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447083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三层聚酯薄膜和两层金属薄膜,所述聚酯薄膜和金属薄膜相间分布,相邻两个聚酯薄膜的中间设置有一层金属薄膜;电热膜的上、下两个表面均为聚酯薄膜,电热膜的中间层为聚酯薄膜;所述金属薄膜的表面涂覆有发热材料;可以在发热材料中加入三氧化二锑。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电热膜有五层结构,包含有两层金属薄膜,金属薄膜上涂覆有发热材料,发热效率高,发热面积大;金属薄膜上海涂覆有三氧化二锑,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能够延长电热膜的使用寿命;能够辐射远红外波,具有理疗保健功效。
【专利说明】—种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电热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采用电阻丝进行加热取暖的方法存在着发热面积小,发热效率低,电阻丝长时间使用容易氧化,寿命短,并且使用过程中辐射电磁波。因此,越来越多的电热膜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电热膜采用新材料代替电阻丝发热,能够节省铜、铝等金属。
[0003]现有技术中的电热膜一般采用三层结构,即两层聚酯薄膜之间具有一层金属薄膜,此种结构的电热膜也存在着发热效率低的问题。因此,开发出新型结构的电热膜来进一步提高电热膜的发热效率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包括三层聚酯薄膜和两层金属薄膜,所述聚酯薄膜和金属薄膜相间分布,相邻两个聚酯薄膜的中间设置有一层金属薄膜;电热膜的上、下两个表面均为聚酯薄膜,电热膜的中间层为聚酯薄膜;所述金属薄膜的表面涂覆有发热材料。
[0006]优选的,所述聚酯薄膜为选自聚酰亚胺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或聚芳酯中的任意一种、两种或三种。
[0007]优选的,所述聚芳酯为聚对羟基苯甲酸酯。
[0008]优选的,所述金属薄膜为金属铜或者铜镀镍,厚度为20-35 μ m。
[0009]优选的,所述发热材料为镍粉和石墨粉。
[0010]优选的,所述镍粉的粒径为200目,所述石墨粉的粒径为3500目。
[0011]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I)按照重量分数,将30份石墨粉和40份镍粉与50份环氧树脂进行充分的混合,得到混合物;
[0013](2)将步骤(I)制备得到的混合物涂覆在金属薄膜(2)的表面;
[0014](3)将步骤(2)得到的涂覆后的金属薄膜与聚酯薄膜(I)进行分层复合,得到五层结构的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
[0015](4)将步骤(3)得到的电热膜进行烘烤和干燥,得到成品。
[0016]优选的,按照重量份数,步骤(I)中加入2-5份的三氧化二锑。
[0017]优选的,步骤(4)的烘烤为红外线烘烤。
[0018]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电热膜有五层结构,包含有两层金属薄膜,金属薄膜上涂覆有发热材料,发热效率高,发热面积大;金属薄膜上海涂覆有三氧化二锑,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能够延长电热膜的使用寿命;此外能够辐射远红外波,具有理疗保健功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发明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_聚酯薄膜;2_金属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0022]实施例1
[0023]一种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包括三层聚酯薄膜I和两层金属薄膜2,本实施例中的聚酯薄膜I均为聚酰亚胺膜;所述聚酯薄膜I和金属薄膜2相间分布,相邻两个聚酯薄膜I的中间设置有一层金属薄膜2 ;电热膜的上、下两个表面均为聚酯薄膜1,电热膜的中间层为聚酯薄膜I ;所述金属薄膜2的表面涂覆有发热材料。
[0024]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5](I)按照重量分数,将30份3500目的石墨粉和40份200目的镍粉与50份环氧树脂进行充分的混合,得到混合物;
[0026](2)将步骤(I)制备得到的混合物涂覆在金属薄膜的表面;
[0027](3)将步骤(2)得到的涂覆后的金属薄膜的一侧与第一层聚酯薄膜进行复合,复合后用红外线进行烘烤,然后继续在涂覆后的金属薄膜的另一侧复合第二层聚酯薄膜,复合后进行烘烤,然后在第二层聚酯薄膜上复合第二层涂覆后的金属薄膜,复合后进行烘烤,继续复合第三层聚酯薄膜,得到五层结构的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
[0028](4)将步骤(3)得到的电热膜进行烘烤和干燥,得到成品。
[0029]实施例2
