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窗户开合的自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8679阅读:1561来源:国知局
调节窗户开合的自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建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调节窗户开合的自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智能家居产品也呈现了一种多元化的趋势。目前的智能家居领域的智能窗户,主要考虑的是防盗功能。当人们在家希望开窗通风,或者人们外出忘记关窗时,除了防盗功能之外,面对风速、光照等自然环境的突变而带来的对家中的影响,人们往往没有预见性。此时,需要一种智能窗户能够帮助人们保持室内的最佳温度和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以便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调节窗户开合的自动控制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窗户开合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窗体,窗体底部设有若干个滚轮,所述若干个滚轮与设在下方的导轨配合;窗体顶部设有齿形带,齿形带与一齿轮啮合,齿轮套接在一伺服电机转轴上;窗体右侧设有一开口向左的容置腔,容置腔底部也设有导轨;窗体上还设有用于检测风速信号的风速传感器和用于检测光照度信号的光照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和光照度传感器通过一信号调理电路与一微处理器连接,微处理器还与伺服电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风速传感器和光照度传感器,能有效地检测窗体处的风速信号和光照度信号,微处理器将检测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如果超过则命令伺服电机转动,从而通过齿轮配合齿形带,控制窗体进出容置腔,实现了窗户的自动开合;通过滚轮和导轨的设置,能有效地减小窗体移动时的摩擦,便于移动。

作为优选,齿轮位于容置腔的腔口处。

本实用新型中,齿轮位于容置腔的腔口处,即窗体合上时,齿轮与齿形带啮合位置位于齿形带最右侧,这样使得齿轮带动齿形带移动范围十分广,增强了窗体移动的范围。

作为优选,风速传感器和光照度传感器位于窗体的左侧。

本实用新型中,风速传感器和光照度传感器位于窗体的左侧,使得在保证风速传感器和光照度传感器不进入到容置腔的同时,窗体的移动范围更广。

作为优选,微处理器还与一无线通信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无线通信模块实现了无线通信,即可通过远程控制窗体的移动,取代手动关闭窗体,十分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窗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节窗户开合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窗体1,窗体1底部设有若干个滚轮2,所述若干个滚轮2与设在下方的导轨3配合;窗体1顶部设有齿形带4,齿形带4与一齿轮5啮合,齿轮5套接在一伺服电机6转轴上;窗体1右侧设有一开口向左的容置腔7,容置腔7底部也设有导轨3;窗体1上还设有用于检测风速信号的风速传感器8和用于检测光照度信号的光照度传感器9,风速传感器8和光照度传感器9通过一信号调理电路与一微处理器连接,微处理器还与伺服电机6连接。

本实施例中,齿轮5位于容置腔7的腔口处。

本实施例中,风速传感器8和光照度传感器9位于窗体1的左侧。

本实施例中,微处理器还与一无线通信模块连接。

本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块分别与一遥控器和一手机无线连接。

本实施例中,容置腔7的长度加上齿轮5的直径等于窗体1的长度,这样即可保证窗体1完全在容置腔7内时,齿轮5的最左端与窗体1最左端平齐,使得窗体1的移动范围更广。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