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罗布麻混纺纱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1180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纺纱及其生产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罗布麻混纺纱线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芦荟粘胶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透气、舒爽、容易染色等优点;芦荟粘胶纤维强力好,耐摩性好,手感柔软,纤维亮丽;芦荟粘胶纤维的中的营养也对皮肤有保健作用,能滋润皮肤,并能护肤健体,当服饰接触人体皮肤表面,有一种滑爽透气的感觉。但湿态断裂强度小,利用纯芦荟粘胶纤维制得的织物缩水变形大。

天丝纤维是一种人造纤维素纤维,吸湿性好,光泽亮丽,手感轻柔滑爽,耐磨性好,染色性能好,上染率高,不易退色,染色牢度佳。强力高,湿摸量大,干湿态断裂强度接近,刚性好,但天丝纤维作为纤维素纤维,不但存在抗皱性能差的不足,而且成本还较高。

罗布麻纤维是天然纤维素纤维,属于绿色环保纤维,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颜色呈现黄灰色或褐色等,其横截面为不规则的三角、多边、扁圆形形状,纤维端部呈钝角型,纤维中心有细长的空腔、裂缝和孔洞等,纵向表面分布较多的裂纹、微孔和小孔等,毛细效应好,吸附性好,吸湿透气性好,抗霉菌,抑菌杀菌性好,含有多种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手感柔软,显微结构稳定,耐热性好,耐晒性好,防紫外线好,取向度高,细度细,强度大,断裂伸长小,坚固耐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罗布麻混纺纱线,该混纺纱包括芦荟纤维,天丝纤维,以及罗布麻纤维,所述芦荟纤维的重量含量占50-60%,天丝纤维的重量含量占40-50%,罗布麻纤维的重量含量占10-15%;所述罗布麻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原料和毛加油、制条、并条、粗纱和细纱工序。

混纺纱性能指标为:单纱断裂强度30.0~40.0cn/tex,单纱断裂强度变异系数cv值9~15.0%,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cv值12~17%。

所述芦荟纤维的物理指标为:单纤维线密度2d,长度45.00mm,干态断裂强度3cn/dtex,湿态断裂强度2cn/dtex,干态断裂伸长率22%,湿态断裂伸长率23%,质量比电阻lg(ω.g/cm2)8,回潮率12%

所述天丝纤维细度17~20μm,平均细度19μm,长度30~51㎜,平均长度28㎜,细度离散在22%,长度离散为23%,干断裂强度1.3~1.5cn/dtex,回潮率15%。

所述罗布麻纤维的物理指标:线密度2dtex,长度40.00mm,干态断裂强度4cn/dtex,湿态断裂强度3cn/dtex,干态断裂伸长率33%,回潮率1%.

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和毛加油工序:在和毛过程中,要采取平铺直取的方法,确保混合均匀,原料的配毛和油水工艺是决定梳毛和细纱等工序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减小纤维的损伤,提高纤维的抱合力,减少静电的不良影响,改善纤维的可纺性,根据混合纤维的情况,要加入适量的和毛油、防滑剂和抗静电剂等,所述加油量为原料总重量的0.7%,加水量为原料总重量的7~10%,加抗静电剂为原料总重量的1.5~1.7%,密封36h,让和毛油剂被所有原料吸收充分,达到均衡的上机回潮率,并合理控制车间的温湿度,以确保各工序的顺利进行。在和毛过程中,要保证混料开松混合均匀。

梳毛制条工序:将闷好后的原料喂入梳毛机,采用勤喂入、薄喂入、均匀喂入、轻定量、低速度、中隔距、小速比的工艺原则,要使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适当降低刺辊和锡林的转速,合理放大各梳理隔距,可减少对纤维的损伤。合理选择锡林与刺辊的线速度比,确保纤维能够顺利转移;梳毛制条工序车间的相对速度要控制在60-70%,以减小静电的不良影响,其出条重量16.8g/5m,出条速度45.0m/min,喂毛量47g/次,刺辊速度减小到630~730r/min,锡林速度325~360r/min,盖板速度74mm/min,道夫速度21.5~24.5r/min,锡林~道夫之间的隔距为0.15mm,锡林~盖板隔距为13、11、11、11、13/1000英寸;

并条工序:并条工序车间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2~75%,温度控制在22.5~24℃;头并采用6根并合,二道与三道采用8根并合,车速不宜过高,车速采用165~189m∕min,车速适当偏低控制,能有效降低断头;采用三道混并,有利于降低重量不匀率,采用口径适当偏小的喇叭口,能增加条子和纤维之间的抱合力,避免粗纱机机后引条时,意外牵伸加大引起断头,头并采用6根喂入,出条重量16.4g/5m,隔距14.5×22mm,喇叭口径3.6mm;二并采用8根喂入,出条重量15.6g/5m,隔距14×21mm,喇叭口径3.4mm;三并采用8根喂入,出条重量15.2g/5m,隔距13.5×20mm,喇叭口径3.4mm;

