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向装置及具有所述换向装置的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7771发布日期:2018-10-26 20:26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工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换向装置及具有所述换向装置的棘轮扳手。



背景技术:

参阅图1、图2、图4,现有的一种棘轮扳手1包括一把手本体10、一棘轮11、两个卡掣单元12、13,及一切换钮14。所述把手本体10包括一具有一容置槽100的头部101、一由所述头部101向后延伸的柄部102,及一用来封闭所述容置槽100的底板103,所述底板103具有一连通于所述容置槽100且呈阶梯状的连接孔104,所述棘轮11安装于所述头部101且具有一可转动地容置于所述容置槽100的棘齿部111,及一由所述棘齿部111朝外延伸且用来供一手工具(图未示)套接的驱动部112,每一卡掣单元12、13安装于所述头部101的容置槽100且具有一枢设于所述头部101并用来与所述棘轮11的棘齿部111啮合的卡掣块121、131,及一弹抵于所述卡掣块121、131与所述头部101间并提供所述卡掣块121、131恒向所述棘轮11移动的势能的压缩弹簧122、132,所述切换钮14具有一外露于所述头部101的拨动部141,及一由所述拨动部141延伸并穿入所述容置槽100且固定于所述头部101的凸轮部142,所述凸轮部142具有两个分别用来抵顶所述卡掣块121、131的凸面143、144,通过一支六角螺丝9穿过所述连接孔104后再螺锁于所述凸轮部142,就可以使所述切换钮14获得定位。

使用时,只要转动所述切换钮14的拨动部141就能将所述凸轮部142的其中一凸面143顶抵于其中一卡掣块121,并使所述其中一卡掣块121脱离所述棘轮11的棘齿部111,且另一卡掣块131被所对应的压缩弹簧132推向所述棘轮11并与所述棘轮11的棘齿部111啮合,此时,所述棘轮11只能以逆时针的方向转动;相反地,参阅图3,只要反向拨动所述切换钮14的拨动部141,并使所述凸轮部142的另一凸面144顶抵于所述另一卡掣块131,使所述另一卡掣块131脱离所述棘轮11的棘齿部111,且所述其中一卡掣块121被所对应的压缩弹簧122推向所述棘轮11,并使所述其中一掣块121与所述棘轮11的棘齿部111啮合,此时,所述棘轮11只能以顺时针的方向转动,借此,达到切换所述棘轮11的转动方向的作用。

所述棘轮扳手1虽然具有上述使用效果,但仍存在下列问题:

一、由于所述六角螺丝9会外露于所述把手本体10的底板103,较不美观。

二、在拨动所述切换钮14时,所述六角螺丝9会随着所述切换钮14同时转动,若是所述六角螺丝9锁得太紧,会造成所述六角螺丝9的螺栓头被迫紧于所述底板103而使所述切换钮14无法转动,若是所述六角螺丝9锁太松,一段时间后,所述六角螺丝9会掉落,造成所述棘轮扳手1无法使用,所述六角螺丝9的锁紧力较难掌控。

三、使用一段时间后,所述六角螺丝9与所述连接孔104的接缝处会有灰尘卡住或有生锈情形,造成所述切换钮14被卡住而无法拨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螺接且能增长使用寿命的换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换向装置,适用于安装在棘轮扳手的把手单元,所述把手单元包括具有容室及安装孔的头部,所述换向装置包含棘轮、第一掣动单元、第二掣动单元,及换向单元。

所述棘轮沿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容室,所述第一掣动单元包括容置于所述容室且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头部并用来与所述棘轮啮合的第一掣动件,及容置于所述容室且弹抵于所述第一掣动件与所述头部间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具有驱使所述第一掣动件朝所述棘轮转动的势能。所述第二掣动单元与所述第一掣动单元在平行于所述轴线的方向上反向设置,所述第二掣动单元包括容置于所述容室并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头部并用来与所述棘轮啮合的第二掣动件,及容置于所述容室且弹抵于所述第二掣动件与所述头部间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具有驱使所述第二掣动件朝所述棘轮转动的势能。

