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1031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灭火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携式灭火工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灭火器。



背景技术:

灭火器内放置化学物品,用以救灭火灾。灭火器是常见的防火设施之一,存放在公众场所或可能发生火灾的地方,不同种类的灭火器内装填的成分不一样,是专为不同的火灾起因而设。使用时必须注意以免产生反效果及引起危险。

目前,公告号为cn20524441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二氧化碳灭火器用阀门,它包括提把、压把、阀门主体和阀杆总成,阀门主体包括阀门腔体、阀杆通道、喷射通道和超压保护连接通道,阀杆通道设于所述阀门腔体的上方,喷射通道与所述的阀杆通道的中部连通,超压保护连接通道与所述的阀门腔体的上部连通;阀杆总成设于所述的阀杆通道内,包括阀杆、密封垫片、第一垫片和密封件底座;阀门主体的下端与灭火器的吸管座连接固定,阀门腔体内设有弹簧。

这种新型二氧化碳灭火器用阀门结构简单,使用灭火器时,将插销从提把、压把指间抽出,继而对压把施压,使阀杆总成产生位移并不再封堵阀杆通道,灭火器的瓶身内的二氧化碳喷出,并且仅能在持续对压把施压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才能持续喷出用以灭火,但在火灾发生时,人们较为虚弱,难以对压把持续长时间施加压力,从而容易导致灭火不及时而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灭火器,按压驱动杆,通过定位组件将压把定位,免去了人们持续按压压把的过程,达到不易引发安全事故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灭火器,包括瓶身,所述的瓶身上固定有阀门,所述的阀门上固定有把手,所述的阀门上开设有出料通道,所述的出料通道内滑动连接有用于封堵所述出料通道的阀芯,所述的阀芯通过弹性件与阀门连接,所述的阀门上铰接有压把,所述阀芯与压把抵触设置,所述的阀门上滑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的驱动杆通过定位组件与压把连接,所述驱动杆沿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通过所述定位组件带动压把沿着铰接处翻转并定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灭火时,人们用手按压驱动杆后松开,使驱动杆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通过定位组件使压把沿着铰接处往靠近瓶身的方向翻转,并定位,阀体不封堵出料通道,通过瓶身内气压的作用,二氧化碳从出料通道喷出,免去了持续按压驱动杆的过程,通过把握把手,即可进行灭火作业,不易引发安全事故;当不需要灭火时,再次按压驱动杆,使驱动杆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通过定位组件使压把沿着铰接处往远离瓶身的方向翻转并定位,阀体封堵出料通道,便于存放。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定位组件包括连接座、第一滑块、第二滑块,所述的连接座固定于阀门上,所述的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连接座中且与驱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背对驱动杆的一端开设有多个第一斜面,所述的第二滑块与连接座滑动连接并背对第一滑块的一侧与压把连接,所述的第二滑块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与第一斜面抵触的第二斜面,所述的第二滑块的外壁上固定有限位条,所述的连接座上开设有滑槽和第三斜面,所述的限位条滑动连接于滑槽中或与所述第三斜面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用手按压驱动杆,使驱动杆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滑块随着驱动杆的移动而移动,通过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作用,使第二滑块从连接座中推出之后产生转动一定角度,松开驱动杆,通过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使限位条嵌设在第三斜面上并对限位条定位,使压把定位,从而能够使二氧化碳持续从瓶身中喷出,从而免去了持续按压压把的过程,不易引发安全事故;再次按压驱动杆,同理,使第二滑块从连接座中推出之后产生转动一定角度,松开驱动杆,通过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使限位条沿着滑槽的长度方向移动,使第二滑块与压把分离,阀体封堵出料通道。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杆远离阀门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用于与阀门抵触的保险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保险轴拉出,才能够使驱动杆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能够使本灭火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出料通道的内壁上固定有用于与阀芯抵触设置的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阀芯在与密封圈抵触时,能够增加出料通道的密封性,不易使瓶身中的二氧化碳泄露。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把手上固定有缠绕带,所述的缠绕带上固定有魔术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用手把握把手,将缠绕带用以将手与把手系紧,通过魔术贴对缠绕带加以固定,从而免去了人们长时间用力握持把手的过程,进一步提升省力效果,便于人们灭火,不易引起安全事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把手远离阀门的一端往靠近瓶身的方向弯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们握着把手时,不易使把手从手中脱出,进一步便于人们灭火,不易引发安全事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保险轴的端部固定有拉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把握拉环能够便于将保险轴拉出,能够及时扑灭火灾。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阀芯靠近压把的一端呈半球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阀芯与压把抵触时,能够减小接触面积,减小摩擦力,便于压把压阀芯,具有较好的省力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把手上开设有多个防滑凹槽,多个所述防滑凹槽沿着把手的长度方向排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滑凹槽的设置,能够增加手部与把手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不易使把手从手中脱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当发生火灾时,通过按压驱动杆后松开,使驱动杆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通过定位组件使压把沿着铰接翻转并定位,使阀芯不再封堵出料通道,使得瓶身中的二氧化碳可以持续喷出,省去了人们持续按压压把的繁琐过程,使得灭火更为简便,不易引发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体现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处放大图;

