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拔装置以及保持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712804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外周面62a对置。弹性体71的内周面71a是接触面的一例。另外,也可以仅弹性体71的内周面71a的一部分与粧子62的外周面62a对置。
[0114]图12是示出弹性体71被压缩后的拉拔装置60的剖视图。如图12所示,推压环75以fl 1 [N]的力被朝底部82按压。同时,棒状部84被以fl 1 [N]的力朝拉拔方向D2牵拉。由此,推压部74的抵接部87推压弹性体71的第一端部77,并且底部82推压弹性体71的第二端部78。
[0115]弹性体71由底部82和抵接部87夹持而被压缩。换言之,弹性体71借助基于底部82的推压和基于抵接部87的推压而被压缩。被压缩后的弹性体71朝与拉拔方向D2正交的径向扩展。径向是第二方向的一例。
[0116]通过弹性体71朝径向扩展,弹性体71的内周面71a与粧子62的外周面62a接触,并且弹性体71的外周面71b与圆筒部81的内周面81a接触。换言之,在底部82的承接面82a与抵接部87的推压面87a接近的情况下,弹性体71朝与底部82的承接面82a和抵接部87的推压面87a接近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弹性地扩展。被压缩而扩展后的弹性体71的内周面71a以fl2[N]的力按压粧子62的外周面62a。
[ΟΙ17]在弹性体71的内周面71a与粧子62的外周面62a接触的状态下,棒状部84被朝拉拔方向D2牵拉。由此,在弹性体71的内周面71a与粧子62的外周面62a之间产生μ.fl2[N]的摩擦力。此外,与该摩擦力μ.Π2相同的量的、朝向拉拔方向D2的力作用于粧子62。换言之,借助粧子62与弹性体71的内周面71a之间的摩擦,粧子62被拉拽。
[0118]另一方面,若棒状部84被牵拉,则在粧子62与墙壁61之间产生限制粧子62的移动的fwaii[N]的摩擦力。拉拽粧子62的力μ.f!2比限制粧子62的移动的摩擦力fwaii的最大值小。因此,粧子62不移动而保持静止的状态。
[0119]图13是示出从墙壁61拉拔粧子62的拉拔装置60的剖视图。如图13所示,棒状部84以Π3[Ν]的力被朝拉拔方向D2牵拉。力Π3比力fll大。
[0120]同时,按压推压环75的力fll被释放。推压环75以及推压部74可以从弹性体71离开,也可以保持与弹性体71接触的状态。
[0121]在弹性体71的内周面71a与粧子62的外周面62a接触的状态下,棒状部84以力Π3被拉拽。因此,虽然处于力fll被从推压环75释放后的状态,但在弹性体71的内周面71a与粧子62的外周面62a之间产生μ.fl4[N]的摩擦力。借助该摩擦力μ.Π4、和拉拽棒状部84以及底部82的力f 13,弹性体71被压缩并朝径向扩展。扩展的弹性体71以fl4[N]的力按压粧子62的外周面62a。
[0122]摩擦力μ.Π4与拉拽棒状部84的力Π3相等。此外,与摩擦力μ.Π4相同的量的、朝向拉拔方向D2的力作用于粧子62。若力μ.f 14比粧子62与墙壁61之间的摩擦力fwaii的最大值大,则粧子62朝拉拔方向D2移动。换言之,粧子62被从墙壁61拉拔。
[0123]在粧子62被从墙壁61拉拔后,若拉拽棒状部84的力Π3被释放,则弹性体71恢复原来的形状。在该状态下,棒状部84被朝拉拔方向D2牵拉,由此,拉拔装置60被从粧子62卸下。
[0124]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拉拔装置60,能够从墙壁61容易地拉拔并非筒状的粧子62。弹性体71的内周面71a按压粧子62的外周面62a的力在周向上大致均匀一致地作用。因此,抑制粧子62损伤的情况。另外,第三实施方式的拉拔装置60也可以用于拉拔筒状的对象物。
[0125]在上述的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弹性体23、71的外周面23b或者内周面71a设置倒钩那样的、用于增加摩擦力的部分。即、可以在弹性体23、71的外周面23b或者内周面71a设置随着趋向拉拔方向D1、D2而突出量变大的多个突起。
[0126]根据以上说明了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当弹性体的外周面或者内周面与拉拔对象物接触时,通过牵拉部被朝拉拔方向拉拽,在和拉拔对象物接触的弹性体的外周面或者内周面与该拉拔对象物之间产生摩擦力。弹性体能够借助该摩擦力和承接部而被压缩,并朝与拉拔方向交叉的方向扩展。由此,能够容易地拉拔拉拔对象物。
[0127]虽然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加以提示的,并非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也包含于发明的范围、主旨中,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中。
[0128]例如,由拉拔装置拉拔的拉拔对象物并不限于放电管12以及粧子62。并且,弹性体并不限于筒状,也可以是实心、或者设置有棒状件能够插入的切口的形状那样的其他形状。
【主权项】
1.一种拉拔装置,具备: 弹性体,具有: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以及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接触面,该弹性体能够朝所述第二方向扩展;第一推压部,推压所述弹性体的所述第一端部; 第二推压部,推压所述弹性体的所述第二端部;以及 牵拉部,能够将所述第二推压部朝所述第一方向牵拉, 借助基于所述第一推压部的推压和基于所述第二推压部的推压而被压缩后的所述弹性体朝所述第二方向扩展,由此,所述接触面能够与拉拔对象物接触, 当在所述弹性体的所述接触面与所述拉拔对象物接触的状态下所述牵拉部被朝所述第一方向拉拽时,借助所述拉拔对象物与所述接触面之间的摩擦,所述拉拔对象物被拉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拔装置,其中, 