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车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0774阅读:7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车锁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车锁。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现在智能化产品的使用也越来越多。智能车锁,是将传统的车锁中加入智能控制模块,使其变得智能控制,方便人们的管理与出行。目前市场上的智能车锁结构较为复杂,虽然可以实现所需的功能,但是其制作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智能车锁结构,本使用新型的结构比较简单,而且制作成本比较少,稳定性高,具有很好的市场运用前景。

一种智能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它包括锁体、锁杆、电机、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体下部设有锁杆,所述的锁杆设有卡口,所述的锁杆还设有锁钮,所述的锁杆一端通过锁杆弹簧连接于锁体上;所述的锁体上部设有锁芯,所述的锁芯上设有上凸起和下凸起,所述的锁芯固定在触动开关上,触动开关固定在锁体上,所述的锁芯旁设有电机,电机上设有拨杆,拨杆在电机的带动下可推动上凸起,将整个锁芯上推;所述的下凸起卡在触动开关上,当下凸起运动的时候可与触动触动开关,

优选的,所述的锁体上还设有电路板和电池。

优选的,所述的锁芯与固定件之间设有锁芯弹簧。

所述的锁体上设有太阳能电池板。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车锁,尤其是车锁结构,轻便、简单,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的特点。本实用新型有利于市场化的推广。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远程控制解锁的功能,同时还可以计算用户使用的时间以及行驶路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参考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后备电源切换和保护电路参考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GPRS数据传输部分电路参考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蓝牙模块电路参考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电机控制模块电路参考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锁位置控制电路参考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蜂鸣器电路参考图。

图中:1-锁体、2-锁杆、3-卡口、4-锁钮、5-电机、6-拨杆、7-锁芯、8-上凸起、9-下凸起、10-触动开关、11-固定件、12-电路板、13-电池、14-太阳能电池板、21-锁杆弹簧、71-锁芯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智能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它包括锁体1、锁杆2、电机5、锁芯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体1下部设有锁杆2,所述的锁杆2设有卡口3,所述的锁杆2还设有锁钮4,所述的锁杆2一端通过锁杆弹簧21连接于锁体1上;所述的锁体1上部设有锁芯7,所述的锁芯7上设有上凸起8和下凸起9,所述的锁芯7固定在触动开关10上,触动开关10固定在锁体1上,所述的锁芯7旁设有电机5,电机5上设有拨杆6,拨杆6在电机5的带动下可推动上凸起8,将整个锁芯7上推;所述的下凸起9卡在触动开关10上,当下凸起9运动的时候可与触动触动开关10,

优选的,所述的锁体1上还设有电路板12和电池13。

优选的,所述的锁芯7与固定件11之间设有锁芯弹簧71。

所述的锁体1上设有太阳能电池板14。太阳能电池板14连接处理器为电池充电,这种实施方式是为了避免电池没有电,能够为电池提供电能,为了成本考虑的话在制作的时候也可以将太阳能电池板去掉,应当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简单的变换手法。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实际的使用中为常闭的工作状态比较多,就是锁杆2锁在锁体上,这个状态中,锁杆弹簧处于被拉伸状态,所以锁杆弹簧对于锁杆有一个拉力,但是由于锁芯卡在卡口上,所以锁杆会一直锁在锁体上;锁芯弹簧是一直处于压缩状态,锁芯弹簧对锁芯一直有一个向下的推力;下凸起会一直按压着触动开关。当开锁的时候,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控制,当智能手机传送信号时,电路板上的控制器就会接收到信号,然后控制电机转动一圈,当电机转动的时候就会带动拨杆转动一圈,拨杆转动之后会推动上凸起上行,当锁芯离开卡口的时候,在锁杆弹簧的作用下锁杆就会开启,这个状态类似于图3跟图示4状态,下凸起会离开触动开关。当锁上车锁的时候,只需要手动推动锁钮,之后锁芯就会卡入卡口,然后下凸起就会触动触动开关,触动开关就会将信号传送到控制器上,车锁已经锁上。

智能手机与智能锁之间的通讯可通过移动网络信号、蓝牙等连接,这些都是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通讯连接方式,这里就没有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本智能锁的控制原理跟控制方式都是通过软件跟芯片来完成的,并不是本专利的发明要点,所以这里就没有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车锁,尤其是车锁结构,轻便、简单,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的特点。本实用新型有利于市场化的推广。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远程控制解锁的功能,同时还可以计算用户使用的时间以及行驶路程。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