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门锁定装置和车辆门锁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3563发布日期:2019-05-22 02:2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车辆门锁定装置和车辆门锁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门锁定装置和车辆门锁定组件。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车辆门闩锁装置,该车辆门闩锁装置包含外壳、叉(闩锁)、柱(棘轮)、打开杠杆和设有惯性杠杆的控制杠杆(参见专利文献1的图2、图3、图5和图6)。此处,惯性杠杆被设置在打开杠杆上方。比所设定的值大的惯性力作用在惯性杠杆上,使得惯性杠杆从第一位置摆动到第二位置,并且与外壳形成接触,从而限制在打开杠杆和控制杠杆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杠杆。

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一种车辆门闩锁装置,该车辆门闩锁装置包含:闩锁,该闩锁能够与撞针接合;棘轮,该棘轮能够与闩锁配合;打开杠杆,该打开杠杆用于导致解除该棘轮的操作;以及撞击解除防止机构,该撞击解除防止机构被设置在棘轮下方并抑制棘轮的旋转,以便在打开杠杆由于碰撞事故等而以过快速度旋转时防止门打开。此处,撞击解除防止机构由对棘轮的操作具有影响的可移动元件形成。

引用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5948786b

专利文献2:jp2004-204490a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然而,针对在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车辆门闩锁装置中的每一个车辆门闩锁装置,由于通过撞针侵入而进入且可以残留并粘附到惯性杠杆的灰尘和水,因此在惯性杠杆的运动期间,存在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门锁定装置,该车辆门锁定装置能够减少在惯性杠杆的运动期间可能发生的故障。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车辆门锁定装置包含:壳体,所述壳体被固定到门,所述门打开和关闭在车辆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侧上的开口;闩锁,所述闩锁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摆动,当与所述门的打开和关闭关联地具有闩锁取向时,所述闩锁锁定被固定到所述车辆本体的撞针,并且当被从所述闩锁取向变换到解闩锁取向时,所述闩锁解除所述锁定;棘轮,所述棘轮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摆动,当具有第一取向时,所述棘轮与所述闩锁形成接触并将所述闩锁保持在所述闩锁取向中,并且当被从所述第一取向变换到第二取向时,所述棘轮离开所述闩锁并将所述闩锁从所述闩锁取向变换到所述解闩锁取向;外部把手杠杆,所述外部把手杠杆由所述壳体可摆动地支撑,所述外部把手杠杆被连接到外部把手,并且所述外部把手杠杆与所述外部把手的打开操作关联地旋转;以及惯性部,所述惯性部在所述壳体中被可摆动地支撑在所述外部把手杠杆的下部处,所述惯性部在由推压构件推压的同时维持所述惯性部的与所述壳体接触的取向,并且当预定大小或更大的外力从所述车辆本体的所述一个端侧朝向另一个端侧作用在所述惯性部上时,由所述外力导致的惯性力改变所述壳体的所述取向,并且由此限制所述外部把手杠杆的旋转。

在根据以上车辆门锁定装置的本发明的第二车辆门锁定装置中,在所述车辆本体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个端侧上的开口中设置另一个车辆门锁定装置,所述另一个车辆门锁定装置包含:另一个壳体,所述另一个壳体被固定到另一个门,所述另一个门打开和关闭在所述另一个端侧上的所述开口;另一个闩锁,所述另一个闩锁能够相对于所述另一个壳体摆动,当与所述另一个门的打开和关闭关联地具有闩锁取向时,所述另一个闩锁锁定被固定到所述车辆本体的撞针,并且当被从所述闩锁取向变换到所述解闩锁取向时,所述另一个闩锁解除所述锁定;另一个棘轮,所述另一个棘轮能够相对于所述另一个壳体摆动,当具有第一取向时,所述另一个棘轮与所述另一个闩锁形成接触并将所述另一个闩锁保持在所述闩锁取向中,并且当被从所述第一取向变换到第二取向时,所述另一个棘轮离开所述另一个闩锁并将所述另一个闩锁从所述闩锁取向变换到所述解闩锁取向;另一个外部把手杠杆,所述另一个外部把手杠杆由所述另一个壳体可摆动地支撑,所述另一个外部把手杠杆被连接到另一个外部把手,并且所述另一个外部把手杠杆与所述另一个外部把手的打开操作关联地旋转;以及另一个惯性部,所述另一个惯性部在所述另一个壳体中被可摆动地支撑在所述另一个外部把手杠杆的下部处,所述另一个惯性部在由另一个推压构件推压的同时维持所述另一个惯性部的与所述另一个壳体接触的取向,并且当预定大小或更大的外力从所述车辆本体的所述另一个端侧朝向所述一个端侧作用在所述另一个惯性部上时,由所述外力导致的惯性力改变所述另一个壳体的所述取向,并且由此限制所述另一个外部把手杠杆的旋转。所述惯性部和所述另一个惯性部包含相应的摆动轴、相应的惯性杠杆和相应的重物,使得所述摆动轴、所述惯性杠杆和所述重物分别具有相同的形状,每一个惯性杠杆均能够绕除了重心之外的位置摆动,所述重物被附接到所述惯性杠杆。所述惯性部与所述另一个惯性部就所述重物在对应的所述惯性杠杆上的附接位置而言彼此不同。

在根据以上车辆门锁定装置的本发明的第三车辆门锁定装置中,当从所述车辆本体的纵向方向观察时,所述惯性部与所述另一个惯性部具有对称关系。

在根据以上车辆门锁定装置的本发明的第四车辆门锁定装置中,当从所述车辆本体的纵向方向观察时,所述壳体、所述闩锁、所述棘轮和所述外部把手杠杆分别与所述另一个壳体、所述另一个闩锁、所述另一个棘轮和所述另一个外部把手杠杆具有对称关系。

