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白度纤维板材定位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4335发布日期:2019-03-19 20:37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白度纤维板材定位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白度纤维板材定位台。



背景技术:

高白度纤维板材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较多工序,特别是在增加表面白度时,需要对板材定位才能稳定快速的进行增白处理,板材的定位需要借助定位台来完成,以往的高白度纤维板材生产定位台大都水平放置,摩擦力较大,移动较为吃力,劳动强度大,并导致操作效率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板材的重力实现了辅助移动,大幅减小了摩擦力,移动省力快速,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操作效率,且操作简单方便的高白度纤维板材定位台。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白度纤维板材定位台,包括台框、第一撑管、第二撑管、第三撑管、第四撑管、第五撑管、第六撑管、垫块、第一横管、第二横管、第一内管、第二内管、第三内管、定位销、插销组件、滑杆、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框的下方后侧从左往右依次固定有竖直分布且高度依次递减的第一撑管、第二撑管和第四撑管,所述台框的下方前侧从左往右依次固定有竖直分布且高度依次递减的第三撑管、第五撑管和第六撑管;所述第一撑管与第三撑管之间以及所述第四撑管与第六撑管之间均固定有一个第一横管;所述第一撑管与第二撑管之间、所述第二撑管与第四撑管之间、所述第三撑管与第五撑管之间以及所述第五撑管与第六撑管之间均固定有一个第二横管;所述第一撑管、第二撑管、第三撑管、第四撑管、第五撑管和第六撑管的下端均固定有一个垫块,所述台框的前后两侧内壁之间固定有第一内管和两个对称平行分布的第二内管,所述第一内管位于两个第二内管的左侧,位于右侧的一个所述第二内管与台框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有两个对称平行分布的第三内管;每个所述第三内管的后侧均设置有一个插销组件,所述台框的前侧和右侧内壁上均固定有两个定位销;所述台框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第一定位组件和两个第二定位组件,所述台框的上方还设置有第一滑杆组合和第二滑杆组合。

优选地,所述第三撑管的高度大于第四撑管的高度,所述第四撑管的高度大于第五撑管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插销组件包括第一插块、第二插块和插销,所述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均固定在第三内管的后侧侧面上,所述第一插块位于第二插块的左侧,所述第一插块的上侧平面上垂直固定有一个插销,所述第二插块的上侧平面上垂直固定有两个插销。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托板、底板、第一气缸和第一压板;所述托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台框的右侧内壁和第一内管的左侧侧面上,所述托板的上侧平面上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固定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端向右设置并固定有第一压板。

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L型架、第二气缸、导轨、滑块、顶板和第二压板;所述L型架固定在第二内管的左侧侧面上,所述L型架的前端向上形成有立板,所述立板的前侧平面上固定有第二气缸; 所述L型架的上侧平面上固定有两个对称平行分布的导轨,两个所述导轨的上方均套设连接有一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上方均固定在顶板的下侧平面上,所述顶板的后侧侧面上固定有第二压板,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端向后穿过立板并固定在第二压板的前侧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杆组合位于两个第二定位组件的上方和两个第一定位组件的右侧,所述第一滑杆组合包括八个等间距分布的滑杆。

