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标加工中的平刀模切框胶排废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80218发布日期:2021-05-07 22:55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商标加工中的平刀模切框胶排废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商标加工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商标加工中的平刀模切框胶排废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包装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需求变的多样化,我们印后加工工艺也在不断的提升。目前普遍使用的模切方式有平压平,圆压平,圆压圆的方式。

平压平的生产方式业内有多种,传统的是通过追电眼感应位置,服务器依据设定的步距拉料,该方式生产套斩公差在±0.3mm,适合斩型半成品再对贴印刷半成品斩型,设备收放料轴少,不适合多层次材料的贴合斩型,也不适合套斩间距很小的产品否则容易存在大小边的现象。

随着市场对产品需求量的提升,很多产品使用量大,圆压圆的生产方式逐渐有了一席之地,圆压圆不仅效率快,而且比传统的平压平的斩型方式精度高(精度不如小孔套位),可实现多层次材料贴合+斩型一次成型的需求,生产效率可达56m/min。对于窄边框胶的产品生产,由于边框胶区窄,客户也不接受连接的设计,选择的是小孔套位的平刀工艺,可避免大小边的风险,一般情况是使用两把刀模套斩,第一把刀斩型双面胶,将产品中间无胶区域斩出并排废,贴上面材后第二把刀斩型产品外框。

通常小孔套位的方式生产需要用到一条线:一条线的配置是贴合机+模切机+贴合机+模切机+贴合机的组合结构。生产工艺简单,但是不良率高,原因在于第一把刀斩中间的胶有胶区域小,斩型后由于双面胶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废料其余的胶与产品区域的胶回粘,排废时会将胶框拉褶皱或偏位,严重影响产品生产效率和品质,不良品流入到客户的风险极大。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能提升有效提升商标生产中模切框胶的成品率的模切框胶排废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操作便捷、便于批量生产的商标加工中的平刀模切框胶排废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商标加工中的平刀模切框胶排废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离型膜和胶膜之间设置保护膜;

步骤s2,在胶膜外贴覆防粘膜,并对胶膜进行内框斩型;

步骤s3,将防粘膜、胶膜的内框以及保护膜进行剥离;

步骤s4,在胶膜上贴覆离型纸,使得进行内框斩型后的胶膜位于离型纸和离型膜之间;

步骤s5,对离型膜和胶膜的外框进行斩型;

步骤s6,剥离所述离型膜和胶膜的外框。

步骤s1中,在离型膜上贴覆保护膜,首先对保护膜进行内框斩型,并将保护膜的外框剥离,在贴覆有保护膜的内框的离型膜上贴覆胶膜;且胶膜和离型膜均覆盖住保护膜。

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步骤s1中,在离型膜上贴覆保护膜,首先对保护膜进行内框斩型,并将保护膜的外框剥离,在贴覆有保护膜的内框的离型膜上贴覆胶膜;且胶膜和离型膜均覆盖住保护膜。

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步骤s2中,对胶膜进行内框斩型时,斩型的边框尺寸大于保护膜的内框尺寸,且切刀切断防粘膜和胶膜直至离型膜表面。

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步骤s3中,首先将防粘膜的内框剥离,然后将防粘膜的外框以及胶膜的内框剥离。

更加优选的是,步骤s3中,首先将防粘膜的内框进行剥离,然后通过在防粘膜的外框以及胶膜的内框上贴覆透明龙,再将透明龙剥离,通过透明龙将防粘膜的外框以及胶膜的内框和保护膜的内框进行剥离。

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步骤s5中,在对离型膜和胶膜的外框斩型时,斩型的外框大于步骤s2中对胶膜进行内框斩型的尺寸;胶膜的边框宽度即斩型的内框尺寸与外框尺寸之间的差值。

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保护膜和防粘膜均采用的是pet材质。

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防粘膜采用的是pet哑面离型膜。

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胶膜采用的是pe泡绵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商标加工中的平刀模切框胶排废加工方法,采用商标加工中的平刀模切框胶排废工艺进行流水线式生产加工;具体采用如下步骤:

将离型膜依次传送过以下工序机构,离型膜传送至保护膜贴膜机构对离型膜进行贴膜操作;

然后传送至保护膜外框斩型机构,对离型膜上的保护膜进行外框的斩型,再传送至将保护膜外框剥离机构,将斩型的保护膜进行外框剥离操作;

然后传送至胶膜贴覆机构,将胶膜贴合覆盖在设置有保护膜内框的离型膜上;

再传送至防粘膜贴覆机构;将防粘膜贴覆在胶膜外表面,再传送至胶膜内框斩型机构,对防粘膜和胶膜进行内框斩型;

然后传送至防粘膜排废机构,将防粘膜的内框剥离;

然后传送至胶粘机构,通过胶粘机构将防粘膜的外框、胶膜的内框以及保护膜的内框进行剥离;

然后传送至离型纸覆膜机构,将离型纸贴覆在胶膜的外表面;

然后传送至翻面斩型剥离机构,对贴覆有离型纸和离型膜的胶膜进行外框斩型,将离型膜和胶膜的外框剥离。

本发明解决了技术背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操作便捷、便于批量生产的商标加工中的平刀模切框胶排废工艺。

