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门导管卡簧整圈装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8988发布日期:2020-05-08 13:47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气门导管卡簧整圈装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簧自动装配机构,具体涉及一种气门导管卡簧整圈装配机构。



背景技术:

气门导管的作用是对气门的运动导向,保证气门做往复直线运动,使气门与气门座圈能正确贴合,并将气门杆的热量传给气缸盖,气门导管的工作温度也较高,约200℃。气门杆在导管中运动时,仅靠配气机构飞溅出来的机油进行润滑,因此容易磨损。所以多用具有自滑性能的球墨铸铁或粉末冶金材料制成单独零件,以一定的过盈压入气缸盖上的气门导管座孔中,防止脱落。有些发动机为了防止气门导管松脱,采用卡簧对导管进行固定与定位。而大多企业对于卡簧安装采用人工安装,费时费力,效率低下,长时间重复同一操作,极易疲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自动装配气门导管卡簧的装配机构,其具有高效和稳定的优点。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门导管卡簧整圈装配机构,其关键在于:包括安装平台、限位装置和装配组件,所述安装平台水平设置,所述限位装置和所述装配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上;

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抱箍座和限位管,所述抱箍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限位管水平穿设在所述抱箍座上,所述限位管包括固定管和箍管,所述箍管的任意一端与所述固定管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与所述箍管接通,所述固定管水平穿设在所述抱箍座上,所述箍管包括若干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环向围绕形成所述箍管,所有所述弧形板环向设置在所述固定管的任意一端,所述箍管朝向所述装配组件;

所述装配组件包括装配座、过渡套管和气门导管,所述装配座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装配座上水平设有盛料凹槽,所述盛料凹槽为长条形,所述盛料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箍管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盛料凹槽和所述箍管位于同一直线,所述盛料凹槽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装配座,所述过渡套管与所述气门导管均水平位于所述盛料凹槽内,所述过渡套管位于所述气门导管和所述箍管之间,所述过渡套管的一端为弹头状,所述过渡套管的尖端朝向所述箍管,所述过渡套管端面与所述气门导管任意一端的端面相互抵靠;

所述过渡套管、气门导管和所述箍管的轴心线重合,所述过渡套管与所述箍管之间还设有环形卡簧,所述过渡套管的尖端伸入所述环形卡簧的内圈,所述环形卡簧贴在所述箍管的端面。

采取以上技术方案的显著效果是:推动气门导管和过渡套管进行装配的过程中,过渡套管挤压进入箍管内,箍管可推动环形卡簧水平滑动到待装的气门导管卡槽,同时箍管在挤压的过程中可发生形变,避免了在装配过程中损伤气门导管的外圆柱面。

所述装配座包括套管座和导管座,所述套管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导管座与所述套管座贴合,所述套管座上水平设有一号凹槽,所述导管座上水平设有二号凹槽,所述一号凹槽与所述二号凹槽接通并构成所述盛料凹槽;

所述安装平台上还固定设有送料气缸,所述送料气缸的活塞杆水平连接所述导管座。

所述安装平台上还固定设有顶料装置,所述顶料装置靠近所述装配座,所述装配座位于所述限位装置和所述顶料装置之间,所述顶料装置包括顶料气缸,顶料气缸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顶料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所述装配组件,所述顶料气缸的活塞杆轴心线与所述气门导管的轴心线重合。

所述顶料装置还包括导向座,所述导向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顶料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导向座,所述顶料气缸的活塞杆活动穿设在所述导向座内。

所述安装平台上还固定设有退料气缸,所述退料气缸靠近所述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位于所述退料气缸和所述装配组件之间;

所述退料气缸的活塞杆伸入所述固定管,所述退料气缸活塞杆的轴心线与所述箍管的轴心线重合。

所述箍管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安装槽和橡皮圈,所述环形安装槽围绕所述箍管的轴心线设置,所述橡皮圈套设在所述环形安装槽内,所述环形安装槽靠近所述装配组件。橡皮圈约束箍管,以保证其回位。

所述安装平台上还设有集料孔,所述集料孔竖向贯穿所述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的下方设有集料管,所述集料管的上端与所述集料孔接通;

所述导管座位于所述集料孔的正上方。

有益效果:本装配机构结构紧凑,连接灵活,工作效率高,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代替了人工套卡簧,大大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x;

图5为过渡套管3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到图5所示,一种气门导管卡簧整圈装配机构,包括安装平台1、限位装置2、抱箍座2a、箍管2b、装配座3、过渡套管3a、气门导管3b、环形卡簧12、套管座10、导管座11、送料气缸9、顶料气缸4、导向座5、退料气缸6、橡皮圈7和集料管8,其中:

所述安装平台1水平设置,所述限位装置2和所述装配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1上;

所述限位装置2包括抱箍座2a和限位管,所述抱箍座2a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1上,所述限位管水平穿设在所述抱箍座2a上,所述限位管包括固定管和箍管2b,所述箍管2b的任意一端与所述固定管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与所述箍管2b接通,所述固定管水平穿设在所述抱箍座2a上,所述箍管2b包括若干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环向围绕形成所述箍管2b,所有所述弧形板环向设置在所述固定管的任意一端,所述箍管2b朝向所述装配组件;

