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用喷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8557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消防用喷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感应的喷淋装置。



背景技术:

消防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消防工作直接关系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些重大特大火灾,一把火就容易造成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的上网,造成百万、上千万甚至几亿元的经济损失,不仅给许多家庭带来了不幸,而且还使大量的社会财富华为灰烬。不仅如此,事故的善后处理往往也牵扯了政府的许多精力,严重影响了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有些火灾事故还成为了国内外舆论的焦点,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教训是十分沉重和深刻的。因此,做好消防工作,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及时控制火灾,在公共场所和高层建筑中,往往也增设了消防喷淋装置,但是由于结构的限制,喷淋区域有限,自动化程度低,难以实现全方位的消防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高的消防用喷淋装置,结构简单,喷淋效果好,可实现全方位的消防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消防用喷淋装置,包括储水装置,储水装置通过进水管道与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水泵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道与喷淋管的一端连通,出水管道上装有温度感应器,喷淋管水平设置,喷淋管上等距间隔布置有多个喷淋头,喷淋头均与喷淋管连通,喷淋头的喷水端口均朝下布置,喷淋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测压管的顶端连通,第一测压管的底部与回水闸阀的顶部连接,回水闸阀的底部与第二测压管的顶部连接,第二测压管的底部与第二测压管的顶部连接,第二测压管的底部与回水球阀的顶部连接,回水球阀的底部与第三测压管顶部连接,第三测压管的底部连接有回水接头,回水接头的下方布置有钢制喇叭口,钢制喇叭口与回水接头同轴布置,钢制喇叭口通过回水管道与回水装置连接,第一测压管上装有压力表。

温度感应器用来感知外界的温度,当温度超过设定的报警温度后,温度感应器将采集到的温度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将喷淋系统开启,水泵开始运作,回水闸阀和回水球阀处于关闭状态,水泵将储水装置内的水送入到喷淋管,喷淋管中的水通过多个喷淋头喷出,相比于传统的单个喷淋头,多个喷淋头的喷射效果更好,覆盖范围更大,传统的单个喷淋头一旦发生堵塞,喷水量难以保证,难以控制灾情,多个喷淋头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能够及时控制灾情。

在安装喷淋装置需要试压、泄压或改变喷淋管的管内水流压力时,通过控制回水闸阀和回水球阀的开度,水流通过回水接头进入到钢制喇叭口内,钢制喇叭口通过回水管道进入到回水装置进行回收,压力表用于检测整个管道系统内的压力,用以实现半自动控制,节约成本,实现快速调节。

喷淋头包括本体、护套、上支撑圈座、下支撑圈座和喷水组件,本体与喷淋管连通,护套设置在本体的底部,喷水组件位于护套内且可上下移动地挂在本体上,上支撑圈座和下支撑圈座设置在喷水组件的下方,上支撑圈座的下端面和下支撑圈座的上端面均为锥形,弹性支撑圈设于上支撑圈座与下支撑圈座之间,护套下部的内壁上开有限位槽,弹性支撑圈卡装在限位槽内。水流通过本体后,喷水组件上的水流喷出,结构简单,能够保证置于喷淋管顶部的天花板平整和整洁,不易失灵和受损,安全可靠性高。水流通过喷水组件后,在弹性支撑圈的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刚性碰撞,避免在喷水时出现异响,也避免急性碰撞对喷水组件造成损伤。

另外,护套内还可设置易熔合金片,易熔合金片置于护套的下部,在未发生火灾时,在易熔合金片的作用下,喷水组件置于上部,当发生火灾时,易熔合金片熔断,喷水组件下移,进行洒水灭火。

回水闸阀包括置于底部的闸阀体、盖合在闸阀体顶部的闸阀盖和穿装在闸阀体内的闸阀杆,闸阀体内水平设有第一水道,第一水道的两侧均布置有螺纹接口,第一水道一侧的螺纹接口与第一测压管螺纹连接,第一水道另一侧的螺纹接口与第二测压管螺纹连接,闸阀体内装有闸阀座,闸阀体内布置有卡槽,闸阀杆的底部装有与卡槽配合的闸阀板,闸阀杆与闸阀盖之间压装有填料,闸阀盖的顶部通过填料压板盖合,闸阀杆的螺纹端与填料压板螺纹连接,闸阀板的外延端活动连接有手轮。当旋转手轮时,手轮带动闸阀杆与闸阀板运动,通过闸阀板与卡槽的配合来实现整个回水闸阀的通闭开口,顺时针旋转手轮,闸阀板与卡槽之间的间隙减小,逆时针旋转手轮,闸阀板与卡槽之间的间隙增大。