第一,工艺中仅仅通过增加一片保护膜即可减少排废拉胶的风险,提升产出良效率。

第二,在工艺的加工过程更有利于在生产线中实现,且操作简单,工作稳定性好,能够根据实际生产中胶膜边框的尺寸调节切模的大小,即可实现胶膜边框尺寸的调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处理工艺中pet保护膜斩切时的斩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处理工艺中斩pe泡绵胶时的断面斩切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处理工艺中翻面斩产品外框时的断面斩切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处理工艺中膜层叠压的层序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处理工艺中斩切时的正面斩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pet保护膜,11-pet保护膜外框,2-离型膜,3-pe泡绵胶,31-胶膜内框,32-胶膜外框,33-胶膜边框,4-pet哑面离型膜,5-透明龙,6-离型纸,7-切刀,a-斩pet保护膜内框,b-斩胶膜内框,c-斩胶膜外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底、顶等),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6所示,在离型膜2与胶膜和离型纸6的平刀模切框胶排废工艺中,胶膜采用的是pe泡绵胶3。为了提升模切边框的加工成品率和模切便捷性和稳定加工的性能。在生产中借助于防粘膜和透明龙5进行辅助加工。防粘膜采用的是pet哑面离型膜4。进一步的,透明龙5采用的是50#透明龙5;离型膜2采用的是50#离型膜2。但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采用其他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其他类型和材质材料替换本发明中的材料进行加工生产。

一种商标加工中的平刀模切框胶排废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离型膜2和pe泡绵胶3之间设置pet保护膜1。具体的,在离型膜2上贴覆pet保护膜1,对pet保护膜1进行内框斩型,并将pet保护膜1的pet保护膜外框11剥离,在贴覆有pet保护膜1的内框的离型膜2上贴覆pe泡绵胶3;且pe泡绵胶3和离型膜2均覆盖住pet保护膜1。

步骤s2,在pe泡绵胶3外贴覆pet哑面离型膜4,并对pe泡绵胶3进行内框斩型。具体的,对pe泡绵胶3进行内框斩型时,斩型的边框尺寸大于pet保护膜1的边框尺寸,且切刀7切断pet哑面离型膜4和pe泡绵胶3直至离型膜2表面。

步骤s3,将pet哑面离型膜4以及pe泡绵胶3的胶膜内框31内框剥离。具体的,首先,将pet哑面离型膜4的内框剥离,然后将pet哑面离型膜4的外框以及pe泡绵胶3的胶膜内框31剥离。通过在pet哑面离型膜4的外框以及pe泡绵胶3的内框上贴覆透明龙5,再将透明龙5剥离,通过透明龙5将pet哑面离型膜4的外框以及pe泡绵胶3的胶膜内框进行剥离,在进行该剥离时,通过pe泡绵胶3的内框剥离同时实现对pet保护膜1的内框进行剥离。

步骤s4,在pe泡绵胶3上贴覆离型纸6,使得进行内框斩型后的pe泡绵胶3位于离型纸6和离型膜2之间;

步骤s5,对离型膜2和pe泡绵胶3的外框进行斩型。具体的,步骤s5中,在对离型膜2和pe泡绵胶3的外框斩型时,斩型的外框大于步骤s2中对pe泡绵胶3进行内框斩型的尺寸;pe泡绵胶3的边框宽度即斩型的内框尺寸与外框尺寸之间的差值。

步骤s6,剥离所述离型膜2和pe泡绵胶3的胶膜外框32。进一步的,将离型膜2和胶膜边框33保留在离型纸6上。

如图1~图6所示,一种商标加工中的平刀模切框胶排废加工方法,商标加工中的平刀模切框胶排废工艺进行流水线式生产加工;

将离型膜2依次传送过以下工序机构,离型膜2传送至pet保护膜1贴膜机构对离型膜2进行贴膜操作;

然后传送至pet保护膜1外框斩型机构,对离型膜2上的pet保护膜1进行外框的斩型,再传送至将pet保护膜1的外框剥离机构,将斩型的pet保护膜1进行对保护膜外框11剥离操作;

然后传送至pe泡绵胶3贴覆机构,将pe泡绵胶3贴合覆盖在设置有pet保护膜1内框的离型膜2上;

再传送至pet哑面离型膜4贴覆机构;将pet哑面离型膜4贴覆在pe泡绵胶3外表面,再传送至pe泡绵胶3内框斩型机构,对pet哑面离型膜4和pe泡绵胶3进行内框斩型;

然后传送至pet哑面离型膜4排废机构,将pet哑面离型膜4的内框剥离;

然后传送至胶粘机构,通过胶粘机构将pet哑面离型膜4的外框、pe泡绵胶3的胶膜内框31以及pet保护膜1的内框进行剥离

然后传送至离型纸6覆膜机构,将离型纸6贴覆在pe泡绵胶3的外表面;

然后传送至翻面斩型剥离机构,对贴覆有离型纸6和离型膜2的pe泡绵胶3进行外框斩型,将离型膜2和pe泡绵胶3的胶膜外框32剥离。

本发明工作原理:

如图1~图6所示,将在离型膜2的表面贴覆pet保护膜1;对离型膜2上的pet保护膜1进行外框的斩型,将斩型的pet保护膜1进行保护膜外框11的剥离操作;将pe泡绵胶3贴合覆盖在设置有pet保护膜1内框的离型膜2上;将pet哑面离型膜4贴覆在pe泡绵胶3外表面,对pet哑面离型膜4和pe泡绵胶3进行内框斩型;将pet哑面离型膜4的内框剥离;将pet哑面离型膜4的外框、pe泡绵胶3的胶膜内框31以及pet保护膜1的内框进行剥离;将离型纸6贴覆在pe泡绵胶3的外表面;对贴覆有离型纸6和离型膜2的pe泡绵胶3进行外框斩型,将离型膜2和pe泡绵胶3的胶膜外框32剥离。将离型膜2和胶膜边框33保留在离型纸6上。

在工艺中通过增加一片保护膜和一把刀模的使用,显著减少排废拉胶的风险,提升产出良效率,直通良率可达93%及以上。工艺适合使用在双面胶边框小的产品生产加工中。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发明提出的方案思想的具体支持,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本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等同变化或等效的改动,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