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截面形态的车门内开启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43051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截面形态的车门内开启手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门的内开启手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在普通家庭中也已非常普及,并且消费者对 汽车各细节部位的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汽车车门的内开启手柄的很多设 计,由于要考虑到实际生产的各方面因素,不得不做出妥协,牺牲了一部分使用舒适性。
[0003] 我公司之前设计生产的一种内开启手柄,如图8所示,内开启手柄的内侧面设计 有凹槽,手柄的截面为凹字型,乘员在开闭车门的过程中,手指紧握手柄,手指肌肉受凹形 手柄上段挤压,会对手指造成轻微的疼痛感,使得其舒适性变差。如果要改善其舒适度,只 能将内部的凹槽填平,但是这样将会增加手柄的厚度至12mm,这样会产生两个问题:1.产 品难成型,表面积缩水。2.塑件产品较厚时,产品的成型周期会变长。此外,现有的手柄的 根部基本没有任何加强筋,根据工程力学,影响断裂的主要因素为挠度和剪切力,通过计算 分析,同样尺寸的物体实心比空心更易断裂,因此现有内开启手柄的牢固性也存在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截面形态的车门内开启手 柄。本实用新型经过人体工程学、工程力学的计算分析而设计,使用手感好,舒适性佳,并且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内开启手柄的牢固性。
[0005]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截面形态的车门内开启手柄,包括拉手 座和设于所述拉手座上的拉手柄和锁止钮,所述锁止钮设于所述拉手柄根部的上方,所述 拉手柄的内侧面为一个内凹的曲面,拉手柄的内部设有一个与拉手柄长度方向平行的缓冲 腔,拉手柄的底面设有一条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缓冲腔贯通。拉手柄内侧面上内凹曲面的 设计,更加贴合手指的形态,使拉手柄更适合手的抓握,增大与手的贴合面积,使手部应力 平均分布,避免了应力集中,减少了手的疼痛感。缓冲腔的设计,当手握住拉手柄开闭车门 时,拉手柄上与手接触的一侧向缓冲腔略微变形,起到了缓冲作用,减小了手上的应力,使 拉手柄的舒适度大幅提升。此外,根据工程力学的分析,相同尺寸空心结构的拉手柄相比于 实 ;|_1、结构的拉手柄更加牛固,不易断裂。
[0006]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腔内设有弹性缓冲部件。在缓冲腔内设置弹性缓冲部件,当手 握住拉手柄开闭车门时,拉手柄上与手接触的一侧向缓冲腔发生腔变,弹性缓冲部件吸收 了部分的力,减小了缓冲腔的形变,增强了缓冲作用,进一步减小了手上的应力,同时也保 护了拉手柄中缓冲腔的内壁,避免用力过大时内壁被折断,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0007]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缓冲部件为弹性橡胶垫,所述弹性橡胶垫夹于所述缓冲腔内 壁之间。
[0008]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缓冲部件为弹簧,所述弹簧水平夹于所述缓冲腔内壁之间。
[0009] 作为优选,所述拉手柄根部区域的内侧曲面弧度小于拉手柄头部区域的内侧曲面 弧度。当使用拉手柄时,一般习惯于使用食指和中指发力,食指和中指受到的应力较为集 中,而食指和中指一般与拉手柄头部的内侧接触,因此增加拉手柄头部区域的内侧曲面的 弧度,使拉手柄与食指和中指的接触面更大,更贴合,从而分散应力,减小手指的疼痛感。
[0010]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腔的厚度沿竖直方向由上至下逐渐变厚。缓冲腔由上至下逐 渐变厚,使缓冲腔的缓冲效果更佳,且放手后缓冲腔更易回复形变。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拉手柄的内侧面设计了更贴合手指的内凹曲面,在 拉手柄的内部设置了缓冲腔,两者配合作用,是拉手柄的手感、舒适度更佳,使用时手部应 力分散,不会有疼痛感,同时还增加了拉手柄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正视图;
[0013] 图2是图1中A-A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0014]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俯视图;
[0015]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左视图;
[0016]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图;
[0017]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拉手柄的剖面示意图;
[0018]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拉手柄的剖面示意图;
