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伪金属盖的制作工艺及防伪金属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2818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伪金属盖的制作工艺及防伪金属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金属盖的制作工艺,特别是涉及以膜为载体将信息图纹转移至金属表面并冲压形成防伪金属盖的工艺,以及由该工艺所生产的防伪金属盖。
背景技术
金属盖除了用于瓶装或罐装产品的封盖之外,还经常需要再金属盖上印刷色彩图案,使之具有LOGO的功能,或者出于防伪的要求,需要再金属盖表面压印全息图纹。在现有技术中,为实现在金属盖表面具有全息图纹或色彩图案的效果,一是直接在金属表面进行印刷,再高温烘干;二是将具有信息图纹的薄膜与金属表面进行烫印,即使将薄膜整体性粘附在金属表面上。一般先在信息图纹的薄膜表面涂覆热熔性胶,然后在高温下将薄膜在金属表面进行烫印,使胶熔化从而使薄膜粘固在金属表面而使其表面信息图纹的效果。显然,第一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也不理想,所印出的图案或图纹粗糙, 无法真正满足装饰、防伪等的需要。第二种方法虽然使金属表面的信息图纹效果具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是其缺点是1、采用的烫印工艺温度一般都很高,为了避免高温使薄膜产生拉伸、变形等,烫印时间必须很短,一般控制在0.2秒以内,而在这个时间里,胶层的熔化不均勻,粘附效果不理想,很难牢固,常常会使得金属上的信息图纹出现位移,造成防伪金属盖的报废;2、烫印过程中,无法实现对薄膜作业速度的精确控制,从而无法实现对实现信息图纹进行精准定位的要求;3、烫印后,薄膜整体性粘附在金属表面上,而一般来说,都需要对金属进行后续的的冲压等工序,其表面粘附的薄膜使得金属无法进行后续的冲压等工序。但是,上述传统工艺技术落后,成本高,而且效果也不理想,所印出的图案或图纹粗糙,无法真正满足装饰、防伪等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金属表面信息图纹转移工艺,以及该工艺生产的防伪金属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伪金属盖的制作工艺,所述工艺具体如下(1)在薄膜表面涂覆一转移层;(2)涂覆第二信息保护层;(3)在第二信息保护层上设有定位的信息图纹,所述信息图纹具有防伪设计;(4)在信息图纹上蒸镀信息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还包括如下步骤(5)复合工艺在信息保护层上进一步涂覆胶粘层并固化,将薄膜与金属表面进行复合,使薄膜定位附着在金属表面;(6)将薄膜剥离;(7)冲压在冲压机中,对步骤(6)中的金属进行定位冲压,形成防伪金属盖。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的改进为,所述胶粘层材料丙烯酸树脂或改性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或改性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或改性环氧树脂或前述物质共聚物/混合物, 在温度50-150°C烘干固化,干燥时间10-60秒,复合时作业速度20-150m/min,压力l_50kg/ cm2。上述选择的胶粘层材料具有热固性,使得在复合工艺中,薄膜与金属表面附着牢固,对复合时间、复合温度、复合压力、作业速度都可以精确控制,且均为常用工业材料,节省了成本。上述工艺参数的选择达到了如下的技术效果温度过高、干燥时间过长会破坏粘结层的层间结构,温度过低、干燥时间过短则无法达到附着牢固的效果;作业速度过快会使得胶粘层的涂覆不均、烘干不透,过慢则影响效率;因此相对于一般工艺中的参数范围不仅胶粘效果优越,而且实现复合时对信息图纹的精准定位。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的改进为,所述工艺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对步骤(6)中剥离的薄膜重新回收利用,重复工序(1)-(6)的步骤。对剥离后的薄膜循环使用,大大节省了成本。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的改进为,所述转移层材料为纤维素树脂或改性纤维素树脂、丙烯酸树脂或改性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或改性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或改性环氧树脂或前述物质共聚物/混合物或蜡类。增加一转移层使得可以实现复合后,薄膜的剥离, 从而避免了金属表面附着有薄膜时无法对金属进行后续加工的技术缺陷。上述选择的转移层材料均具可以使薄膜具有良好的可剥离性,且都能适用于凹版涂布,工艺技术较为成熟, 效果好。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的改进为,所述第二信息保护层材料为丙烯酸树脂或改性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或改性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或改性环氧树脂或前述物质共聚物/混合物。