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再生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516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纸再生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办公室等、用于将纸再生的纸再生处理装置,具体涉及压延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将包含废纸浆的纸浆悬浮液用抄纸网抄造的抄纸工序中,利用抄纸网将抄造的湿纸按压于干燥辊,或用毛毡的帆布带将湿纸按压于干燥辊进行干燥。此时,抄纸网的网眼或者帆布带的网眼的痕迹作为凹凸的压痕残留于湿纸。所述压痕成为妨碍印刷的重要原因,油墨和调色剂难以固定附着在凹入处,印刷的成品质量降低。此外,用笔等书写时笔锋的滑动不良,书写手感变差。

因此,例如按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2-1820号记载的技术,干燥部具有下输送带和上输送带。下输送带是架设在多个辊和内部具备加热器的干燥辊之间的钢制的带。上输送带是架设在多个辊和干燥辊之间的呈网状的树脂制的带。而且,下输送带和上输送带隔着湿纸重叠在干燥辊的表面上,利用干燥辊使湿纸干燥。

而且,在压延部中,将挤压辊配置在与干燥辊相对的位置。挤压辊设置成能在抵接于湿纸的挤压位置和离开湿纸的退避位置之间移位,通过用挤压辊按压湿纸,进行纸面的平滑化。

如上所述,在将湿纸按压于干燥辊进行干燥的工序的中途,如果用挤压辊对湿纸进行加压,则存在湿纸容易平滑化且挤压辊的挤压力较小即可的优点。可是,如果挤压含水分的湿纸,则存在湿纸的纤维伴随湿纸中的水分的移动而流出的现象,以及湿纸前端部卷绕于挤压辊的现象等不稳定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稳定进行再生纸的平滑化,并且不对挤压辊施加过度的负载的纸再生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纸再生处理装置包括:纤维层形成部,从纸再生原料形成再生纤维的纤维层;加热部,对纤维层进行加热;以及压延部,在纤维层输送方向上位于加热部的下游侧,使纤维层平滑化而成为再生纸,在压延部中,一对挤压辊隔着纤维层输送路径上下相对地配置,一对挤压辊中的一方的挤压辊构成位置固定的固定辊,另一方的挤压辊构成加压辊,加压辊配置成相对于固定辊自如地接近或分离,施力部对加压辊朝向固定辊施加作用力,限制部在固定辊和加压辊之间形成比再生纸的成品纸厚狭窄的限制间隙。

本发明的纸再生处理装置还包括切断部,切断部在纤维层输送方向上的加热部的下游侧切断纤维层,压延部配置在纤维层输送方向上的切断部的下游侧。

在本发明的纸再生处理装置中,压延部具有引导部,引导部在纤维层输送方向上的挤压辊对的上游侧将纤维层朝向限制间隙引导,引导部使纤维层的前端边缘沿着任意一方的挤压辊的外周面。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基于由施力部施加的加压力来挤压被夹在固定辊和加压辊之间的再生纤维的纤维层,进行使纤维层表面的凹凸均匀的平滑化处理。其结果,印刷的油墨和调色剂更良好地附着,能提高印刷的成品质量,而且用笔等书写的书写手感也得到提高。此外,可以防止发生以往挤压时产生的纤维流出的现象,以及湿纸前端部缠绕于挤压辊的现象等。

而且,通过使固定辊和加压辊之间确保了比再生纸的成品纸厚狭窄的限制间隙,从而在固定辊和加压辊之间顺畅地引导纤维层,能防止前端边缘发生折曲和褶皱。此外,通过防止对纤维层的过分挤压,能使再生纸的品质稳定化。而且,能防止固定辊和加压辊相互之间作用有过度的加压力。因此,抑制了挤压辊、特别是受压侧的固定辊上作用的负载,能降低装置的机械负载,可以减少运转时的能耗。

