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02540发布日期:2020-11-20 10:58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动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刀片的多功能钳。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多功能钳一般都会在钳柄上铰接有刀片,为钳具增加切割功能,用途多样,使用方便。但是现有的多功能钳附带的刀片是直接与钳柄铰接,一般需要专门工具或破坏性手段才能拆卸刀片,这样当刀片损坏后,一般用户就很难对刀片进行更换,从而降低多功能钳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刀片更换的多功能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钳,包括钳柄及设于钳柄上的刀片,钳柄的端部铰接有刀架,刀片可拆卸安装于刀架上,而钳柄设有刀架收纳槽,刀架及刀片能收纳于刀架收纳槽内。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钳柄的端部铰接有刀架,刀片可拆卸安装于刀架上,当刀片损坏后,可直接将刀片从刀架上拆卸下来,方便刀片的更换。因此,用户也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而更换齿刀、锯片、挫刀等不同功能的刀片,扩大使用范围,且刀架及刀片均能收纳于刀架收纳槽内,使用安全,携带方便。

进一步地,上述的刀架的前端设有刀片插口,刀架的尾端与钳柄的端部铰接,刀片的一端插入刀片插口内,且刀片插入刀片插口内的一端与刀架扣接,这样更方便刀片的拆装,且刀片安装后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上述的刀片位于刀片插口外的部分的刀背位置设有加固梁,加固梁与刀架连接,一方面可以对刀片的刀背位置加固,提高刀片的整体强度,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用户使用时被刀背割伤。

进一步地,上述的刀架包括背片及面片,刀片插口位于背片及面片之间,使用时,刀片置于背片及面片之间,有利于对刀片两侧加固,进一步提高刀片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地,上述的刀架还包括隔片,隔片开设有刀片缺口,面片及背片分别设于隔片两侧,刀片的一端置于刀片缺口位置、且位于背片及面片之间。本方案,面片、背片及隔片共同构成了带刀片插口的刀架,制造工艺简单。

进一步地,上述的背片设有弹片,弹片的一端与背片连接,弹片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弹片的内侧设有第一凸起,刀片插入刀片插口内的一端设有扣孔,第一凸起能套入扣孔内。装配后,刀片通过弹片的第一凸起与扣孔配合实现锁紧,防止刀片脱出刀片插口,安装稳定。而当需要拆卸刀片时,需要先向外侧拔动弹片使第一凸起脱离扣孔后,才能从刀片插口拔出刀片。

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凸起的端面为斜面,第一凸起的端面高度沿刀片的插入方向逐渐增大,且第一凸起的端面的最低位置与弹片内侧面等高,这样当刀片插入刀片插口内时,刀片的插入端达到第一凸起后会继续沿第一凸起的端面滑动,而不会被第一凸起阻挡,同时刀片在第一凸起的端面上滑动过程中会迫使弹片向外侧变形,当刀片插入到位后,此时第一凸起与扣孔对正,弹片向内侧变形复位,第一凸起自动套入扣孔内,完成刀片的安装,安装更容易。

进一步地,上述的面片在对正弹片的位置设有通孔,拆卸刀片时,可以使用长条物穿过通孔而按动弹片,方便第一凸起脱离扣孔。

进一步地,上述的弹片的内侧还设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与通孔对正,且第二凸起能穿过通孔,直接按动第二凸起即可使得第一凸起脱离扣孔,更方便刀片的拆卸。

进一步地,上述的刀架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弹片与钳柄在刀架的转动中心线方向的投影部分重叠,以使弹片的自由端被钳柄的刀架收纳槽的内侧壁所限制,使得弹片的自由端无法向背片外侧变形,而使第一凸起不能脱离扣孔,保证刀架在打开状态下对刀片的锁定稳固性,使用更加安全、方便。当需要拆卸刀片时,需要先转动刀架,以使弹片自由端脱离刀架收纳槽内侧壁的限制,这样才能按动第二凸起使得第一凸起脱离扣孔,从而将刀片拆卸下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案,上述的刀架包括架主体及设于架主体前端的连杆,连杆的其中一侧设有凸台,刀片的刀身侧壁设有与凸台配合的套槽,刀片通过其套槽套于连杆的凸台外侧,且凸台与套槽扣接。本方案刀架的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