所述换向单元设置于所述头部且用来切换所述棘轮相对于所述把手单元单向转动的方向,所述换向单元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头部的安装孔的换向钮,及设置于所述换向钮且使所述换向钮不会脱出所述头部的嵌卡环件,所述换向钮具有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头部且外露于所述头部的拨动部,及由所述拨动部穿过所述安装孔且朝所述容室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一掣动单元与所述第二掣动单元间的推抵部,所述推抵部具有邻近于所述拨动部的固定环槽,所述嵌卡环件的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径并嵌卡于所述固定环槽且被限位于所述容室内,所述推抵部用来推动所述第一掣动件与所述第二掣动件的其中一者远离所述棘轮。

本实用新型的换向装置,所述把手单元还包括用来封闭所述容室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具有朝向所述容室的定位凹槽,所述嵌卡环件嵌卡于所述固定环槽且顶抵于所述头部,所述推抵部还具有反向于所述固定环槽且可转动地容置于所述定位凹槽内的枢接端。

本实用新型的换向装置,所述推抵部还具有形成于两侧的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用来推动所述第一掣动件远离所述棘轮,所述第二凸块用来推动所述第二掣动件远离所述棘轮。

本实用新型的换向装置,所述第一掣动件具有沿平行于所述轴线的方向枢设于所述头部的第一枢接部,及由所述第一枢接部朝所述棘轮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卡掣部,所述第一卡掣部具有形成于侧面且用来与所述棘轮啮合的第一卡掣面,及形成于顶面的第一嵌槽,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弹抵于所述第一卡掣部与所述头部,所述第二掣动件具有沿平行于所述轴线的方向枢设于所述头部的第二枢接部,及由所述第二枢接部朝所述棘轮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卡掣部,所述第二卡掣部具有形成于侧面且用来与所述棘轮啮合的第二卡掣面,及形成于顶面的第二嵌槽,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弹抵于所述第二卡掣部与所述头部,所述嵌卡环件容纳于所述第一嵌槽与所述第二嵌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型较美观且能增长使用寿命的具有换向装置的棘轮扳手。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换向装置的棘轮扳手包含把手单元及换向装置。

