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位方便的高效破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3397阅读:8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位方便的高效破窗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破窗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位方便的高效破窗器。



背景技术:

高强度钢化玻璃在各种车辆被广泛运用。同时,玻璃幕墙、玻璃窗户在紧急情况下也作为人们紧急疏散逃生的安全通道。现有技术中,紧急情况下使用的破窗器,一般采用安全锤。

现有各类车辆上主要配备的是安全锤,安全锤平时被卡设在车窗玻璃附近备用,然而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人们在慌乱之中不便于将安全锤迅速取下,同时,安全锤在使用时需要一定的挥舞空间和力气,没受过专门培训的一般旅客在紧急情况下很可能由于操作不当造成不佳的使用效果。随着技术的进步,近年来,人们开发出了各类技术更先进的机械弹簧手柄式破窗器。

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542547U,名为“手柄式破窗器”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手柄式破窗器,包括中空的破窗器壳体、设置在破窗器壳体中空结构内的撞击弹簧、撞击组件和触发撞击组件运动的撞击组件手柄触发装置;所述撞机组件包括撞击杆和设置在撞击杆前端的撞击块,所述撞击块呈三棱锥状,撞击块的任意一侧面与撞击杆固定连接,撞击块的前端破窗器壳体上设置有撞击块出口,破窗器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两组支撑座,撞击杆卡设在支撑座上,撞击杆的后端与撞击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撞击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破窗器壳体上。结构简单,在使用过程中有利于防丢失、得到良好的破碎效果、且操作简单。

采用现有技术的手柄式破窗器当然可以使用,但其每“上膛”一次,击杆只能“击发”一下,且“上膛”时要双手配合操作,在须争分夺秒的紧急逃生情况下显然效率及安全性还不够高,使用效果还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位方便的高效破窗器,能单手完成击发且能单手完成复位以进行后续的击发,破窗效率及安全性更高,使用效果更理想。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位方便的高效破窗器,包括中空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撞击弹簧、击杆和设置在击杆其中一端的锥状击块、触发击杆运动的触发装置;壳体上设有击块出口,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座,与撞击弹簧连接的击杆活动嵌设在支撑座上;支撑座上还活动设置有通过拉杆连接的磁铁块,击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铁块;所述的触发装置是磁力式触发装置,拉杆通过拉动磁铁块吸合拉动铁块拉动击杆压缩撞击弹簧,当压缩后的撞击弹簧的弹性力大于磁铁块与铁块间的磁吸合力时,磁铁块与铁块脱离后,撞击弹簧与击杆弹力推动连接。

所述的壳体的整体外轮廓为环形块与柱形块的组合件形,柱形块的一端沿环形块的一径向与环形块一体连接,柱形块的顶端伸入环形块的内环内;组合件上部的环形体部设为握手柄;组合件下部的柱形块部的整体的内腔设分有三段异径共轴的内腔,从上至下依次为内径最大的上型腔、内径其次大的中型腔、内径最小的下型腔;扁圆柱形铁块设在击杆的顶端,铁块的直径与中型腔的直径相当,击杆的底端设有挡圈,挡圈的直径与下型腔的直径相当,圆锥状击块设在挡圈底面,下型腔的底面与柱形块的底端面设在同一平面并设为击块出口;中型腔底部与下型腔顶部间设有直径与击杆的直径相当的甲通口,击杆的顶端穿过甲通口伸入中型腔,铁块活动设置在中型腔内,套在击杆的杆体上的撞击弹簧设在下型腔内;上型腔与中型腔呈阶梯状直通,上型腔的顶面设有挡环,挡环上开设有乙通口,拉杆穿过乙通口伸入上型腔的底面,直径与上型腔直径相当的扁圆柱形的磁铁块设在拉杆底端,伸入环形块的环内的拉杆的顶端横平向设有直柄状的拉手柄,拉杆上套设有设置在上型腔内的复位弹簧;击杆与击块两者的总长度大于中型腔底面至柱形块的底端面的间距。

所述的复位是拉手柄在未拉动状态时,复位弹簧带动磁铁块与铁块吸合连接。

所述的壳体是通过两个对剖分设的注塑型件对合后紧固连接构成的,两个注塑型件的对应处均分别设有对应的对接孔,两个注塑型件通过对应的螺栓穿过对应的对接孔紧固连接。

所述的柱形块的底部的外周沿箍设有加固用的环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支撑座上还活动设置有通过拉杆连接的磁铁块,击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铁块;所述的触发装置是磁力式触发装置,拉杆通过拉动磁铁块吸合拉动铁块拉动击杆压缩撞击弹簧,当压缩后的撞击弹簧的弹性力大于磁铁块与铁块间的磁吸合力时,磁铁块与铁块脱离后,撞击弹簧与击杆弹力推动连接。

