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质量高纯度的本色竹绒毛浆的清洁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96060阅读:9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制浆领域,具体为一种高质量高纯度的本色竹绒毛浆的清洁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绒毛浆是一种用于生产各类吸液性的卫生用品如妇女卫生用品、婴儿尿布、成人失禁产品、溢乳垫、一次性护理垫等的专用浆种。其产品特点是,具有较低耐破度,柔软舒适,有弹性,吸水保水性好,较高蓬松度,较高单根纤维强度,较高纯度,易起绒离解,粉尘少,以及良好抑菌抗菌抗过敏性等卫生指标符合要求。

目前,绒毛浆的生产原料主要是漂白木浆为主,有些也加入一些漂白棉短绒浆,业内人士认为生产绒毛浆最好的原料是针叶木,而我国木材和棉短绒受种植面积、生长周期、生态平衡、生产成本以及环保因素等因素的约束导致其产量有限,加上我国森林资源匮乏,耕地保护使得国内棉、木纤维原料供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满足相关行业的原料需求,现有的漂白木浆多为进口,给国内相关行业带来较大成本压力,因此,如何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天然、再生纤维素纤维来弥补原料的不足,满足市场对绒毛浆的需要,促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实际和紧迫的问题。我国富集大量的竹材原料,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生长快、成材早、可生物降解、良好的抗菌抑菌性、可连续利用等特点,且竹材纤维的制浆造纸特性介于针叶木纤维和阔叶木纤维之间,纤维细长,纤维平均长度为1.5-2.0mm,最长可达5mm,宽度一般为15-18μm,壁厚腔小,密度大,纤维较挺硬,纤维细胞约占总细胞含量的50%-60%。基于竹材原料的上述优良特性,竹材具备生产绒毛浆的先天条件。

目前市售绒毛浆基本是漂白浆,漂白多采用高效的含氯漂剂漂白,有些黑商为满足高白度及好的视觉效果,人为添加荧光增白剂等禁用添加剂,这样一来,不仅增加漂白段所需化学品用量,相应的设备投入,制浆得率的下降,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成本增加等问题,而且导致漂白废水(含大量三氯甲烷、氯代酚类化合物、氯代二噁英和呋喃等有毒的氯代有机物)的达标处理难度大的问题,由此带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及生物体的危害性等严重问题。并且漂白绒毛浆在加工起绒时由于纤维经过了漂白过程,纤维不得不遭受解聚降解,导致加工起绒粉尘多,不仅影响工作环境,影响操作者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产品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质量高纯度的本色竹绒毛浆的清洁制备方法。将KP竹浆板改性从而制备本色竹绒毛浆,工艺流程简单,方便灵活,所用化学药品清洁环保,生产效率高,所得绒毛浆质量易于控制,可在较短时间内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环境污染低的本色竹绒毛浆,也可用于生产纤维素衍生物产品,扩大了KP竹浆板的应用范围,提高了附加值,可工业化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质量高纯度的本色竹绒毛浆的清洁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准备:将KP竹浆板进行充分均匀的疏解,制备为浆料。可用间歇式中浓或高浓水力碎解机,中浓碎解后纸浆的质量浓度为7%-12%,高浓碎解纸浆的质量浓度为12%-18%,碎解无需加热,碎解温度为室温。具体操作是,将需疏解的KP竹浆板通过称重的运输机送进有一定储水量的碎浆机内,从而精确掌握疏解纸浆浓度。该操作可尽可能保留纤维原来的长度,尽可能减少纤维被切断;

(2)热分散: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浆料送入热分散机。

控制热分散温度为60-90℃,加热时间5-15min,常压,进浆的质量浓度3-10%,出浆的质量浓度3-15%。

热分散系统由脱水区、加热区和热分散区三部分组成。其中脱水区包括脱水螺旋、输送螺旋和压榨螺旋;加热区包括料塞螺旋、撕碎螺旋、加热螺旋和喂料螺旋;热分散区只有热分散装置。