本发明的车辆门锁定组件包含:第一车辆门锁定装置到第四车辆门锁定装置中的任何一个车辆门锁定装置;以及另一个车辆门锁定装置,所述另一个车辆门锁定装置被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个端侧上的开口中,所述另一个车辆门锁定装置包含:另一个壳体,所述另一个壳体被固定到另一个门,所述另一个门打开和关闭在所述另一个端侧上的所述开口;另一个闩锁,所述另一个闩锁能够相对于所述另一个壳体摆动,当与所述另一个门的打开和关闭关联地具有闩锁取向时,所述另一个闩锁锁定被固定到所述车辆本体的撞针,并且当被从所述闩锁取向变换到所述解闩锁取向时,所述另一个闩锁解除所述锁定;另一个棘轮,所述另一个棘轮能够相对于所述另一个壳体摆动,当具有第一取向时,所述另一个棘轮与所述另一个闩锁形成接触并将所述另一个闩锁保持在所述闩锁取向中,并且当被从所述第一取向变换到第二取向时,所述另一个棘轮离开所述另一个闩锁并将所述另一个闩锁从所述闩锁取向变换到所述解闩锁取向;另一个外部把手杠杆,所述另一个外部把手杠杆由所述另一个壳体可摆动地支撑,所述另一个外部把手杠杆被连接到另一个外部把手,并且所述另一个外部把手杠杆与所述另一个外部把手的打开操作关联地旋转;以及另一个惯性部,所述另一个惯性部在所述另一个壳体中被可摆动地支撑在所述另一个外部把手杠杆的下部处,所述另一个惯性部在由另一个推压构件推压的同时维持所述另一个惯性部的与所述另一个壳体接触的取向,并且当预定大小或更大的外力从所述车辆本体的所述另一个端侧朝向所述一个端侧作用在所述另一个惯性部上时,由所述外力导致的惯性力改变所述另一个壳体的所述取向,并且由此限制所述另一个外部把手杠杆的旋转。

发明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车辆门锁定装置中,能够减小在惯性杠杆的运动期间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此外,在本实施例的车辆门锁定组件中,能够减小在车辆门锁定装置和另一个车辆门锁定装置的各自的惯性杠杆的运动期间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后侧观察车辆的一部分的横截面图,该车辆具有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下文中,称为本实施例)的被附接到该车辆的车辆门锁定组件。

图2a是包括在本实施例的车辆门锁定组件中的左门锁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b是从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后侧观察本实施例的车辆门锁定组件的图(前视图)。

图3是形成本实施例的车辆门锁定组件的主要部件的前视图,其中右门和左门各自处于接合状态中。

图4是形成本实施例的车辆门锁定组件的主要部件的前视图,其中右门和左门各自处于接合解除状态中。

图5a是形成用于本实施例的左门的门锁定装置的主要部件的前视图,其中因为左门的门锁定装置处于接合状态中,所以侧面碰撞已经从左门侧到车辆。

图5b是形成用于本实施例的左门的门锁定装置的主要部件的前视图,其中外部把手杠杆已经在图5a中的状态之后进一步旋转,并且该外部把手杠杆的旋转由惯性杠杆限制。

图5c是形成用于本实施例的右门的车辆门锁定装置的主要部件的前视图,其中因为用于右门的门锁定装置处于接合状态中,所以侧面碰撞已经从右门侧到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概述>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施例的车辆门锁定组件10(参见图1和图2b等)。首先,描述车辆门锁定组件10的构造。接着,描述本实施例的车辆门锁定组件10的操作。接着,描述本实施例的车辆门锁定装置10a、10b(参见图1和图2b等)和车辆门锁定组件10。

本实施例的车辆门锁定组件10(在下文中,被称为门锁定组件10)具有相对于车辆本体cb(参见图1)锁定门ld、rd的功能,其中门ld、rd分别打开和关闭开口ap1、ap2(参见图1),所述开口ap1、ap2被设置在车辆本体cb的(参见图1)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侧上。在本文中,门ld指的是左侧门ld,并且门rd指的是右侧门rd。应注意的是:在本文中,开口ap1、ap2被设置在构造具有双排座的车辆的车辆本体cb的前侧上(在前座侧上)。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门锁定组件10用于车辆本体cb的前门,即,用于前锁定。

此外,如在图1和图2b中所示,本实施例的门锁定组件10包含左门ld的门锁定装置10a(在下文中,被称为左侧装置10a)以及右门rd的门锁定装置10b(在下文中,被称为右侧装置10b)。此处,左侧装置10a是车辆门锁定装置的一个示例。右侧装置10b是另一个车辆门锁定装置的一个示例。左侧装置10a和右侧装置10b分别被附接到左门ld和右门rd,并且具有相对于车辆本体cb分别保持左门ld和右门rd的关闭状态(接合状态)的功能。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左侧装置10a和右侧装置10b被构造成大致彼此对称。在下文的解释中,首先描述左侧装置10a的构造。接着,描述在右侧装置10b与左侧装置10a之间的构造的差异。

应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车辆本体cb(或车辆)的宽度方向由附图标记w表示。在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在宽度方向上的左侧)由附图标记+w表示,并且另一端侧(右侧)由附图标记-w表示。车辆本体cb(或车辆)的高度方向由附图标记h表示。在高度方向上的上侧由附图标记+h表示,并且在高度方向上的下侧由附图标记-h表示。

<左侧装置>

如在图2a到图5b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左侧装置10a包含外壳20a、闩锁机构25a、棘轮操作机构50a和惯性部60a。

[外壳]

如在图2a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外壳20a包含壳体20a1和盖20a2,并且外壳20a被固定到左门ld侧。闩锁机构25a被附接到壳体20a1的上部。可摆动地支撑外部把手杠杆52a(稍后描述)的摆动轴52a1被固定到壳体20a1的下部。具体来说,摆动轴52a1通过螺钉(未图示)从背板25a1(稍后描述)的相反侧被固定到壳体20a1,使得壳体20a1介于两者之间。此外,在壳体20a1中,用于可摆动地支撑惯性部60a(稍后描述)的摆动轴62a被固定到比固定摆动轴52a1的部分低的部分。

如在图2a和图2b中所图示,在宽度方向上从右端延伸的切口20a21被形成在盖板25a2中。与从左门ld的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的打开/关闭操作关联地,在车辆本体cb的宽度方向上的左侧上被固定到开口边缘的撞针st(参见图3到图5b)进入切口20a21的内侧部分。在下文的解释中,图3、图4、图5、图5a、图5b和图5c是前视图。

[闩锁机构]