上述选择的第二信息保护层材料可以在新型全息图纹纸表面形成致密的结构,能够均勻的填平其表面的沟槽结构从而形成保护,且都能适用于凹版涂布。从而即使在薄膜剥离后,也能对金属表面的信息图纹形成有效的保护,提成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寿命。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的改进为,所述信息图纹为具有防伪设计的全息图纹, 或具有防伪设计的色彩图案,或上述的结合。本申请中的信息图纹具有防伪的功能,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在信息保护层上先涂覆信息层,再在信息层上压印全息图纹,信息层的材料可以是丙烯酸树脂或改性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或改性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或改性环氧树脂或前述物质共聚物/混合物。也可以选择在信息保护层上印刷可视图案,如彩色图案、各种图像、色彩等等。或者是全息图纹与色彩图案的结合。只要具有防伪的功能即可,对上述结合不作先后的限制。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的改进为,所述信息保护层材料为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或硫化锌或氧化硅或后两者的混合物。上述材料蒸镀的信息保护层在信息图纹上形成稳定、 均勻、致密的附着,因此可以有效的保护信息图纹在后续工艺流程中不失真,保证了工艺产品的技术效果。硫化锌或氧化硅则是透明的材料,这两种材料使得本工艺的产品具有了更多的效果选择,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金属表面具有透明或不透明的效果。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的改进为,所述信息保护层材料为铝,厚度为50-1000 埃。铝作为信息保护层,其性能相对于其他材料更为优越。从微观上来说其能在信息图纹的微观沟槽上形成稳定、均勻、致密的附着,形成严密的保护;从宏观上来说,以铝作为信息保护层出来的产品能取得更好的视觉效果。中请人研究发现,铝层过薄如低于50埃时,无法形成很好的保护。过厚不但会增加成本、降低效率,而且会影响信息图纹的视觉效果。
一种防伪金属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金属盖结构如下金属盖;胶粘层;信息保护层;信息图纹;第二信息保护层。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的改进为,所述第二信息保护层材料为丙烯酸树脂或改性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或改性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或改性环氧树脂或前述物质共聚物/混合物。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的改进为,所述信息图纹为具有防伪设计的全息图纹, 或具有防伪设计的色彩图案,或上述的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的改进为,所述信息保护层材料为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或硫化锌或氧化硅或后两者的混合物。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的改进为,所述信息保护层材料为铝,厚度为50-1000埃。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的改进为,所述胶粘层为丙烯酸树脂或改性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或改性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或改性环氧树脂或前述物质共聚物/混合物。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一、将传统的印铁工艺转变为以膜为载体的信息图纹转移工艺,工艺更为先进,产品效果更为优越。二、采用了复合工艺,使胶粘层固化,薄膜附着在金属表面。利用复合工艺的时间、 温度、压力可调的特性,使得薄膜在金属表面的附着更为牢固,而且不会引起薄膜的变形, 实现信息图纹在金属表面的精确定位。三、复合后薄膜可以剥离,从而不会影响对金属的后续加工,可以根据需求冲压出特定形状的金属盖。而剥离后的薄膜循环使用,大大节省了成本。


图1是本发明的防伪金属盖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金属盖;2-胶粘层;3-信息保护层;4-信息图纹;5-第二信息保护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伪金属盖的制作工艺,所述工艺具体如下(1)在薄膜表面涂覆一转移层,(2)涂覆第二信息保护层;(3)在第二信息保护层上设有定位的信息图纹,所述信息图纹具有防伪设计;(4)在信息图纹上蒸镀信息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还包括如下步骤(5)复合工艺在信息保护层上进一步涂覆胶粘层并固化,将薄膜与金属表面进
