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2307发布日期:2019-07-17 05:14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扳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扳手。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扳手中,一部分是由尼龙塑料件制成的,也有一部分是由金属件制成的。但,由于塑料件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能较低,因而由尼龙塑料件制成的扳手在长期使用后,容易滑牙,且使用寿命较短;而由金属件制成的扳手,由于结构复杂,导致制造成本较高。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扳手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扳手,该扳手不仅机械强度和耐磨性能较好,而且成本较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扳手,包括手柄和扳手部,所述手柄的一端设有C型开口,所述扳手部嵌设在所述手柄的C型开口内,所述扳手部亦呈C型开口状设置,且所述扳手部为金属件,所述手柄为塑料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扳手部的外周壁上突设有若干卡齿,所述卡齿沿垂直于所述外周壁的方向向外突伸,且相邻两个卡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卡齿嵌设在所述手柄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齿的突伸高度为2mm;在所述扳手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卡齿设于所述外周壁的中间位置处,且所述卡齿的厚度为1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扳手部的内周壁大致呈波浪状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扳手部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两个导入部以及连接两个导入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呈C型设置,所述连接部的内周壁呈波浪状设置,所述导入部的内壁面为平面,所述导入部和连接部的外周壁上均突设有所述卡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导入部之间留有间距,以在两个所述导入部之间形成让位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扳手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扳手部的厚度大于所述手柄的厚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扳手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手柄的长度为100mm、厚度为5mm;所述扳手部的长度为28.7mm、厚度为9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柄的远离所述C型开口的一端设有拆卸部,所述手柄的宽度自所述拆卸部朝向所述C型开口逐渐增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拆卸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拆卸臂,每个拆卸臂上均设有倾斜延伸的夹持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扳手由手柄和扳手部两部分组成,且手柄为塑料件、扳手部为金属件,从而在模具注塑时可直接将扳手部嵌入手柄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扳手;如此设置,不仅增强了本实用新型扳手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能,而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扳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手柄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手柄的侧视图。

图4是图1中扳手部的主视图。

图5是图4所示扳手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扳手100,该扳手100主要应用于光伏领域,用于拧紧/拧松螺帽,以实现光伏组件上连接器的固定/拆卸。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扳手100也可应用于其他领域,实现其他工件的固定/拆卸,于此不予限制。

所述扳手100包括手柄10和扳手部20,所述手柄10的一端开设有C型开口11,所述扳手部20嵌设在手柄10的C型开口11内,以与手柄1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扳手部20为金属件,所述手柄10为塑料件。

请参阅图2与图3并结合图1所示,所述手柄10大致呈长条状设置,包括主体部12和设于所述主体部12一端的拆卸部13。所述C型开口11开设于所述主体部12上,且位于所述主体部12的远离所述拆卸部13的一端。所述C型开口11为3/4个圆,所述圆的直径为27mm。当然,所述C型开口11的形状和尺寸不应以此为限。

所述拆卸部13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拆卸臂131,每个拆卸臂131上均设有倾斜延伸的夹持面132,从而利用两个夹持面132可对待拆卸物进行夹持和固定,以便对待拆卸物进行拆卸。所述夹持面132在所述手柄10的长度方向上倾斜延伸,且两个夹持面132组合形成倒八字形,即两个夹持面132之间的距离自所述主体部12朝向拆卸臂131的末端逐渐增大,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一方面使拆卸臂131的末端为一尖端,方便拆卸;另一方面使所述拆卸部13适用于各种尺寸的螺帽,应用范围较广。

所述拆卸部13还包括与每个拆卸臂131对应连接的限位臂133,且所述限位臂133垂直于所述拆卸臂131设置,两个限位臂133对称设置在两个拆卸臂131之间,从而在进行拆卸动作时,可通过所述限位臂133对待拆卸物进行限位,以防待拆卸物滑脱。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12的宽度自所述拆卸部13朝向所述C型开口11逐渐增加;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12也可以设置成矩形状,且所述主体部12的宽度为一定值。