如在图2a中所示,本实施例的闩锁机构25a包含闩锁30a、棘轮40a、背板25a1、盖板25a2和本体25a3以及摆动轴32a、42a。闩锁30a和棘轮40a分别由摆动轴32a、42a可摆动地支撑。在闩锁机构25a中,一个单元通过如下方式而形成:在背板25a1与盖板25a2之间布置闩锁30a、棘轮40a和本体25a3,并且将摆动轴32a的两端以及摆动轴42a的两端分别填塞在背板25a1和盖板25a2上。也就是说,形成该单元的闩锁机构25a被附接到壳体20a1。

[闩锁]

本实施例的闩锁30a具有以下功能:与左门ld的打开/关闭关联地,在具有闩锁取向时,闩锁30a锁定撞针st,并且在从闩锁取向到解闩锁取向时,闩锁30a解除撞针st的锁定。此处,术语“锁定”意味着在与物体接触的同时对物体进行定位。因此,表述“解除锁定”意味着将待被变换的物体保持在未对该物体进行定位的状态中。此外,术语“闩锁取向”意味着在闩锁30a锁定撞针st的状态(接合状态)中的取向(参见在图3中的左侧装置10a中的闩锁30a的取向)。此外,术语“解闩锁取向”意味着在解除由闩锁30a进行的撞针st的锁定的状态(接合解除状态)中的取向(参见在图4中的左侧装置10a中的闩锁30a的取向)。

如上所述并且如在图2a和图3到图5b中所示,本实施例的闩锁30a由摆动轴32a可摆动地支撑,摆动轴32a填塞在背板25a1和盖板25a2上。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闩锁30a能够相对于壳体20a1摆动。另外,从外周侧朝向通孔34a1侧凹陷的凹部34a2被形成在闩锁30a的外周中。

此外,扭力螺旋弹簧(未示出)被设置在摆动轴32a的外周中。该扭力螺旋弹簧的一个端部被固定到本体25a3,并且另一个端部被固定到闩锁30a。当从正面观察时,在始终由扭力螺旋弹簧在逆时针方向上推压的状态中,闩锁30a的取向在由棘轮40a(稍后描述)保持的同时确定。

[棘轮]

本实施例的棘轮40a具有以下功能:当棘轮40a具有第一取向时,棘轮40a与闩锁30a形成接触并保持闩锁30a,以及当棘轮40a从第一取向变换到第二取向时,棘轮40a离开闩锁30a并将闩锁30a的取向从闩锁取向变换到解闩锁取向。此处,术语“第一取向”意味着用于将闩锁30a保持在闩锁取向中的取向(参见在图3中的左侧装置10a的棘轮40a的取向)。术语“第二取向”意味着用于通过使处于闩锁取向中的闩锁30a离开,从而使得闩锁30a能够在(当从正面观察时)逆时针方向上摆动的取向(参见在图4中的左侧装置10a的棘轮40a的取向)。

如在图2a和图3到图5b中所示,当从正面观察时,本实施例的棘轮40a相对于闩锁30a被设置在右下侧(右方且下方的那一侧)。此外,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棘轮40a由摆动轴42a可摆动地支撑,摆动轴42a被填塞在背板25a1和盖板25a2上。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棘轮40a能够相对于壳体20a1摆动。

如在图3中所示,当具有如下取向(第一取向)时,棘轮40a将闩锁30a保持在闩锁状态中,该取向即:棘轮40a的在棘轮40a的纵向方向上的一端与闩锁30a接触的情况下,通过闩锁30a被按压的取向。另外,如在图4中所示,棘轮40a从第一取向(参见在图3中的左侧装置10a的棘轮40a的取向)逆时针摆动,使得棘轮40a的在棘轮40a的纵向方向上的一端离开闩锁30a(棘轮40a变换到第二取向),由此当从正面观察时,导致闩锁30a逆时针摆动。因此,闩锁30a变换到解闩锁取向。

棘轮40a已经在其中形成了通孔44a2,棘轮操作机构50a(稍后描述)的杠杆棘轮56a(参见图2a和图3到图5a)的一部分被插入到通孔44a2中。与杠杆棘轮56a的取向改变关联地,棘轮40a与杠杆棘轮56a一体地旋转。

[棘轮操作机构]

本实施例的棘轮操作机构50a被连接到外部把手(未示出)。棘轮操作机构50a具有以下功能:由于通过外部把手的打开操作而进行的外部把手杠杆52a(稍后描述)的旋转,而使棘轮40a的取向从第一取向变换到第二取向。

如在图2a和图3到图5b中所示,本实施例的棘轮操作机构50a包含外部把手杠杆52a、打开连杆54a和杠杆棘轮56a。棘轮操作机构50a被构造成使得:与打开连杆54a连接的外部把手杠杆52a旋转,以在高度方向上移动打开连杆54a。杠杆棘轮56a被构造成:当通过已经从正常位置(参见图3)向上移动的打开连杆54a被推动时,旋转。

本实施例的外部把手杠杆52a具有以下功能:直接接收外部把手(未图示)的力。如在图2a和图3到图5b中所示,当从正面观察时,外部把手杠杆52a被设置在棘轮40a下方。较长的外部把手杠杆52a在其纵向方向上的中心处由摆动轴52a1可摆动地支撑,摆动轴52a1被固定到壳体20a1并被装配在背板25a1中。另外,外部把手杠杆52a通常(当未通过外部把手被推动时)具有大致沿着车辆本体cb的宽度方向的取向。当从正面观察时,在相对于壳体20a1的逆时针方向上,外部把手杠杆52a始终由扭力螺旋弹簧(未图示)推压。

此处,外部把手(未示出)与打开构件(未图示)连接。当从正面观察时,打开构件被与外部把手杠杆52a的左端52a2连接。与外部把手的打开操作关联地,外部把手杠杆52a绕摆动轴52a1以预定角度摆动。此处,作为一个示例,预定角度被设定为10°。如在图3到图5中所示,当从正面观察时,具有向上凹陷的形状的凹部52a3相对于在外部把手杠杆52a上固定有摆动轴52a1的部分被形成在左侧的部分中。此外,在下文的解释中,与外部把手杠杆52a的左端52a2相反的端部被定义为右端52a4。