所述把手单元包括具有容室及安装孔的头部、由所述头部朝后延伸的握持部,及用来封闭所述容室的定位件。

所述换向装置包括沿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容室的棘轮、安装于所述容室的第一掣动单元、与所述第一掣动单元在平行于所述轴线的方向上反向设置于所述容室的第二掣动单元,及设置于所述头部且用来切换所述棘轮相对于所述把手单元单向转动的方向的换向单元。所述第一掣动单元包括容置于所述容室且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头部并用来与所述棘轮啮合的第一掣动件,及容置于所述容室且弹抵于所述第一掣动件与所述头部间的第一弹性件,且所述第一弹性件具有驱使所述第一掣动件朝所述棘轮转动的势能。所述第二掣动单元包括容置于所述容室并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头部并用来与所述棘轮啮合的第二掣动件,及容置于所述容室且弹抵于所述第二掣动件与所述头部间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具有驱使所述第二掣动件朝所述棘轮转动的势能。所述换向单元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头部且朝所述定位件的方向延伸的换向钮,及设置于所述换向钮且使所述换向钮不会脱出所述头部的嵌卡环件,所述换向钮具有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头部且外露于所述头部的拨动部,及由所述拨动部穿过所述安装孔且朝所述容室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一掣动单元与所述第二掣动单元间的推抵部,所述推抵部具有邻近于所述拨动部的固定环槽,所述嵌卡环件的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径并嵌卡于所述固定环槽且被限位于所述容室内,所述推抵部用来推动所述第一掣动件与所述第二掣动件的其中一者远离所述棘轮。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换向装置的棘轮扳手,所述定位件具有朝向所述容室的定位凹槽,所述嵌卡环件嵌卡于所述固定环槽且顶抵于所述头部,所述推抵部还具有反向于所述固定环槽且可转动地容置于所述定位凹槽内的枢接端。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换向装置的棘轮扳手,所述推抵部还具有形成于两侧且位于所述固定环槽与所述枢接端间的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用来推动所述第一掣动件远离所述棘轮,所述第二凸块用来推动所述第二掣动件远离所述棘轮。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换向装置的棘轮扳手,所述嵌卡环件是一种C型扣环。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换向装置的棘轮扳手,所述第一掣动件具有沿平行于所述轴线的方向枢设于所述头部的第一枢接部,及由所述第一枢接部朝所述棘轮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卡掣部,所述第一卡掣部具有形成于侧面且用来与所述棘轮啮合的第一卡掣面,及形成于顶面的第一嵌槽,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弹抵于所述第一卡掣部与所述头部,所述第二掣动件具有沿平行于所述轴线的方向枢设于所述头部的第二枢接部,及由所述第二枢接部朝所述棘轮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卡掣部,所述第二卡掣部具有形成于侧面且用来与所述棘轮啮合的第二卡掣面,及形成于顶面的第二嵌槽,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弹抵于所述第二卡掣部与所述头部,部分的所述嵌卡环件容纳于所述第一嵌槽与所述第二嵌槽。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换向装置的棘轮扳手,所述把手单元的头部具有基壁,及由所述基壁朝外延伸的环壁,所述基壁与所述环壁围绕界定出所述容室,所述环壁具有两间隔设置且沿平行于所述轴线的方向延伸至所述基壁且顶端伸入所述基壁的枢槽,所述第一掣动件的第一枢接部枢设于其中一枢槽,所述第二掣动件的第二枢接部枢设于另一枢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所述嵌卡环件的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径且嵌卡于所述换向钮的固定环槽,使所述换向钮不会脱出所述头部,因此,不需螺丝,就能使所述换向钮可转动地定位于所述把手的头部,外型较美观,且所述嵌卡环件被限位于所述容室内,不会有被灰尘卡住或生锈的问题,能增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种现有的棘轮扳手的一立体图;

图2是所述现有的棘轮扳手的一操作示意图,说明转动一切换钮并使其中一卡掣块脱离一棘轮,且另一卡掣块与所述棘轮啮合;

图3是所述现有的棘轮扳手的另一操作示意图,说明反向转动所述切换钮并使所述另一卡掣块脱离所述棘轮,且所述其中一卡掣块与所述棘轮啮合;

图4是所述现有的棘轮扳手的一局部剖视图,说明一六角螺丝穿过一底板后再螺锁于所述切换钮;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换向装置的棘轮扳手的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6是一类似于图5的视图,但从另一个角度观看;

图7是一不完整的立体分解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一换向装置被安装于一把手单元;

图8是一不完整的剖视图,说明通过所述换向装置的一嵌卡环件嵌卡于一换向钮的一固定环槽,使所述换向钮可转动地被固定于所述把手单元;

图9是所述实施例的一不完整的立体组合图,且图中省略了所述把手单元的一定位件;

图10是一不完整的立体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一第一掣动件、一第二掣动件,及所述换向装置的一换向单元被安装于所述把手单元;

图11是所述第一掣动件与所述第二掣动件的一立体图;

图12是一不完整的立体图,说明所述第一掣动件、所述第二掣动件,及所述换向单元与所述定位件的组合关系;

图13是所述实施例的一操作示意图,说明转动所述换向钮并使所述第一掣动件脱离一棘轮,且所述第二掣动件与所述棘轮啮合;及图14是所述实施例的另一操作示意图,说明反向转动所述换向钮并使所述第二掣动件脱离所述棘轮,且所述第一掣动件与所述棘轮啮合。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所使用的相对位置用语,例如“顶底”、“前后”,是以使用者手持本实用新型的正常使用方位为基准。

