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取放电池包模组的可调式工装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6739发布日期:2019-08-23 22:17阅读:7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取放电池包模组的可调式工装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模组工装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取放电池包模组的可调式工装夹具。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电池包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是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电池模组又是电池包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电池包组装过程中,利用模组工装夹具移动电池模组的位置,将电池模组夹取至指定位置进行电池包组装。现有的许多模组工装夹具为一对一模式,即一种模组工装夹具只能抓取一种规格的模组,当一个电池包需要装入多种规格的模组时,多种模组工装夹具的使用降低了组装效率,且使用不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装夹具可调节、适用于多种规格模组、吊架抬升工装夹具上升时工装夹具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夹紧电池模组、工装夹具工作效率高、结构紧凑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的用于取放电池包模组的可调式工装夹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取放电池包模组的可调式工装夹具,包括吊环、连杆臂和支压板,吊环、连杆臂和支压板依次连接,其特征在于:吊环包括第一连接部,连杆臂包括第二连接部、四连杆机构和两个夹取板,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部,四连杆机构包括两个短杆和两个折杆,两个折杆铰接于中部,两个折杆的一端各铰接一短杆的一端,两个短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接部,两个折杆的另一端各连接一夹取板,支压板包括压板和两个连板,连板的一端垂直连接压板,两个连板平行间隔设置,两个折杆位于两个连板之间,两个折杆的铰接点与两个连板连接。

第一连接部的外轮廓为长方体,所述长方体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各设有一凹台,所述凹台为凹槽,所述长方体的顶面开设有两个导向孔,两个导向孔各连通一凹台。

两个连板各通过一凹台穿过一导向孔。

所述长方体的底面设有一贯通槽,贯通槽为凹槽,所述贯通槽贯通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

两个凹台的底面均开设有第一销孔,两个第一销孔的连线横向穿过贯通槽,第二连接部位于贯通槽内,第二连接部上开设有通孔,一个插销穿过第二连接部的通孔与两个第一销孔。

连板上开设有贯通连板的腰型孔,所述腰型孔为长窄型,腰型孔的长度方向和连板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插销两端各位于一腰型孔内。

连板上还开有第三销孔,两个第三销孔的连线与压板平行。

两个折杆的铰接处各设有第二销孔,另一插销穿过两个第二销孔和两个第三销孔。

支压板还包括两个凸台,两个凸台连接在压板上、和两个连板位于压板的同一侧,两个凸台分别位于两个连板的两侧。

凸台的外轮廓为长方体,所述长方体上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为一深窄型的凹槽,支撑槽沿着与连板的板面平行的方向贯通支撑槽的两个侧面,支撑槽的两个侧壁从支撑槽槽底开始,先平行上升,再相互远离地上升至连接所述长方体的顶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工装夹具可调节,适用于多种规格模组;吊架抬升工装夹具上升时,工装夹具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夹紧电池模组;工装夹具工作效率高,结构紧凑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吊环结构示意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连杆臂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支压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取放电池包模组的可调式工装夹具作进一步详细、完整地说明。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用于取放电池包模组的可调式工装夹具,如图1所示,包括吊环1、连杆臂2和支压板3,吊环1、连杆臂2和支压板3三者彼此连接。吊环1如图2所示,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的挂环11、操作部12和第一连接部13,挂环11可使绳、支撑杆、挂钩等穿过从而将整个工装夹具吊起。操作部12包括两个隔开的通孔121,以给操作者提供便于操作施力的空间,方便操作者施力。第一连接部13的外轮廓为长方体,所述长方体的顶面连接操作部12,所述长方体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各设有一凹台131,所述凹台131为凹槽。所述长方体的顶面开设有两个导向孔133,导向孔133为长窄型的通孔121,两个导向孔133各连通一凹台131。所述长方体的底面设有一贯通槽132,贯通槽132为凹槽,所述贯通槽132贯通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两个凹台131的底面均开设有第一销孔134,两个第一销孔134的连线横向穿过贯通槽132。凹台131设在与所述通孔121的轴线方向垂直的侧面上,贯通槽132穿过与所述通孔121的轴线方向平行的两个侧面。凹台131用于连接支压板3,贯通槽132用于连接连杆臂2。

