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式电推剪的电磁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7351阅读:19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振动式电推剪的电磁驱动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推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振动式电推剪的电磁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电推剪是修理头发或动物毛发的常用工具,市场上常见的电推剪主要包括电磁振动式和电机驱动式两种。现有的电磁振动式电推剪通常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电磁驱动机构以及设于壳体端部的刀片组件,电磁驱动机构包括线圈、铁芯及衔铁弯头,铁芯插设在线圈内,衔铁弯头与线圈对应设置,刀片组件的动刀片与衔铁弯头传动连接,使用时,线圈在交流电的作用下产生交变磁场,通过交变磁场带动衔铁弯头往复振动,进而通过衔铁弯头驱动动刀片同步运动,起到修理毛发的效果。

电磁振动式电推剪的修剪力度主要取决于电磁驱动机构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力大小,电磁力越大,对衔铁吸合的效果越好,因此修剪效果也越好。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这类电磁驱动机构,由于其铁芯及衔铁弯头的结构设置不合理,导致磁通量较小,无法产生较大的电磁吸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推剪的使用效果。故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振动式电推剪的电磁驱动机构,其结构简单合理,磁通量较大,工作时能够产生较大电磁吸力,有利于提高电推剪的修剪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振动式电推剪的电磁驱动机构,包括线圈架,所述线圈架的外部绕设有线圈,所述线圈架的左侧设置有铁芯,所述线圈架的右侧设置有衔铁弯头,所述铁芯包括基座、设置于所述基座中部的插接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端的第一弯折部、设置于所述基座下端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衔铁弯头的两端对应设置,所述插接部插置于所述线圈架内,所述插接部的右端伸出于所述线圈架且垂直设置有延伸部,所述衔铁弯头的左侧设有与所述延伸部相对应的避让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部的自由端横向延伸有第一凸出部,所述衔铁弯头的相应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部配合的第一避让台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部的自由端竖向延伸有与所述衔铁弯头的上端相对应的第一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弯折部的自由端横向延伸有第二凸出部,所述衔铁弯头的相应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出部配合的第二避让台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弯折部的自由端竖向延伸有与所述衔铁弯头的下端相对应的第二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部包括第一插接段和第二插接段,所述第一插接段与所述基座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插接段与所述第二插接段对插于所述线圈架内,所述延伸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插接段的右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插接段的左端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接段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段的右端设置有插槽,所述第二插接段的左端设置有与所述插槽适配的插头,所述插头的外周设置有若干卡齿,所述插槽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卡齿一一对应的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二插接段一体化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的左侧面与所述线圈架的右侧面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振动式电推剪的电磁驱动机构,通过对铁芯及衔铁弯头的结构进行优化改进,具体地,通过在铁芯的插接部右端设置延伸部、在第一弯折部的自由端设置第一凸出部、在第二弯折部的自由端设置第二凸出部,并在衔铁弯头上对应设置避让槽、第一避让台阶及第二避让台阶,结构简单合理,有效增大了铁芯与衔铁弯头的接触面积,磁通分流效果较好,使得磁通量较大,确保了工作时能够产生较大电磁吸力,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推剪的修剪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和图2中:1、线圈架;2、线圈;3、铁芯;31、基座;321、第一插接段;3211、插槽;3212、卡槽;322、第二插接段;3221、插头;3222、卡齿;323、延伸部;33、第一弯折部;331、第一凸出部;332、第一凸台;34、第二弯折部;341、第二凸出部;342、第二凸台;4、衔铁弯头;41、避让槽;42、第一避让台阶;43、第二避让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振动式电推剪的电磁驱动机构,包括线圈架1,线圈架1的外部绕设有线圈2,线圈架1的左侧设置有铁芯3,线圈架1的右侧设置有衔铁弯头4。以上所述构成本电磁驱动机构的主体结构。

铁芯3包括基座31、设置于基座31中部的插接部、设置于基座31上端的第一弯折部33、设置于基座31下端的第二弯折部34,基座31、插接部、第一弯折部33及第二弯折部34配合呈“E”形,铁芯3通过第一弯折部33和第二弯折部34固定安装在电推剪的壳体内,并且第一弯折部33、第二弯折部34与衔铁弯头4的两端对应设置。

插接部插置于线圈架1内,插接部的右端伸出于线圈架1且垂直设置有延伸部323,衔铁弯头4的左侧设有与延伸部323相对应的避让槽41。具体地,为了使本电磁驱动机构结构更为简单、装配更加方便,插接部包括第一插接段321和第二插接段322,第一插接段321与基座31一体连接,第一插接段321与第二插接段322对插于线圈架1内,延伸部323设置于第二插接段322的右端。

第二插接段322的左端插设于第一插接段321的内部,具体地,第一插接段321的右端设置有插槽3211,第二插接段322的左端设置有与插槽3211适配的插头3221,插头3221的外周设置有若干卡齿3222,插槽3211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与卡齿3222一一对应的卡槽3212。这种结构设置既提高了第一插接段321与第二插接段322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同时也有效增大了第一插接段321与第二插接段322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磁感应效果较好。

延伸部323与第二插接段322一体化连接,稳固性好,工作性能更加可靠,安装更加方便。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磁感应效果更好,延伸部323的左侧面与线圈架1的右侧面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铁芯3上设置延伸部323,在衔铁弯头4上设置与延伸部323相配合的避让槽41,有效增大了铁芯3与衔铁弯头4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磁通量较大,确保了本电磁驱动机构在工作时能够产生较大电磁吸力,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推剪的修剪效果。

第一弯折部33的自由端横向延伸有第一凸出部331,衔铁弯头4的相应端部设有与第一凸出部331配合的第一避让台阶42。第二弯折部34的自由端横向延伸有第二凸出部341,衔铁弯头4的相应端部设有与第二凸出部341配合的第二避让台阶43。

本电磁驱动机构通过在第一弯折部33的自由端设置第一凸出部331、在第二弯折部34的自由端设置第二凸出部341,并在衔铁弯头4上对应设置第一避让台阶42及第二避让台阶43,结构简单合理,使得磁通分流效果较好,进一步增大了铁芯3与衔铁弯头4之间的接触面积,磁通量较大,确保了工作时能够产生较大电磁吸力,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推剪的修剪效果。

为了进一步增大铁芯3与衔铁弯头4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磁通量,以增大电磁吸力,第一弯折部33的自由端竖向延伸有与衔铁弯头4的上端相对应的第一凸台332;相应地,第二弯折部34的自由端竖向延伸有与衔铁弯头4的下端相对应的第二凸台34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