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的弹出型锁把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43242阅读:来源:国知局
1的锁把装置的上锁机构的动作过程进行说明的图,其中,图8 (a)是图2的A-A剖视图,图8 (b)是沿图2的B-B剖切的凸轮部分的剖视图。
[0034]图9(a)和图9(b)是对图1的锁把装置的上锁机构的动作过程进行说明的图,其中,图9 (a)是图2的A-A剖视图,图9 (b)是沿图2的B-B剖切的凸轮部分的剖视图。
[0035]图10是图2的C-C剖视图。
[0036]图11是图1的锁把装置的把手壳的主视图。
[0037]图12是图1的锁把装置的把手壳的后视图。
[0038]图13是图1的锁把装置的把手壳的剖视图。
[0039]图14是图1的锁把装置的内筒的主视图。
[0040]图15是图1的锁把装置的内筒的侧视图。
[0041]图16是图1的锁把装置的内筒的后视图。
[0042]图17是图1的锁把装置的内筒的剖视图。
[0043]图18是图1的锁把装置的把手的主视图。
[0044]图19是图1的锁把装置的把手的侧视图。
[0045]图20是图1的锁把装置的把手的后视图。
[0046]图21是图1的锁把装置的把手的剖视图。
[0047]图22是图1的锁把装置的转子凸轮的主视图。
[0048]图23是图1的锁把装置的转子凸轮的侧视图。
[0049]图24是图1的锁把装置的转子凸轮的后视图。
[0050]图25是图1的锁把装置的连接凸轮的主视图。
[0051]图26是图1的锁把装置的连接凸轮的侧视图。
[0052]图27是图1的锁把装置的连接凸轮的后视图。
[0053]图28是图1的锁把装置的锁头固定构件的主视图。
[0054](符号说明)
[0055]1锁把装置
[0056]2把手壳
[0057]3 内筒
[0058]4锁定构件
[0059]5 锁把
[0060]6弹簧构件
[0061]7上锁机构
[0062]8锁头单元
[0063]9轴承筒部
[0064]10凸出部
[0065]11把手轴部
[0066]12把手板部
[0067]13 开口
[0068]14 转子
[0069]15 锁闩
[0070]16转子凸轮
[0071]17连接凸轮
[0072]18螺栓出入开口
[0073]19贯穿开口
[0074]20卡合凹部
[0075]21 头部
[0076]22 脚部
[0077]23从动卡合部
[0078]24 弹簧
[0079]25驱动卡合部
[0080]26从动卡合部
[0081]27驱动卡合部
[0082]28凸缘部
[0083]29端壁
[0084]30限位突起
[0085]31圆弧状凹部
[0086]32凹部
[0087]33锁头收容空间
[0088]34凸轮收容空间
[0089]35后端壁
[0090]36轴承孔
[0091]37引导螺栓
[0092]38周壁
[0093]39长孔
[0094]40轴筒部
[0095]41周壁
[0096]42一端面
[0097]43另一端面
[0098]44凸缘部
[0099]45突条
[0100]46扇型卡合凹部
[0101]47本体
[0102]48从动面
[0103]49锁头壳
[0104]50固定环
[0105]51螺纹部
[0106]52平坦面
[0107]53环状槽
[0108]54锁头固定构件
[0109]55插入用开口
[0110]56固定金属件
[0111]57固定弹簧
[0112]58头部
[0113]59脚部
[0114]60卡合突条
[0115]61止转突条
[0116]62顶部
[0117]63脚部
[0118]64护套
[0119]65轴承孔
[0120]66扇型凹部
[0121]67 另一端
[0122]68内周台阶部
[0123]D 门
【具体实施方式】