疏解后的浆料流程大致为,进入脱水区的浆料由质量浓度为3-10%浓缩到约30%,再进入料塞螺旋,料塞螺旋产生剪切力作用于浆料,对浆料产生预分散作用,分散后的浆料进入撕碎螺旋,撕碎螺旋将浆料撕裂、挤碾成疏松的竹纤维丝,起到进一步破坏纤维残留的初生壁,使得次生壁上大量的纤维素充分暴露,扩大纤维的比表面面积,利于药液渗透增强的作用,还可使纤维在后续的加热过程中均匀、充分地加热,利于纤维与碱液的反应更加充分均匀,同时为成品均一的、高质的纤维成分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料塞螺旋机、撕碎螺旋对浆料的分散、撕裂、挤碾作用,可进一步破碎杂细胞(包括细小纤维等),使其尺寸进一步减小便于在后续的浮选、洗涤段中排除,有效降低浆中杂细胞含量,若浆中存在较多杂细胞,由于杂细胞分子链短,易吸水润胀,细胞壁薄,易破碎,残留在浆中,导致成纸时增加纸页的紧度和结合强度及脆性,为此需尽可能除去杂细胞,提纯纸浆同时降低成纸的紧度和结合强度及脆性,利于绒毛浆板的后续加工起绒。本专利所用的热分散机由于在废纸脱墨及胶粘物控制与去除领域属现有技术,因此其具体构造不再赘述。

进一步优化方案中,热分散系统中的料塞螺旋处加入氢氧化钠进行碱抽提,相对于绝干浆质量,氢氧化钠用量0.5-5.0%;在热分散系统中的料塞螺旋处加入氢氧化钠,充分利用料塞螺旋机、撕碎螺旋对浆料的分散、撕裂、挤碾作用,以及后续的热分散装置对纤维温和的、均匀的搓揉、分散作用,使得碱抽提作用趋于单根纤维,对纤维的润胀作用,对胞壁中的多戊糖类半纤维素、灰分、有机溶剂抽出物、短链的纤维素等杂质的碱性氧化作用以及碱性降解作用更加奏效,进一步纯化纤维,削减绒毛浆浆板纤维间结合力,提高浆板的蓬松度及吸水性,易于起绒离解,且加工起绒时粉尘少。

(3)浮选:将步骤(2)得到的浆料进入浮选机浮选。

浮选是利用矿业浮选法选矿的原理,根据纤维、灰分、有机溶剂抽出物、短链的纤维素等组成的可润湿性不同,运用不同颗粒具有不同的表面性能的机理来达到分离的目的。该方法是将空气鼓入稀释的纤维-水悬浮液中,憎水性的颗粒由于受到水的排斥力附聚到空气泡上,然后一起上浮至液体表面,含有憎水性颗粒的泡沫由机械逆流或真空抽吸被除去。本申请所用的浮选机由于在废纸脱墨及胶粘物控制与去除领域属现有技术,因此其具体构造不再赘述。

浮选的工艺条件:浆质量浓度为0.8-1.5%,温度室温,时间8-20min。

浮选的目的是,有效除去纤维悬浮液中颗粒直径在10-250μm范围内的憎水性的非纤维素杂质。

(4)洗涤:将步骤(3)得到的浆料经真空洗浆机洗涤浓缩,所产生的洗涤废液排除;洗涤时可用两台真空洗浆机充分洗涤浓缩。经真空洗浆机浓缩后浆料质量浓度为10-15%。

浮选与洗涤的结合,起到互补作用。浮选除去颗粒直径在10-250μm范围内的、疏水性的非纤维素杂质,而洗涤除去颗粒直径在10μm以内的、亲水性的非纤维素杂质,本专利将洗涤段安排在浮选段之后,主要目的是通过洗涤段除去浮选段没有除净的亲水性的、尺寸较小的杂质,这样浮选与洗涤的有机结合无疑是进一步纯化纤维,有效克服竹材原料中半纤维素含量高、灰分高、有机溶剂抽出物高、杂细胞多等自身存在的弱点,利于绒毛浆板的后续加工起绒,有效减少了在起绒分散中对纤维的损伤,且纤维化能耗低,柔软性增加,吸液量增加,粉尘减少,降低成本,减少污染。

