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下供氧应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5924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安全装置,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矿下供氧应急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煤炭的需求不断地变化与发展,采煤装备也在同步的发生着变化,煤矿工作面中部及其两端头的支护和煤矿巷道的支护与管理的问题已发展较为迅速,但对于复杂工作面上矿工的安全问题还一直是综采工作面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同样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在面对突发危险时如果没有便捷的避灾的工具或紧急的救护措施将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也会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不可避免的灾难。在大型的矿井灾难的防护与治理方面虽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对于局部、微型、突然灾害的治理仍存在一定的缺憾,随着矿井采掘不断延伸,作业面不断深入,工作面离避难硐室、出口的位置越来越远,井下一旦发生瓦斯爆炸、火灾、透水等灾害事故,工作面人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逃生到避难硐室或救生舱,现有自救器供氧量较短,并且作为常备救生装置,重量体积偏大,必然会加重人员的劳动负荷,尚不能很好满足大型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下供氧应急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矿下供氧应急装置,包括:呼吸与控制部分、应急通讯机部分、氧气再生板供氧部分、氧烛供氧部分,其中具体可描述为:硅胶、氧烛启动开关、间隔板开关、应急通讯机启动开关、开关防护盖、口具、呼吸软管、出气单向阀、进气单向阀、泄压阀、气囊、鼻夹、红外灯、广角镜头、喇叭、麦克风、氧气再生板、氧烛、电启动器、隔热层、降温层、除氯层、二氧化碳吸收层、间隔板、金属外壳。其特征在于:氧烛启动开关、间隔板开关、应急通讯及启动开关置于开关防护盖内,开关防护盖可以上下移动,氧烛部分上方依次为隔热层、降温层、除氯层、二氧化碳吸收层、间隔板、氧气再生板供氧部分、应急通讯机部分和呼吸与控制部分,氧烛供氧部分包含氧烛电启动器、隔热层、降温层、除氯层、二氧化碳吸收层、间隔板,其中隔热层填充物为十八水合硫酸铝,降温层为水凝胶,除氯层为负载氢氧化锂的霍加拉特剂,二氧化碳吸收层为过氧化钠,间隔板将氧气再生板供氧部分和氧烛供氧部分密闭隔开,应急通讯机部分包括广角镜头、麦克风、喇叭,氧气再生板供氧部分包含氧气再生板,呼吸与控制部分包含呼吸软管、口具、鼻夹、硅胶、氧烛启动开关、间隔板开关、应急通讯机启动开关、开关防护盖、口具、呼吸软管、出气单向阀、进气单向阀、泄压阀、气囊,其中气囊紧密固定于氧气再生板供氧部分上端,气囊上部有泄压阀,呼吸软管下端连接于气囊,其内部设有单向阀,并且上端设有口具和鼻夹,所述氧烛配方中,氧烛含量为90%,助燃剂含量为3%;催化剂含量为5%,抑氯剂含量为1%;凝结剂含量为1%,装置整体高度为16cm,长度为8cm,宽度为5cm,其中,氧气再生板供氧部分高度为2cm,应急通讯机部分高度为6cm,呼吸与控制部分高度为4cm,氧烛供氧部分高度为8cm,其中降温层、除氯层、二氧化碳吸收层和间隔板总体高度为2cm,氧气再生板为一片片涂有过氧化钠的薄板组成,使用时在水的催化作用下产生化学反应,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一种矿下供氧应急装置简单实用,在面对突发危险时可迅速工作,并且其产氧时间时间长,整体体积较小,质量较轻,携带方便,在配有通讯机功能下,使救援更加快捷有效,进一步保护使用者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矿下供氧应急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一种矿下供氧应急装置,包括:呼吸与控制部分1、应急通讯机部分2、氧气再生板供氧部分3、氧烛供氧部分4,其中具体可描述为:硅胶10、氧烛启动开关11、间隔板开关12、应急通讯机启动开关13、开关防护盖14、口具15、呼吸软管16、出气单向阀17(a)、进气单向阀17(b)、泄压阀18、气囊19、鼻夹20、红外灯21、广角镜头22、喇叭23、麦克风24、氧气再生板31、氧烛41、电启动器42、隔热层43、降温层44、除氯层45、二氧化碳吸收层46、间隔板47,金属外壳48。其特征是:氧烛启动开关11、间隔板开关12、应急通讯及启动开关13置于开关防护盖14内,开关防护盖14可以上下移动,保护开关不会被意外的启动,在遇到灾害程度较低或氧气含量偏低时打开开关防护盖14,启动应急通讯机启动开关13,随后应急通讯机2开始工作,通过广角镜头22摄取实时视频和麦克风24录取实时音频,矿上人员可快速知道矿下灾害程度,并采取及时的救援,与此同时,为避免灾害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使用者,应及时带上鼻夹20和口具15,随着使用者开始呼吸,呼出的气体只能通过进气单向阀17进入气囊19,随着硅胶10除去使用者呼出气体中的大部分水蒸气,其余气体进入气囊19,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再生板31在水作催化剂下反应,除去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产生的氧气只能通过出气单向阀17(a)进入呼吸软管16供使用者使用,并且在使用前,气囊19中会预留一定压强的氧气,避免造成负压,同时在气囊19上设置泄压阀18,随着气体的不断积累,当气体压力达到临界压力时,泄压阀18自动打开,排除适量的气体,当压力小于临界压力时,排气阀18自动关闭,并且当氧气再生板31供养结束时也可以更换氧气再生板31继续使用,当氧气再生板31不能继续供氧时,打开间隔板开关12除去间隔板47和氧气再生板供养部分3,在氧烛供氧部分4中压实成型的氧烛41放置于隔热层43中,隔热层43将氧烛工作时产生的高温隔绝于其中,避免烫伤使用者,并且在氧烛内部均匀放置三根电启动器42,在打开氧烛启动开关11启动电启动器42时,氧烛41开始产生氧气,通过降温层44降低产生氧气的温度,通过除氯层45除去微量含氯物质,保证呼吸的安全,产生的氧气只能通过出气单向阀17(a)进入呼吸软管16供使用者使用,随着气体的不断积累,当气体压力达到临界压力时,泄压阀18自动打开,排除适量的气体,当压力小于临界压力时,排气阀18自动关闭,该装置外部为金属外壳48。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