[0019] 图8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内开启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0020] 附图标记为:拉手座1、拉手柄2、锁止钮3、缓冲腔21、弹性橡胶垫22、弹簧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2] 实施例1
[0023] 如图1、3、4、5所示:一种新型截面形态的车门内开启手柄,包括拉手座1和设于所 述拉手座上的拉手柄2和锁止钮3,所述锁止钮设于所述拉手柄根部的上方,所述拉手柄的 内侧面为一个内凹的曲面,所述内凹的曲面上靠近拉手柄根部区域的弧度小于靠近拉手柄 头部区域的弧度。如图2所示,拉手柄的内部设有一个与拉手柄长度方向平行的缓冲腔21, 拉手柄的底面设有一条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缓冲腔贯通。缓冲腔的厚度沿竖直方向由上 至下逐渐变厚。拉手柄内侧面上内凹曲面的设计,更加贴合手指的形态,增大与手的贴合面 积,使手部应力平均分布,减少了手的疼痛感。当使用拉手柄时,一般习惯于使用食指和中 指发力,食指和中指受到的应力较为集中,而食指和中指一般与拉手柄头部的内侧接触,因 此增加拉手柄头部区域的内侧曲面的弧度,使拉手柄与食指和中指的接触面更大,更贴合, 从而分散应力,减小手指的疼痛感。缓冲腔的设计,当手握住拉手柄开闭车门时,拉手柄上 与手接触的一侧向缓冲腔略微变形,起到了缓冲作用,减小了手上的应力,使拉手柄的舒适 度大幅提升。此外,根据工程力学的分析,相同尺寸空心结构的拉手柄相比于实心结构的拉 手柄更加牛固,不易断裂。
[0024] 通过对本实用新型和如图8所示的我公司先前应用的内开启手柄以上两种产品 进行测试对比:
[0025] 内开启手柄在开启的过程中,手柄受到的力主要有两种:一是开启进程中,拉线 对手柄的拉力作用,二是拉手座上的弹簧对手柄的反作用力,以上两种力都通过手柄传递 到手部,成为手部产生疼痛的主要原因,而开启过程中手柄重力对手部的影响相对较小,此 处对其忽略不计。根据实际情况,测试条件的具体设置如下:
[0026] 1?手柄拉线的作用力为55N,弹簧对手柄的作用力为20N,以上两种力都以静态分 阶段的方式施加到相应作用面。
[0027] 2.开启过程中手的固定作用,施加在手的末端。
[0028] 3.材料性质:内开启手柄的拉手柄选用ABS/PC材料,手则为肌肉。材料的相关参 数如表1所示:
[0029] 表1材料相关参数
[0030]
【主权项】
1. 一种新型截面形态的车门内开启手柄,包括拉手座(1)和设于所述拉手座上的拉手 柄(2)和锁止钮(3),所述锁止钮设于所述拉手柄根部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柄的 内侧面为一个内凹的曲面,拉手柄的内部设有一个与拉手柄长度方向平行的缓冲腔(21), 拉手柄的底面设有一条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缓冲腔贯通。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截面形态的车门内开启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内 设有弹性缓冲部件。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截面形态的车门内开启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 部件为弹性橡胶垫(22 ),所述弹性橡胶垫夹于所述缓冲腔内壁之间。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截面形态的车门内开启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 部件为弹簧(23),所述弹簧水平夹于所述缓冲腔内壁之间。
5. 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新型截面形态的车门内开启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 手柄根部区域的内侧曲面弧度小于拉手柄头部区域的内侧曲面弧度。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截面形态的车门内开启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的 厚度沿竖直方向由上至下逐渐变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设计领域,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截面形态的车门内开启手柄,包括拉手座(1)和设于所述拉手座上的拉手柄(2)和锁止钮(3),所述锁止钮设于所述拉手柄根部的上方,所述拉手柄的内侧面为一个内凹的曲面,拉手柄的内部设有一个与拉手柄长度方向平行的缓冲腔(4),拉手柄的底面设有一条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缓冲腔贯通。本实用新型经过人体工程学、工程力学的计算分析而设计,使用手感好,减小了手部的疼痛感,舒适性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内开启手柄的牢固性。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IPC分类】E05B85-12
【公开号】CN204552368
【申请号】CN201420867305
【发明人】海占宏, 唐正宇, 安聪慧, 冯擎峰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 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