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簧、锁芯组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2396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簧、锁芯组件及车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簧、锁芯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轻量化技术和工程塑料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汽车开始应用塑料板件作为车门外板。然而,现有锁芯安装方式无法适应强度和刚度较低的塑料板件。这是因为锁芯在日常使用中,钥匙的插拔与旋转将产生轴向力及绕轴向的旋转扭矩,尤其是旋转扭矩,若长时间作用于塑料板件上,很容易造成塑料板件开裂破损。可见,如何降低或分散锁芯使用时对锁芯安装板的作用力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簧、锁芯组件及车辆,以实现降低或分散锁芯使用时对锁芯安装板的作用力的目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簧,所述卡簧具有两夹持臂及一连接板,所述两夹持臂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板将所述两夹持臂连接形成U形板体,所述夹持臂的内侧边缘与所述连接板的内侧边缘相接,所述连接板的内侧边缘具有至少一豁口。

可选的,至少一个所述夹持臂内侧边缘与所述连接板内侧边缘的相接处形成一相对所述夹持臂内侧边缘外凸的阻挡部。

可选的,每个所述夹持臂具有朝向同一侧弯折的弯折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锁芯组件,用于与一锁芯安装板配合连接,包括锁芯本体及卡簧,其中,所述锁芯本体设置有限定所述锁芯本体轴向运动的第一限位部,所述锁芯本体外壁设置有相对的两个第二限位部及至少一凸台,所述两个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凸台两旁,每个所述第二限位部具有朝向所述锁芯安装板的承载面;所述卡簧具有两夹持臂及一连接板,所述两夹持臂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板将所述两夹持臂连接形成U形板体,所述夹持臂的内侧边缘与所述连接板的内侧边缘相接,所述连接板的内侧边缘具有至少一豁口;所述卡簧的所述夹持臂夹持所述锁芯本体,所述连接板的所述豁口与所述凸台相配合,所述夹持臂一表面与所述承载面相抵接,所述夹持臂另一表面用于与所述锁芯安装板相抵接。

可选的,所述卡簧的至少一个所述夹持臂内侧边缘与所述连接板内侧边缘的相接处形成一相对所述夹持臂内侧边缘外凸的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侧壁抵接。

可选的,每个所述夹持臂具有朝向所述第二限位部弯折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承载面相抵接。

可选的,所述锁芯本体上设置有两凸台,所述两凸台相对设置。

可选的,所述两凸台及所述两个第二限位部环绕所述锁芯本体的外壁等间距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为设置于所述锁芯本体一端的锁芯端盖。

可选的,所述卡簧还具有由所述连接板翻折而成的翻折板。

可选的,所述翻折板与所述连接板垂直。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锁芯安装板及上述任意一项锁芯组件,所述锁芯安装板上开设有供所述锁芯本体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锁芯安装板相抵接以限定所述锁芯本体相对所述锁芯安装板轴向运动,所述夹持臂一表面与所述锁芯安装板相抵接。

可选的,所述通孔具有中心孔及扩展槽,所述中心孔与所述锁芯本体相配合,所述扩展槽与所述凸台及所述第二限位部相配合。

可选的,所述凸台与所述扩展槽之间的配合间隙大于所述凸台与所述豁口之间的配合间隙。

可选的,所述锁芯安装板上对应每个所述夹持臂的外侧均设置有至少一限位块,所述夹持臂的外侧边与所述限位块相抵接。

可选的,所述锁芯安装板上对应每个所述夹持臂的外侧均设置有两限位块,位于同一夹持臂外侧的两限位块间隔设置。

可选的,所述锁芯安装板上还设置有至少一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连接板相抵接。

这样,本实用新型中,一方面,通过在卡簧上设置与锁芯本体的凸台相配合的豁口,以实现将旋转扭矩直接作用于卡簧;另一方面,通过在锁芯本体的第一限位部及与第二限位部相抵接的卡簧夹持臂,以实现将轴向力直接作用于卡簧。可见,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或分散锁芯使用时对锁芯安装板的作用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锁芯组件装配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锁芯组件装配的正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锁芯本体的剖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锁芯组件装配的俯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卡簧的俯视图;

图6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锁芯组件装配的立体图;

图7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锁芯组件装配的正视图;

图8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锁芯组件装配的俯视图;

图9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卡簧的俯视图;

图10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锁芯安装板上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锁芯组件,用于与一锁芯安装板1配合连接,包括锁芯本体2及卡簧3,锁芯本体2设置有限定锁芯本体轴向运动的第一限位部,锁芯本体2外壁设置有相对的两个第二限位部22及至少一凸台23,两个第二限位部22位于凸台23两旁,每个第二限位部22具有朝向锁芯安装板1的承载面221;卡簧3具有两夹持臂31及一连接板32,两夹持臂31平行设置,连接板32将两夹持臂31连接形成U形板体,夹持臂31的内侧边缘与连接板32的内侧边缘相接,连接板32的内侧边缘具有至少一豁口321;卡簧3的夹持臂31夹持锁芯本体2,连接板32的豁口321与凸台23相配合,夹持臂31一表面与承载面221相抵接,夹持臂31另一表面用于与锁芯安装板1相抵接。

