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带原纸、盖带原纸的制造方法和盖带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69413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子元件包装领域,特别是配合载带使用的盖带所采用的原纸以及盖带原纸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元器件的包装、运输和取用等方面必须要有相应的载体,目前片式电子元器件的包装是将卡纸分切后打出载物孔,用封底带封住载物孔底部,然后放入片式元件,随后用盖带将载物孔封住,使用时边揭开盖带边取用载物孔内的片式元件。

现在市面上的盖带均使用聚酯膜(PET膜)作为基材一般包含抗静电层、聚脂膜层、锚联剂(胶粘剂)层、结合性树脂层、热熔胶层等多层结构。例如专利号为CN103204309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可撕性盖带,它包括盖带本体,所述盖带本体的表层为基材层,盖带本体的底层为热封层,聚酯层与热封层之间设有过渡层。但是由于聚脂膜自身的物理特性,不能与熔融态热熔胶层直接复合,需借助胶粘剂来粘结结合性树脂层,再利用结合性树脂层与熔融态热熔胶层进行复合,但成品易出现漏胶现象,造成分层。又由于聚脂膜本身容易产生和携带静电,制成品容易粘连,因此聚脂膜面还需涂抗静电剂,上述工艺不仅繁琐,增加成本,而且所涂静电剂和胶粘剂均需要使用溶剂进行稀释,溶剂和胶粘剂挥发会对操作者身体造成伤害;盖带使用后的聚脂膜也无法回收再利用,不利于保护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盖带存在的漏胶、分层,涂抗静电剂工艺繁琐,增加成本,又不环保的问题,提供一种盖带原纸,能够代替盖带的基材,盖带成品质量更稳定,无需去除静电处理,简化工艺,也更加环保。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原纸的制备方法,通过控制工艺条件,将原纸各原料的特性优势展现出来,提高原纸的抗张强度和降低横向收缩率。

本发明还提供采用上述原纸制成的盖带,质量稳定,工艺简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盖带原纸,包括表面层、底面层和位于所述表面层和所述底面层之间的中间层,所述表面层为高分子树脂层,中间层的原料为长纤维木浆,底面层为高分子树脂层。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三层复合结构,中间层采用长纤维木浆,有利于提高原纸整体的抗张强度、控制横向收缩率,表面层和底面层都采用高分子树脂层,更容易与载带之间盖合,而且不会产生毛屑,质量更稳定,中间层还有利于提高盖带原纸的亮度。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层的原料为针叶长纤维木浆,结合高分子树脂层,厚度更好控制,而且较其它木浆,相同厚度的抗张强度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表面层和所述底面层的主成分均为50wt%-65wt%的改性聚乙烯醇、30wt%-45wt%的改性聚丙烯酰胺和3wt%-6wt%的碳酸锆胺。上述配方的组分形成的高分子树脂层,与中间层的融合性更好,不会出现分层,与载带之间的盖合性能更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表面层的厚度为0.5μm-2μm。

更进一步优选,所述表面层的厚度为0.5μm-1.5μm,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33μm-48μm。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层的厚度偏差≤3%。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层中加入有辅料,所述辅料包括占所述长纤维木浆重量的0.01%-0.5%辅料一和占所述长纤维木浆重量的0.5%-1.0%的辅料二,所述辅料一为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系树脂、聚氧化乙烯、聚乙烯醇树脂、湿强树脂等中的至少一种或几种;所述辅料二为松香系树脂。

上述方案中,辅料一有利于长纤维木浆的分散和固化,使得中间层更均匀,质量更稳定,还能与辅料二共同提高中间层与表面层和底面层之间的连接力,不容易出现分层。

作为优选,所述松香系树脂为阴离子分散松香胶或阳离子松香胶。

一种盖带原纸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漂白针叶浆进行碎浆,加入0.5%-1.5%NaOH和0.1%-0.5%Na2HPO4;再用清水稀释浓度至4.0%-4.8%进行打浆处理,直至打浆度在60°SR-75°SR,湿重5.5g-7.5g;

(2)调节打浆好的浆料浓度至3.5%-4.5%,使用硫酸铝溶液调节pH值至5-7,加入辅料混合均匀;

(3)浆料除渣净化、分散后采用长网或圆网活动弧形板式抄纸方法上网成型形成湿纸页;

(4)压榨、烘干至水分保持在5%-7%,得到中间层;

(5)将表面层原料制备表面层涂覆物,将底面层原料制备底面层涂覆物;

(6)在所述中间层表面、底面分别涂覆上表面层涂覆物和底面层涂覆物,得到厚度为0.5μm-2μm的表面层和厚度为0.5μm-3μm的底面层,然后光压、冷却、卷取。

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1、使用强度高的漂白长纤维木浆保证了原纸的抗张强度和亮度;

2、在中间木浆长纤维层添加辅料来降低原纸在高温条件下的横向收缩率,提高木浆纤维的均匀度;

3、通过提高纸浆打浆度和原纸紧度来提高原纸的透明度;

4、采用较低的上网浓度和使用辅料来提高原纸的厚度均匀性,减小厚度偏差。

整体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盖带质量,改善工人操作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盖带原纸,包括表面层、底面层和位于所述表面层和所述底面层之间的中间层,所述表面层、底面层为高分子树脂层,底面层为高分子树脂层,表面层和底面层的原料相同,采用改性聚乙烯醇50wt%、改性聚丙烯酰胺45wt%和碳酸锆胺5wt%。中间层的原料为长纤维木浆和辅料,所述辅料包括占所述长纤维木浆重量的0.5%辅料一和占所述长纤维木浆重量的0.5%的辅料二,所述辅料一为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系树脂;所述辅料二为松香系树脂阴离子分散松香胶或阳离子松香胶,本实施例采用阴离子分散松香胶。