通过将压延部配置在切断部的下游侧,从而在纤维层经过压延部的期间不会发生纤维层的输送中断的现象,能在纤维层输送方向上均匀地实施纤维层表面的平滑化。

即,在从纤维层形成部经过加热部至切断部为止的纤维层输送路径上,纤维层处于连续的状态,在由切断部切断纤维层时,纤维层的输送暂时停止。因此,在比切断部更靠上游侧配置压延部时,在平滑化处理的中途纤维层的输送暂时停止,纤维层的表面容易产生不均匀,例如产生多余的线等。

可是,在比切断部更靠下游侧,由于纤维层处于切断后的单张状态,所以不会受到切断时产生的输送暂时停止的影响,可以对经过压延部的纤维层不中断地连续实施平滑化处理。

此外,在配置于切断部的上游侧的压延部中,一旦纤维层产生褶皱,则恢复正常需要耗费时间。即,由于纤维层连续,所以直到解除挤压辊的加压力而将挤压辊之间扩展以平整褶皱为止不能恢复正常,其间持续产生褶皱。

可是,由于将压延部配置在切断部的下游侧,对单张状的纤维层实施挤压,所以即使某单张状的纤维层产生褶皱,因与输送来的下一单张状的纤维层之间隔断而不再继续产生褶皱。因此,通过将未产生褶皱的下一单张状的纤维层的前端边缘导入限制间隙,不解除挤压辊的加压力也能恢复正常状态。

另外,引导部使纤维层的前端边缘沿着任意一方的挤压辊的外周面,由此纤维层的前端边缘仿效挤压辊的外周面而被矫正为直线。因此,纤维层的前端边缘在导入限制间隙之前被预先拉伸,能抑制纤维层向限制间隙导入时产生褶皱。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压延部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压延部的断面图。

图3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废纸再生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抄纸部13构成纤维层形成部,用于形成再生纤维的纤维层。即,抄纸部13从作为纸再生原料的脱墨后的纸浆悬浮液抄造作为纤维层的湿纸12。

抄纸部13具有:由网眼状的带构成的抄纸网42,以环形轨道状架设在多个辊41之间;以及流浆箱43,将脱墨后的纸浆悬浮液浇注到抄纸网42上。

抄纸网42的环形轨道包括:从流浆箱43至后述的干燥辊49为止的去程部;覆盖干燥辊49的一部分的转移部;以及从干燥辊49返回流浆箱43的回程部。

在抄纸网42的去程部中,在抄纸网42的下部侧且流浆箱43的附近设有脱水部44和吸引装置45。脱水部44与抄纸网42的下表面滑动接触,从抄纸网42的下表面擦除水。吸引装置45隔着抄纸网42从湿纸12吸引水分。

另外,在吸引装置45的下游侧,多个压浆辊41a、41b位于夹着抄纸网42的位置。压浆辊41a、41b挤压经过双方的辊之间的抄纸网42上的湿纸12。设刚从流浆箱43供给到抄纸网42的湿纸12的含水率为100%时,经过压浆辊41a、41b之后的湿纸的含水率为60-65%。

干燥部14构成对湿纸12的纤维层进行加热的加热部。即,干燥部14对脱水后的湿纸12进行干燥,具备内置有加热装置的干燥辊49。此外,呈环形轨道状架设在多个辊50上的帆布带51利用其环形轨道的一部分覆盖干燥辊49的一部分。而且,在干燥部14中,将湿纸12夹在帆布带51和干燥辊49的外周面之间,利用干燥辊49对湿纸12进行干燥。

干燥后的作为纤维层的干纸61在帆布带51的去程终点位置处由刮板111从干燥辊49剥离,并向精加工部15引导。

精加工部15对由湿纸12干燥得到的作为连续纸的干纸61进行精加工工序。将利用精加工工序得到的作为单张纸的再生纸62向收纸部63排出。设置有金属制的切刀装置60和裁切装置112作为切断部,利用切刀装置60和裁切装置112将干纸61切断为规定尺寸的单张纸。

在干燥部14的纤维层输送方向亦即送纸方向的下游侧,在切刀装置60和裁切装置112之间配置有压延部200和去卷曲部300。压延部200使作为单张纸的干纸61平滑化而成为再生纸62,去卷曲部300矫正作为单张纸的干纸61的卷曲。