6行复合,使薄膜定位附着在金属表面;(6)将附着在金属表面薄膜剥离;(7)冲压在冲压机中,对步骤(6)中的金属按照要求进行定位冲压,形成防伪金属盖。本发明中,先实现以膜为载体的信息图纹的转移,相对于传统的印铁工艺,将信息图纹转移至金属表面,本发明中的并可以将膜剥离,从而可以实现对金属的冲压,形成具有防伪功能的金属盖。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改进在金属表面与信息层之间涂覆有转移层,转移层的作用即在于在将薄膜经过复合工序牢固的附着至金属表面后,能够将薄膜剥离,从而不会影响对金属的冲压等后续工序。因此,本发明中,具有信息图纹的薄膜只作为一种载体,将其上的信息图纹转移至金属表面,因此,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中的烫印工艺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剥离下来的薄膜可以继续循环使用,进行前述的工序,从而大大的节省了成本。在薄膜表面涂覆第二信息保护层,可以在薄膜剥离后实现对信息图纹的有效保护,实现了将传统的印铁工艺转变为以膜为载体的信息图纹转移工艺,同时可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并使金属表面的图案或色彩具有更好的效果。在信息图纹上蒸镀信息保护层则可以实现在后续的涂布、复合等高温高压工艺条件下,对信息图纹的有效保护,使信息图纹在后续工艺流程中色彩、图案、视觉效果不失真,保证了产品的性能。本方案采用的是复合工艺而非烫印工艺,采用的多为热固性胶而非热熔型胶,因此利用复合工艺本发明可以实现对复合时间、复合温度、复合压力、作业速度的精确控制,从而使得具有信息图纹的薄膜能牢固的附着在金属表面而不会产生变形,使得在作业过程中实现对薄膜的定长拉伸,实现对金属表面信息图纹的精准定位,从而使产品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复合工艺中,在将薄膜附着至金属表面前先将胶粘层固化,采用烘干的方式进行,可以有效的减少溶剂的污染,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对于制作金属盖来说,实现全息图纹或色彩图案在金属盖表面的精准定位对于实现防伪效果及合格的产品尤为重要。本发明利用套准印刷、定位压印、复合机及冲压机的定位作业功能,实现信息图纹在金属盖表面的精准定位。相对于现有的工艺,本发明的信息图纹转移工艺更为先进,防伪金属盖效果更为优越。本发明中,在第二信息保护层与信息保护层之间设有信息图纹,所述信息图纹具有防伪设计,信息图纹可以全息图纹,或色彩图案,或上述的结合。本发明中的金属盖,泛指各种金属质地的标盖,或其他各种金属封装盖等,其形状、构造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加工而成。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如下实施例1在薄膜表面涂覆纤维素树脂为转移层,再涂覆丙烯酸树脂为第二信息保护层,并在第二信息保护层与信息保护层之间压印有全息图纹。在全息图纹上再蒸镀材料为铝的信息保护层;复合工艺在信息保护层上进一步涂覆胶粘层,胶粘层采用聚氨酯树脂并烘干固化,温度100°c,干燥时间30秒,复合时作业速度60m/min,压力3kg/cm2,使薄膜附着在金属表面,再将薄膜剥离,剥离后将前述步骤所得的金属在冲压机中进行定位冲压,形成防伪
金属盖。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转移层为丙烯酸树脂,第二信息保护层材料为聚氨酯树脂,第二信息保护层与信息保护层之间压印全息图纹,信息保护层材料为金属铜, 胶粘层采用丙烯酸树脂,采用烘干固化,温度50°C,干燥时间10秒,复合时作业速度30m/ min,压力5kg/cm2,使薄膜附着在金属表面,再将薄膜剥离,剥离后将前述步骤所得的金属在冲压机中进行定位冲压,形成防伪金属盖。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转移层为聚氨酯树脂,第二信息保护层材料为环氧树脂,第二信息保护层与信息保护层之间先压印全息图纹,再印刷彩色图案,信息保护层材料为金属锌,胶粘层采用环氧树脂,采用烘干固化,温度150°C,干燥时间60秒,复合时作业速度150m/min,压力lOkg/cm2,使薄膜附着在金属表面,再将薄膜剥离,剥离后将前述步骤所得的金属在冲压机中进行定位冲压,形成防伪金属盖。实施例4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转移层为环氧树脂,第二信息保护层材料为环氧树脂与丙烯酸树脂的共聚物,第二信息保护层与信息保护层之间印刷彩色图案,信息保护层材料为硫化锌,胶粘层采用聚氨酯树脂与环氧树脂的共聚物,采用烘干固化,温度 150°C,干燥时间60秒,复合时作业速度150m/min,压力lOkg/cm2,使薄膜附着在金属表面, 再将薄膜剥离,剥离后将前述步骤所得的金属在冲压机中进行定位冲压,形成防伪金属盖。