本实施例的打开连杆54a具有以下功能:在解锁时,将外部把手杠杆52a直接从外部把手(未图示)接收的力传递到杠杆棘轮56a。通孔(未图示)被形成在打开连杆54a的下部中,并且外部把手杠杆52a的右端52a4被接合在该通孔中。当打开连杆54a由于外部把手杠杆52a的旋转而从打开连杆54a的正常位置(参见图3)在高度方向上移动时,杠杆棘轮56a通过由已经从正常位置向上移动的打开连杆54a被推动而旋转。

如在图2a和图3到图5b中所示,本实施例的杠杆棘轮56a是直接被定位在打开连杆54a上方的构件。

如上所述,当从正面观察时,当外部把手杠杆52a通过外部把手的打开操作而从正常位置(参见图3)逆时针旋转时,与外部把手杠杆52a的右端52a4接合的打开连杆54a向上移动,并且此外,与打开连杆54a的向上移动关联地由打开连杆54a推动的杠杆棘轮56a绕棘轮40a的摆动轴42a逆时针摆动。当棘轮操作机构50a与外部把手的打开操作关联地以预定角度或更大角度被旋转并且棘轮40a的取向从第一取向变换到第二取向时,具有闩锁取向的闩锁30a离开棘轮40a并接收左门ld的密封反作用力,从而将闩锁30a的取向变换到解闩锁取向。

[惯性部]

本实施例的惯性部60a具有以下功能:当预定大小或更大的外力在车辆本体cb的宽度方向上从左侧到右侧作用在车辆本体cb上时,在由外力导致的惯性力改变惯性部60a的取向时,限制外部把手杠杆52a的运动以及棘轮操作机构50a的打开连杆54a的运动。此处,预定大小或更大的外力的一个示例是15g或更大的外力。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惯性部60a由摆动轴62a可摆动地支撑,摆动轴62a在壳体20a1中被固定到支撑外部把手杠杆52a的摆动轴52a1下方。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惯性部60a被设置在外部把手杠杆52a下方(在棘轮操作机构50a的下部处),如在图2a到图5b中所示。另外,惯性部60a包含惯性杠杆64a、重物66a和扭力螺旋弹簧68a,如在图2a到图5b中所示。此处,扭力螺旋弹簧68a是具有推压惯性杠杆64a的功能的推压构件的一个示例。

惯性杠杆64a是当从正面观察时具有等腰梯形形状的构件,该等腰梯形形状在其高度方向上较长,并且该等腰梯形形状的四个角部被大幅倒圆角。通孔64a1被形成在该等腰梯形形状的纵向方向上的具有较窄宽度的一侧。此外,惯性杠杆64a被固定到壳体20a1,也就是说,惯性杠杆64a由与壳体20a1成一体的摆动轴62a可摆动地支撑。惯性杠杆64a在除其重心之外的位置处由摆动轴62a支撑,以便能够绕摆动轴62a摆动。也就是说,惯性杠杆64a能够利用被设定在除重心之外的位置处的轴线摆动。此外,重物66a被附接到如下部分,该部分处于惯性杠杆64a的在纵向方向上与固定有摆动轴62a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上,并且该部分是在横向方向上的一侧上的部分。具体来说,一对通孔64a2被形成在惯性杠杆64a的相反侧部的在横向方向上的两侧上,并且重物66a被固定在这对通孔64a2的在从正面观察时处于右侧(在车辆本体cb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的通孔64a2中。

扭力螺旋弹簧68a被设置在位于惯性杠杆64a与壳体20a1之间的摆动轴62a的外周中。扭力螺旋弹簧68a的一个端部被固定到壳体20a1,并且另一个端部被固定到惯性杠杆64a。如在图2b、图3和图4中所示,当从正面观察时,在始终由扭力螺旋弹簧68a在顺时针方向上推压的同时(在车辆本体cb的宽度方向上从左侧到右侧被推压的同时),惯性杠杆64a的取向通过与壳体20a1接触来确定。具体来说,当从正面观察时,在摆动轴62a被固定到的惯性杠杆64a的一侧被设定为下侧并且惯性杠杆64a向右倾斜的状态中,惯性杠杆64a通常(当朝向车辆本体cb的宽度方向的惯性力没有作用在惯性杠杆64a上时,参见图2b)维持其取向。当从正面观察时,重物66a相对于惯性杠杆64a的在横向方向上的中心被固定到右部,如在图2b到图5b中所示。

因此,可以这样说,本实施例的惯性杠杆64a(惯性部60a)在壳体20a1中可摆动地被支撑在外部把手杠杆52a的下部。例如,当预定大小或更大的外力由于某原因在宽度方向上从相对于惯性杠杆64a的左侧到右侧作用时,当从正面观察时,由外力导致的惯性力导致本实施例的惯性杠杆64a以预定角度逆时针摆动。惯性部60a的重物66a被设定成使得:在惯性杠杆64a具有正常取向(参见图3)的状况下,即使在外部把手杠杆52a通过外部把手(未示出)的打开操作而从正常位置(参见图3)逆时针旋转到最大设定旋转极限时,重物66a也不与外部把手杠杆52a(参见图2b、图3和图4)形成接触。相反,当惯性杠杆64a在由于由外力导致的惯性力而以预定角度逆时针摆动之后而具有不同于正常取向的取向时,惯性部60a被设定成以便与尚未以预定角度旋转的外部把手杠杆52a形成接触,并且限制外部把手杠杆52a以预定角度或更大角度进行的旋转(参见图5b)。外部把手杠杆52a和惯性杠杆64a在纵向方向上彼此偏离。惯性杠杆64a被设定成不与摆动的外部把手杠杆52a形成接触。

如上所述,作为一个示例,预定大小或更大的外力是15g或更大的外力。然而,由外力导致的惯性力能够根据重物66a的类型(大小、重量等)以及扭力螺旋弹簧68a的类型(弹簧常数等)来调整。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惯性部60a中,惯性部60a的惯性力能够通过重物66a和扭力螺旋弹簧68a两者中的一个或两个的类型的改变来调整。