回水球阀包括球阀体,球阀体的顶部固定有导向盖,球阀体内水平设有第二水道,第二水道的两端均布置有螺纹接口,第二水道一侧的螺纹接口与第二测压管螺纹连接,第二水道另一侧的螺纹接口与第三测压管螺纹连接,球阀体的下部布置有下卡口,球阀体的上部布置有上卡口,球阀芯的下支撑杆置于下卡口内,球阀芯的上支撑杆置于上卡口内,球阀芯的上支撑杆顶部与手把连接,上支撑杆与阀体之间填充有填料,填料能够增加上支撑杆的运行稳定性。顺时针旋转手把,球阀芯与球阀体的开口减小,逆时针旋转手把,球阀芯与球阀体的开口增大。

闸阀板为上大下小结构,上大下小的结构易控制开口角度。

闸阀盖通过多个螺栓锁止在闸阀体上,闸阀体与闸阀盖之间预留有密封槽,密封槽内压装有环形垫片,环形垫片能够缓解闸阀体与闸阀盖之间的刚性摩擦,有效提高闸阀体与闸阀盖之间的密封稳定性。

卡槽为阶梯结构,密封性好。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喷淋效果好,喷散范围大,对火灾的灾情控制度好,安全系数高,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喷淋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回水闸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回水球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储水装置,2为进水管道,3为水泵,4为喷淋管,5为温度感应器,6为喷淋头,7为第一测压管,8为第二测压管,9为第三测压管,10为回水闸阀,11为回水球阀,12为回水接头,13为钢制喇叭口,14为回水管道,15为回水装置,16为压力表,17为螺栓,61为本体,62为护套,63为上支撑圈座,64为喷水组件,65为下支撑圈座,66为弹性支撑圈,67为限位槽,68为易熔合金片,101为闸阀体,102为闸阀盖,103为闸阀杆,104为第一水道,105为闸阀座,106为闸阀板,107为填料压板,108为手轮,109为环形垫片,111为球阀体,112为导向盖,113为第二水道,114为下卡口,115为上卡口,116为球阀芯,117为上支撑杆,118为下支撑杆,119为手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消防用喷淋装置,包括储水装置1,储水装置1通过进水管道2与水泵3的进水端连接,水泵3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道与喷淋管4的一端连通,出水管道上装有温度感应器5,喷淋管4水平设置,喷淋管4上等距间隔布置有多个喷淋头6,喷淋头6均与喷淋管4连通,喷淋头6的喷水端口均朝下布置,喷淋管4的另一端与第一测压管7的顶端连通,第一测压管7的底部与回水闸阀10的顶部连接,回水闸阀10的底部与第二测压管8的顶部连接,第二测压管8的底部与第二测压管8的顶部连接,第二测压管8的底部与回水球阀11的顶部连接,回水球阀11的底部与第三测压管9顶部连接,第三测压管9的底部连接有回水接头12,回水接头12的下方布置有钢制喇叭口13,钢制喇叭口13与回水接头12同轴布置,钢制喇叭口13通过回水管道14与回水装置15连接,第一测压管7上装有压力表16。

温度感应器5用来感知外界的温度,当温度超过设定的报警温度后,温度感应器5将采集到的温度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将喷淋系统开启,水泵3开始运作,回水闸阀10和回水球阀11处于关闭状态,水泵3将储水装置1内的水送入到喷淋管4,喷淋管4中的水通过多个喷淋头6喷出,相比于传统的单个喷淋头6,多个喷淋头6的喷射效果更好,覆盖范围更大,传统的单个喷淋头6一旦发生堵塞,喷水量难以保证,难以控制灾情,多个喷淋头6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能够及时控制灾情。