参阅图5、图6,本实用新型具有换向装置的棘轮扳手的一实施例,包含一把手单元2,及一换向装置3。

参阅图6、图7,及图8,所述把手单元2包括一头部21、一由所述头部21沿一长度方向L朝后延伸的握持部22,及一螺锁于所述头部21的定位件23。所述头部21具有一基壁211、一由所述基壁211朝向底端延伸的环壁212,及一由所述基壁211与所述环壁212围绕界定出且朝向底端开放的容室213,所述基壁211具有一安装孔210、一套接孔214,及两个固定孔215,所述环壁212具有两间隔设置且延伸至所述基壁211且顶端伸入所述基壁211的枢槽216、217。所述定位件23具有一朝向所述容室213的定位凹槽231、一连通于所述容室213的通孔232,及两个分别对应所述固定孔215的锁接孔233,通过两支螺丝分别穿入所述固定孔215后再螺锁于所述锁接孔233,即可将所述定位件23螺锁于所述头部21并封闭所述容室2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凹槽231是盲孔。

所述换向装置3包括一棘轮4、一第一掣动单元5、一第二掣动单元6,及一换向单元7。

所述棘轮4沿一轴线X可转动地穿入所述套接孔214且安装于所述容室213,所述棘轮4包括一位于所述容室213的棘齿部41,及一由所述棘齿部41穿过所述定位件23的通孔232且供一工具头(图未示)安装的驱动部42。

参阅图9、图13,所述第一掣动单元5安装于所述容室213,并包括一容置于所述容室213且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头部21并用来与所述棘轮4的棘齿部41啮合的第一掣动件51,及一容置于所述容室213且弹抵于所述第一掣动件51与所述头部21的环壁212间的第一弹性件52,所述第一弹性件52具有驱使所述第一掣动件51朝所述棘轮4转动的势能。

所述第二掣动单元6与所述第一掣动单元5在平行于所述轴线X的方向上反向设置于所述容室213,所述第二掣动单元6包括一容置于所述容室213并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头部21并用来与所述棘轮4啮合的第二掣动件61,及一容置于所述容室213且弹抵于所述第二掣动件61与所述头部21的环壁212间的第二弹性件62,所述第二弹性件62具有驱使所述第二掣动件61朝所述棘轮4转动的势能。

参阅图9、图10、图11,所述第一掣动件51具有一沿平行于所述轴线X的方向枢设于所述头部21的其中一枢槽216的第一枢接部511,及一由所述第一枢接部511朝所述棘轮4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卡掣部512,且所述第一卡掣部512的顶面接触所述把手单元2的头部21的基壁211,借此,使所述第一掣动件51在枢转期间能稳定地转动,较佳地,所述环壁212的所述枢槽216、217沿平行于所述轴线X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卡掣部512具有一形成于侧面且用来与所述棘轮4的棘齿部41啮合的第一卡掣面513,及一形成于顶面且邻近于所述基壁211的第一嵌槽514,较佳地,所述第一卡掣面513呈锯齿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52是一种压缩弹簧,且所述第一弹性件52的两端分别弹抵于所述第一卡掣部512与所述头部21的环壁212。

所述第二掣动件61具有一沿平行于所述轴线X的方向枢设于所述头部21的另一枢槽217的第二枢接部611,及一由所述第二枢接部611延伸出的第二卡掣部612,且所述第二卡掣部612的顶面接触所述把手单元2的头部21的基壁211,借此,使所述第二掣动件61在枢转期间能稳定地转动。所述第二卡掣部612具有一形成于侧面且用来与所述棘轮4的棘齿部41啮合的第二卡掣面613,及一形成于顶面且邻近于所述基壁211的第二嵌槽614,较佳地,所述第二卡掣面613呈锯齿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62是一种压缩弹簧,且所述第二弹性件62的两端分别弹抵于所述第二卡掣部612与所述头部的环壁212。

参阅图9、图10,及图12,所述换向单元7设置于所述把手单元2的头部21且用来切换所述棘轮4相对于所述把手单元2单向转动的方向,所述换向单元7包括一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头部21的基壁211且穿过所述安装孔210(见图8)并朝所述定位件23的方向延伸的换向钮71,及一设置于所述换向钮71且使所述换向钮71不会脱出所述头部21的嵌卡环件72。