<右侧装置>

接着,参照附图来描述在右侧装置10b与左侧装置10a之间的差异。

如在图2b、图3、图4和图5c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右侧装置10b包含外壳20b、闩锁机构25b、棘轮操作机构50b和惯性部60b。闩锁机构25b包含闩锁30b、棘轮40b、背板25b1、盖板25b2、本体25b3和摆动轴32b、42b。此处,外壳20b是另一个外壳的一个示例,闩锁30b是另一个闩锁的一个示例,棘轮40b是另一个棘轮的一个示例,棘轮操作机构50b是另一个棘轮操作机构的一个示例,并且惯性部60b是另一个惯性部的一个示例。

如在图2b、图3和图4中所示,当从正面观察时,外壳20b、闩锁机构25b、棘轮操作机构50b、惯性部60b以及推压这些部件的扭力螺旋弹簧(未示出)分别与外壳20a、闩锁30a、闩锁机构25a、棘轮操作机构50a、惯性部60a以及推压这些部件的扭力螺旋弹簧(未示出)具有镜像关系。也就是说,当从正面观察时(当从车辆本体cb的纵向方向观察时),外壳20b、闩锁机构25b(其中包含的闩锁30b和棘轮40b)、棘轮操作机构50b、惯性部60b以及推压这些部件的扭力螺旋弹簧分别与外壳20a、闩锁机构25a(其中包含的闩锁30a和棘轮40a)、棘轮操作机构50a、惯性部60a以及推压这些部件的扭力螺旋弹簧具有对称关系。与扭力螺旋弹簧68a具有对称关系的扭力螺旋弹簧68b(参见图3和图4等)是另一个推压构件的一个示例。

右侧装置10b的部件以及所述部件的部分的附图标记通过将左侧装置10a的对应部件和部分的“a”替换为“b”来定义(参见图1到图5c)。例如,包括在右侧装置10b中的闩锁30b中被形成的凹部被定义为凹部34b2。然而,因为右侧装置10b如上所述与左侧装置10a具有镜像关系,所以包括在左侧装置10a中的外部把手杠杆52a的左端52a2对应于包括在右侧装置10b中的外部把手杠杆52b的右端25b2。

此外,在惯性部60a与惯性部60b之间的关系如下。也就是说,附接有重物66b的惯性杠杆64b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颠倒惯性杠杆64a并类似地将重物66a从后表面侧附接到附接有重物66a的通孔64a2中。惯性杠杆64b可以在不颠倒惯性杠杆64a的情况下,通过将重物66a附接到通孔64a2来实现。

上文已描述门锁定组件10的构造。

<操作>

接着,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施例的车辆门锁定组件10(左侧装置10a和右侧装置10b)的操作。首先,描述当乘员在车辆的正常使用中打开左门ld(右门rd)时的操作。接着,描述当相对于车辆从左门ld侧或右门rd侧产生侧面碰撞时的操作。

[当乘员在车辆的正常使用中打开左门ld(右门rd)时的操作]

首先,只是出于改变左门ld的打开连杆54a的取向的目的,乘员建立解锁状态并在外部把手(未示出)上执行打开操作(门打开操作)。因此,当从正面观察时,外部把手杠杆52a从正常位置(参见图3)逆时针旋转,与外部把手杠杆52a的右端52a4接合的打开连杆54a向上移动,并且此外,由已经向上移动的打开连杆54a推动的杠杆棘轮56a绕棘轮40a的摆动轴42a逆时针摆动。与此关联地,棘轮40a的取向从第一取向被变换到第二取向,处于闩锁取向中的闩锁30a离开棘轮40a并接收由于左门ld的密封反作用力而产生的力,因此,闩锁30a的取向被变换到解闩锁取向(参见图4)。因此,由闩锁30a进行的撞针st的锁定被解除,并且乘员将左门ld向在车辆本体cb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左侧)拉动,由此,乘员成功打开左门ld。

打开右门rd的操作如下所述。也就是说,与右侧装置10b的与左侧装置10a的操作相同的操作关联地,处于闩锁取向中的闩锁30b变换到解闩锁取向。因此,乘员将右门rd向在车辆本体cb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右侧)拉动,由此,乘员成功打开右门rd。

[当相对于车辆从左门侧产生侧面碰撞时的操作]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描述在相对于车辆从左门ld侧产生侧面碰撞时的左侧装置10a的操作。

当预定大小或更大的外力由于从左门ld侧产生的侧面碰撞而相对于车辆本体cb从左侧到右侧作用在车辆本体cb上时,由外力导致的惯性力在与该外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作用在位于正常取向中的惯性部60a(参见图3)上。与此关联地,惯性杠杆64a以预定角度绕轴旋转,使得惯性杠杆64的取向从在图3中的正常取向变换到在图5a中的取向。因此,即使当外部把手杠杆52a通过由侧面碰撞导致的变形而摆动时,外部把手杠杆52a也与取向已由惯性力改变的惯性部60a的重物66a形成接触,并且因此,外部把手杠杆52a无法以预定角度或更大角度旋转(图5b)。因此,因为外部把手杠杆52a不能够将棘轮40a的取向变换到第二取向,所以闩锁30a不能够在锁定撞针st的同时(在保持在闩锁取向中的同时)摆动。以此方式,当相对于车辆从左门ld侧产生侧面碰撞时,左侧装置10a防止左门ld打开。

[相对于车辆从右门侧产生侧面碰撞时的操作]

当相对于车辆从右门rd侧产生侧面碰撞时,右侧装置10b的操作与左侧装置10a的前述操作相同。也就是说,当预定大小或更大的外力由于从右门rd侧产生的侧面碰撞而在车辆本体cb的宽度方向上从右侧到左侧作用在车辆本体cb上时,由外力导致的惯性力在与该外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作用在位于正常取向(参见图3)中的惯性部60b上。与此关联地,惯性杠杆64b通过惯性力以预定角度绕轴旋转,使得惯性杠杆64b的取向从在图3中的正常取向变换到在图5c中的取向。因此,外部把手杠杆52b不能够基于与在左侧装置10a中的机构相同的机构而将棘轮40b的取向变换到第二取向,并且因此,闩锁30b不能够在锁定撞针st的同时(在保持在闩锁取向中的同时)摆动。以此方式,当相对于车辆从右门rd侧产生侧面碰撞时,右侧装置10b防止右门rd打开。