一种盖带原纸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将漂白针叶浆进行碎浆,加入1.5%NaOH和0.1%Na2HPO4;再用清水稀释浓度至4.0%进行打浆处理,直至打浆度在60°SR,湿重7.5g;

(2)调节打浆好的浆料浓度至3.5%,pH值7,加入辅料混合均匀;

(3)浆料除渣净化、分散后采用长网或圆网活动弧形板式抄纸方法上网成型形成湿纸页;

(4)压榨、烘干至水分保持在7%,得到厚度为33μm的中间层,厚度偏差小于3%;

(5)将表面层原料制备表面层涂覆物,将底面层原料制备底面层涂覆物;

(6)在所述中间层的表面、底面分别涂覆上表面层涂覆物和底面层涂覆物,得到厚度为2μm的表面层和厚度为0.5μm的底面层,然后光压、冷却、卷取。

实施例2:

一种盖带原纸,包括表面层、底面层和位于所述表面层和所述底面层之间的中间层,所述表面层、底面层为高分子树脂层,底面层为高分子树脂层,表面层和底面层的原料相同,采用改性聚乙烯醇65wt%、改性聚丙烯酰胺32wt%和碳酸锆胺3wt%。中间层的原料为长纤维木浆和辅料,所述辅料包括占所述长纤维木浆重量的0.01%辅料一和占所述长纤维木浆重量的1.0%的辅料二,所述辅料一为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系树脂、湿强树脂按质量比1:1混合;所述辅料二为松香系树脂阴离子分散松香胶或阳离子松香胶,本实施例采用阴离子分散松香胶。

一种盖带原纸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将漂白针叶浆进行碎浆,加入0.5%NaOH和0.5%Na2HPO4;再用清水稀释浓度至4.0%进行打浆处理,直至打浆度在68°SR,湿重6.5g;

(2)调节打浆好的浆料浓度至4.5%,pH值5,加入辅料混合均匀;

(3)浆料除渣净化、分散后采用长网或圆网活动弧形板式抄纸方法上网成型形成湿纸页;

(4)压榨、烘干至水分保持在5%,得到厚度为48μm的中间层,厚度偏差小于2%;

(5)将表面层原料制备表面层涂覆物,将底面层原料制备底面层涂覆物;

(6)在所述中间层的表面、底面分别涂覆上表面层涂覆物和底面层涂覆物,得到厚度为0.5μm的表面层和厚度为3μm的底面层,然后光压、冷却、卷取。

实施例3;

一种盖带原纸,包括表面层、底面层和位于所述表面层和所述底面层之间的中间层,所述表面层、底面层为高分子树脂层,底面层为高分子树脂层,表面层和底面层的原料相同,采用改性聚乙烯醇55wt%、改性聚丙烯酰胺40wt%和碳酸锆胺5wt%。中间层的原料为长纤维木浆和辅料,所述辅料包括占所述长纤维木浆重量的0.03%辅料一和占所述长纤维木浆重量的0.5%的辅料二,所述辅料一为聚乙烯醇树脂;所述辅料二为松香系树脂阴离子分散松香胶或阳离子松香胶,本实施例采用阴离子分散松香胶。

一种盖带原纸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将漂白针叶浆进行碎浆,加入1.0%NaOH和0.5%Na2HPO4;再用清水稀释浓度至4.5%进行打浆处理,直至打浆度在72°SR,湿重5.9g;

(2)调节打浆好的浆料浓度至4.0%,pH值6,加入辅料混合均匀;

(3)浆料除渣净化、分散后采用长网或圆网活动弧形板式抄纸方法上网成型形成湿纸页;

(4)压榨、烘干至水分保持在5.5%,得到厚度为45μm的中间层,厚度偏差不超过3%;

(5)将表面层原料制备表面层涂覆物,将底面层原料制备底面层涂覆物;

(6)在所述中间层的表面、底面分别涂覆上表面层涂覆物和底面层涂覆物,得到厚度为1.0μm的表面层和厚度为2.5μm的底面层,然后光压、冷却、卷取。

实施例4:

一种盖带原纸,包括表面层、底面层和位于所述表面层和所述底面层之间的中间层,所述表面层、底面层为高分子树脂层,底面层为高分子树脂层,表面层和底面层的原料相同,采用改性聚乙烯醇60wt%、改性聚丙烯酰胺34wt%和碳酸锆胺6wt%。中间层的原料为长纤维木浆和辅料,所述辅料包括占所述长纤维木浆重量的0.3%辅料一和占所述长纤维木浆重量的0.8%的辅料二,所述辅料一为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系树脂、聚乙烯醇树脂按质量比2:1混合;所述辅料二为松香系树脂阴离子分散松香胶。

一种盖带原纸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将漂白针叶浆进行碎浆,再用清水稀释浓度至4.6%进行打浆处理,直至打浆度在75°SR,湿重5.5g;

(2)调节打浆好的浆料浓度至3.5%,pH值5.5,加入辅料混合均匀;

(3)浆料除渣净化、分散后采用长网或圆网活动弧形板式抄纸方法上网成型形成湿纸页;

(4)压榨、烘干至水分保持在5.5%,得到厚度为35μm的中间层,厚度偏差小于1%;

(5)将表面层原料制备表面层涂覆物,将底面层原料制备底面层涂覆物;

(6)在所述中间层的表面、底面分别涂覆上表面层涂覆物和底面层涂覆物,得到厚度为1.5μm的表面层和厚度为3μm的底面层,然后光压、冷却、卷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