[0030]一种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包括三层聚酯薄膜I和两层金属薄膜2,本实施例中的聚酯薄膜从上到下依次为聚酰亚胺膜、聚对羟基苯甲酸酯膜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膜;所述聚酯薄膜I和金属薄膜2相间分布,相邻两个聚酯薄膜I的中间设置有一层金属薄膜2 ;电热膜的上、下两个表面均为聚酯薄膜1,电热膜的中间层为聚酯薄膜I ;所述金属薄膜2的表面涂覆有发热材料。
[0031]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2](I)按照重量分数,将30g的3500目的石墨粉和40g的200目的份镍粉、2g三氧化二锑与50g环氧树脂进行充分的混合,得到混合物;
[0033](2)将步骤(I)制备得到的混合物涂覆在金属薄膜2的表面;
[0034](3)将步骤(2)得到的涂覆后的金属薄膜的一侧与聚酰亚胺膜进行复合,复合后用红外线进行烘烤,然后继续在涂覆后的金属薄膜的另一侧复合聚对羟基苯甲酸酯膜,复合后进行烘烤,然后在聚对羟基苯甲酸酯膜的另一侧上复合第二层涂覆后的金属薄膜,复合后进行烘烤,继续复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膜,得到五层结构的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
[0035](4)将步骤(3)得到的电热膜进行烘烤和干燥,得到成品。
[0036]实施例3
[0037]—种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包括三层聚酯薄膜I和两层金属薄膜2,本实施例中的聚酯薄膜从上到下依次为聚酰亚胺膜、聚对羟基苯甲酸酯膜和聚酰亚胺膜;所述聚酯薄膜I和金属薄膜2相间分布,相邻两个聚酯薄膜I的中间设置有一层金属薄膜
2;电热膜的上、下两个表面均为聚酯薄膜1,电热膜的中间层为聚酯薄膜I ;所述金属薄膜2的表面涂覆有发热材料。
[0038]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9](I)按照重量分数,将30g的3500目的石墨粉和40g的200目的份镍粉、2g三氧化二锑与50g环氧树脂进行充分的混合,得到混合物;
[0040](2)将步骤(I)制备得到的混合物涂覆在金属薄膜2的表面;
[0041](3)将步骤(2)得到的涂覆后的金属薄膜的一侧与聚酰亚胺膜进行复合,复合后用红外线进行烘烤,然后继续在涂覆后的金属薄膜的另一侧复合聚对羟基苯甲酸酯膜,复合后进行烘烤,然后在聚对羟基苯甲酸酯膜的另一侧上复合第二层涂覆后的金属薄膜,复合后进行烘烤,继续复合聚酰亚胺膜,得到五层结构的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
[0042](4)将步骤(3)得到的电热膜进行烘烤和干燥,得到成品。
[0043]聚对羟基苯甲酸酯具有很高的耐热性,可以在315°C长期使用,还具有良好的热导性和耐磨性、耐辐射性。
[0044]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三层聚酯薄膜(I)和两层金属薄膜(2),所述聚酯薄膜(I)和金属薄膜(2)相间分布,相邻两个聚酯薄膜(I)的中间设置有一层金属薄膜(2);电热膜的上、下两个表面均为聚酯薄膜(1),电热膜的中间层为聚酯薄膜(I);所述金属薄膜(2)的表面涂覆有发热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薄膜为选自聚酰亚胺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或聚芳酯中的任意一种、两种或三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芳酯为聚对羟基苯甲酸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薄膜(2)为金属铜或者铜镀镍,厚度为20-35 μ 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材料为镍粉和石墨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镍粉的粒径为200目,所述石墨粉的粒径为3500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按照重量分数,将30份石墨粉和40份镍粉与50份环氧树脂进行充分的混合,得到混合物; (2)将步骤(I)制备得到的混合物涂覆在金属薄膜(2)的表面; (3)将步骤(2)得到的涂覆后的金属薄膜与聚酯薄膜(I)进行分层复合,得到五层结构的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 (4)将步骤(3)得到的电热膜进行烘烤和干燥,得到成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步骤(I)中加入2-5份的三氧化二锑。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节能高温纳米微晶红外电热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烤为红外线烘烤。
【文档编号】B32B33/00GK103561488SQ201310513538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5日
【发明者】孙甫 申请人:天津市旺东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