已经描述本实施例的车辆门锁定组件10(左侧装置10a和右侧装置10b)的操作。

<效果>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描述本实施例的车辆门锁定组件10和左侧装置10a的效果。

[第一效果]

如上所述,针对在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车辆门锁定装置中的每一个车辆门锁定装置,由于通过撞针侵入而进入且可以残留并粘附到惯性杠杆的灰尘和水,因此在惯性杠杆的运动期间,存在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左侧装置10a的惯性部60a被设置在外部把手杠杆52a下方,如在图2a、图3、图4、图5a和图5b中所示。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即使灰尘或水粘附到惯性部60a,该粘附也不可能对惯性杠杆的运动中的故障具有任何影响。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右侧装置10b与左侧装置10a具有对称关系(参见图3和图4)。因此,如同左侧装置10a一样,本实施例的右侧装置10b提供本效果。

[第二效果]

另外,包括在本实施例的左侧装置10a中的惯性部60a包含绕摆动轴62a摆动的惯性杠杆64a以及被附接到惯性杠杆64a的重物66a,如在图2a到图5b中所示。如上所述,作用在惯性部60a上的惯性力(用于摆动的力条件)能够根据重物66a的类型(大小、重量等)来调整。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左侧装置10a中,作用在惯性部60a上的惯性力能够通过改变被附接到惯性杠杆64a的重物66a的类型来调整。例如,在左侧装置10a中,考虑到诸如左门的构造和强度等,左侧装置10a的惯性部60a的摆动条件能够通过改变重物的类型来设定。应注意的是,第二效果也由右侧装置10b提供。

[第三效果]

另外,包括在本实施例的左侧装置10a中惯性部60a包含绕摆动轴62a摆动的惯性杠杆64a以及推压惯性杠杆64a的扭力螺旋弹簧68a,如在图2a到图5b中所示。如上所述,为了使惯性力(用于摆动的力条件)作用在惯性部60a上,该惯性力能够根据扭力螺旋弹簧68a的类型(弹簧常数等)来调整。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左侧装置10a中,为了使惯性力作用在惯性部60a上,惯性力能够通过改变被附接到惯性杠杆64a的扭力螺旋弹簧68a的类型来调整。例如,在左侧装置10a中,考虑到诸如左门的构造和强度等的其它条件,左侧装置10a的惯性部60a的摆动条件能够通过改变扭力螺旋弹簧68a的类型来设定。应注意的是,第三效果也由右侧装置10b提供。

[第四效果]

另外,包括在本实施例的左侧装置10a中的惯性部60a与包括在右侧装置10b中的惯性部60b具有相同的构造,即,具有相同的形状(参见图2b、图3和图4)。

具体来说,附接有重物66a的惯性杠杆64a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颠倒惯性杠杆64b并类似地将重物66b从后表面侧附接到通孔64b2中。更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惯性部60a具有与惯性部60b对称的关系(参见图2b、图3和图4)。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左侧装置10a或右侧装置10b中,通过使用本实施例的左侧装置10a和右侧装置10b中的一个装置的惯性杠杆64a和重物66a(或惯性杠杆64b和重物66b),另一个装置能够被构造成容易地或以低成本提供前述第一效果。因此,本实施例的门锁定组件10能够被构造成容易地或以低成本提供前述第一效果。

[第五效果]

另外,当从正面观察时,包含在本实施例的左侧装置10a中的外壳20a、闩锁机构25a(其中包含的闩锁30a和棘轮40a)、棘轮操作机构50a以及推压这些部件的扭力螺旋弹簧分别与包含在右侧装置10b中的外壳20b、闩锁机构25b(其中包含的闩锁30b和棘轮40b)、棘轮操作机构50b以及推压这些部件的扭力螺旋弹簧具有对称关系(参见图2b、图3和图4)。

因此,通过使用本实施例的左侧装置10a和右侧装置10b中的一个装置,另一个装置能够被构造成容易地或以低成本提供前述第一效果。因此,本实施例的门锁定组件10能够被构造成容易地或以低成本提供前述第一效果。

上文已经通过例证前述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的实施例不限于前述实施例。例如,下文所述的实施例也处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例如,作为附接有门锁定组件10的门的一个示例,已经在本实施例中描述用于分别打开和关闭车辆本体cb的前侧上的开口ap1、ap2的门,车辆本体cb构造具有双排座的车辆。然而,附接有门锁定组件10的门不需要打开和关闭在车辆本体cb的前侧上的开口ap1、ap2。例如,这些门可以用于打开和关闭在车辆本体cb的后侧上的开口。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惯性部60a和惯性部60b的与外部把手杠杆52a、52b接触的部分并非惯性杠杆64a、64b,而分别是重物66a、66b。然而,惯性部60a的与外部把手杠杆52a接触的构件可以是惯性杠杆64a,只要外部把手杠杆52a的以预定角度或更大角度进行的旋转能够由于这样的构件的取向的改变而受到限制即可,其中该构件由于在车辆本体cb的宽度方向上从左侧到右侧被施加的预定大小或更大的外力而摆动。另外,惯性部60b的与外部把手杠杆52b接触的构件可以是惯性杠杆64b,只要外部把手杠杆52b的以预定角度或更大角度进行的旋转能够由于摆动的构件的取向的改变而受到限制即可,其中该构件由于在车辆本体cb的宽度方向上从右侧到左侧被施加的预定大小或更大的外力而摆动。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惯性杠杆64a、64b由相应扭力螺旋弹簧推压。然而,可以使用除扭力螺旋弹簧之外的构件,只要构件能够在相应预定周向方向(旋转方向)上推压杠杆即可。例如,可以使用张力弹簧。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包含在本实施例的左侧装置10a中的外壳20a、闩锁机构25a(其中包含的闩锁30a和棘轮40a)、棘轮操作机构50a以及推压这些部件的扭力螺旋弹簧分别与包含在右侧装置10b中的外壳20b、闩锁机构25b(其中包含的闩锁30b和棘轮40b)、棘轮操作机构50b以及推压这些部件的扭力螺旋弹簧具有对称关系(参见图2b、图3和图4)。然而,可以不需要这种对称关系,只要部件能够发挥相应功能即可。本变型也提供本实施例的第一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包括在本实施例的左侧装置10a中的惯性部60a与包括在右侧装置10b中的惯性部60b具有相同的构造,即,具有相同的形状(参见图2b、图3和图4)。然而,惯性部60a不需要与惯性部60b具有相同的构造,即,具有相同的形状,只要惯性部60a和惯性部60b朝向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被推压并能够朝向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摆动即可。本变型也提供除本实施例的第四效果之外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在车辆本体cb(或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侧被定义为左侧,而另一个端侧被定义为右侧。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该条件下,左侧装置10a是车辆门锁定装置的一个示例,并且右侧装置10b是另一个车辆门锁定装置的一个示例。然而,可以设定与前述条件相反的条件,即,在车辆本体cb(或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侧被定义为右侧,而另一侧被定义为左侧。在该条件下,左侧装置10a是另一个车辆门锁定装置的一个示例,并且右侧装置10b是车辆门锁定装置的一个示例。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左侧装置10a和右侧装置10b被构造成具有大致对称(镜像)的关系(参见图2b、图3和图4)。另外,附接有重物66b并包含在右侧装置10b中的惯性杠杆64b通过如下方式实现:颠倒左侧装置10a的惯性杠杆64a并类似地将重物66a从后表面侧附接到通孔64a2中(参见图2b、图3和图4)。