如图1和图2所示,压延部200具有隔着送纸路径上下相对配置的一对挤压辊201、202。位于上方的一方的挤压辊201构成驱动侧的固定辊201b,旋转轴201a固定在规定位置。另一方的挤压辊202构成从动侧的加压辊202b,旋转轴202a配置成相对于固定辊201b自如地接近或分离。

在加压辊202b的下方设有施力部203,所述施力部203对加压辊202b朝向固定辊201b施加作用力。施力部203包括对加压辊202b的保持部202c施加作用力的碟形弹簧203a,以及调整碟形弹簧203a的作用力的紧固螺栓203b。

加压辊202b的保持部202c设有限制部202d。限制部202d在固定辊201b与加压辊202b之间形成限制间隙t,防止固定辊201b与加压辊202b抵接。

限制间隙t比再生纸62的成品纸厚狭窄,约为0.03mm,是针对成品纸厚处于0.1mm至0.3mm的范围的再生纸62共同设定的间隙尺寸。

压延部200在送纸方向上的挤压辊201、202的上游侧具有引导部204,引导部204用于将干纸61向限制间隙t引导,由上引导件204a和下引导件204b构成。上引导件204a朝向送纸方向的下游侧呈下坡,下引导件204b朝向送纸方向的下游侧呈上坡,上引导件204a与下引导件204b的间隙随着朝向送纸方向的下游侧而变窄。下引导件204b的下游侧边缘比上引导件204a的下游侧边缘更位于送纸方向的下游侧,并在比限制间隙t更靠上方的位置与固定辊201b的外周面相对。

说明以上结构的作用。由抄纸部13抄造的作为纤维层的湿纸12被干燥部14干燥,作为干纸61送向精加工部15。在精加工部15中,利用切断部的切刀装置60将干纸61的送纸方向的长度切断为规定的尺寸,形成单张纸。将该作为单张纸的干纸61引导到压延部200进行平滑化处理,并由去卷曲部300矫正卷曲。随后,由裁切装置112将作为单张纸的干纸61的宽度切断为规定的尺寸,形成再生纸62。

在压延部200中,引导部204利用上引导件204a和下引导件204b将干纸61向限制间隙t引导。此时,上引导件204a和下引导件204b之间的间隙在上引导件204a的下游侧边缘处最窄,干纸61的前端边缘因经过该狭窄的间隙而被朝向纸的宽度方向外侧缓缓拉伸,扁平化为直线状。

此外,下引导件204b的下游侧边缘在比限制间隙t更靠上方的位置与固定辊201b的外周相对。因此,下引导件204b将干纸61的前端边缘朝向固定辊201b引导,与固定辊201b的外周面抵接的干纸61的前端边缘仿效固定辊201b的外周面而被矫正为直线。

而且,干纸61的前端边缘在与固定辊201b的外周面接触的同时,沿着旋转的固定辊201b的曲面被朝向限制间隙t输送。

其结果,由于干纸61的前端边缘在导入限制间隙t之前已被预先拉伸的状态下被导入限制间隙t,所以在向固定辊201b和加压辊202b之间的限制间隙t导入时,能抑制干纸61产生褶皱。

而且,伴随固定辊201b的旋转,干纸61被舒畅地朝向固定辊201b和加压辊202b之间的限制间隙t引导,在干纸61的状态下在固定辊201b和加压辊202b之间被挤压。

其结果,相比于固定辊201b与加压辊202b接触的情形,干纸61更容易被导入固定辊201b和加压辊202b之间。而且,干纸61被固定辊201b和加压辊202b夹持输送。

由此,能防止固定辊201b与加压辊202b接触时产生的现象,即由于干纸61的前端边缘触碰固定辊201b与加压辊202b的接触部分而导致干纸61折曲或者产生褶皱。

此外,由于固定辊201b与加压辊202b不接触,所以能防止因固定辊201b与加压辊202b直接接触而损伤辊表面,在不输送干纸61时,固定辊201b和加压辊202b彼此不产生按压力。

