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卡条冲孔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9279阅读:8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纺布卡条冲孔工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纺布卡条冲孔工装。



背景技术:

无纺布(英文名:Non Woven Fabric 或者 Nonwoven cloth)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pp材质)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

无纺布在生产的时候往往都需要冲孔,但是现有的冲孔设备都是需要人工操作,而且对于冲头的打孔速率也不好控制,这样在工作的时候,就会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无纺布卡条冲孔工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纺布卡条冲孔工装,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上方一侧安装有冲装台,所述冲装台的上方固定有冲压气缸,所述冲压气缸的上方固定有电接头,所述电接头的输出端通过线缆与机体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冲压气缸的下方固定有冲头,机体的前壁一侧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外壁一侧设有触控屏,所述触控屏的另一侧上方设有启动按钮,所述启动按钮的下方设有停止按钮,且控制面板的另一侧固定有柜门,所述柜门通过卡扣固定在机体上,所述机体的下方固定有支脚,且机体的上壁设有传输带,机体的另一侧连接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下方另一侧固定有支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柜门的外壁另一侧固定有把手,所述把手通过螺母固定在柜门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机体的内部上方两侧设有滚筒轴,所述滚筒轴上方连接有滚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支脚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支脚均匀安装在机体的下方四个拐角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启动按钮的输出端与触控屏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该无纺布卡条冲孔工装,其上设置了冲头,冲头通过冲压气缸连接,可以实现自动打孔的功能,由于其上又设置了传输带,这样便可利用传输带将无纺布进行运送,使得可以连续打孔,自动化操作,设置的工作台,则可以用来直接在其上进行无纺布的裁剪,该无纺布卡条冲孔工装,结构简单,操作便利,自动化运行,安全性高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无纺布卡条冲孔工装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无纺布卡条冲孔工装传输带滚动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电接头、2线缆、3冲压气缸、4冲头、5冲装台、6机体、7控制面板、8触控屏、9支脚、10停止按钮、11启动按钮、12卡扣、13柜门、14螺母、15把手、16传输带、17工作台、18支柱、19滚柱、20滚筒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无纺布卡条冲孔工装,包括机体6,机体6的上方一侧安装有冲装台5,用以安放冲压装置,冲装台5的上方固定有冲压气缸3,冲压气缸3的上方固定有电接头1,电接头1的输出端通过线缆2与机体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冲压气缸3的下方固定有冲头4,用以给无纺布打孔,机体6的前壁一侧设有控制面板7,控制面板7的外壁一侧设有触控屏8,触控屏8的另一侧上方设有启动按钮11,启动按钮11的下方设有停止按钮10,且控制面板7的另一侧固定有柜门13,柜门13通过卡扣12固定在机体6上,机体6的下方固定有支脚9,且机体6的上壁设有传输带16,用以传送无纺布,机体6的另一侧连接有工作台17,工作台17的下方另一侧固定有支柱18,柜门13的外壁另一侧固定有把手15,把手15通过螺母14固定在柜门13上,机体6的内部上方两侧设有滚筒轴20,滚筒轴20上方连接有滚柱19,支脚9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支脚9均匀安装在机体6的下方四个拐角处,启动按钮11的输出端与触控屏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停止按钮10的输出端与机体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触控屏7的输出端与机体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冲头4设置有两个,且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该无纺布卡条冲孔工装通电使用,然后将无纺布放置在工作台17上进行整理,再将其平整放置在传输带16上,按下启动按钮11,这时冲头4便在冲压气缸3的作用下直接向下打孔,通过传输带16将无纺布进行自动传送,实现自动化运行,通过触控屏7可以直接对冲头4进行控制,自主选择打孔速率,这样便使得整个打孔过程变得更加的安全,而打开柜门13,便可检查内部电机系统,这样也方便整个机器的不定时检查维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