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环自动门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56011发布日期:2020-07-21 12:30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连接环自动门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紧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连接环自动门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快速连接环,其连接环本体开口处都设有封口装置,封口装置主要由铆钉和勾部组成,但是由于现有技术的封口装置中铆钉和勾部适配不稳定,且使用铆钉和勾部进行锁紧时,需要用力拉动铆钉使其滑入勾部内,费时费力,铆钉长时间受压使用容易变形,经常发生封口不严实的情况,进一步造成所悬挂物品的滑落或遗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连接环自动门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连接环自动门锁结构,包括钩身和弹杆,所述弹杆上可转动套设有套筒,所述钩身包括转动部和锁定部,所述转动部和锁定部之间间隔形成连接口,所述弹杆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部,所述弹杆和锁定部通过锁定结构配合以关闭连接口,所述锁定结构包括开设于弹杆靠近锁定部一端上表面的锁定槽以及设于锁定部的锁定块,所述锁定块可嵌入至锁定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转动套筒并按压弹杆靠近锁定部一端,使锁定块和锁定槽分离,此时连接口呈开启状态,然后将钩身扣住所需锁住的物体上、并向上拉动弹杆靠近锁定部一端使锁定块和锁定槽扣合,从而实现对物体的锁紧。

本实用新型通过锁定块和锁定槽的配合关闭连接口,锁定块和锁定槽之间的接触为面面接触,相比传统的通过铆钉和勾部进行锁紧,该方式使得锁紧效果更加牢固和稳定,且使用时向上拉动弹杆即可实现锁定块和锁定槽的扣合,适合力气较小的用户使用,长期使用不易发生变形,锁紧效果依旧良好;将通过锁定槽开设于锁定部上表面,使得弹杆仅可相对锁定部向下运动,当该装置锁紧在物体上时,该装置受力后会与物品相抵,此时物体给予弹杆向外的力使得锁定块和锁定槽之间的锁紧效果更加牢固。

所述锁定块包括第一锁定部和第二锁定部,所述第一锁定部和锁定槽配合以限制弹杆相对钩身左右动作,所述第二锁定部和锁定槽配合以限制弹杆相对钩身前后动作。

所述套筒上开设有供转动部穿过的第一限位槽和供锁定部穿过的第二限位槽。

所述连接环自动门锁结构还包括用于限制套筒相对弹杆纵向动作的定位结构。

所述弹杆与转动部通过铆钉活动连接,所述铆钉端部凸出于转动部表面设置,所述套筒上开设有用与铆钉端部配合以限制套筒转动角度的铆钉槽。

所述弹杆和套筒之间夹设有复位件。

所述套筒位于铆钉槽两侧的侧壁呈一条直线设置。

所述弹杆或套筒上开设有供复位件嵌入的安装槽。

所述弹杆上开设有避位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锁紧效果更加牢固和稳定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钩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弹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钩身;2、弹杆;3、转动部;4、锁定部;5、铆钉;6、套筒;7、复位件;8、安装槽;12、卡片;13、压簧;21、锁定槽;22、避位槽;41、锁定块;411、第一锁定部;412、第二锁定部;61、第一限位槽;62、第二限位槽;63、铆钉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5所示,连连接环自动门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钩身1和弹杆2,钩身1包括转动部3和锁定部4,转动部3和锁定部4之间间隔形成连接口,弹杆2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部3,弹杆2和锁定部4通过锁定结构配合以关闭连接口,锁定结构包括开设于弹杆2靠近锁定部4一端上表面的锁定槽21以及设于锁定部4的锁定块41,锁定块41可嵌入至锁定槽21内。

进一步细说,套筒6上开设有供转动部3穿过的第一限位槽61和供锁定部4穿过的第二限位槽62,锁紧时可转动套筒6使第一限位槽61和转动部3错位以及第二限位槽62和锁定部4错位,从而使得套筒6和钩身1形成二重锁紧,避免因误触而导致解锁情况的发生,锁紧更加牢固,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细说,弹杆2与转动部3通过铆钉5活动连接,使得弹杆2相对转动部3可转动。

进一步细说,弹杆2与转动部3之间还设有复位部件,复位部件包括卡片12和压簧13,压簧13部分嵌入至弹杆2靠近转动部3一端,卡片12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部3上,另一端插入至压簧13内,压簧13和卡片12配合使弹杆2按压后可以自动复位,且由于锁定槽21和锁定块41的设置,使得弹杆2在压簧13和卡片12的作用下向上弹起后可实现自动锁紧,防止忘记锁紧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细说,锁定块41包括第一锁定部411和第二锁定部412,第一锁定部411和锁定槽21配合以限制弹杆2相对钩身1左右动作,第二锁定部412和锁定槽21配合以限制弹杆2相对钩身1前后动作,通过多重锁定,使得弹杆2相对锁定部4仅可向下动作。

进一步细说,连接环自动门锁结构还包括用于限制套筒6相对弹杆2纵向动作的定位结构,现有产品套筒和弹杆纵向没有定位,活动量大,产品感观粗糙,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定位结构实现套筒和弹杆之间的纵向定位,控制了套筒的纵向位移,提高了产品的整体观感。

进一步细说,铆钉5端部凸出于转动部3表面设置,套筒6上开设有用与铆钉5端部配合以限制套筒6转动角度的铆钉槽63,铆钉槽63的设置防止套筒6转动角度过大而导致复位件7失去复位功能,同时便于转动角度的定位,防止转动角度过大或过小导致第一限位槽61和转动部3错位以及第二限位槽62和锁定部4错位,便于用户使用。

优选的,定位结构包括铆钉5端部、铆钉槽63、设于弹杆2中部的一圈凸环以及与凸环相嵌合开设于套筒6的上的一圈凹槽,通过铆钉5端部与铆钉槽63内壁相抵以及凸环与凹槽相抵限制套筒的纵向动作。

进一步细说,弹杆2和套筒6之间夹设有复位件7,复位件7为扭力簧,复位件7的设置使得套筒6转动后可自动复位,从而使得解锁动作后装置会发生自锁,防止用户遗忘造成危险。

进一步细说,套筒6位于铆钉槽63两侧的侧壁呈一条直线设置,使加工在一条直线上,可以降低了加工难度和成本。

进一步细说,弹杆2或套筒6上开设有供复位件7嵌入的安装槽8,利用弹杆和套筒的结构配合,给复位件7一个安装空间,减少了一个塑胶零件,降低了装配难度,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细说,弹杆2上开设有避位槽22,对弹杆进行了结构改变,增加了避位槽,方便了扭力簧的安装,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