在安装喷淋装置需要试压、泄压或改变喷淋管4的管内水流压力时,通过控制回水闸阀10和回水球阀11的开度,水流通过回水接头12进入到钢制喇叭口13内,钢制喇叭口13通过回水管道14进入到回水装置15进行回收,压力表16用于检测整个管道系统内的压力,用以实现半自动控制,节约成本,实现快速调节。

如图2所示,喷淋头6包括本体61、护套62、上支撑圈座63、下支撑圈座65和喷水组件64,本体61与喷淋管4连通,护套62设置在本体61的底部,喷水组件64位于护套62内且可上下移动地挂在本体61上,上支撑圈座63和下支撑圈座65设置在喷水组件64的下方,上支撑圈座63的下端面和下支撑圈座65的上端面均为锥形,弹性支撑圈66设于上支撑圈座63与下支撑圈座65之间,护套62下部的内壁上开有限位槽67,弹性支撑圈66卡装在限位槽67内。水流通过本体61后,喷水组件64上的水流喷出,结构简单,能够保证置于喷淋管4顶部的天花板平整和整洁,不易失灵和受损,安全可靠性高。水流通过喷水组件64后,在弹性支撑圈66的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刚性碰撞,避免在喷水时出现异响,也避免急性碰撞对喷水组件64造成损伤。

另外,护套62内还可设置易熔合金片68,易熔合金片68置于护套62的下部,在未发生火灾时,在易熔合金片68的作用下,喷水组件64置于上部,当发生火灾时,易熔合金片68熔断,喷水组件64下移,进行洒水灭火。

如图3所示,回水闸阀10包括置于底部的闸阀体101、盖合在闸阀体101顶部的闸阀盖102和穿装在闸阀体101内的闸阀杆103,闸阀体101内水平设有第一水道104,第一水道104的两侧均布置有螺纹接口,第一水道104一侧的螺纹接口与第一测压管7螺纹连接,第一水道104另一侧的螺纹接口与第二测压管8螺纹连接,闸阀体101内装有闸阀座105,闸阀体101内布置有卡槽,闸阀杆103的底部装有与卡槽配合的闸阀板106,闸阀杆103与闸阀盖102之间压装有填料,闸阀盖102的顶部通过填料压板107盖合,闸阀杆103的螺纹端与填料压板107螺纹连接,闸阀板106的外延端活动连接有手轮108。当旋转手轮108时,手轮108带动闸阀杆103与闸阀板106运动,通过闸阀板106与卡槽的配合来实现整个回水闸阀10的通闭开口,顺时针旋转手轮108,闸阀板106与卡槽之间的间隙减小,逆时针旋转手轮108,闸阀板106与卡槽之间的间隙增大。

如图4所示,回水球阀11包括球阀体111,球阀体111的顶部固定有导向盖112,球阀体111内水平设有第二水道113,第二水道113的两端均布置有螺纹接口,第二水道113一侧的螺纹接口与第二测压管8螺纹连接,第二水道113另一侧的螺纹接口与第三测压管9螺纹连接,球阀体111的下部布置有下卡口114,球阀体111的上部布置有上卡口115,球阀芯116的下支撑杆118置于下卡口114内,球阀芯116的上支撑杆117置于上卡口115内,球阀芯116的上支撑杆117顶部与手把119连接,上支撑杆117与阀体之间填充有填料,填料能够增加上支撑杆117的运行稳定性。顺时针旋转手把119,球阀芯116与球阀体111的开口减小,逆时针旋转手把119,球阀芯116与球阀体111的开口增大。

闸阀板106为上大下小结构,上大下小的结构易控制开口角度。

闸阀盖102通过多个螺栓17锁止在闸阀体101上,闸阀体101与闸阀盖102之间预留有密封槽,密封槽内压装有环形垫片109,环形垫片109能够缓解闸阀体101与闸阀盖102之间的刚性摩擦,有效提高闸阀体101与闸阀盖102之间的密封稳定性。

卡槽为阶梯结构,密封性好。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喷淋效果好,喷散范围大,对火灾的灾情控制度好,安全系数高,自动化程度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