所述主体部12上还设有一定位部14,所述定位部14靠近所述C型开口11设置,用于对光伏组件上的其他结构进行定位。所述定位部14包括开设于所述主体部12的定位槽141和固定在所述定位槽141内侧壁上的定位块142,所述定位块142与所述主体部12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定位块142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定位槽141内,所述定位块142呈圆弧状设置,以便进行定位。当然,所述定位部14的设置位置、定位槽141的形状和尺寸以及定位块142的形状和尺寸都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于此不予限制。

请参阅图4与图5并结合图3所示,在所述扳手100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扳手部20的厚度大于所述手柄10的厚度。具体来讲:在所述扳手100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手柄10的长度为100mm、厚度为5mm;所述扳手部20的长度为28.7mm、厚度为9mm。也就是说:在所述扳手100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扳手部20的上下两端对应突伸超出所述手柄10的上下表面,且所述扳手部20的上端超出所述手柄10的上表面2mm、下端超出所述手柄10的下表面2mm。

所述扳手部20亦呈C型开口状设置,以便嵌合在所述手柄10的C型开口11内。所述扳手部20的外周壁201上突设有若干卡齿21,所述卡齿21沿垂直于所述外周壁201的方向向外突伸,且相邻两个卡齿21之间留有间隙211。可以理解的:所述扳手部20的外周壁201是指“与所述C型开口11的内侧壁相贴合的那个壁”;垂直于所述外周壁201的方向,即为“垂直于所述C型开口11内侧壁的方向”。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齿21的突伸高度为2mm;在所述扳手100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卡齿21设于所述外周壁201的中间位置处,且所述卡齿21的厚度为1mm。在注塑成型所述手柄10与所述扳手部20时,所述卡齿21嵌合在所述手柄10的内部,位于相邻两个卡齿21之间的间隙211用于收容注塑材料,以此来增强手柄10与扳手部20之间的连接强度。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在扳手部20上设置其他结构,来增强手柄10与扳手部20之间的结合强度,于此不予限制。

所述扳手部20的内周壁大致呈波浪状设置,可以理解的:所述扳手部20的内周壁与外周壁201相对设置。具体来讲,所述扳手部20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两个导入部22以及连接两个导入部22的连接部23,所述连接部23呈C型设置,且所述连接部23的内周壁呈波浪状设置,所述导入部22的内壁面为平面。所述若干卡齿21均匀分布在所述导入部22和连接部23的外周壁201上。

两个所述导入部22之间留有间距,以便在两个所述导入部22之间形成让位空间221。由于大多连接器都连接有线缆,以便实现连接器与光伏组件之间的电性连接,因此,在扳手部20上设置让位空间221,可在组装或拆卸连接器时,让线缆收容在让位空间221内,从而不会影响扳手100工作。相较于现有扳手的圆形开口状的扳手部,本实用新型的C型开口状的扳手部20结构更简单、操作更方便、适用范围更广。

请参阅图1所示,在制造所述扳手100时,先利用金属件制造出扳手部20,然后在模具注塑时,将金属件的扳手部20嵌入制造手柄10的塑料件中,使金属件的扳手部20与塑料件的手柄10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扳手100。

金属件的扳手部20可用于提高扳手100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能,延长扳手100的使用寿命;塑料件的手柄10可使得扳手100的制造成本较低,同时减少扳手100的重量,便于操作和使用。

在操作所述扳手100时,操作者手持所述手柄10,所述扳手部20的内周壁与螺帽相接触,以利用扳手部20的波浪状的内周壁来进行螺帽的拧紧和松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扳手100由手柄10和扳手部20两部分组成,且手柄10为塑料件、扳手部20为金属件,从而在模具注塑时可直接将扳手部20嵌入手柄10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扳手100;如此设置,不仅增强了本实用新型扳手100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能,而且成本较低。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