进一步优化方案中,所述步骤(3)中,浆料浮选时加入捕集剂,相对于绝干浆质量,捕集剂用量0.1-1.5%。浮选的先决条件是杂质必须与纤维脱离,从而能在纤维悬浮液中自由移动,同时杂质必须保证具有疏水性的表面,并保持一定的尺寸大小(颗粒直径在10-250μm范围)。所述的捕集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等。在捕集剂的作用下,可将尺寸较小的杂质捕集成较大的聚团颗粒,使其颗粒直径在10-250μm范围之间,并给予这些聚团以憎水性的表面,利于这些杂质通过浮选除去。

(5)抄造:后续绒毛浆在抄造成绒毛浆板的过程除在配浆池中加入杀菌剂,以及在网前箱加入解键剂外,其余抄造与普通造纸浆板抄造类似,普通造纸浆板的抄造惯用的工艺、流程是造纸工作者熟知的。

进一步优化方案中,所述步骤(5)中,在配浆池加入杀菌剂,相对于绝干浆质量,杀菌剂用量0.1-0.5%。所述的杀菌剂为烷基咪唑啉季铵盐,该杀菌剂除了具有杀菌性能外,还可软化纤维和消除静电及优良的乳化、分散等性能,并且可生物降解,污染大大减轻。此杀菌剂是通过改变致病菌胞浆膜的通透性,使菌体物质外渗,阻碍其代谢而使致病菌死亡,其杀微生物作用机制是①改变细胞的渗透性,水分进入使菌体肿胀破裂;②具良好的表面活性作用,可高度聚集于菌体表面,影响致病菌的新陈代谢;③使蛋白质变性;④灭活菌细胞内的脱氢酶、氧化酶及能分解葡萄糖、琥珀酸盐、丙酮酸盐等酶系统。

在网前箱加入解键剂,相对于绝干浆质量,解键剂用量0.1-2.5%。所述的解键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烷基二苯醚磺酸钠及聚氧化乙烯等,解键剂的作用原理是:赋予纤维表面电荷,或吸附在浆料纤维表面形成一层滑而不粘的水合膜,使浆料纤维具有良好的悬浮性,使纤维相互滑过而不相互接触,减少了纤维间相互粘着的机会,纤维絮聚、缠结大大减轻,一方面有效改善成纸组织匀度,另一方面降低了纤维间的氢键结合,降低了成纸的结合强度,使其在后续加工起绒时易分散起绒,利于降低纤维化能耗,且加工起绒时粉尘减少,未纤维化的浆片量减少,利于工作环境的改善和提高产品合格率。

采用以上方法所制得的本色竹绒毛浆耐破指数0.45-0.85kPa·m2/g,特性粘度700-900mL/g,白度35-45%ISO,二氯甲烷抽出物0.1-0.2%,吸水时间5.5-9.0s,吸水量7.0-10.0g/g,多戊糖5%以下,S10 6%以下,S18 4%以下,灰分0.5%以下,干蓬松度17-22cm3/g,紧度0.55g/cm3,纤维均长1.8-2.2mm,零距抗张指数1.5×103-2.3×103N·m/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抑菌率99%以上,对白色念珠菌抑菌率98%以上。