图5为体现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瓶身;2、阀门;21、出料通道;211、出料段;212、引导段;22、安装孔;23、密封圈;3、阀芯;31、阀杆;32、阀体;33、弹性件;4、把手;41、防滑凹槽;42、魔术贴;421、子面;422、母面;5、压把;6、驱动杆;7、定位组件;71、连接座;711、第三斜面;712、滑槽;72、第一滑块;721、第一斜面;73、第二滑块;731、第二斜面;74、定位座;75、限位条;751、第四斜面;8、保险轴;81、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灭火器,包括瓶身1,瓶身1呈中空的筒状,瓶身1上端设置有一个开口(图中未标注)。在瓶身1内注入二氧化碳。在开口处固定有一个阀门2。

如图2和图4所示,在阀门2中开设有一个呈l形的出料通道21。出料通道21分为出料段211和引导段212。出料段211水平设置,引导段212竖直设置并与上述的开口连通。在阀门2上开设有一个安装孔22。将安装孔22竖直设置并且与引导段212连通。瓶身1中的二氧化碳通过自身的气压作用,经过引导段212后从出料段211喷出,用以将火扑灭。

在安装孔22中穿设有一个阀芯3,阀芯3包括阀杆31以及固定在阀杆31靠近瓶身1一端的阀体32。阀杆31呈圆柱形设置,并且将远离阀体32的一端从上述的安装孔22中伸出并呈半球状设置。在引导段212的内壁上固定有一个由橡胶制成的密封圈23。在阀杆31往远离阀体32的方向移动时,能够使阀体32与密封圈23抵触,将引导段212封堵。在引导段212的内壁上固定有一个弹性件33,弹性件33为弹簧,将弹性件33的端部与阀芯3固定连接。

如图2和图4所示,在阀门2远离瓶身1的一端固定有一个把手4,把手4呈长条状。把手4远离阀门2的一端往靠近瓶身1的方向弯折。在把手4上开设有五个防滑凹槽41,这些防滑凹槽41沿着把手4的长度方向分布。在把手4上固定有一个缠绕带(图中未标注),缠绕带采用纱布制成。在缠绕带上固定有一个魔术贴42。魔术贴42包括子面421和母面422,将子面421和母面422分别通过细线缝制在缠绕带的两侧,且分别置于缠绕带的两端。

人们用手把握把手4后,通过将缠绕带绕过手部和把手4,继而将子面421与母面422连接,即可使把手4不易从手中脱出。

如图4和图5所示,在阀门2(见图2)的外壁上铰接有一个压把5。压把5呈长条状,并且位于阀门2远离瓶身1(见图2)的一端。在阀门2上设置有一个驱动杆6。驱动杆6呈圆柱形设置。在阀门2上设置有定位组件7。

定位组件7包括连接座71、第一滑块72以及第二滑块73。在阀门2上固定有一个呈圆筒状且竖直放置的定位座74,连接座71呈圆筒状并且竖直放置并固定于定位座74的内壁上。在连接座71中放置上述的第一滑块72和第二滑块73。第一滑块72和第二滑块73均呈块状。第一滑块72置于驱动杆6和第二滑块73之间。将驱动杆6的端部与第一滑块72固定连接,且同轴设置。在第一滑块72朝向第二滑块73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一斜面721。这些第一斜面721沿着第一滑块72的轴心均匀分布。第二滑块73朝向第一滑块72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斜面731,这些第二斜面731沿着第二滑块73的轴心均匀分布。

在第二滑块73的侧壁上固定有多个呈长方体设置的限位条75,这些限位条75沿着第二滑块73的轴心均匀分布。且限位条75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滑块73的轴心平行设置。在限位条75靠近第一滑块72的一端开设有第四斜面751。

在连接座71背对驱动杆6的一端开设有多个第三斜面711,第三斜面711呈z形设置。使第三斜面711用于与第四斜面751抵触。在连接座7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滑槽712,滑槽712的长度方向与连接座71的轴心平行设置,这些滑槽712沿着连接座71的轴心均匀分布。

按压驱动杆6,使驱动杆6沿着长度方向往靠近第一滑块72的方向移动,使第二滑块73从连接座71中伸出,并使限位条75与定位座74的内壁产生相对滑动,通过第一斜面721与第二斜面731的作用,使第二滑块73能够沿着自身的轴心产生一定角度的转动,使得限位条75与第三斜面711对应,松开驱动杆6,通过弹性件33的弹力作用,使限位条75上的第四斜面751与嵌设在第三斜面711的内凹处,对限位条75定位,继而使第二滑块73定位,使得压把5可以持续对阀杆31施加下压力,阀芯3不再与密封圈23抵触,二氧化碳通过自身的气压作用下从出料通道21中喷出。

再次按压驱动杆6,驱动杆6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使第二滑块73从连接座71中伸出,同理,第二滑块73沿着自身的轴心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使限位条75从第三斜面711中移出之后与滑槽712对应,松开驱动杆6,通过弹性件33的弹力作用,将第二滑块73沿着连接座71往靠近第一滑块72的方向移动,同时,限位条75滑入到滑槽712中,使压把5不再对阀杆31施加压力,同理,阀芯3与密封圈23抵触,二氧化碳不再喷出。

在驱动杆6远离第一滑块72的一端设置有一个用于与定位座74的上端抵触的保险轴8。保险轴8的轴心与驱动杆6的轴心垂直设置,并且保险轴8与驱动杆6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在保险轴8的一端一体化设置有呈圆环状的拉环81。

综上所述,当发生火灾时,通过拉环81将保险轴8拉出,按压驱动杆6后松开,二氧化碳从瓶身1中喷出,免去了长时间用手按压压把5的过程,在人们较为虚弱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灭火作业,不易引起安全事故;再次按压驱动杆6,二氧化碳不易从瓶身1中喷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