其中,第一限位部可以为设置于锁芯本体2一端的锁芯端盖21,也可以是与锁芯安装板1相配合的具有限制锁芯本体2朝一个方向或朝两个方向轴向运动的其它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锁芯端盖21作为第一限位部。

考虑到锁芯本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轴向力及绕轴向的旋转扭矩,这两种作用力长期作用于锁芯安装板上,均会对锁芯安装板造成潜在的损坏。尤其是当锁芯安装板的强度或刚度较低时,例如当锁芯安装板是塑料板体时,该作用力容易导致锁芯安装板开裂。因此,以下分别从降低对锁芯安装板的轴向力与旋转扭矩这两个方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对于轴向力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芯组件设置有相应的轴向限位结构,其中轴向限位结构之一为锁芯端盖21,轴向限位结构之二为夹持臂31与第二限位部22承载面221相抵接的结构。

这样,当钥匙插入锁芯本体2或从锁芯本体2中拔出时,基于以上轴向限位结构,锁芯本体2相对于锁芯安装板1的轴向运动被限制。此外,在保证锁芯本体2的轴向限位的基础上,利用夹持臂31将轴向力进行分散,避免轴向力直接作用于锁芯安装板1,使得锁芯安装板1所承受的轴向力得到降低。

对于旋转扭矩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芯组件设置有相应的旋转方向限位结构,即在卡簧3的连接板32上设置与锁芯本体2的凸台23相配合的豁口321。

这样,当钥匙插入锁芯本体2并转动钥匙时,由于凸台23与豁口321相配合,因此,旋转力矩可以至少传递至卡簧3。若锁芯安装板1上也开设有与凸台23相配合的槽体,则旋转力矩还可以传递至卡簧3与锁芯安装板1。无论属于上述何种情况,卡簧3都将分散一部分或全部的旋转力矩,使得锁芯安装板1所承受的旋转力矩得到降低。

综合以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芯组件可以降低或分散锁芯安装板所承受的应力,对于强度或刚度不够高的锁芯安装板而言,可以避免锁芯安装板存在易开裂的应力集中位置,提高了锁芯安装板的承载能力和可靠性。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以使锁芯安装板的强度要求或厚度要求得到降低。

可选的,卡簧3的至少一个夹持臂31内侧边缘与连接板32内侧边缘的相接处形成一相对夹持臂31内侧边缘外凸的阻挡部322,阻挡部322与第二限位部22的侧壁抵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卡簧3的阻挡部322可以与豁口321共同承受锁芯本体2的旋转扭矩。这样,卡簧3承受锁芯本体2的旋转扭矩的效果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

优选的,卡簧3的两个夹持臂31内侧边缘与连接板32内侧边缘的相接处均形成一相对夹持臂31内侧边缘外凸的阻挡部322,两个阻挡部322分别与两个第二限位部22的侧边抵接。

可选的,卡簧3可以是具有较高强度及较高屈服力的材料制成,例如,可以是由金属材料制造而成。

可选的,每个夹持臂31具有朝向第二限位部22弯折的弯折部311,弯折部311与第二限位部22的承载面221相抵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卡簧3的夹持臂31设置弯折部311,弯折部311与锁芯安装板1之间间隔有一定的距离,弯折部311弹性地与第二限位部22的承载面221相抵接。这样,在锁芯本体2受到轴向力时,轴向力首先传递至卡簧3的弯折部311并由弯折部311对轴向力进行缓冲,以更大程度的降低对锁芯安装板1的作用力。

可选的,锁芯本体2上设置有两凸台23,两凸台23相对设置。

锁芯本体2上可以设置一个凸台23,也可以设置两个凸台23,还可以设置三个甚至更多个凸台23,从锁芯组件受力均衡及结构简单的角度来考虑,优选锁芯本体2上设置两个凸台23,且两凸台23相对设置。

可选的,两凸台23及两个第二限位部22环绕锁芯本体2的外壁等间距设置。

锁芯本体2上的两凸台23与两个第二限位部22可以环绕锁芯本体2的外壁等间距设置,以提高锁芯本体2的对称性,使锁芯组件受力更加均衡。

可选的,卡簧3还具有由连接板32翻折而成的翻折板33。可选的,翻折板33与连接板32垂直。

通过将连接板32翻折形成翻折板33,在对锁芯进行安装时,人手可以握持翻折板33,为锁芯安装提供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芯组件既可以应用于车辆,也可以应用于任何需要安装锁芯的场合,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作限定。