本发明以传统的KP本色竹浆(竹浆的制备90%以上采用硫酸盐法即KP法)为原料,本色KP竹浆制备的工艺条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用的工艺,没有特别的要求,因此本色竹浆的制备简单易得。本色KP竹浆α—纤维素含量一般为82-90%,特性粘度多为900-1300mL/g左右是制备绒毛浆较好的原料,但其卡伯值偏高为12-18左右,灰分较高为2-3%左右,多戊糖含量较大一般为8-14%,二氯甲烷抽出物1.5%上下,S10 8-13%左右,S18 6-10%左右,这些指标不利于绒毛浆板的生产。本发明通过物理的分散与化学的碱抽提相结合,进一步破坏纤维残留的初生壁,使得次生壁上大量的纤维素充分暴露,同时破碎杂细胞(包括细小纤维等),加上碱对胞壁中的多戊糖类半纤维素、灰分、有机溶剂抽出物、短链的纤维素等杂质的碱性氧化作用及碱性降解作用,使这些杂质的结构尺寸进一步变小,为后续的浮选和洗涤除杂质创造了有利必要条件,从而提高了纤维均一性,削减绒毛浆浆板纤维间结合力,提高浆板的蓬松度及吸水性,易于起绒离解,纤维化能耗低,且加工起绒时粉尘少,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生产出的本色竹绒毛浆完全能够满足绒毛浆产品的要求;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体现在:

(一)、本发明全程不使用漂白剂、荧光粉等有害化学试剂,从源头上杜绝危害环境和生物体健康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三氯甲烷、氯代酚类化合物、氯代二噁英和呋喃等有毒的氯代有机物)的产生,是新一代对环境对人体无害无污染的健康环保型产品,保持了绒毛浆纯正、天然的本质特色,行业人士认为是从大自然中“生产出来的产品”,代表着时尚、健康、环保、低碳。

(二)、本发明以“挖潜创新,务必求实”为引领,以“开发竹材纤维制备新技术”为依托,以“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价值”为手段。结合我国的国情,利用我国物美价廉的竹材代替或部分代替木材和棉短绒生产高附加值的绒毛浆产品,开发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绒毛浆制备工艺,不仅解决了棉短绒、木材等天然原料受种植面积、生长周期、生态平衡以及成本等因素的约束导致其产量有限问题,使得绒毛浆产品的生产领域中又多了一种新的可持续再生的新原料,而且生产成本大大降低,缓解了我国相关行业的原料成本压力,尤其可缓解或杜绝由于我国木材原料匮乏不得不依靠进口造成国外投机商进口木浆的垄断。

(三)、本发明利用本色KP竹浆板为原料,经物理法与化学法相结合处理,区别于传统的漂白木绒毛浆制备主要流程方法:原料收集运输—备料—经硫酸盐法或亚硫酸盐法蒸煮或化学机械法制浆—洗涤—筛选净化—经多段含氯漂剂漂白—经抄造成漂白绒毛浆板。解决现有绒毛浆生产原料不足、生产周期较长,生产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生产产能受限,成浆收获率低,原料利用率较低,投资较大,氯代有机物污染严重,漂白绒毛浆板加工起绒时纤维损伤较多及粉尘多等问题。

(四)、本发明制备的本色绒毛浆具有高的抑菌抗菌抗过敏性,且柔软舒适。在特殊时期(包括婴幼儿期、女性经期、失禁期等)使用本发明的本色绒毛浆制品,可有效减少治病菌感染及刺激过敏的几率。

(五)、采用本发明工艺制备本色竹绒毛浆,具有工艺流程简单,生产效率较高,生产产能较高,成浆收获率较高,原料利用率较高,投资较省,所用化学药品清洁环保,绒毛浆板具有较低耐破度,柔软舒适,有弹性,吸液性好,易起绒离解,粉尘少,以及良好抑菌抗菌抗过敏性等卫生指标符合要求。生产出的本色竹绒毛浆完全能够满足绒毛浆产品的要求,也可用于生产纤维素衍生物产品。从而可实现造纸工业持续发展与保护环境协调一致,如果能够在生产中应用,会给企业带来很好的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

(1)将市售本色KP竹浆料充分均匀疏解;

采用疏解作用较温和的间歇式中浓水力碎解机,疏解作用主要靠锥形螺旋移动浆料所产生的泵送作用,疏解效果极佳,将竹浆板疏解分散成均匀纤维悬浮液,这里所用的间歇式中浓水力碎解机,中浓碎解纸浆浓度为7%-12%,碎解无需加热,碎解温度为室温。具体操作是,将需疏解的竹浆板通过称重的运输机送进有一定储水量的碎浆机内,从而精确掌握疏解纸浆浓度。

