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油缸存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7536发布日期:2019-11-19 22:13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液压油缸存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柱物体的存放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液压油缸的存放装置。



背景技术:

液压油缸是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做直线往复运动(或摆动运动)的液压执行元件。它运动平稳、工作稳定,因此在各种机械的液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液压油缸通常随机器的启动就开始运作,保证液压油缸长期稳定的运作对于整台机器至关重要。但在日常中,因为生产者在生产完液压油缸后没有存放好,因为运输者在运输液压油缸过程中没有保护好,因为修理者在修理过程中和修理完成后没有放置好,导致液压油缸有瑕疵,对液压油缸的正常运作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整台机器的运作,如果经常停机检修或者更换液压油缸势必会影响到工作效率。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液压油缸存放装置,在生产完成后、运输过程中和检修过程中保管好这些液压油缸,避免其受到碰撞形成瑕疵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一般的液压油缸存放装置都是固定连接平面放置的置物架,该种置物架会导致在仓库和运输工具中能存放的数量很有限,就算往上堆叠也会放不稳,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液压油缸存放装置,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拆分腾出空间,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组装起来,组装使用的存放装置数量过多的时候可以往上稳固活动连接的堆叠,最终保证液压油缸的存放数量和安全。

另外,在液压油缸存放的期间,液压油缸表面和液压油缸内部都有可能会有油滴出,溢油滴漏在地面上导致污染,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液压油缸存放装置,在液压油缸存放的期间可以收集溢油,避免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拆装的液压油缸存放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压油缸存放装置,具有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架包括横梁和竖梁,所述横梁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所述竖梁包括第一竖梁、第二竖梁、第三竖梁和第四竖梁,四根竖梁上活动连接有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首尾连接呈矩形设置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相对的第三横梁上设有等半径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设有对应的固定器,所述固定器包括橡胶片、销、第一弹簧和固定杆,所述橡胶片与固定器活动连接,橡胶片的上端与固定器弹性连接,固定器与第一横梁和相对的第三横梁通过设有螺纹的固定杆固定连接。

上述的液压油缸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梁、第二竖梁、第三竖梁、第四竖梁的顶部和第二竖梁、第三竖梁的右侧面均设有插接块,所述插接块内部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设有对应的钢珠,所述钢珠嵌于插接块相对的两个面上;与插接块对应的是插接槽,所述插接槽位于第一竖梁、第二竖梁、第三竖梁、第四竖梁的底部和第一竖梁、第四竖梁的左侧面上。

上述的液压油缸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梁、第二竖梁、第三竖梁和第四竖梁的下部设有减震腿。

上述的液压油缸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下设有第一支撑梁,第四横梁下设有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二横梁和第四横梁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撑梁与第二支撑梁上可摆放设有等半径孔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第二横梁和第四横梁高度相同置于同一水平面并通过安装孔固定连接。

上述的液压油缸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和第四横梁外侧设有吊钩。

上述的液压油缸存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下面设有溢油收集装置,所述溢油收集装置与四根竖梁活动连接,所述溢油收集装置包括集油箱、出油管和管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液压油缸存放装置设有等半径的螺纹孔和对应的固定器,有利于适应各种半径的液压油缸存放;固定器通过设有螺纹的固定杆与螺纹孔固定连接,有利于固定液压油缸,避免液压油缸滚落或者滚动相互撞击带来的损失。

(2)本实用新型液压油缸存放装置是可拆装的,拆分下来的部件有利于收集、清洗和保管;拆分后的部件大部分是条状的,方便打包收集,不占用空间,可以将更多的空间留给正在组装使用的存放装置;拆分打包后的部件搬运方便,一次可以搬运很多部件到目的地然后组装,可以减少很多搬运次数,提高效率。

(3)本实用新型液压油缸存放装置可以收集来自液压油缸表面和液压油缸中渗透出来的溢油,有利于防止溢油滴漏在地面污染环境,避免地滑导致损伤。

(4)本实用新型液压油缸存放装置设有多个插接块和对应的插接槽,能够保证各液压油缸存放装置之间能够稳固活动连接;装满液压油缸的存放装置很重,设有吊钩,更利于搬运机器的辅助;相对吊钩在位置上有偏移,保证液压油缸存放装置在排列的时候可以紧挨一起,避免因为吊钩位置相顶使液压油缸存放装置之间有晃动的空间。

(5)本实用新型液压油缸存放装置的竖梁下部设有减震腿,在搬运过程中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有利于保护液压油缸;在地面不平的情况下,减震腿也能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不至于高低的落差很大,可以避免液压油缸滚落导致的损失;在装满液压油缸的情况下,减震腿会因为重量的原因收缩,使液压油缸存放装置重心调低,从而使液压油缸存放装置站的更稳。