粗纱工序:粗纱工序车间相对湿度控制在62~68%,以保证生产能够正常进行,牵伸倍数5.4~6.7倍,粗纱定量5.0~5.6g/10m,隔距24×34.0mm,捻系数54~70,轴向卷绕密度3.235~3.355圈/cm,锭速570~690r/min,前罗拉速度164~177r/min,适当降低粗纱前罗拉的速度,减少纤维缠绕现象,减少生产中的断条,提高条子的质量,捻系数偏大掌握,控制伸长率,减少细节的产生;

细纱工序:采用硬度适中的胶辊,加强对浮游纤维的有效控制,防止纤维缠绕胶辊,增加断头而造成纱疵,采用新型优质的纺专器材,如压力棒上销、压力棒钳口隔距块和花纹胶圈及镀鉻钢丝圈等,确保设备状态处于较好的状态,优化工艺参数,并确定工艺上车合格率,捻度900~1100捻/米,锭速13800~16000r/min,温度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

在细纱工序后还包括络筒工序、倍捻工序和蒸纱工序:

络筒工序:络筒采用意大利savio机型,车速790~950r/min;捻接气压3.6~4.2bar,纱线平衡气压3.0~3.2bar,电清参数为:n6=5.0,ds=2.6,ls=1.6cm,dl=1.26,ll=52cm,-d=24%;-l=42cm。

倍捻工序:采用短纤倍捻机tdn120型,锭速4400~5500r/min,捻度300~540捻/米,超喂率1.6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以28英支混纺纱为例,采用芦荟纤维,天丝纤维,罗布麻纤维混纺重量的百分比为50:40:10,其制备方法如下:

原料和毛加油工序:加油量为原料总重量的0.7%,加水量为原料总重量的7~10%,加抗静电剂为原料总重量的1.5~1.7%,密封36h,让和毛油剂被所有原料吸收充分,达到均衡的上机回潮率,并合理控制车间的温湿度,以确保各工序的顺利进行。

梳毛制条工序:梳毛制条工序车间的相对速度要控制在60-70%,以减小静电的不良影响,其出条重量16.8g/5m,出条速度45.0m/min,喂毛量47g/次,刺辊速度减小到630~730r/min,锡林速度325~360r/min,盖板速度74mm/min,道夫速度21.5~24.5r/min,锡林~道夫之间的隔距为0.15mm,锡林~盖板隔距为13、11、11、11、13/1000英寸;

并条工序:并条工序车间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2~75%,温度控制在22.5~24℃;头并采用6根并合,二道与三道采用8根并合,车速不宜过高,车速采用165~189m∕min,头并采用6根喂入,出条重量16.4g/5m,隔距14.5×22mm,喇叭口径3.6mm;二并采用8根喂入,出条重量15.6g/5m,隔距14×21mm,喇叭口径3.4mm;三并采用8根喂入,出条重量15.2g/5m,隔距13.5×20mm,喇叭口径3.4mm;

粗纱工序:粗纱工序车间相对湿度控制在62~68%,以保证生产能够正常进行,牵伸倍数5.4~6.7倍,粗纱定量5.0~5.6g/10m,隔距24×34.0mm,捻系数54~70,轴向卷绕密度3.235~3.355圈/cm,锭速570~690r/min,前罗拉速度164~177r/min,适当降低粗纱前罗拉的速度,减少纤维缠绕现象,减少生产中的断条,提高条子的质量,捻系数偏大掌握,控制伸长率,减少细节的产生;

细纱工序:捻度900~1100捻/米,锭速13800~16000r/min,温度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

在细纱工序后还包括络筒工序、倍捻工序和蒸纱工序:

络筒工序:络筒采用意大利savio机型,车速790~950r/min;捻接气压3.6~4.2bar,纱线平衡气压3.0~3.2bar,电清参数为:n6=5.0,ds=2.6,ls=1.6cm,dl=1.26,ll=52cm,-d=24%;-l=42cm。

倍捻工序:采用短纤倍捻机tdn120型,锭速4400~5500r/min,捻度300~540捻/米,超喂率1.67。

通过以上方法制备的混纺纱性能指标为:单纱断裂强度30.0~40.0cn/tex,单纱断裂强度变异系数cv值9~15.0%,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cv值12~1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