感器电路(7)、行走动力装置(11)、防撞避障机构(2)、显示屏电路(3);其特征是:所述的微型处理器(1)分别与图像传输模块(4)、电机驱动电路(5)、语音识别模块电路(6)、传感器电路(7)、行走动力装置(11)、防撞避障机构(2)、显示屏电路(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救灾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型处理器(1)采用STM32F103作为主控芯片,微型处理器(1)是基于ARM Cortex-M3核的32位微型处理器(1);所述的图像传输模块(4)包括摄像头(10),图像传输模块(4)采用安防无线图传模块;所述的摄像头(10)设置在机身顶部,采用安防微型AV摄像头(10);红外避障装置(9)设置在机身头部两侧;超声波距离检测装置(8)设置在摄像头(10)下部;所述的电机驱动电路(5)采用BTS7960芯片驱动电机,该芯片是应用于电机驱动的大电流半桥高集成芯片,使用4块芯片组成两路全桥以驱动两路电机正反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救灾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语音识别模块电路(6)使用LD3320语音识别芯片;所述的传感器电路(7)与温湿度传感器(12)、气压传感器(13)、地磁场传感器(14)、红外传感器(15)连接,温湿度传感器(12)、气压传感器(13)、地磁场传感器(14)、红外传感器(15)的电路均采用模块化设计,其中温湿度传感器(12)使用1-wire协议,气压传感器(13)和地磁场传感器(14)使用IIC协议,红外传感器(15)使用NEC协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救灾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动力装置(11)包括车轮和螺旋桨,由两个电机驱动完成,由蜗轮蜗杆来调整角度控制方向;电机驱动螺旋桨和车轮工作;所述的车轮为伸展轮,通过多级齿轮转动,增加车轮扭矩;防撞避障机构(2)包括超声波距离检测装置(8)、红外避障装置(9),当红外避障装置(9)检测到右/左存在障碍时,将信息传递给微型处理器(1),右/左边有障碍物,驱动右/左边车轮反转,救援车后退一定距离;电机驱动右/左边车轮正转,电机驱动左/右边车轮反转,救援车向左/右转弯;救援车向前走一段距离后,进行与第一次转弯过程相反的右/左转弯,回到原来的行进方向上来继续行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陆两栖救灾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和螺旋桨通过升降装置和水位系统可实现切换,当水位系统检测到为陆地时,控制升降装置启动,车轮着陆,救援车进入陆上模式;当水位系统探测到河流、湖泊或洪水时,控制升降装置启动,车轮收起,启动螺旋桨旋转,救援车进入水上模式。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