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机器人用的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6156发布日期:2019-06-29 01:02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机器人用的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撞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机器人用的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经检索,授权公告号CN207676210U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避障机器人,其结构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警示灯、警示灯座、显示屏、机器人主体、照明灯、红外传感器、车轮、车轮护轴、可旋转天线接头、接收天线,太阳能电池板嵌入安装于机器人主体上表面,警示灯下方设有警示灯座,一种新型智能避障机器人,结构上设有红外传感器,当生物体的红外辐射的发射位置发生变化,PIR热电元件失去电荷平衡,发生热释电效应向外释放电荷,红外传感器将透过滤光透镜的红外辐射能量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从引脚接出到控制电路板,然后通过电路线从输出插口输出,在机器人内的机器人主体处理后实施新的智能避障方案。

上述专利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其虽达到了一定的避障功能,但是其对移动中的物品容易发生碰撞的现象发生,不便于有效的保护好智能机器人,撞击力过大时容易造成智能机器人损坏,给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提高智能机器人的维修成本,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智能机器人用的防撞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智能机器人用的防撞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机器人用的防撞装置,包括智能机器人本体,所述智能机器人本体上固定套设有矩型框架,所述智能机器人本体的外侧设有多个呈环型开设在矩型框架上的空腔,且空腔远离智能机器人本体的一侧内壁上接触有压板,所述压板远离智能机器人本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远离对应的压板的一端延伸至矩型框架外并固定安装有防撞橡胶板,所述空腔靠近智能机器人本体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支撑块,且支撑块靠近对应的压板的一侧与压板之间设置有同一个缓冲气囊,所述空腔的顶部内壁上和底部内壁上均开始有矩型槽,且矩型槽的两侧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滑杆,所述滑杆靠近对应的缓冲气囊的一侧设有滑动安装在矩型槽内的滑板,且滑板靠近对应的缓冲气囊的一侧与缓冲气囊相接触,所述滑板靠近对应的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型弹片,且弧型弹片的两端均铰接有滑动座,位于同一个矩型槽内的两个滑动座均滑动套设在滑杆上。

优选的,所述矩型槽远离智能机器人本体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定位杆,定位杆上滑动套设有限位块,且限位块靠近对应的滑板的一侧与滑板固定安装。