因此,要击发时,此时磁铁块15与铁块16是吸合状态,可以用单手握住握手柄1,该只手的两指朝上通过拉手柄5拉动拉杆2,拉杆2带动磁铁块15上移并压缩复位弹簧6,同时,与磁铁块15吸合的铁块16被带动上移,铁块16带动击杆17上移并通过挡圈18将撞击弹簧7压缩储能,当拉杆2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压缩后的撞击弹簧7的弹性力将大于磁铁块15与铁块16间的磁吸合力,磁铁块15与铁块16脱离,撞击弹簧7通过挡圈18与击杆17弹力推动连接,带动击块8强力冲出击块出口4破窗,松开拉手柄5后,复位弹簧6推送磁铁块15与铁块16即可自动吸合复位,又可马上开始下一次的破窗操作。能单手完成击发且能单手自动完成复位以进行后续的连续击发,既轻便又可靠,破窗效率及安全性更高,使用效果更理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局部的拆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局部的剖分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编号说明如下:握手柄1、拉杆2、壳体3、击块出口4、拉手柄5、复位弹簧6、撞击弹簧7、击块8、环套9、对接孔10、挡环11、上型腔12、中型腔13、下型腔14、磁铁块15、铁块16、击杆17、挡圈1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复位方便的高效破窗器,包括中空的壳体3、设置在壳体3内的撞击弹簧7、击杆17和设置在击杆17其中一端的锥状击块8、触发击杆17运动的触发装置;壳体3上设有击块出口4,壳体3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座,与撞击弹簧7连接的击杆17活动嵌设在支撑座上;支撑座上还活动设置有通过拉杆2连接的磁铁块15,击杆17的另一端连接有铁块16;所述的触发装置是磁力式触发装置,拉杆2通过拉动磁铁块15吸合拉动铁块16拉动击杆17压缩撞击弹簧7,当压缩后的撞击弹簧7的弹性力大于磁铁块15与铁块16间的磁吸合力时,磁铁块15与铁块16脱离后,撞击弹簧7与击杆17弹力推动连接。

所述的壳体3的整体外轮廓为环形块与柱形块的组合件形,柱形块的一端沿环形块的一径向与环形块一体连接,柱形块的顶端伸入环形块的内环内;组合件上部的环形体部设为握手柄1;组合件下部的柱形块部的整体的内腔设分有三段异径共轴的内腔,从上至下依次为内径最大的上型腔12、内径其次大的中型腔13、内径最小的下型腔14;扁圆柱形铁块16设在击杆17的顶端,铁块16的直径与中型腔13的直径相当,击杆17的底端设有挡圈18,挡圈18的直径与下型腔14的直径相当,圆锥状击块8设在挡圈18底面,下型腔14的底面与柱形块的底端面设在同一平面并设为击块出口4;中型腔13底部与下型腔14顶部间设有直径与击杆17的直径相当的甲通口,击杆17的顶端穿过甲通口伸入中型腔13,铁块16活动设置在中型腔13内,套在击杆17的杆体上的撞击弹簧7设在下型腔14内;上型腔12与中型腔13呈阶梯状直通,上型腔12的顶面设有挡环11,挡环11上开设有乙通口,拉杆2穿过乙通口伸入上型腔12的底面,直径与上型腔12直径相当的扁圆柱形的磁铁块15设在拉杆2底端,伸入环形块的环内的拉杆2的顶端横平向设有直柄状的拉手柄5,拉杆2上套设有设置在上型腔12内的复位弹簧6;击杆17与击块8两者的总长度大于中型腔13底面至柱形块的底端面的间距。

所述的复位是拉手柄5在未拉动状态时,复位弹簧6带动磁铁块15与铁块16吸合连接。

所述的壳体3是通过两个对剖分设的注塑型件对合后紧固连接构成的,两个注塑型件的对应处均分别设有对应的对接孔10,两个注塑型件通过对应的螺栓穿过对应的对接孔10紧固连接。

所述的柱形块的底部的外周沿箍设有加固用的环套9。

本实用新型要击发时,此时磁铁块15与铁块16是处于吸合状态(复位状态),可以用单手握住握手柄1,该只手的两指朝上通过拉手柄5拉动拉杆2,拉杆2带动磁铁块15上移并压缩复位弹簧6,同时,与磁铁块15吸合的铁块16被带动上移,铁块16带动击杆17上移并通过挡圈18将撞击弹簧7压缩储能,当拉杆2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压缩后的撞击弹簧7的弹性力将大于磁铁块15与铁块16间的磁吸合力,磁铁块15与铁块16脱离,撞击弹簧7通过挡圈18与击杆17弹力推动连接,带动击块8强力冲出击块出口4破窗,松开拉手柄5后,复位弹簧6推送磁铁块15与铁块16即可自动吸合复位,又可马上开始下一次的破窗击发操作。本实用新型能通过单只手完成击发且能自动完成复位以进行后续的连续击发,可单手完成连续击发破窗及完成自动复位,这种技术特征的优势在紧急情况下尤为重要,因此,既轻便又可靠,破窗效率及安全性更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