进一步地,上述的凸台的前段上下侧分别设有扣槽,套槽的前段上下边沿分别套入凸台上下侧的扣槽内,这样可以加强套槽与凸台的连接稳定性,以使刀片的安装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钳通过在钳柄端部铰接有不同结构的刀架,以实现刀片的可更换功能;其中一种刀架结构是在刀架前端开设有刀片插口,将刀片插入刀片插口内,由刀片的扣孔与弹片的第一凸起配合,即可完成刀片的安装,且刀架在打开状态下,弹片会受到刀架收纳槽的内侧壁限制,而使第一凸起无法脱离扣孔,保证刀片在打开状态的安装稳定性,使用更加方便、安全。而当需要拆卸刀片时,先转动刀架使弹片的自由端脱离刀架收纳槽内侧壁的限制,再按动第二凸起使得第一凸起脱离扣孔,即可取出刀片。而另一种刀架结构是在刀架主体前端设有连杆,将刀片的套槽与连杆的凸台配合,即可完成刀片的安装,且凸台上下侧的扣槽能对刀片起到固定作用,安装稳定,使用更安全。上述的两种结构的刀架,刀片的拆装操作都相对便捷,这样当刀片损坏后,可直接更换刀片即可,因此,用户也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而更换齿刀、锯片、挫刀等不同功能的刀片,扩大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多功能钳在钳头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多功能钳在钳头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多功能钳在刀架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多功能钳的刀架及刀片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的多功能钳的刀架完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的多功能钳的刀架半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的多功能钳在刀架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的多功能钳的刀架及刀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简洁的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或说明中某些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但与本创造的主要内容不相关的零部件会有所省略。另外为便于表述,附图中某些零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但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或全部结构。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钳,包括两钳柄1,两钳柄1的前端部分别铰接有钳头9,且两钳头9的尾端部枢轴连接,转动两钳柄1能使两钳头9相互夹持及分离,且两钳柄1分别开设有钳头槽,多功能钳折叠后,两钳柄1的钳头槽相对、且两钳头9收纳于两钳柄1的钳头槽内。

如图3、4所示,其中的一钳柄1还设有刀架收纳槽11,刀架收纳槽11及钳头槽分别位于钳柄1相对的两侧,刀架收纳槽11内的端部铰接有刀架3,刀架3可拆卸安装有刀片2,刀架3及刀片2均能收纳于刀架收纳槽11内。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刀架3的前端设有刀片插口31,刀片2的一端插入刀片插口31内,且刀片2插入刀片插口31内的一端与刀架3扣接,当刀片2损坏后,可直接将刀片2从刀架3上拆卸下来,方便刀片2的更换,因此,用户也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而更换齿刀、锯片、挫刀等不同功能的刀片2,扩大使用范围。此外,上述的刀片2位于刀片插口31外的部分的刀背位置设有加固梁30,加固梁30与刀架3连接,一方面可以对刀片2的刀背位置加固,提高刀片2的整体强度,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用户使用时被刀背割伤。

如图4所示,上述的刀架3包括背片32、面片34及设于背片32与面片34之间的隔片33,隔片33开设有刀片缺口331,上述的刀片插口31由背片32与面片34之间的间隙与刀片缺口331形成,加固梁30与隔片33为一体结构,刀片2安装完成时,刀片2的一端置于刀片缺口331位置、且位于背片32、面片34之间,这样可以使刀片2更方便插入刀片插口31内,安装快速又稳定,且刀架3由面片34、背片32及隔片33共同构成,制造工艺简单。上述的背片32设有弹片321,弹片321的一端与背片32为一体结构,弹片321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弹片321的自由端能往背片32的内侧及外侧方向摆动变形,弹片321的内侧中部位置设有第一凸起322,刀片2插入刀片插口31内的一端设有扣孔21,当刀片2的插入端插入刀片插口31内并与刀片缺口331的槽底相抵时,弹片321的第一凸起322套入刀片2的扣孔21内,从而由第一凸起322对刀片2的扣孔21起到固定作用,防止刀片2脱出刀片插口31,安装稳定。