此处,在下文的本实施例的变型中,当相对于车辆从左门ld侧产生侧面碰撞时,左侧装置10a能够防止左门ld打开,并且右侧装置10b能够防止右门rd打开。也就是说,虽然右侧装置10b的除惯性部60b之外的部分与左侧装置10a的除惯性部60a之外的部分对称,但是在左侧装置10a中附接有重物66a的惯性杠杆64a(在下文中,被称为惯性杠杆a)在与左侧装置10a中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由右侧装置10b的摆动轴62b支撑。此外,被附接到右侧装置10b的惯性杠杆64a在与左侧装置10a中相同的方向上由扭力螺旋弹簧68a推压。在此状况下,当外部把手杠杆52b从在图3中的取向变换到在图4中的取向时,右侧装置10b的重物66a的一部分进入被形成在外部把手杠杆52b中的凹部52b3。因此,在本变型的右侧装置10b中,惯性杠杆a通常不与外部把手杠杆52b形成接触。另一方面,当预定大小或更大的外力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左侧到右侧作用时,惯性杠杆a由于由外力导致的惯性力而以预定角度(当从正面观察时)逆时针摆动。具体来说,惯性杠杆a的重物66a与和在外部把手杠杆52b中的凹部52b3相比更接近摆动轴52b1的部分形成接触。

通过前述构造,在本变型中,当从车辆的左门ld侧产生侧面碰撞时,左侧装置10a的惯性部60a通过由侧面碰撞导致的惯性力而改变到在图5a或图5b中的取向,并且由此限制外部把手杠杆52a的旋转。另外,右侧装置10b的通过由侧面碰撞导致的惯性力而改变到这样的取向,即:该取向导致惯性杠杆a与和在外部把手杠杆52b中的凹部52b3相比更接近摆动轴52b1的部分形成接触,并且由此限制外部把手杠杆52b的旋转。

因此,在本变型中,当相对于车辆从左门ld侧产生侧面碰撞时,左侧装置10a能够防止左门ld打开,并且右侧装置10b能够防止右门rd打开。

此外,在下文的本实施例的变型中,当相对于车辆从右门rd侧产生侧面碰撞时,左侧装置10a能够防止左门ld打开,并且右侧装置10b能够防止右门rd打开。也就是说,虽然左侧装置10a的除惯性部60a之外的部分与右侧装置10b的除惯性部60b的部分对称,但是在右侧装置10b中附接有重物66b的惯性杠杆64b(在下文中,被称为惯性杠杆b)在与右侧装置10b中相同的方向上由左侧装置10a的摆动轴62a支撑。此外,被附接到左侧装置10a的惯性杠杆64b在与右侧装置10b中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由扭力螺旋弹簧68b推压。在此状况下,当外部把手杠杆52a从在图3中的取向变换到在图4中的取向时,左侧装置10a的重物66b的一部分进入被形成在外部把手杠杆52a中的凹部52a3。因此,在本变型的左侧装置10a中,惯性杠杆b通常不与外部把手杠杆52a形成接触。另一方面,当预定大小或更大的外力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从右侧到左侧作用时,惯性杠杆b由于由外力导致的惯性力而以预定角度(当从正面观察时)顺时针摆动。具体来说,惯性杠杆b的重物66b与和在外部把手杠杆52a中的凹部52a3相比更接近摆动轴52a1的部分形成接触。

通过前述构造,在本变型改中,当相对于车辆从右门ld侧产生侧面碰撞时,右侧装置10b的惯性部60b通过由侧面碰撞导致的惯性力而变换到在图5c中的取向,并且由此限制外部把手杠杆52b的旋转。另外,左侧装置10a的惯性杠杆b通过由侧面碰撞导致的惯性力而改变到这样的取向,即:该取向导致惯性杠杆b与和在外部把手杠杆52a中的凹部52a3相比更接近摆动轴52a1的部分形成接触,并且由此限制外部把手杠杆52a的旋转。

因此,在本变型中,当相对于车辆从右门rd侧产生侧面碰撞时,左侧装置10a能够防止左门ld打开,并且右侧装置10b能够防止右门rd打开。

附图标记列表

10车辆门锁定组件

10a左侧装置(车辆门锁定装置的一个示例)

10b右侧装置(车辆门锁定装置的一个示例)

20a外壳

20b外壳(另一个外壳的一个示例)

30a闩锁

30b另一个闩锁

40a棘轮

40b另一个棘轮

52a外部把手杠杆

52b外部把手杠杆(另一个外部把手杠杆的一个示例)

60a惯性部

60b另一个惯性部

64a惯性杠杆

66a重物

68a扭力螺旋弹簧(推压构件的一个示例)

68b扭力螺旋弹簧(另一个推压构件的一个示例)

ap1在车辆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侧上的开口

ap2在车辆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侧上的开口

ld门

rd另一个门

st撞针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车辆门锁定装置,包括:

闩锁机构,所述闩锁机构被固定到门,所述门打开和关闭在车辆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侧上的开口;

壳体,所述闩锁机构被附接到所述壳体;

闩锁,所述闩锁能够相对于所述闩锁机构摆动,当与所述门的打开和关闭关联地具有闩锁取向时,所述闩锁锁定被固定到所述车辆本体的撞针,并且当被从所述闩锁取向变换到解闩锁取向时,所述闩锁解除所述锁定;

棘轮,所述棘轮能够相对于所述闩锁机构摆动,当具有第一取向时,所述棘轮与所述闩锁形成接触并将所述闩锁保持在所述闩锁取向中,并且当被从所述第一取向变换到第二取向时,所述棘轮离开所述闩锁并将所述闩锁从所述闩锁取向变换到所述解闩锁取向;

外部把手杠杆,所述外部把手杠杆由所述壳体可摆动地支撑,所述外部把手杠杆被连接到外部把手,并且所述外部把手杠杆与所述外部把手的打开操作关联地旋转;以及

惯性部,所述惯性部在所述壳体中被可摆动地支撑在所述外部把手杠杆的下部处,所述惯性部在由推压构件推压的同时维持所述惯性部的与所述壳体接触的取向,并且当预定大小或更大的外力从所述车辆本体的所述一个端侧朝向另一个端侧作用在所述惯性部上时,由所述外力导致的惯性力改变所述壳体的所述取向,并且由此限制所述外部把手杠杆的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门锁定装置,其中

在所述车辆本体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个端侧上的开口中设置另一个车辆门锁定装置,所述另一个车辆门锁定装置包含:

另一个闩锁机构,所述另一个闩锁机构被固定到另一个门,所述另一个门打开和关闭在所述另一个端侧上的所述开口;

另一个壳体,所述另一个闩锁机构被附接到所述另一个壳体;

另一个闩锁,所述另一个闩锁能够相对于所述另一个闩锁机构摆动,当与所述另一个门的打开和关闭关联地具有闩锁取向时,所述另一个闩锁锁定被固定到所述车辆本体的撞针,并且当被从所述闩锁取向变换到所述解闩锁取向时,所述另一个闩锁解除所述锁定;

另一个棘轮,所述另一个棘轮能够相对于所述另一个闩锁机构摆动,当具有第一取向时,所述另一个棘轮与所述另一个闩锁形成接触并将所述另一个闩锁保持在所述闩锁取向中,并且当被从所述第一取向变换到第二取向时,所述另一个棘轮离开所述另一个闩锁并将所述另一个闩锁从所述闩锁取向变换到所述解闩锁取向;

另一个外部把手杠杆,所述另一个外部把手杠杆由所述另一个壳体可摆动地支撑,所述另一个外部把手杠杆被连接到另一个外部把手,并且所述另一个外部把手杠杆与所述另一个外部把手的打开操作关联地旋转;以及

另一个惯性部,所述另一个惯性部在所述另一个壳体中被可摆动地支撑在所述另一个外部把手杠杆的下部处,所述另一个惯性部在由另一个推压构件推压的同时维持所述另一个惯性部的与所述另一个壳体接触的取向,并且当预定大小或更大的外力从所述车辆本体的所述另一个端侧朝向所述一个端侧作用在所述另一个惯性部上时,由所述外力导致的惯性力改变所述另一个壳体的所述取向,并且由此限制所述另一个外部把手杠杆的旋转,

所述惯性部和所述另一个惯性部包含相应的摆动轴、相应的惯性杠杆和相应的重物,使得所述摆动轴、所述惯性杠杆和所述重物分别具有相同的形状,每一个惯性杠杆均能够绕除了重心之外的位置摆动,所述重物被附接到所述惯性杠杆,并且

所述惯性部与所述另一个惯性部就所述重物在对应的所述惯性杠杆上的附接位置而言彼此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门锁定装置,其中

当从所述车辆本体的纵向方向观察时,所述惯性部与所述另一个惯性部具有对称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门锁定装置,其中当从所述车辆本体的纵向方向观察时,所述壳体、所述闩锁、所述棘轮和所述外部把手杠杆分别与所述另一个壳体、所述另一个闩锁、所述另一个棘轮和所述另一个外部把手杠杆具有对称关系。

5.一种车辆门锁定组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门锁定装置;以及

另一个车辆门锁定装置,所述另一个车辆门锁定装置被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个端侧上的开口中,所述另一个车辆门锁定装置包含:

另一个闩锁机构,所述另一个闩锁机构被固定到另一个门,所述另一个门打开和关闭在所述另一个端侧上的所述开口;

另一个壳体,所述另一个闩锁机构被附接到所述另一个壳体;

另一个闩锁,所述另一个闩锁能够相对于所述另一个闩锁机构摆动,当与所述另一个门的打开和关闭关联地具有闩锁取向时,所述另一个闩锁锁定被固定到所述车辆本体的撞针,并且当被从所述闩锁取向变换到所述解闩锁取向时,所述另一个闩锁解除所述锁定;

另一个棘轮,所述另一个棘轮能够相对于所述另一个闩锁机构摆动,当具有第一取向时,所述另一个棘轮与所述另一个闩锁形成接触并将所述另一个闩锁保持在所述闩锁取向中,并且当被从所述第一取向变换到第二取向时,所述另一个棘轮离开所述另一个闩锁并将所述另一个闩锁从所述闩锁取向变换到所述解闩锁取向;

另一个外部把手杠杆,所述另一个外部把手杠杆由所述另一个壳体可摆动地支撑,所述另一个外部把手杠杆被连接到另一个外部把手,并且所述另一个外部把手杠杆与所述另一个外部把手的打开操作关联地旋转;以及

另一个惯性部,所述另一个惯性部在所述另一个壳体中被可摆动地支撑在所述另一个外部把手杠杆的下部处,所述另一个惯性部在由另一个推压构件推压的同时维持所述另一个惯性部的与所述另一个壳体接触的取向,并且当预定大小或更大的外力从所述车辆本体的所述另一个端侧朝向所述一个端侧作用在所述另一个惯性部上时,由所述外力导致的惯性力改变所述另一个壳体的所述取向,并且由此限制所述另一个外部把手杠杆的旋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