实施例5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转移层为纤维素树脂与丙烯酸树脂的共聚物, 第二信息保护层材料为聚氨酯树脂与环氧树脂的共聚物,第二信息保护层与信息保护层之间印刷彩色图案,再压印全息图纹,信息保护层材料为氧化硅,胶粘层采用丙烯酸树脂与聚氨酯树脂的共聚物,采用烘干固化,温度50°C,干燥时间10秒,复合时作业速度30m/min,压力5kg/cm2,使薄膜附着在金属表面,再将薄膜剥离,剥离后将前述步骤所得的金属在冲压机中进行定位冲压,形成防伪金属盖。实施例6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转移层为纤维素树脂与聚氨酯树脂的共聚物, 第二信息保护层材料为聚氨酯树脂与环氧树脂与丙烯酸树脂的共聚物,第二信息保护层与信息保护层之间多次压印全息图纹,信息保护层材料为氧化铝,胶粘层采用聚氨酯树脂与环氧树脂与丙烯酸树脂的混合物,采用烘干固化,温度150°C,干燥时间50秒,复合时作业速度150m/min,压力lOkg/cm2,使薄膜附着在金属表面,再将薄膜剥离,剥离后将前述步骤所得的金属在冲压机中进行定位冲压,形成防伪金属盖。实施例7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转移层为纤维素树脂与环氧树脂的共聚物,第二信息保护层材料为聚氨酯树脂与环氧树脂与丙烯酸树脂的混合物,第二信息保护层与信息保护层之间印刷可视图案,信息保护层材料为硫化锌与氧化硅的混合物,胶粘层采用聚氨酯树脂与环氧树脂与丙烯酸树脂的共聚物,采用烘干固化,温度140°C,干燥时间60秒, 复合时作业速度140m/min,压力15kg/cm2,使薄膜附着在金属表面,再将薄膜剥离,剥离后将前述步骤所得的金属在冲压机中进行定位冲压,形成防伪金属盖。实施例8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转移层为纤维素树脂与环氧树脂的混合物,第二信息保护层材料为丙烯酸聚树脂与氨酯树脂与环氧树脂与的混合物,信息保护层材料为氧化锌,胶粘层采用环氧树脂与丙烯酸树脂的共聚物,采用烘干固化,温度50°C,干燥时间 10秒,复合时作业速度150m/min,压力50kg/cm2,使薄膜附着在金属表面,再将薄膜剥离,剥离后将前述步骤所得的金属在冲压机中进行定位冲压,形成防伪金属盖。实施例9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转移层为纤维素树脂与环氧树脂与丙烯酸树脂的混合物,第二信息保护层材料为丙烯酸聚树脂与聚氨酯树脂与环氧树脂的共聚物,第二信息保护层与信息保护层之间印刷可视图案,再压印全息图纹,信息保护层材料为氧化硅,胶粘层采用丙烯酸树脂与聚氨酯树脂的共聚物,采用烘干固化,温度120°C,干燥时间 20秒,复合时作业速度120m/min,压力8kg/cm2,使薄膜附着在金属表面,再将薄膜剥离,剥离后将前述步骤所得的金属在冲压机中进行定位冲压,形成防伪金属盖。实施例10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转移层为纤维素树脂与环氧树脂与丙烯酸树脂的共聚物,第二信息保护层材料为丙烯酸聚树脂与聚氨酯树脂与环氧树脂的共聚物,信息保护层材料为金属铁,胶粘层采用丙烯酸树脂与聚氨酯树脂与环氧树脂共聚物的,采用烘干固化,温度120°C,干燥时间20秒,复合时作业速度120m/min,压力8kg/cm2,使薄膜附着在金属表面,再将薄膜剥离,剥离后将前述步骤所得的金属在冲压机中进行定位冲压,形成防伪金属盖。实施例11-20重复上述工艺,将实施例1-10中的树脂,都替换为其对应的改性树脂进行试验, 得到实施例11-20。经验证,上述工艺产生的金属盖制品均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权利要求
1. 一种防伪金属盖的制作工艺,所述工艺具体如下 1.1在薄膜表面涂覆一转移层; 1. 2涂覆第二信息保护层;1. 3在第二信息保护层上设有定位的信息图纹,所述信息图纹具有防伪设计; 1. 4在信息图纹上蒸镀信息保护层; 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还包括如下步骤1. 5复合工艺在信息保护层上进一步涂覆胶粘层并固化,将薄膜与金属表面进行复合,使薄膜定位附着在金属表面; 1. 6将薄膜剥离;1.7冲压在冲压机中,对步骤1. 6中的金属进行定位冲压,形成防伪金属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伪金属盖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5中, 所述胶粘层材料丙烯酸树脂或改性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或改性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或改性环氧树脂或前述物质共聚物/混合物,在温度50-150°C烘干固化,干燥时间10-60 秒,复合时作业速度20-150m/min,压力l_50kg/c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伪金属盖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对步骤1. 6中剥离的薄膜重新回收利用,重复工序1. 1-1. 