市售本色KP竹浆板α—纤维素的质量含量一般为82-90%,特性粘度为900-1300mL/g左右,卡伯值为12-18左右,灰分为2-3%左右,多戊糖含量一般为8-14%,二氯甲烷抽出物1.5%上下,S10 8-13%左右,S18 6-10%左右。

(2)疏解后的浆料经稀释后送入热分散机,同时加氢氧化钠进行碱抽提。

热分散时间5min,温度90℃,进浆质量浓度10%,出浆质量浓度3%,相对于绝干浆质量,氢氧化钠用量5%。

在热分散系统中的料塞螺旋处加入氢氧化钠,充分利用料塞螺旋机、撕碎螺旋对浆料的分散、撕裂、挤碾、剪切、摩擦和药液混合等物理作用,以及后续的热分散装置对纤维温和的、均匀的搓揉、分散作用,使得碱抽提作用趋于单根纤维,对纤维的润胀作用,对残留初生壁的破坏程度,对胞壁中的多戊糖类半纤维素、灰分、有机溶剂抽出物、短链的纤维素等杂质的碱性氧化作用以及碱性降解作用更加奏效,使这些杂质的结构尺寸进一步变小,为后续的浮选和洗涤除杂质创造了有利的必要条件,从而进一步纯化纤维,削减绒毛浆浆板纤维间结合力,提高浆板的蓬松度及吸水性,易于起绒离解,且加工起绒时粉尘少;本发明中热分散对纸浆纤维的作用十分温和,可防止对纤维的伤害,减少了纤维碎片及细小纤维的产生量。

(3)热分散后的浆料用水稀释,再进入浮选机浮选,同时加入捕集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

浮选的工艺条件:浆的质量浓度0.8%,温度室温,时间20min,相对于绝干浆质量,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用量1.5%。

(4)将浮选后的浆料经真空洗浆机洗涤浓缩,所产生的洗涤废液排除。

浮选与洗涤的结合,起到互补作用,有效除去热分散破碎的杂质,以及碱性的降解产物。浮选除去颗粒直径在10-250μm范围内的、疏水性的非纤维素杂质,而洗涤除去颗粒直径在10μm以内的、亲水性的非纤维素杂质,本申请将洗涤段安排在浮选段之后,主要目的是通过洗涤段除去浮选段没有除净的亲水性的、尺寸较小的杂质,这样浮选与洗涤的有机结合无疑是进一步纯化纤维,有效克服竹材原料中半纤维素含量高、灰分高、有机溶剂抽出物高、杂细胞多等自身存在的弱点,利于绒毛浆板的后续加工起绒,有效减少了在起绒分散中对纤维的损伤,且纤维化能耗低,柔软性增加,吸液量增加,粉尘减少,降低成本,减少污染。

(5)经洗涤后浆料进入浆板抄造车间。

洗涤后的浆料在配浆池中加入杀菌剂,配浆池浆质量浓度为4%,相对于绝干浆质量,杀菌剂烷基咪唑啉季铵盐的用量为0.5%。在网前箱加入解键剂,相对于绝干浆质量,解键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用量2.5%,网前箱浆的质量浓度为0.5%。

其余抄造与普通造纸浆板抄造类似,普通造纸浆板的抄造惯用的工艺、流程是造纸工作者熟知的。

所制得的本色竹绒毛浆耐破指数0.82kPa·m2/g,特性粘度870mL/g,白度45%ISO,二氯甲烷抽出物0.1%,吸水时间5.5s,吸水量7.3g/g,多戊糖4.3%,S10 5.6%,S183.2%,灰分0.4%,干蓬松度17cm3/g,紧度0.55g/cm3,纤维均长1.85mm,零距抗张指数1.8×103N·m/g。

实施例2:

其它内容如实施例1,制备过程中包括以下步骤:

(1)将市售本色KP竹浆料充分均匀疏解;

(2)疏解后的浆料经稀释后送入热分散机,分散同时加入氢氧化钠进行碱抽提。

热分散时间15min,温度60℃,进浆质量浓度3%,出浆质量浓度15%,相对于绝干浆质量,氢氧化钠用量3.5%。

(3)热分散后的浆料用水稀释,再进入浮选机浮选,同时加入捕集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浮选的工艺条件:浆质量浓度1.5%,温度室温,时间8min,相对于绝干浆质量,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用量1.0%。

(4)将浮选后的浆料经真空洗浆机洗涤浓缩,所产生的洗涤废液排除。

(5)经洗涤后浆料进入浆板抄造车间。

洗涤后的浆料在配浆池中加入杀菌剂,配浆池浆质量浓度为4%,相对于绝干浆质量,杀菌剂烷基咪唑啉季铵盐用量0.1%。在网前箱加入解键剂,相对于绝干浆质量,解键剂聚氧化乙烯用量0.1%,网前箱浆的质量浓度为0.5%。

其余抄造与普通造纸浆板抄造类似,普通造纸浆板的抄造惯用的工艺、流程是造纸工作者熟知的。

所制得的本色竹绒毛浆耐破指数0.45kPa·m2/g,特性粘度710mL/g,白度35%ISO,二氯甲烷抽出物0.17%,吸水时间9.0s,吸水量10.0g/g,多戊糖3.7%,S10 4.5%,S18 2.9%,灰分0.3%,干蓬松度21cm3/g,紧度0.55g/cm3,纤维均长2.15mm,零距抗张指数2.3×103N·m/g。

实施例3:

其它内容如实施例1,制备过程中包括以下步骤:

(1)将市售本色KP竹浆料充分均匀疏解;

(2)疏解后的浆料经稀释后送入热分散机,分散同时加入氢氧化钠进行碱抽提。

热分散时间12min,温度80℃,进浆质量浓度7%,出浆质量浓度10%,相对于绝干浆质量,氢氧化钠用量0.5%。

(3)热分散后的浆料用水稀释,再进入浮选机浮选,同时加入捕集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浮选的工艺条件:浆液质量浓度为1.2%,温度室温,时间15min,相对于绝干浆质量,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用量0.1%。

(4)将浮选后的浆料经真空洗浆机洗涤浓缩,所产生的洗涤废液排除。

(5)经洗涤后浆料进入浆板抄造车间。

洗涤后的浆料在配浆池中加入杀菌剂,配浆池浆质量浓度为4%,相对于绝干浆质量,杀菌剂烷基咪唑啉季铵盐用量0.35%。在网前箱加入解键剂,相对于绝干浆质量,解键剂烷基二苯醚磺酸钠用量1.8%,网前箱浆的质量浓度为0.5%。

其余抄造与普通造纸浆板抄造类似,普通造纸浆板的抄造惯用的工艺、流程是造纸工作者熟知的。

所制得的本色竹绒毛浆耐破指数0.85kPa·m2/g,特性粘度890mL/g,白度45%ISO,二氯甲烷抽出物0.12%,吸水时间7.0s,吸水量8.6g/g,多戊糖4.6%,S10 5.1%,S18 3.7%,灰分0.3%,干蓬松度19cm3/g,紧度0.55g/cm3,纤维均长2.08mm,零距抗张指数1.5×103N·m/g。

抑菌性测试:

1、测试对象:实施例1-3制备的高质量高纯度的本色竹绒毛浆;

2、测试指标: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

3、实验方法:参考GB/T 20944.3—2008;

4、实验结果:见下表所示。

表实施例1-3制备高质量高纯度的本色竹绒毛浆抑菌性测试结果

注金葡菌指金黄色葡萄球菌,Wo标准空白试样“0”接触时间的细菌(或霉菌)浓度CFU/mL;Wt标准空白试样振荡18h后的细菌(或霉菌)浓度CFU/mL;Qt抗菌织物试样振荡18h后的细菌(或霉菌)浓度CFU/mL。