(6)本实用新型液压油缸存放装置添加了活动板,加上液压油缸存放装置之间可以紧密稳固的活动连接,从而有利于适应各种长度的液压油缸的存放,避免了需要生产各种长度的液压油缸存放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架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板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架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部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架的右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架的左视图。

附图中标号为:1、置物架;2、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第三横梁;5、第四横梁;6、第一竖梁;7、第二竖梁;8、第三竖梁;9、第四竖梁;10、螺纹孔;11、固定器;11.1、橡胶片;11.2、销;11.3、第一弹簧;11.4、固定杆;12、插接块;12.1、第二弹簧;12.2、钢珠;13、插接槽;14、减震腿;15、第一支撑梁;16、第二支撑梁;17、安装孔;18、活动板;19、吊钩;20、溢油收集装置;20.1、集油箱;20.2、出油管;20.3、管帽。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具有置物架1,置物架1包括四根横梁和四根竖梁,所述横梁包括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第三横梁4和第四横梁5,所述竖梁包括第一竖梁6、第二竖梁7、第三竖梁8和第四竖梁9,每根竖梁的两个相邻面上有插口,每根横梁首尾端有插头,所有插头和插口连接后,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第三横梁4和第四横梁5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呈矩形;所述第一竖梁6、第二竖梁7、第三竖梁8和第四竖梁9的插口下方设有凹槽,相邻面的凹槽打通后凹槽呈三角形,溢油收集装置20架在所述凹槽上且位于横梁下方,用于收集液压油缸表面及内部溢出的油,溢油收集装置20的集油箱20.1呈弧形有利于溢油的集中,所述溢油收集装置20的底部设有出油管20.2,出油管20.2与管帽20.3螺纹连接,当溢油收集到一定量之后,拧开管帽20.3,集中收集集油箱20.1中流出的溢油;组装完横梁、竖梁和溢油收集装置20后可挑选液压油缸,若液压油缸短于液压油缸存放装置,可在第一支撑梁15和第二支撑梁16上摆放活动板18,根据液压油缸的长度选择第二横梁3和第四横梁5上的安装孔17,活动板18的侧孔与安装孔17设有内螺纹,通过螺栓将活动板18与第二横梁3和第四横梁5螺纹连接,此时液压油缸一端可摆放在活动板上;若液压油缸长于液压油缸存放装置,可将第二竖梁7、第三竖梁8右侧面的插接块12插入另一液压油缸存放装置第一竖梁6、第四竖梁9左侧面的插接槽13中,插接块12插入插接槽13的过程中,插接块12相对面嵌设的钢珠12.2会压缩第二弹簧12.1并滚动,插入到插接槽13顶部后第二弹簧12.1推压钢珠12.2进入相应的凹槽内,完成插接块12和插接槽13的连接,即完成两个液压油缸存放装置的紧密连接,此时液压油缸一端可摆放在另一液压油缸存放装置上;液压油缸摆放之后,根据液压油缸的直径挑选对应的2个固定器11,固定器11调整好位置后压住液压油缸,通过固定杆11.4将固定器11螺纹固定在横梁或活动板上,因为橡胶片11.1与固定器11是销连接,易于橡胶片11.1弯曲收缩,所以当固定器11压住液压油缸的时候橡胶片11.1的上端会挤压第一弹簧11.3,橡胶片11.1会处于张开状态,在存放运输过程中固定器11产生松动的时候,第一弹簧11.3会推压橡胶片11.1使橡胶片11.1收缩复位,收缩的同时橡胶片11.1会包住液压油缸,仍可防止液压油缸滚动磕碰;液压油缸存放装置平铺面不够的话,可将另一液压油缸存放装置竖梁底部的插接槽13放入下方液压油缸存放装置竖梁顶部的插接块12上,完成上下液压油缸存放装置的紧密连接;在液压油缸存放装置搬移或上叠的过程中,可利用第二横梁3和第四横梁5外侧的吊钩19抬起液压油缸存放装置,液压油缸存放装置落地时减震腿14会先受力缓冲,防止液压油缸存放装置和液压油缸产生过大的震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先组装液压油缸存放装置,根据液压油缸的长度增加活动板18或者液压油缸存放装置,液压油缸摆放上液压油缸存放装置之后通过与液压油缸相同直径的固定器11固定在液压油缸存放装置上,当平面无法再摆放更多液压油缸存放装置的时候,可利用液压油缸存放装置第二横梁3和第四横梁5外侧的吊钩19将液压油缸存放装置吊起往上堆叠。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