[0124]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125]在图1和图2中,锁把装置1包括把手壳2、内筒3、锁定构件4、把手5、弹簧构件
6、上锁机构7以及锁头单元8。
[0126]在图1、图2和图13中,把手壳2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承筒部9以及设置在上述轴承筒部9的前端部的凸出部10,并如图2所示,使凸出部10的后表面与框体的门D的前表面抵接而固定在该门D上。在凸出部10的前表面上形成有对把手5的把手板部12进行收纳的凹部32。
[0127]在图1和图2中,内筒3以能在上锁位置与开锁位置之间绕着轴相对旋转大约90°的方式嵌插在把手壳2的轴承筒部9内,且利用前方的凸缘部28及固定在该凸缘部28上的后方的锁定构件4来使内筒3不能相对于轴承筒部9沿前后移动。内筒3朝前方开放,后方用端壁29封闭。内筒3的端壁29朝轴承筒部9的后方露出,且在该端壁29的后表面固定有锁定构件4。通过使形成在凸缘部28的后表面上的限位突起30 (图15)与形成于把手壳2的轴承筒部9的内周前缘部的呈大致90°圆弧状的凹部31 (图11)嵌合,藉此将内筒3的旋转范围限制为大约90°。通过将内筒3嵌入轴承筒部9的嵌入角度改变180°,就能改变内筒3的旋转方向。
[0128]在图1至图3中,锁定构件4固定在内筒3的端壁29的后表面上,且能在将门D相对于框体锁定的上锁位置与相对于框体释放的开锁位置之间,与内筒3 —体地相对于把手壳2在大约90°的范围内正反旋转。
[0129]在图1、图2和图19中,把手5包括大致圆筒状的把手轴部11和从上述把手轴部11的前端朝与把手轴部11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把手板部12。如图2所示,把手轴部11以不能绕着轴相对旋转的方式嵌插在内筒3中。因而,把手5能与内筒3、锁定构件4 一体地相对于把手壳2旋转。此外,把手5能在没入把手壳2内的没入位置(图2)与从把手壳2突出的突出位置(图3)之间相对于内筒3沿前后自由滑动,在突出位置上,把手5能与内筒3 —体地相对于把手壳2在上锁位置(图4中的实线)与开锁位置(图4中的虚线)之间旋转操作。把手板部12构成为具有与把手轴部11连通并朝前方开放的开口 13,且在没入位置处没入到把手壳2的凸出部10的凹部32内。
[0130]在图1至图3中,弹簧构件6被插入至内筒3的端壁29与把手轴部11之间,且将把手5朝前方突出方向施力。
[0131]上锁机构7组装于把手轴部11的后部,并与锁头单元8的上锁开锁操作连动,在没入位置处将把手轴部11相对于内筒3朝前后方向限制或释放。
[0132]锁头单元8组装固定于把手轴部11的前部,并通过利用钥匙操作实现的转子14在锁定位置与非锁定位置之间的旋转,驱动上锁机构7进行限制或释放动作。
[0133]上锁机构7包括锁闩15、转子凸轮16以及连接凸轮17。锁闩15以在从如图6 (a)所示的把手轴部11朝其半径方向突出的锁定位置与如图8(a)所示的没入把手轴部11内的非锁定位置之间沿半径方向自由进退的方式组装在把手轴部11,并通过弹簧24而被施力至锁定位置。
[0134]转子凸轮16及连接凸轮17将锁头单元8的转子14的旋转依次传递至锁闩15,并以能绕着轴在锁定位置与非锁定位置之间自由旋转的方式组装在把手轴部11内。转子凸轮16及连接凸轮17随着锁头单元8的转子14向非锁定方向的旋转而朝非锁定方向旋转,从而使锁闩15朝非锁定位置(图8(a))后退。转子凸轮16具有驱动卡合部25,连接凸轮17具有与驱动卡合部25卡合的从动卡合部26。
[0135]在图2、图3和图21中,在把手轴部11的内部的前方形成有锁头收容空间33,在把手轴部11的内部的后方形成有凸轮收容空间34。锁头收容空间33因开口 13而朝前方开放。凸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