连杆臂2如图3~图5所示,包括第二连接部21、四连杆机构22、夹取部和两个手柄24,第二连接部21用于连接贯通槽132,第二连接部21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21位于贯通槽15内,第二连接部21的通孔与两个第一销孔134连通,一个插销穿过第二连接部21的通孔与两个第一销孔134,使连杆臂2与吊环1连接。四连杆机构22包括两个短杆221和两个折杆222,短杆221为直杆,折杆222由两段直杆一体连接而成,两段直杆的夹角大于90°,两段直杆的连接处为转折点,两段直杆分别为短部和长部,所述短部的长度等于短杆221长度。两个折杆222的转折点开有第二销孔2221。两个折杆222的短部一端各和一短杆221的一端铰接,两个短杆221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接部21。夹取部包括两个夹取板23,夹取板23具有贯穿板面的板孔,板孔设计可以减轻所述夹具的重量,便于操作。夹取板23还包括限位台231,限位台231与夹取板23呈一定角度地一体连接于夹取板23的边缘,夹取板23还呈一定角度地连接折杆222的长部一端,折杆222的长部和限位台231在夹取板23上间隔设置,两个限位台231相对设置。两个限位台231用于夹取电池模组时限制其移动,防止其下落。两个手柄24分别垂直连接一折杆222的短部和另一折杆222的长部。

支压板3如图5所示,包括压板31、两个连板32和两个凸台33,两个连板32和两个凸台33均连接在压板31上。压板31为矩形结构。连板32为长窄型的矩形结构,连板32的宽度不大于导向孔133的长度,连板32的厚度不大于导向孔133的宽度,即连板32可以穿过导向孔133。连板32上具有贯通连板32的腰型孔321,所述腰型孔321为长窄型,腰型孔321的长度方向和连板32的长度方向相同。腰型孔321位于连板32的一端,连板32远离腰型孔321的一端垂直连接压板31,两个连板32平行间隔设置。连板32上还开有第三销孔322,第三销孔322位于腰型孔321下方,两个第三销孔322的连线与压板31平行。两个凸台33与两个连板32位于压板31的同一侧,两个凸台33分别位于两个第三销孔322连线的两侧。凸台33的外轮廓为长方体,所述长方体上设有支撑槽331,所述支撑槽331为一深窄型的凹槽,支撑槽331沿着与连板32的板面平行的方向贯通支撑槽331的两个侧面,支撑槽331的两个侧壁从支撑槽331槽底开始,先平行上升,再相互远离地上升至连接所述长方体的顶面。所述支撑槽331的宽度不小于折杆222的厚度。两个连板32各通过一凹台131穿过一导向孔133,穿过第一销孔134的销滑设于腰型孔321内。两个折杆222位于两个连板32之间,两个折杆222的转折点处的第二销孔2221和两个第三销孔322连通形成插孔,一个插销插入所述插孔。如此,两个折杆222的短部和两个短杆221依次铰接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且吊环1、连杆臂2和支压板3连接成一体。凸台33用于支撑折杆222,支撑槽331用于给折杆222的移动提供一定富余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所述工装夹具通过挂环11吊在龙门架上,将所述工装夹具水平移动到待抓取的如附图7所示的电池模组的上方,一只手将两个手柄24握紧,带动所述平行四边形结构运动,使所示平行四边形结构的同一水平面的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由小变大、另外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由大变小,两个夹取板23之间的距离变大,如图4和图5所示,使压板31接触电池模组的表面,然后松开手柄24,按下龙门架遥控抬起按钮,使所述工装夹具被抬起上升,由于自重,支压板3相对吊环1下降,两个夹取板23之间的距离变小,并勾住电池模组两端,抬起电池模组移到要放的位置后,再将两个手柄24握紧,取下工装夹具,继续抓取下一个电池模组,依次循环工作。

最后有必要在此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