第二实施例

如图3、图6至图10所示,一种车辆,包括锁芯安装板1及锁芯组件,其中,锁芯组件包括锁芯本体2及卡簧3,锁芯本体2设置有第一限位部,锁芯安装板1上开设有供锁芯本体2穿过的通孔11,第一限位部与锁芯安装板1相抵接以限定锁芯本体2相对锁芯安装板1轴向运动,锁芯本体2外壁设置有相对的两个第二限位部22及至少一凸台23,两个第二限位部22位于凸台23两旁,每个第二限位部22具有朝向锁芯安装板1的承载面221;卡簧3具有两夹持臂31及一连接板32,两夹持臂31平行设置,连接板32将两夹持臂31连接形成U形板体,夹持臂31的内侧边缘与连接板32的内侧边缘相接,连接板32的内侧边缘具有至少一豁口321;卡簧3的夹持臂31夹持锁芯本体2,连接板32的豁口321与凸台23相配合,夹持臂31一表面与承载面221相抵接,夹持臂31另一表面与锁芯安装板1相抵接。

具体的,第一限位部为设置于锁芯本体2一端的锁芯端盖21,锁芯端盖21与锁芯安装板1相抵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芯安装板1既可以位于车辆的侧门,也可以位于车辆的尾门,该锁芯安装板1既可以是强度或刚度均较高的金属锁芯安装板1,也可以是强度或刚度均较低的塑料锁芯安装板1。

可选的,通孔11具有中心孔111及扩展槽112,中心孔111与锁芯本体2相配合,扩展槽112与凸台23及第二限位部22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锁芯安装板1的通孔11与锁芯本体2的外部轮廓相配合,有利于提高锁芯安装板1与锁芯本体2的配合度。

可选的,凸台23与扩展槽112之间的配合间隙大于凸台23与豁口321之间的配合间隙。

由于卡簧3的豁口321与凸台23之间的配合间隙较小,因此,当锁芯本体2产生旋转扭矩时,卡簧3优先承受该扭矩,卡簧3承受的扭矩继而再被传递到锁芯安装板1上。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卡簧3可以为锁芯安装板1优先分担作用力,以实现更好地降低锁芯安装板所承受的作用力的目的。

可选的,锁芯安装板1上对应每个夹持臂31的外侧均设置有至少一限位块12,夹持臂31的外侧边与限位块12相抵接。

当锁芯本体2产生旋转扭矩时,卡簧3可以将承受的扭矩传递至锁芯安装板1上的限位块12。由于限位块12的位置距离锁芯本体2轴线的距离远大于锁芯安装板1上的通孔11或者扩展槽112距离锁芯本体2轴线的距离,因此,传递至锁芯安装板1上的限位块12的作用力远小于锁芯安装板1上扩展槽112所受的作用力。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在锁芯安装板1上设置限位块12可以更进一步的转移或分散锁芯安装板1所承受的作用力。

每侧夹持臂对应的限位块1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更多个,当限位块12数量为一个时,限位块12优先设置于与卡簧3的豁口321相对的位置。限位块12的形状可以是长方体、正方体或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五面体。

可选的,锁芯安装板1上对应每个夹持臂31的外侧均设置有两限位块12,位于同一夹持臂31外侧的两限位块12间隔设置。

为了使限位块12承受的作用力更加均衡,锁芯安装板1上对应每个夹持臂31的外侧可以设置两个限位块12,并且这两个限位块12可以间隔设置。

可选的,锁芯安装板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挡块13,挡块13与连接板32相抵接。

卡簧3的夹持臂31与第二限位部22之间,以及夹持臂31与锁芯安装板1之间均存在相对的抵持力,卡簧3借助该相对的抵持力可以更好地固定于锁芯本体2及锁芯安装板1之间。然而,在平行于锁芯安装板1的方向上,卡簧3与锁芯安装板1之间仅存在摩擦力。这样,当卡簧3受到外力时,例如,在振动较大的工况下,卡簧3容易从锁芯本体2与锁芯安装板1之间滑出,造成零件脱落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锁芯安装板1上可以设置至少一个挡块13,挡块13与连接板32相抵接。由于挡块13可以抵住卡簧3,从而有效防止卡簧3沿锁芯安装板1移动,降低了卡簧3滑出的风险。

可选的,挡块13的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2个,或者更多个,若挡块13数量为1个,则优选将挡块13设置于卡簧3连接板32中间对应的位置。挡块13的形状可以是长方体、正方体或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五面体。

可选的,卡簧3还具有由连接板32翻折而成的翻折板33,翻折板33与连接板32垂直,挡块13与翻折板33相抵接。

通过将连接板32翻折形成翻折板33,即可以方便人手握持,还可以增大挡块13与卡簧3的接触面积,更好地固定卡簧3。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可以互相参见。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