由上表得知,本发明的本色竹绒毛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达99%以上,对白色念珠菌达98%以上,因此本发明的本色竹绒毛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均具有很强的抑菌抗菌性。

实施例3:

采用实施例1中的方法步骤,其余参数完全一直,仅在热分散步骤中不加氢氧化钠,所得本色竹绒毛浆的性能指标如下:

热分散中未加氢氧化钠,所制得的本色竹绒毛浆耐破指数1.09kPa·m2/g,吸水时间8.5s,吸水量5.8g/g,多戊糖5.4%,S10 7.8%,S18 4.1%,灰分0.51%,干蓬松度15cm3/g,紧度0.64g/cm3,纤维均长1.67mm,零距抗张指数1.58×103N·m/g。

由实施例3与实施例1比较可知,热分散中加了氢氧化钠与未加氢氧化钠比较,所制得的本色竹绒毛浆的性能指标,前者比后者耐破指数下降了24.8%,吸水时间下降3s,吸水量增加了25.9%,多戊糖下降了20.4%,S10下降了28.2%,S18下降了22%,灰分下降了21.6%,干蓬松度增加了13.3%,紧度下降了14.1%,纤维均长增加了10.8%,零距抗张指数增加了13.9%。分析原因为:利用了碱可使纤维润胀作用,以及对胞壁中的多戊糖类半纤维素、灰分、有机溶剂抽出物、短链的纤维素等杂质的碱性氧化作用以及碱性降解作用,导致这些杂质的结构尺寸进一步变小,为后续的浮选和洗涤除杂质创造了有利的必要条件,从而进一步纯化纤维,削减绒毛浆浆板纤维间结合力,提高浆板的蓬松度及吸水性,加之热分散系统中的料塞螺旋机、撕碎螺旋对浆料的分散、撕裂、挤碾、剪切、摩擦和药液混合等物理作用,以及后续的热分散装置对纤维温和的、均匀的搓揉、分散作用,使得碱抽提作用趋于单根纤维,使得碱作用更加完全、均匀、彻底。

实施例4:

采用实施例1中的方法步骤,其余参数完全一致,仅在浮选段中不加捕集剂所得本色竹绒毛浆的性能指标如下:

浮选段未加,所制得的本色竹绒毛浆耐破指数0.96kPa·m2/g,吸水时间6.3s,吸水量6.4g/g,多戊糖5.0%,S10 6.5%,S18 3.9%,灰分0.46%。

由上可知,浮选段加了捕集剂后,制得的本色绒毛浆的纯度及吸水量均有所提高,耐破指数及吸水时间有所下降,具体表现为:浮选段加了与未加捕集剂比较,所制得的本色竹绒毛浆的性能指标,前者比后者耐破指数下降了14.6%,吸水时间下降近1s,吸水量增加了14.1%,多戊糖下降了14.0%,S10下降了13.8%,S18下降了17.9%,灰分下降了13.0%。分析原因为:捕集剂的作用是可将尺寸较小的杂质捕集成较大的聚团颗粒,使其颗粒直径在可被浮选除去的范围之内,并给予这些聚团以憎水性的表面,利于这些杂质通过浮选除去。为此,浮选可净化浆料,提高浆料纯度。

实施例5:

采用实施例1中的方法步骤,其余参数完全一致,仅在网前箱不加解键剂,所得本色竹绒毛浆的性能指标如下:

在网前箱不加解键剂,所制得的本色竹绒毛浆耐破指数1.29kPa·m2/g,紧度0.67g/cm3

由上可知,在网前箱加了解键剂,所制得的本色竹绒毛浆耐破指数及紧度明显下降。加解键剂与不加比较得出,前者比后者耐破指数下降了36.4%,紧度下降了17.9%。分析原因为:解键剂的加入可有效防止或减少纤维间的接触,减少或阻止纤维间的氢键结合,从而降低了纤维间的结合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