参阅图10、图12,及图13,所述换向钮71具有一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头部21且外露于所述头部21的基壁211的拨动部711,及一由所述拨动部711穿过所述头部21的安装孔210(见图8)且朝所述容室213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一掣动单元5与所述第二掣动单元6间的推抵部712,所述推抵部712用来推动所述第一掣动件51与所述第二掣动件61的其中一者远离所述棘轮4,所述推抵部712具有一全周环绕且邻近于所述拨动部711并供所述嵌卡环件72嵌卡的固定环槽713、一反向于所述固定环槽713且可转动地容置于所述定位凹槽231(见图8)内的枢接端714,及形成于两侧且位于所述固定环槽713与所述枢接端714间的一第一凸块715与一第二凸块716,所述第一凸块715用来推动所述第一掣动件51的第一卡掣面513远离所述棘轮4的棘齿部41,所述第二凸块716用来推动所述第二掣动件61的第二卡掣面613远离所述棘轮4的棘齿部41。

参阅图7、图8、图12,所述嵌卡环件72嵌卡于所述固定环槽713并被限位于所述容室213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嵌卡环件72是一种C型扣环,所述嵌卡环件72的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孔210的孔径并嵌卡于所述固定环槽713且顶抵于所述头部21的基壁211,使所述换向钮71不会脱出所述头部21,且部分的所述嵌卡环件72容纳于所述第一嵌槽514与所述第二嵌槽614,借此,在转动所述换向钮71的期间,能避免所述第一掣动件51、所述第二掣动件61与所述嵌卡环件72产生互相干涉的现象。通过所述嵌卡环件72嵌卡于所述固定环槽713且顶抵于所述头部21的基壁211,及所述枢接端714容置于所述定位凹槽231内的配置,使所述换向钮71的两端均被定位,能提高在转动所述换向钮71时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变化例中,所述推抵部712也能省略所述枢接端714的设置,所述定位件23并配合省略所述定位凹槽231的设置,还是具有能将所述换向钮71可转动地定位于所述把手单元2的头部21的作用。

如图12、图13所示,操作本实施例并使所述换向钮71的拨动部711转动至所述第一凸块715推动所述第一掣动件51远离所述棘轮4,借此,使所述棘轮4以逆时针方向转动;如图14所示,若反向转动所述换向钮71的拨动部711,并使所述第二凸块716推动所述第二掣动件61远离所述棘轮4,借此,使所述棘轮4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如此,就能通过所述棘轮4的驱动部42驱动所述工具头以达到松开或锁入螺丝、螺帽的效果。

经由以上的说明,可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归纳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利用所述嵌卡环件72嵌卡于所述换向钮71的固定环槽713,不需通过螺丝固定所述换向钮71,就能使所述换向钮71可转动地定位于所述把手单元2的头部21且不会脱出所述头部21,外型上较为美观。

二、本实用新型不需使用螺丝固定所述换向钮71,所以没有不易控制螺丝锁紧力的问题。

三、由于本实用新型不需要通过螺丝来固定所述换向钮71,且所述嵌卡环件72位于所述容室213内,不会有被灰尘或生锈卡住而无法转动的问题,因此,能增长使用寿命。

四、通过所述换向钮71的推抵部712的枢接端714容置于所述定位凹槽231,及使所述嵌卡环件72嵌卡于所述固定环槽713并顶抵于所述把手单元2的头部21,可使所述换向钮71的两端均被定位,因此,能提高在转动所述换向钮71时的稳定性。

五、通过将所述把手单元2的头部21的所述枢槽216、217延伸至所述基壁211且顶端伸入所述基壁211的结构设计,使所述第一卡掣部512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卡掣部612的顶面接触于所述头部21的基壁211,能使所述第一掣动件51、所述第二掣动件61在枢转期间稳定地转动。

六、通过所述第一卡掣部512的第一嵌槽514与所述第二卡掣部612的第二嵌槽614的设置,能避免所述第一掣动件51、所述第二掣动件61在枢转期间与所述嵌卡环件72产生干涉,因此,能提升在切换所述棘轮4的转动方向的顺畅性。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