6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伪金属盖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层材料为纤维素树脂或改性纤维素树脂、丙烯酸树脂或改性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或改性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或改性环氧树脂或前述物质共聚物/混合物或蜡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伪金属盖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保护层材料为丙烯酸树脂或改性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或改性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或改性环氧树脂或前述物质共聚物/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伪金属盖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图纹为具有防伪设计的全息图纹,或具有防伪设计的色彩图案,或上述的结合。
7.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伪金属盖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保护层材料为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或硫化锌或氧化硅或后两者的混合物。
8.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伪金属盖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保护层材料为铝,厚度为50-1000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金属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金属盖结构如下 金属盖;胶粘层; 信息保护层; 信息图纹; 第二信息保护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伪金属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保护层材料为丙烯酸树脂或改性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或改性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或改性环氧树脂或前述物质共聚物/混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伪金属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图纹为具有防伪设计的全息图纹,或具有防伪设计的色彩图案,或上述的结合。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伪金属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保护层材料为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或硫化锌或氧化硅或后两者的混合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伪金属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保护层材料为铝,厚度为 50-1000 埃。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伪金属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层为丙烯酸树脂或改性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或改性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或改性环氧树脂或前述物质共聚物/混合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金属盖的制作工艺,特别是涉及以膜为载体将信息图纹转移至金属表面并冲压形成防伪金属盖的工艺,以及由该工艺所生产的防伪金属盖。本发明一种防伪金属盖的制作工艺,所述工艺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复合工艺在信息保护层上进一步涂覆胶粘层并固化,将薄膜与金属表面进行复合,使薄膜定位附着在金属表面;将薄膜剥离;冲压在冲压机中,对上述步骤中的金属进行定位冲压,形成防伪金属盖。本发明以膜为载体的信息图纹转移,产品效果更为优越;实现信息图纹在金属表面的精确定位;复合后薄膜可以剥离,从而不会影响对金属的后续加工,可以根据需求冲压出特定形状的金属盖。而剥离后的薄膜循环使用,大大节省了成本。
文档编号B32B27/06GK102275676SQ20111011630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6日
发明者陈炜玲 申请人:陈炜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