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9145发布日期:2018-11-30 21:02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固定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治具。



背景技术:

在加工产品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人工将坯料放到位后才能进行正常的加工,这对操作员的操作手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在加工过程中,坯料若未精准定位可能会导致产品加工偏位及出现碰、刮、压伤等问题。同时,现有的固定治具只能夹持单一尺寸规格的坯料,治具的再利用率低,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精准定位产品的固定治具。

一种固定治具,用于固定产品,所述固定治具至少包括底座、承载板、至少一定位机构和盖板,所述承载板活动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承载板用于承载所述产品,且于第一方向相对所述底座运动,所述至少一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用以至少于第二方向上定位所述产品,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承载板背向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承载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带动所述产品朝所述盖板方向运动,直至所述产品抵持所述盖板,以使得所述产品夹设于所述承载板与所述盖板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穿设并露出于所述承载板,用于支撑所述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包括主体部和定位部,所述主体部设置于所述底座,并穿设且露出于所述承载板,所述定位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底座的表面,所述盖板通过所述定位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治具还包括下压机构,所述下压机构靠近所述支撑部设置,用以与所述支撑部配合,共同固定所述盖板,其中,所述下压机构包括旋转夹持气缸和压爪,所述旋转夹持气缸设置于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支撑部的表面,所述压爪连接于所述旋转夹持气缸并露出于所述承载板,所述压爪通过所述旋转夹持气缸在第一方向上和所述支撑部一起固定所述盖板,同时,在旋转夹持气缸的作用下,所述压爪还可旋转,以取、放所述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压爪包括连接部和按压部,所述按压部相对所述连接部垂直设置,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穿过所述底座并连接至所述旋转夹持气缸,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承载板并连接至所述按压部,其中,所述连接部在所述旋转夹持气缸的带动下沿第一方向运动时,所述按压部可于第一方向上与所述支撑部一起固定所述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设置于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承载板的表面,所述第一气缸穿过所述底座连接至所述承载板,所述承载板通过所述第一气缸在第一方向上相对所述底座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二气缸和推块,所述第二气缸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的一边缘,所述推块连接于所述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为所述推块提供动力,以在第二方向上带动所述推块来定位所述产品在所述承载板上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四角,用以限定所述承载板在第一方向上朝向所述底座运动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限位块,用以限定所述承载板在第一方向上朝向所述盖板运动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治具还包括吸板,所述吸板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用于承载及吸附所述产品。

综上所述,上述固定治具中的承载板通过所述第一气缸活动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盖板通过所述支撑部和下压机构盖设于所述承载板。其中,所述承载板在第一气缸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承载板上的产品在第一方向上朝所述盖板方向运动,直至所述产品贴近于所述盖板,从而在第一方向上固定所述产品。另外,所述定位机构可分别在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上定位所述产品。如此,所述固定治具的使用避免了手动定位产品的不精准,且还节省了人力。同时,固定治具的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固定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固定治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固定治具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固定治具100。所述固定治具100用于固定产品,以辅助产品完成加工。其中,该固定治具100可用于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装置的外壳进行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将以所述固定治具100固定手机的壳体200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固定治具100至少包括底座10、承载板20、至少一定位机构30、盖板40和下压机构50。

所述底座10用以承载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包括底板101、支撑柱102和顶板103。所述底板101和所述顶板103 相对设置。所述底板101和所述顶板103均用于承载各部件。所述支撑柱102设置于所述底板101和所述顶板103之间。

所述承载板20活动设置于所述顶板103上,且用于承载所述壳体2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上还设置有第一气缸104。所述承载板20通过所述第一气缸104活动设置于所述底座10。具体地,所述第一气缸104设置于所述底板101,并穿过所述顶板103 且连接至所述承载板20。如此,所述承载板20可在所述第一气缸 104的作用下,相对所述顶板103沿第一方向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气缸104为直立气缸。

参阅图2,可以理解,所述承载板20上设置有导向部20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201设置于所述承载板20朝向所述第一气缸104的表面,并位于所述承载板20的四角。其中,所述导向部 201为柱状结构。相应地,所述顶板103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部201 相匹配的导套1031。所述导向部201活动容置于所述导套1031,以在第一方向上导向所述承载板20运动的方向,从而避免所述承载板 20在运动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103上还设置有挡块10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块1032分别设置于所述顶板103的四角,并可与在第一方向运动的承载板20相接触。所述挡块1032呈长条体结构,用以限定所述承载板20在第一方向上朝向所述顶板103运动的距离,并起到缓冲作用。如此,所述承载板20与所述顶板103之间能存留间隙,从而避免所述承载板20在沿第一方向运动的过程中与顶板103上的零部件接触而造成不必要的碰伤。

所述定位机构30用于定位所述壳体200在所述承载板20上的位置,以避免手动定位的不精确。具体地,所述定位机构30设置于所述承载板20的边缘,以在第二方向上定位所述壳体200。

可以理解,所述固定治具100中所述定位机构30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可以为两个、三个等。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治具100可包括四个定位机构30。其中两个定位机构 30相对设置于所述承载板20的两边缘,另外两个定位机构30相对设置于所述承载板20的另外两边缘。如此,使得所述定位机构30 可分别于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定位所述壳体200。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第三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定位机构30包括第二气缸301和推块303。所述第二气缸301固定于所述承载板20的一边缘。所述推块303 连接于所述第二气缸301。所述第二气缸301为所述推块303提供动力,以在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带动所述推块303运动,进而固定所述壳体200在所述承载板20的位置。其中,所述推块303可为梯形、矩形等形状,且所述推块303朝向所述壳体200的表面与所述壳体200的接触面相匹配。如此,可避免所述推块303在推动所述壳体200的过程中对所述壳体200造成不必要的碰伤。