而且,固定辊201b和加压辊202b通过使干纸61的纸表面的凹凸平整而对干纸61进行平滑化处理。

在此,重新说明以往发生的问题。以往,在将湿纸按压于干燥辊使其干燥的工序中途,利用挤压辊对含水分的湿纸进行加压时,在被干燥辊和挤压辊夹持的部位处,湿纸中的水分的移动受到妨碍,水分容易存留在比挤压位置更靠湿纸的输送方上游侧的位置。

存留在比所述挤压位置更靠输送方上游侧的位置的水分的量随着抄纸动作的进行而逐渐增加。而且,有时水分的滞留会局部地集中发生在比挤压位置更输送方上游侧且纸宽方向的一个部位处。该局部性水分较多的部位与其他部分相比,湿纸所含的纤维的输送速度变慢。由于纸宽方向的各处的纤维的输送速度不同,所以在湿纸上形成沿着输送方向的筋状的底纹。所述底纹会损害干燥后的干纸的质地。

可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不存在以往那样的在将湿纸按压于干燥辊进行干燥的工序中途利用挤压辊对含水分的湿纸进行加压的结构,所以能防止发生以往的干燥工序中产生的筋状的底纹。因此,能使再生纸62的品质稳定化。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固定辊201b和加压辊202b对干纸61进行加压,因此能避免以往那样的在挤压辊抵接于湿纸的结构中发生的湿纸前端部卷绕于挤压辊的故障。

而且,基于施力部203的碟形弹簧203a对加压辊202b施加的加压力而进行挤压,并且由限制部202d将固定辊201b和加压辊202b之间维持为限制间隙t。

因此,能防止固定辊201b和加压辊202b彼此之间作用有过度的加压力。由此,抑制了挤压辊201、202,特别是受压侧的固定辊201b上作用的负载,装置的机械负载降低,能减少运转时的能耗。

通过在切断部的切刀装置60的下游侧配置压延部200,从而干纸61经过压延部200的期间不会产生纸的输送中断的情形,可以均匀地实施纸表面的平滑化。

即,在从抄纸部13经过干燥部14至切断部的切刀装置60为止的输送路径上,纸处于连续纸的状态,在利用切断部将干纸61裁断为规定尺寸时,纸的输送暂时停止。

因此,在比切断部更靠上游侧配置压延部200时,由于在平滑化处理的中途使干纸61的输送暂时停止,所以纸面上容易产生不均匀,例如产生多余的线等。可是,在比切断部更靠下游侧,由于干纸是单张纸,所以不会受到切断时输送暂时停止的影响,可以对经过压延部200的干纸61不中断地连续实施平滑化处理。

此外,在配置于切断部的上游侧的压延部200中,一旦干纸61产生褶皱,则恢复正常需要耗费时间。即,由于干纸61是连续纸,所以为了恢复正常,需要进行解除挤压辊201、202的加压力并将挤压辊201、202之间扩展以平整褶皱的作业。而且,直至恢复正常为止,会持续产生褶皱。

可是,在配置于切断部的下游侧的压延部200中,由于对切断后的作为单张纸的干纸61实施挤压,所以即使某一作为单张纸的干纸61产生褶皱,因与接着输送来的作为单张纸的干纸61之间隔断而使褶皱不连续。而且,通过将未产生褶皱的下一单张的干纸61的前端边缘导入限制间隙t,不解除挤压辊201、202的加压力也能恢复正常状态。

上述实施例中例示并说明了采用抄纸部13的纸再生处理装置。可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的纸再生处理装置,例如从无水或几乎不采用水的纸再生原料制造再生纸的纸再生处理装置。

此时,纸再生原料的废纸利用解纤刀等以机械方式解纤,将解纤得到的解纤物作为再生纤维来制造再生纸。在此,向再生纤维(解纤物)加入再生所必要的添加剂并供给到网状带上,在沿着输送方向移动的网状带上形成再生纤维(解纤物)的纤维层。由所述网状带输送的纤维层被加热部加热而成为再生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