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规格套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8567发布日期:2018-08-10 20:45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配工具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规格套筒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制造过程中,由于装配空间结构不同,出现同一工位不同装配件、同一力矩规格由于操作工具不同,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规格标件;从而需要更换不同的套筒来完成打紧,既准备不同规格的套筒需要换长套筒、使用加长杆操作工具打紧的情况,更换套筒不仅浪费时间,同时也增加了工具投入成本投入,直接影响了生产效率导致制造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规格套筒结构。

一种双规格套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筒和内套筒,所述内套筒设置在基座上,所述内套筒具有正六边形的外壁截面,所述外套筒的内壁截面为正六边形并且所述外套筒的内壁能够沿着所述内套筒的外壁上下滑动;所述内套筒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位于不同的高度水平,并且所述第一凸起部比第二凸起部靠近所述基座;而所述外套筒的外壁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相配合的配合部。

其中,所述外套筒的外壁截面为圆形,所述内套筒的端部内壁截面为正六边形。

其中,所述基座与内套筒为一体成型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凸起部或第二凸起部的个数相同,均为一个或两个。

其中,所述配合部的个数与第一凸起部或第二凸起部的个数相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规格套筒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双规格套筒结构可实现内套筒和外套筒的自由切换,既能满足两种规格标件打紧固定,同时省下更换套筒的时间,还可以减少套筒的采购数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装配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双规格套筒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双规格套筒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着A-A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所表示的含义分别为:10-外套筒;20-内套筒;30-第一凸起部;40-基座;50-第二凸起部;60-配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规格套筒结构做进一步的阐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实施例

如附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双规格套筒结构,包括:基座40、外套筒10和内套筒20。所述基座40与内套筒20为一体成型结构,并且所述内套筒20设置在基座40上,所述内套筒20具有正六边形的外壁截面,所述外套筒10的内壁截面为正六边形。所述外套筒10的外壁截面为圆形,所述内套筒20的端部内壁截面为正六边形。所述外套筒10的内壁能够沿着所述内套筒20的外壁上下滑动。所述内套筒20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30和第二凸起部50,所述第一凸起部30和第二凸起部50位于不同的高度水平,并且所述第一凸起部30靠近内套筒20的下方,而第二凸起部50靠近内套筒20的上方;而所述外套筒10的外壁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凸起部30和第二凸起部50相配合的配合部60。在图中,所述第一凸起部30和第二凸起部50均为两个,当然也可以设置成1个,或多个。而所述配合部60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凸起部30或第二凸起部50的数量一致。

本实施例的双规格套筒结构可根据对应打紧螺栓或螺母的规格选择采用外套筒或内套筒,实现两种不同规格套筒自由转换。具体方法如下:选内套筒操作为手动摁下配合部60,使得外套筒10的内壁沿着内套筒20的外壁棱边向下滑动从而使得内套筒20的端部露出,当外套筒10上的配合部60与第一凸起部30接触时实现外套筒10与内套筒20的锁定,从而可以通过内套筒20进行装配作业。如选择外套筒20使用,手动摁下配合部60,使得外套筒10沿着内套筒20外壁的棱边向上滑动使得外套筒10露出,当外套筒10上的配合部60与第二凸起部50接触时实现外套筒10与内套筒20的锁定,从而可以通过外套筒10进行装配作业。

本实施例的双规格套筒结构在实际装配中,很好的实现两种规格套筒自由切换,减少更换套筒时间以及储备备用工具,该结构设计简单、操作方便来进一步提升汽车制造效率及降低制作成本。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具体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