优选地,所述第二滑杆组合位于两个第三内管的上方,所述第二滑杆组合包括三个第二滑杆单元,所述第二滑杆单元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滑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利用板材的重力实现了辅助移动,大幅减小了摩擦力,移动省力快速,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操作效率,且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定位组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高白度纤维板材定位台,包括台框1、第一撑管3、第二撑管6、第三撑管2、第四撑管7、第五撑管4、第六撑管5、垫块12、第一横管8、第二横管9、第一内管10、第二内管11、第三内管13、定位销21、插销组件、滑杆18、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台框1的下方后侧从左往右依次固定有竖直分布且高度依次递减的第一撑管3、第二撑管6和第四撑管7,台框1的下方前侧从左往右依次固定有竖直分布且高度依次递减的第三撑管2、第五撑管4和第六撑管5;第一撑管3与第三撑管2之间以及第四撑管7与第六撑管5之间均固定有一个第一横管8;第一撑管3与第二撑管6之间、第二撑管6与第四撑管7之间、第三撑管2与第五撑管4之间以及第五撑管4与第六撑管5之间均固定有一个第二横管9;第一撑管3、第二撑管6、第三撑管2、第四撑管7、第五撑管4和第六撑管5的下端均固定有一个垫块12,第三撑管2的高度大于第四撑管7的高度,第四撑管7的高度大于第五撑管4的高度,台框1的前后两侧内壁之间固定有第一内管10和两个对称平行分布的第二内管11,第一内管10位于两个第二内管11的左侧,位于右侧的一个第二内管11与台框1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有两个对称平行分布的第三内管13;每个第三内管13的后侧均设置有一个插销组件,插销组件包括第一插块24、第二插块22和插销23,第一插块24和第二插块22固定在第三内管13的后侧侧面上,第一插块24位于第二插块22的左侧,第一插块24的上侧平面上垂直固定有一个插销23,第二插块22的上侧平面上垂直固定有两个插销23;台框1的前侧和右侧内壁上均固定有两个定位销21;台框1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第一定位组件和两个第二定位组件,第一定位组件包括托板14、底板15、第一气缸16和第一压板17;托板14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台框1的右侧内壁和第一内管10的左侧侧面上,托板14的上侧平面上固定有底板15,底板15的上方固定有第一气缸16,第一气缸16的伸缩端向右设置并固定有第一压板17;第二定位组件包括L型架19、第二气缸25、导轨26、滑块27、顶板28和第二压板21;L型架19固定在第二内管11的左侧侧面上,L型架19的前端向上形成有立板191,立板191的前侧平面上固定有第二气缸25; L型架19的上侧平面上固定有两个对称平行分布的导轨26,两个导轨26的上方均套设连接有一个滑块27,两个滑块27的上方均固定在顶板28的下侧平面上,顶板28的后侧侧面上固定有第二压板21,第二气缸25的伸缩端向后穿过立板191并固定在第二压板21的前侧平面上;台框1的上方还设置有第一滑杆组合和第二滑杆组合,第一滑杆组合位于两个第二定位组件的上方和两个第一定位组件的右侧,第一滑杆组合包括八个等间距分布的滑杆18;第二滑杆组合位于两个第三内管13的上方,第二滑杆组合包括三个第二滑杆单元,第二滑杆单元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滑杆18。

使用时,因第一撑管3、第二撑管6、第三撑管2、第四撑管7、第五撑管4和第六撑管5的高度依次递减,所以台框1呈倾斜分布,并且左后侧高度大于左前侧高度,左前侧高度大于右后侧高度,右后侧高度大于右前侧高度,将板材放置在台框1的上方并位于第一滑杆组合和第二滑杆组合的上方,每个滑杆18的上侧侧面均贴合在板材的下侧平面上,从而减小了摩擦力,方便推移板材;板材会借助重力自动沿台框1的倾斜角度朝着右前侧下滑,直到板材的前侧侧面抵住两个位于前侧的定位销21,同时使得板材的右侧侧面抵住两个位于右侧的定位销21,然后同时驱动两个第一气缸16的伸缩端向外伸出,进而使得两个第一压板17的右侧抵住板材的左侧侧面,从而限制了板材的左右位移,再驱动两个第二气缸25的伸缩端向内收缩,进而带动第二压板21向前移动,第二压板21上的顶板28能借助滑块27沿导轨26滑移,从而使得第二压板21的前移更加平稳,直到两个第二压板21的前侧平面抵住板材的后侧侧面,从而限制了板材的前后位移,最终实现了板材的定位;当板材的左右长度较短时,可以根据需要将前后对称的两个插销23对应地插入到两个对称的第一插块24或第二插块22中,并使得两个插销23抵住板材的右侧侧面,进而实现了定位,操作简单方便。

高白度纤维板材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较多工序,特别是在增加表面白度时,需要对板材定位才能稳定快速的进行增白处理,板材的定位需要借助定位台来完成,以往的高白度纤维板材生产定位台大都水平放置,摩擦力较大,移动较为吃力,劳动强度大,并导致操作效率较低;本实用新型利用板材的重力实现了辅助移动,大幅减小了摩擦力,移动省力快速,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操作效率,且操作简单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