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缩回的拆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0935发布日期:2018-07-10 23:2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拆装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缩回的拆装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机械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螺丝螺栓的使用变得非常广泛,随之而来的,在机械设备的生产装备以及后期维修中,螺栓的拆装工具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而在日常的机械生产与维修中,拆装螺栓的空间环境是多种多样的,所以设计出一款功能多样、可以形变、便于携带的拆装工具是很有意义的,可以大大提高机械生产及维修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自动缩回的拆装工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拆装工具的自动回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自动缩回的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本拆装工具包括第一工具头、第一滑杆、滑套、第二滑杆和第二工具头,所述第一工具头与第一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的下端与滑套上端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套下端内壁滑动连接着第二滑杆的上端,所述第二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工具头,所述第一工具头、第二工具头的外径大于滑套外径,所述第一滑杆下端设有限位杆一、限位杆二,所述第二滑杆上端设有限位杆三、限位杆四,所述限位杆一、限位杆二在同一直线上且与第一滑杆垂直,所述限位杆三、限位杆四在同一直线上且与第二滑杆垂直,所述滑套内壁上于限位杆一、限位杆二、限位杆三、限位杆四相应处依次设有滑槽一、滑槽二、滑槽三、滑槽四,所述第一滑杆下端与第二滑杆上端设有拉簧相连接。

该拆装工具的两滑杆可在滑套内向两端滑动,从而实现工具头的伸缩,且拉簧的存在,使得滑杆可以自动收回,使该工具包装、携带、使用更为方便,更能适应各种使用空间环境的变化。

在上述的一种可自动缩回的拆装工具中,所述滑套的上、下两端依次设有第一缺口、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开口方向相反。

当滑杆抽出,限位按钮移动至滑槽一端尾部时,滑杆可围绕限位杆为轴进行转动,实现弯折后而卡在缺口处,使该拆卸工具可形变为“L”型或“Z”型,利用杠杆原理,使该拆装工具在使用时更加轻便、省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该拆装工具的两滑杆可在滑套内向两端滑动,从而实现工具头的伸缩,且拉簧的存在,使得滑杆可以自动收回,使该工具包装、携带、使用更为方便,更能适应各种使用空间环境的变化;

2、当滑杆抽出,限位按钮移动至滑槽一端尾部时,滑杆可围绕限位按钮为轴进行转动,实现弯折后而卡在缺口处,该拆卸工具可形变为“L”型或“Z”型,利用杠杆原理,使该拆装工具在使用时更加轻便、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该可自动缩回的拆装工具的正视图。

图2是该可自动缩回的拆装工具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中,1、第一工具头;2、第一滑杆;21、限位杆一;22、限位杆二;3、滑套;31、滑槽一;32、滑槽二;33、滑槽三; 34、滑槽四;35、第一缺口;36、第二缺口;4、第二滑杆; 41、限位杆三;42、限位杆四;5、第二工具头;6、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拆装工具包括第一工具头1、第一滑杆2、滑套3、第二滑杆4和第二工具头5,第一工具头1与第一滑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滑杆2的下端与滑套3上端内壁滑动连接,滑套3下端内壁滑动连接着第二滑杆4的上端,第二滑杆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工具头5,第一工具头1、第二工具头 2的外径大于滑套外径,第一滑杆2下端设有限位杆一21、限位杆二22,第二滑杆4上端设有限位杆三41、限位杆四42,限位杆一21、限位杆二22在同一直线上且与第一滑杆2垂直,限位杆三41、限位杆四42在同一直线上且与第二滑杆4垂直,滑套3 内壁上于限位杆一21、限位杆二22、限位杆三41、限位杆四42 相应处依次设有滑槽一31、滑槽二32、滑槽三33、滑槽四34,第一滑杆2下端与第二滑杆4上端设有拉簧6相连接。该拆装工具的两滑杆可在滑套内向两端滑动,从而实现工具头的伸缩,且拉簧的存在,使得滑杆可以自动收回,使该工具包装、携带、使用更为方便,更能适应各种使用空间环境的变化。

在上述的一种可自动缩回的拆装工具中,滑套3的上、下两端依次设有第一缺口35、第二缺口36,第一缺口35与第二缺口 36开口方向相反。当滑杆抽出,限位按钮移动至滑槽一端尾部时,滑杆可围绕限位杆为轴进行转动,实现弯折后而卡在缺口处,使该拆卸工具可形变为“L”型或“Z”型,利用杠杆原理,使该拆装工具在使用时更加轻便、省力。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作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