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自动切纱的混色喷气纺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6684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自动切纱的混色喷气纺纱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尤其是一种能够自动切断纱线的混色喷气纺纱装置。



背景技术:

喷气纺纱是利用高速旋转气流给纤维施加加捻,依靠本身边缘纤维以捆扎方式包缠在主体的外层而形成纱,在纺纱机喷气纺纱过程中,可以加入色纱与原纱混合,通过喷气加捻工序生产出带颜色的喷气纱线,现有的喷气纺纱机结构较为单一,在混纱喷气成纱中容易出现加捻效果不稳定,影响成纱质量,不适合混色纱的成纱制作,且在喷气加捻与卷收成纱过程容易出现拉断纱线的现象,当发生断纱时,断开的纱线容易缠绕在前罗拉上,这样在没有成纱的情况下继续牵拉色纱,造成更多纱发生缠绕打结,浪费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喷气纺纱机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自动切纱的混色喷气纺纱装置,适用于混色成纱,成纱质量好且稳定可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自动切纱的混色喷气纺纱装置,包括前罗拉、第一喷嘴、第二喷嘴、引纱罗拉以及卷绕筒,所述前罗拉的进纱一侧设有用于集聚至少一路色纱的集纱机构和与集纱机构对应的聚纱件,各路色纱依次经过集纱机构、聚纱件、前罗拉、第一喷嘴、第二喷嘴、引纱罗拉和卷绕筒,所述聚纱件上设有用于切断色纱的剪切器,所述第二喷嘴与引纱罗拉之间设有用于检测纺纱的传感器,当检测纺纱断开时,所述传感器反馈控制剪切器切断色纱。

优选的,所述第一喷嘴与第二喷嘴内均设有引纱口以及设于侧壁的多个喷孔,所述喷孔环绕引纱口均匀排布且喷孔的进气方向与引纱口的内圆周相切。

优选的,所述第一喷嘴的喷孔的进气方向与引纱口的轴向成一夹角,所述夹角为30°-60°,所述第二喷嘴的喷孔的进气方向垂直于引纱口的轴向。

优选的,所述第一喷嘴的喷孔的环绕方向与第二喷嘴的喷孔的环绕方向相反,且第二喷嘴的喷孔的数量比第一喷嘴的喷孔的数量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喷嘴与第二喷嘴之间还设有摩擦加捻管。

优选的,所述集纱机构包括集纱梳和调节支架,所述集纱梳由多个等间距排列的隔条组成,所述集纱梳通过调节支架调节高度与水平位置。

优选的,还包括有与每路色纱对应的导向罗拉,所述导向罗拉设置位于集纱机构的进纱侧。

优选的,所述聚纱件为带有U形槽的聚纱钩,所述剪切器设置于U形槽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集纱机构对各路色纱进行预并条,然后经过聚纱件聚合在一起,聚纱定位准确,这样各色纱经过预聚集后再进行加捻,结合双喷嘴的喷气加捻成纱工序,使成纱获得较佳的强度、伸长、弹性、柔性等性能,质量更好、更稳定,在喷气纺纱过程中,当检测到纺纱断开时,传感器反馈控制剪切器对各路色纱进行切断,避免因纺纱断开而使各色纱发生缠绕,减少纺纱材料的浪费,无需人工操作,实现自动化控制,结构实用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喷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喷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集纱机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剪切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自动切纱的混色喷气纺纱装置,包括前罗拉3、第一喷嘴1、第二喷嘴2、引纱罗拉4以及卷绕筒5,所述前罗拉3的进纱一侧设有用于集聚至少一路色纱12的集纱机构和与集纱机构对应的聚纱件7,通过增设集纱机构对各路色纱12进行预并条,然后经过聚纱件7聚合在一起,即先将各色纱12进行预聚合,然后将预聚合的色纱12依次经过前罗拉3、第一喷嘴1、第二喷嘴2、引纱罗拉4和卷绕筒5,该过程为喷气加捻工序,最终成纱并卷绕成带颜色的筒纱。

在聚纱件7上设有用于切断色纱12的剪切器71,所述第二喷嘴2与引纱罗拉4之间设有用于检测纺纱11的传感器8,在喷气纺纱过程中,当检测到纺纱11断开时,传感器8反馈控制剪切器71对各路色纱12进行切断,避免因纺纱11断开而使各色纱12发生缠绕。

该实施例中,采用双喷嘴进行喷气加捻,其中,第一喷嘴1与第二喷嘴2内均设有引纱口以及设于侧壁的多个喷孔,所述喷孔环绕引纱口均匀排布且喷孔的进气方向与引纱口的内圆周相切,工作时,两喷嘴上的喷孔均外接空气压缩机,气流从喷孔进入,在喷嘴内腔形成气流漩涡,这样通过气流对混色纱12进行加捻,基于双喷嘴的喷气成纱过程,成纱的质量好且稳定。

如图2和3,为了使喷气成纱效果更好,所述第一喷嘴1的喷孔101的进气方向与引纱口的轴向成一夹角,所述夹角为30°-60°,所述第二喷嘴2的喷孔201的进气方向垂直于引纱口的轴向,即第一喷嘴1的气流倾斜喷入,第二喷嘴2的气流垂直于引纱口的轴向喷入,使两喷嘴产生不同的涡流,对纺纱11产生不同的抱合力。

优选的,所述第一喷嘴1的喷孔101的环绕方向与第二喷嘴2的喷孔201的环绕方向相反,且第二喷嘴2的喷孔201的数量比第一喷嘴1的喷孔101的数量多,该实施例中,两喷嘴产生的涡流旋转方向相反,第一喷嘴1产生的涡流旋转方向为顺时针,第二喷嘴2产生的涡流旋转方向为逆时针,第二喷嘴2的涡流强度大于第一喷嘴1的涡流强度, 这样使两个喷嘴间纱条上的捻回能克服第一喷嘴1对纱条所加的扭矩和阻力,传向前罗拉3钳口处,纤维条外围被加捻的纤维自由头端受第一喷嘴1的影响,以相反的方向包缠到纤维条上,受捻的纱芯部分纤维经过喷嘴后退拈,而包缠纤维则在反向退拈过程中愈包愈紧,成型纱线结构更稳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纺纱11的质量,所述第一喷嘴1与第二喷嘴2之间还设有摩擦加捻管10,从第一喷嘴1出来的纺纱11经过摩擦加捻管10进行摩擦加捻,然后再进入到第二喷嘴2。

如图4,该实施例中,所述集纱机构包括集纱梳6和调节支架,所述集纱梳6由多个等间距排列的隔条61组成,所述集纱梳6通过调节支架调节高度与水平位置。为了使各路色纱12能够更好地牵引至集纱梳6上,还设置有与每路色纱12对应的导向罗拉9,所述导向罗拉9设置位于集纱梳6的进纱侧。

该实施例中,所述聚纱件7为带有U形槽的聚纱钩,所述剪切器71设置于U形槽上,如图5所示,剪切器71上设有与U形槽匹配的剪切位,各色纱12通过聚纱钩进行聚合的同时也处于剪切器71的刀口位置,当剪切器71接收到控制信号时即可一刀切断所有色纱12,操作方便快捷。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