所述装配组件包括装配座3、过渡套管3a和气门导管3b,所述装配座3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1上,所述装配座3上水平设有盛料凹槽,所述盛料凹槽为长条形,所述盛料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箍管2b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盛料凹槽和所述箍管2b位于同一直线,所述盛料凹槽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装配座(3),所述过渡套管3a与所述气门导管3b均水平位于所述盛料凹槽内,所述过渡套管3a位于所述气门导管3b和所述箍管2b之间,所述过渡套管3a的一端为弹头状,所述过渡套管3a的尖端朝向所述箍管2b,所述过渡套管3a端面与所述气门导管3b任意一端的端面相互抵靠;

所述过渡套管3a、气门导管3b和所述箍管2b的轴心线重合,所述过渡套管3a与所述箍管2b之间还设有环形卡簧12,所述过渡套管3a的头部外径小于所述环形卡簧12的内径,以使所述过渡套管3a的尖端伸入所述环形卡簧12的内圈,所述环形卡簧12的外径大于箍管2b的内径,所述环形卡簧12的内径小于箍管2b的外径,从而使所述环形卡簧12贴在所述箍管2b的端面。

具体的:

所述装配座3包括套管座10和导管座11,所述套管座10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1上,所述导管座11与所述套管座10贴合,所述套管座10上水平设有一号凹槽,所述导管座11上水平设有二号凹槽,所述一号凹槽与所述二号凹槽接通并构成所述盛料凹槽;

所述安装平台1上还固定设有送料气缸9,所述送料气缸9的活塞杆水平连接所述导管座11。

所述安装平台1上还固定设有顶料装置,所述顶料装置靠近所述装配座3,所述装配座3位于所述限位装置2和所述顶料装置之间,所述顶料装置包括顶料气缸4,顶料气缸4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1上,所述顶料气缸4的活塞杆朝向所述装配组件,所述顶料气缸4的活塞杆轴心线与所述气门导管3b的轴心线重合。

所述顶料装置还包括导向座5,所述导向座5安装在所述安装平台1上,所述顶料气缸4的活塞杆穿过所述导向座5,所述顶料气缸4的活塞杆活动穿设在所述导向座5内。

所述安装平台1上还固定设有退料气缸6,所述退料气缸6靠近所述限位装置2,所述限位装置2位于所述退料气缸6和所述装配组件之间;

所述退料气缸6的活塞杆伸入所述固定管,所述退料气缸6活塞杆的轴心线与所述箍管2b的轴心线重合。

所述箍管2b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安装槽和橡皮圈7,所述环形安装槽围绕所述箍管2b的轴心线设置,所述橡皮圈7套设在所述环形安装槽内,所述环形安装槽靠近所述装配组件。

所述安装平台1上还设有集料孔,所述集料孔竖向贯穿所述安装平台1,所述安装平台1的下方设有集料管8,所述集料管8的上端与所述集料孔接通;

所述导管座11位于所述集料孔的正上方。

所述过渡套管3a包括圆柱形的过渡头13,压簧15、导向柱14和环形滑块16,所述过渡头13的一端倒角形成头部,所述过渡头13的尾端端面上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内沿其轴向固定有导向柱14,所述导向柱14的内端与所述盲孔的孔底连接,所述导向柱14的外端还设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环形凹槽的内壁之间形成冲击区域,所述导向柱14上活动套设有压簧15和环形滑块16,所述压簧15靠近所述导向柱14的内端,所述环形滑块16靠近所述导向柱14的外端。

在安装平台1上还可以配合设置卡簧进料机构,以使卡簧连续自动进料,从而提高装配效率。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卡簧进料机构包括卡簧送料气缸和卡簧转运块,所述卡簧转运块靠近所述套管座10设置,所述卡簧转运块上设有卡簧通槽,该卡簧通槽的宽度略大于所述环形卡簧12的厚度,该卡簧通槽的水平设置,该卡簧通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一号凹槽的长度方向垂直,该卡簧通槽的一端朝向所述过渡套管3a和所述箍管2b之间的部分,

该卡簧通槽内活动嵌设有顶推片,该顶推片固定在所述卡簧送料气缸的活塞缸自由端,所述卡簧通槽上方设有卡簧落料管,该卡簧落料管内部为扁平腔体,在卡簧落料管内部的扁平腔体里依次排列有若干待装配的卡簧(卡圈),卡簧从卡簧落料管向下同步落入所述卡簧通槽并停止,顶推片由卡簧送料气缸带动向前将落入卡簧通槽内的卡簧推到所述过渡套管3a和所述箍管2b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环形卡簧12,卡簧(卡圈)由同一根金属丝弯曲而成,其两端靠近但并不连接,装配时,其两端受力而分开,并受弹力而回弹复位。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