上述的第一凸起322的端面为斜面,第一凸起322的端面高度沿刀片2的插入方向逐渐增大,且第一凸起322的端面的最低位置与弹片321内侧面等高,这样当刀片2插入刀片插口31内时,刀片2的插入端达到第一凸起322后会继续沿第一凸起322的端面滑动,而不会被第一凸起322阻挡,同时刀片2在第一凸起322的端面上滑动过程中会迫使弹片321向外侧变形,当刀片2的插入端插入到与刀片缺口331的槽底相抵时,此时第一凸起322与刀片2扣孔21对正,弹片321向内侧变形复位,第一凸起322自动套入扣孔21内,完成刀片2的安装,安装更容易。

上述的面片34在对正弹片321的自由端位置设有通孔341,弹片321内侧的自由端位置设有第二凸起323,第二凸起323与通孔341对正,且第二凸起323能穿过通孔341,当需要拆卸刀片2时,可直接按动第二凸起323挤压弹片321往背片32外侧变形,即可使得弹片321的第一凸起322脱离刀片2的扣孔21,这样便能取出刀片,拆卸简单、快速。

如图5所示,当上述的刀架321转动至完全打开状态时,弹片321与钳柄1在刀架3的转动中心线方向的投影部分重叠,以使弹片321的自由端被钳柄1的刀架收纳槽11的内侧壁所限制,从而使得弹片321的自由端无法向背片32外侧变形,而使得弹片321的第一凸起322不能脱离刀片2的扣孔21,保证刀架3在打开状态下对刀片2的锁定稳固性,使用更加安全、方便。当需要拆卸刀片2时,如图6所示,需要先沿折叠方向转动刀架3,以使弹片321的自由端脱离刀架收纳槽11内侧壁的限制,这样才能按动第二凸起323使得弹片321往背片32外侧变形,以使第一凸起322脱离刀片2的扣孔21,从而才能将刀片2拆卸下来进行更换。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刀架3的结构不同,如图7、8所示,上述的刀架3包括架主体35及设于架主体35前端的连杆36,架主体35的尾端与刀架收纳槽11内的端部铰接,连杆36的其中一侧设有凸台361,刀片2的刀身侧壁设有与凸台361配合的套槽20,且套槽20的前段宽度小于后段宽度,凸台361的前段上下侧分别设有扣槽3611,装配状态下,刀片2通过其套槽20套于连杆36的凸台361外侧,套槽20的前段上下边沿分别套入凸台361上下侧的扣槽3611内,而套槽20后段与凸台361后段配合,这样可以加强套槽20与凸台361的连接稳定性,以使刀片2的安装更稳定。

上述的架主体35的前端对应凸台361的一侧面还设有定位缺口351,当刀片2的套槽20与连杆36的凸台361相配合时,刀片2的尾端面与定位缺口351的后壁相抵触,以此对刀片2后移限位。

本实施例的刀片2安装时,需要先将刀片2约45度角倾斜(图8中的箭头方向)把套槽20后段套于凸台361及连杆36外侧,并使刀片2的套槽20前段的上下边沿尾端对准凸台361上下侧的扣槽3611前端,然后推动刀片2沿扣槽3611向后移动,刀片2向后移动的同时也将刀片2前段向前(凸台361所在连杆36的一侧)掰弯,以使套槽20前段的上下边沿顺利滑入凸台361前段上下侧的扣槽3611位置,当刀片2滑动至套槽20后段的尾端与凸台361的尾端对齐时,此时刀片2的套槽20完全套入凸台361、且刀片2与凸台361平行,完成刀片的安装。如需拆卸刀片2,则先将刀片2后段向前掰弯以使得套槽20后段的尾端脱离凸台361的尾端,然后向前推出刀片2即可。

本实施例的刀片2拆装时,刀片2会发生一定的弹性变形。

本实施例的刀架3与实施例1的刀架3相比,结构更简单,在制作工艺方面会更加简单,且成本低。但刀片安装时,相对实施例1会复杂一些。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非实质性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