优选的,所述滑动座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圆孔,且第一圆孔与对应的滑杆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空腔远离智能机器人本体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矩型孔,且矩型孔与对应的连接杆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圆孔,且第二圆孔与对应的定位杆滑动连接,限位块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限位槽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空腔的数量为六到八个,且六到八个空腔呈矩型设置在矩型框架上。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智能机器人本体、矩型框架、防撞橡胶板、空腔、压板、连接杆、支撑块、缓冲气囊、矩型槽、滑板、弧型弹片、滑杆、滑动座、定位杆与限位块相配合,当智能机器人本体与物品发生碰撞时,防撞橡胶板先于撞击到的物品接触,撞击的力通过防撞橡胶板带动对应的连接杆移动,连接杆带动对应的压板对缓冲气囊进行挤压,使得缓冲气囊发生形变,达到初次缓冲,撞击的力过大时,发生形变的缓冲气囊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对对应的滑板进行挤压,使得滑板带动对应的限位块在定位杆上向远离空腔的方向滑动,滑板对对应的弧型弹片进行挤压,使得弧型弹片发生形变并带动对应的两个滑动座在滑杆上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发生形变的弧型弹片自身的弹力能够有效的对对应的滑板缓冲,从而达到对缓冲橡胶板缓冲,并通过缓冲橡胶板达到对智能机器人本体进行缓冲,有效的保护好智能机器人本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在智能机器人本体发生撞击时有效的对智能机器人本体进行缓冲,避免因撞击力过大造成智能机器人本体的损坏,有效的保护好智能机器人本体,降低智能机器人本体的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机器人用的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机器人用的防撞装置的A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智能机器人本体、2矩型框架、3防撞橡胶板、4空腔、5压板、6连接杆、7支撑块、8缓冲气囊、9矩型槽、10滑板、11弧型弹片、12滑杆、13滑动座、14限位槽、15定位杆、16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智能机器人用的防撞装置,包括智能机器人本体1,智能机器人本体1上固定套设有矩型框架2,智能机器人本体1的外侧设有多个呈环型开设在矩型框架2上的空腔4,且空腔4远离智能机器人本体1的一侧内壁上接触有压板5,压板5远离智能机器人本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6,且连接杆6远离对应的压板5的一端延伸至矩型框架2外并固定安装有防撞橡胶板3,空腔4靠近智能机器人本体1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支撑块7,且支撑块7靠近对应的压板5的一侧与压板5之间设置有同一个缓冲气囊8,空腔4的顶部内壁上和底部内壁上均开始有矩型槽9,且矩型槽9的两侧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滑杆12,滑杆12靠近对应的缓冲气囊8的一侧设有滑动安装在矩型槽9内的滑板10,且滑板10靠近对应的缓冲气囊8的一侧与缓冲气囊8相接触,滑板10靠近对应的滑杆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型弹片11,且弧型弹片11的两端均铰接有滑动座13,位于同一个矩型槽9内的两个滑动座13均滑动套设在滑杆12上,矩型槽9远离智能机器人本体1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14,且限位槽14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定位杆15,定位杆15上滑动套设有限位块16,且限位块16靠近对应的滑板10的一侧与滑板10固定安装,滑动座1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圆孔,且第一圆孔与对应的滑杆12滑动连接,空腔4远离智能机器人本体1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矩型孔,且矩型孔与对应的连接杆6滑动连接,限位块16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圆孔,且第二圆孔与对应的定位杆15滑动连接,限位块16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限位槽14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空腔4的数量为六到八个,且六到八个空腔4呈矩型设置在矩型框架2上,通过智能机器人本体1、矩型框架2、防撞橡胶板3、空腔4、压板5、连接杆6、支撑块7、缓冲气囊8、矩型槽9、滑板10、弧型弹片11、滑杆12、滑动座13、定位杆15与限位块16相配合,当智能机器人本体1与物品发生碰撞时,防撞橡胶板3先于撞击到的物品接触,撞击的力通过防撞橡胶板3带动对应的连接杆6移动,连接杆6带动对应的压板5对缓冲气囊8进行挤压,使得缓冲气囊8发生形变,达到初次缓冲,撞击的力过大时,发生形变的缓冲气囊8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对对应的滑板10进行挤压,使得滑板10带动对应的限位块16在定位杆15上向远离空腔4的方向滑动,滑板10对对应的弧型弹片11进行挤压,使得弧型弹片11发生形变并带动对应的两个滑动座13在滑杆12上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发生形变的弧型弹片11自身的弹力能够有效的对对应的滑板10缓冲,从而达到对缓冲橡胶板3缓冲,并通过缓冲橡胶板13达到对智能机器人本体1进行缓冲,有效的保护好智能机器人本体1,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在智能机器人本体1发生撞击时有效的对智能机器人本体1进行缓冲,避免因撞击力过大造成智能机器人本体1的损坏,有效的保护好智能机器人本体1,降低智能机器人本体1的维修成本。

工作原理:使用时,当智能机器人本体1与物品发生碰撞时,此时位于矩型框架2外侧的防撞橡胶板3先于撞击到的物品接触,撞击的力带动防撞橡胶板3向靠近智能机器人本体1的方向移动,防撞橡胶板3带动对应的连接杆6移动,连接杆6带动对应的压板5对缓冲气囊8进行挤压,使得缓冲气囊8发生形变,达到初次缓冲,当撞击的力过大时,发生形变的缓冲气囊8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对对应的滑板10进行挤压,使得滑板10在对应的矩型槽9内向远离空腔4的方向移动,滑板10带动对应的限位块16在定位杆15上向远离空腔4的方向滑动,同时滑板10对对应的弧型弹片11进行挤压,使得弧型弹片11发生形变,弧型弹片11带动对应的两个滑动座13在滑杆12上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发生形变的弧型弹片11自身的弹力能够有效的对对应的滑板10缓冲,从而达到对缓冲橡胶板3缓冲,并通过缓冲橡胶板13达到对智能机器人本体1进行缓冲,有效的保护好智能机器人本体1,避免因撞击造成智能机器人本体1的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