当在所述弹性体的所述接触面与所述拉拔对象物接触的状态下所述牵拉部被朝所述第一方向拉拽时,在所述第一推压部从所述第一端部分离的状态下,借助所述拉拔对象物与所述接触面之间的摩擦,所述拉拔对象物能够被拉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拔装置,其中, 在所述弹性体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开口部, 所述接触面是所述弹性体的外周面, 在所述第一推压部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开口部, 所述牵拉部穿通所述第一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二开口部, 朝所述第二方向扩展后的所述弹性体的所述接触面能够与在拉拔对象物上设置的第三开口部的内周面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拔装置,其中, 还具备夹设在所述弹性体的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推压部之间的中间部件, 所述第一推压部经由所述中间部件推压所述弹性体的所述第一端部, 所述中间部件与所述弹性体的接触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推压部与所述中间部件的接触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拔装置,其中, 在所述牵拉部的端部设置有钩挂部。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拔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体的外径是所述拉拔对象物的所述第三开口部的内径的0.95至0.99倍。7.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拉拔装置,其中, 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一推压部的长度是所述拉拔对象物的所述第三开口部的内径的1.00至1.40倍。8.根据权利要求3或7所述的拉拔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推压部的外径是所述弹性体的外径的0.70至1.00倍。9.根据权利要求3或8所述的拉拔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推压部的外径是所述弹性体的外径的0.70至1.00倍。10.根据权利要求3或9所述的拉拔装置,其中, 所述牵拉部的外径是所述弹性体的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内径的0.95至1.00倍。11.根据权利要求3或10所述的拉拔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体的所述接触面与所述拉拔对象物的所述第三开口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比所述弹性体的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内周面与穿通所述弹性体的所述牵拉部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宽。12.根据权利要求3或11所述的拉拔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体由橡胶形成。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拔装置,其中, 朝所述第二方向扩展后的所述弹性体的所述接触面能够与拉拔对象物的外周面接触。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拔装置,其中, 还具备在所述第一推压部与所述第二推压部一起对所述弹性体进行压缩的状态下保持所述第一推压部的保持部。15.—种保持装置,具备: 第一部件,具有第一部分; 第二部件,具有第二部分;以及 第三部件,夹设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接近后的情况下,朝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接近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弹性地扩展,并且在朝所述交叉的方向扩展后的状态下保持对象物。
【专利摘要】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拉拔装置具备弹性体、第一以及第二推压部、牵拉部。上述弹性体具有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一端部、位于上述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以及朝向与上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接触面,该弹性体能够朝上述第二方向扩展。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推压部推压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端部。上述牵拉部能够将上述第二推压部朝上述第一方向牵拉。通过推压而被压缩后的上述弹性体在上述第二方向扩展,上述接触面能够与拉拔对象物接触。当在上述接触面与上述拉拔对象物接触的状态下上述牵拉部被朝上述第一方向拉拽时,借助上述拉拔对象物与上述接触面之间的摩擦,上述拉拔对象物被拉拽。
【IPC分类】B25B27/14
【公开号】CN105473286
【申请号】CN201480044548
【发明人】高桥良一, 纳田和彦, 久保贵恵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4年3月12日
【公告号】CA2922445A1, WO2015029477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