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纸用纸张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4842阅读:1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造纸用纸张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造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造纸用纸张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汉以来用麻造纸机械卫生纸机质纤维造纸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现代造纸机是纸张抄造的联合装备,主要由网、压榨和干燥等部分构成,而烘干部分则是造纸机中十分重要的部件之一。

一般都是利用干燥的热风来使附着在热风辊上的纸张的水分变成蒸汽并通过风机抽出,然而这种烘干装置在结构设计上有一定的缺陷,这种烘干方式一般都是采用多级干燥的方式进行处理,干燥效率低,干燥时间长,且设备的占用空间都比较大,操作十分麻烦,而且由于场地限制,安装起来也特别麻烦,而且在干燥的过程中,水蒸气有一部分会凝结在烘干设备的顶部,进而掉落到纸张上,影响干燥效率,以至于影响纸张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纸用纸张干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造纸用纸张干燥装置,包括干燥装置本体,所述干燥装置本体右侧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干燥装置本体下方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内侧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风机上方设置有风腔,所述风腔上方设置有干燥室,所述干燥室内部安装有电热管,所述电热管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干燥室上方与干燥装置本体固定连接有干燥板,所述干燥板上方放置有纸张,所述干燥装置本体上方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方设置有排气口,所述顶盖下方设置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下方连接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下方连接有水箱。

优选的,所述顶盖为弧形顶盖。

优选的,所述干燥板上设置有气孔,进纸端气孔密度大于出纸端气孔密度。

优选的,所述风机进气口设置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导水槽为圆形导水槽,固定安装在顶盖底部内侧。

优选的,所述水箱上装有水位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造纸用纸张干燥装置,通过多个干燥室的设计,使得纸张的干燥过程缩短,节省了干燥时间,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通过弧形顶盖、导水槽及导水管的设计,在干燥过程中,能够使得凝结的水沿导水槽下方的导水管排出,保证了纸张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干燥效率,减小了设备占用的空间,方便操作和安装;通过干燥板的设计,使得干燥过程纸张处于水平的干燥平台上方,保证了纸张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干燥室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盖、2导水槽、3干燥装置本体、4导水管、5纸张、6水箱、7底座、8风机、9排气口、10控制装置、11干燥板、12干燥室、13电热管、14风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造纸用纸张干燥装置,包括干燥装置本体3,所述干燥装置本体3右侧安装有控制装置10,所述干燥装置本体3下方固定安装有底座7,所述底座7内侧安装有风机8,所述风机8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10电性连接,所述风机8上方设置有风腔14,所述风腔14上方设置有干燥室12,所述干燥室12内部安装有电热管13,所述电热管13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10电性连接,所述干燥室12上方与干燥装置本体3固定连接有干燥板11,所述干燥板11上方放置有纸张5,所述干燥装置本体3上方设置有顶盖1,所述顶盖1上方设置有排气口9,所述顶盖1下方设置有导水槽2,所述导水槽2下方连接有导水管4,所述导水管4下方连接有水箱6,所述顶盖1为弧形顶盖,所述干燥板11上设置有气孔,进纸端气孔密度大于出纸端气孔密度,所述风机8进气口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导水槽2为圆形导水槽,固定安装在顶盖1底部内侧,所述水箱上6安装有水位计。

工作原理:该造纸用纸张干燥装置在使用时,纸张5通过干燥装置本体3内部的干燥板11,控制装置10控制风机8及电热管13工作,空气由风机8鼓入风腔14,在干燥室12内被电热管13加热,通过干燥板11对纸张5进行干燥,在干燥过程中,湿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在顶盖1上,沿着顶盖1进入导水槽2,通过导水管2收集到水箱6内部,保证了纸张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干燥效率,干燥过程产生的废气可通过排气口9排出,该造纸用纸张干燥装置,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安全可靠等优点,能够提高纸张干燥效率,同时保证纸张在干燥过程中的质量,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