所述盖板40设置于所述承载板20远离所述顶板103的一侧。所述盖板40包括至少一个支撑部401,该支撑部401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40包括四个支撑部401。四个所述支撑部401均匀设置于所述盖板40的四角,用以支撑所述盖板40。其中,所述支撑部401设置于所述顶板103,并穿设且露出于所述承载板20。具体地,所述支撑部401包括主体部4011和定位部4013。所述主体部4011设置于所述顶板103,并穿设且露出于所述承载板20。所述定位部4013设置于所述主体部 4011远离所述承载板20的表面。所述盖板40通过所述定位部4013 设置于所述主体部4011上。其中,所述主体部4011为柱状结构,所述定位部4013为定位销。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40上形成一与所述壳体200的内腔相匹配的开口403。所述开口403贯穿所述盖板40。如此,当所述第一气缸104带动所述承载板20向所述盖板40方向运动至抵触于所述盖板40时,所述壳体200的内腔可通过所述开口403露出,进而方便操作者对该壳体200的内腔进行加工。

所述下压机构50用于将所述盖板40固定于所述支撑部401,以使所述盖板40与所述承载板20一起固定所述壳体2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治具100包括四个下压机构50。所述四个下压机构50靠近所述四个支撑部401设置,用以与支撑部401配合,共同固定所述盖板4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下压机构5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可以为两个、三个、五个等。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下压机构50包括旋转夹持气缸501 和压爪503。所述旋转夹持气缸501设置于所述顶板103远离所述承载板20的表面。所述旋转夹持气缸501为所述压爪503提供动力,以使所述压爪503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固定所述盖板40。同时,在旋转夹持气缸501的作用下,所述压爪503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旋转,以取、放盖板40。

所述压爪503连接于所述旋转夹持气缸501,并露出于所述承载板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爪503呈倒L型。所述压爪503包括连接部5031和按压部5033。所述按压部5033相对所述连接部 5031垂直设置。其中,所述连接部5031的一端穿过所述顶板103 并连接于所述旋转夹持气缸501。所述连接部503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承载板20并连接于所述按压部5033。如此,当所述连接部5031 在所述旋转夹持气缸501的带动下沿第一方向运动时,所述按压部 5033可于第一方向上与所述支撑部401一起固定所述盖板40。另外,所述按压部5033还可在所述旋转夹持气缸501的带动下旋转,以方便所述盖板40的取、放。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治具100还包括吸板60。所述吸板60设置于所述承载板20上,用于承载及吸附固定所述壳体200,以避免所述壳体200在固定过程中发生应力形变。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治具100还包括限位块 203。所述限位块203设置于所述承载板20和所述盖板40之间用以限定所述承载板2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朝向所述盖板40的运动距离,从而避免所述壳体200在所述承载板20与所述盖板40的固定中受到挤压而损坏到壳体2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203靠近所述壳体200的四角设置。所述限位块203的一侧设置有缺口2031。所述缺口2031为圆角设计,且与所述壳体200的边角结构相匹配。如此,所述限位块203在限位所述壳体200在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位置的同时,还保护了所述壳体200。

进一步地,所述推块303、限位块203、吸板60和盖板40的结构、尺寸或在所述承载板20上的位置均可根据实际产品的结构及尺寸进行适应性调整,以满足不同结构及尺寸产品的固定。另外,还提高了所述固定治具100的再利用率,降低了加工成本。

请一并参阅图3,可以理解,当使用所述固定治具100固定所述壳体200时,首先将所述壳体200放置于吸板60上。接着,通过电磁阀(图未示)控制其中两个定位机构30沿第二方向运动,直至其中两个定位机构30抵持于所述壳体200,以在第二方向定位所述壳体200。接着继续控制另外两个定位机构30沿第三方向运动,直至另外两个定位机构30抵持于所述壳体200,以在第三方向定位所述壳体200。将所述盖板40对应所述定位部4013设置于所述主体部4011。通过电磁阀控制旋转所述旋转夹持气缸501,以使得所述压爪503旋转至所述按压部5033对准所述壳体200,再驱使所述按压部5033沿第一方向运动,直至该按压部5033于第一方向上抵持并固定所述盖板40。最后,再通过电磁阀控制所述第一气缸104,以使所述第一气缸104带动所述承载板20上的壳体200在第一方向上朝所述盖板40方向运动,直至所述壳体200贴近于所述盖板40,从而在第一方向上固定所述壳体200。

显然,上述固定治具100中的承载板20通过所述第一气缸104 活动设置于所述底座10。所述盖板40通过所述支撑部401和下压机构50盖设于所述承载板20。其中,所述承载板20在第一气缸104 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承载板20上的壳体200在第一方向上朝所述盖板40方向运动,直至所述壳体200贴近于所述盖板40,从而在第一方向上固定所述壳体200。另外,所述定位机构30可分别在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上定位所述壳体200。如此,所述固定治具100的使用避免了手动定位产品的不精准,且还节省了人力。同时,固定治具100的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适用范围广。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实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