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卷袋密封折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3711发布日期:2018-08-04 14:03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卷袋密封折盖装置,属于印刷包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试卷印制是一个复杂的技术过程,除了要保证传统的印刷质量外,更重要的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保密以及试卷的时效性。由于试卷的保密环节的问题导致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很大(特别是一些国家级考试和核心环节考试),国家保密局对试卷印制企业的数量有严格控制经过现场考查和调研,由于试卷印制的特殊性,导致对试卷印制技术的研究工作开展的很少,目前试卷采用胶印机连续印制,而试卷和答题卡的数分、装袋、封口与防伪等关键环节依然采用人工完成,整个试卷的生产效率不高。未实现对试卷内容的保密,试卷印制企业需要对能接触到试卷内容印、装、封各环节工人进行大量时间的入闱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卷袋密封折盖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卷袋密封折盖装置,目的在于克服保密印刷厂将一定份数的试卷用牛皮纸袋进行封装时候,减少参与封装的人员,可以降低保密试卷的泄密的概率,同时改善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降低重复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试卷袋密封折盖装置,包括动力驱动机构﹑输送机构﹑折合机构、调节机构;

所述动力驱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16、小带轮17、V带18、大带轮19;所述大带轮19固定在大支撑轴13中间位置,其V型槽与小带轮17V型槽位于同一个平面内,小带轮17与步进电机16伸出轴固定,小带轮17与大带轮19通过V带18连接;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小支撑轴11、小轴承12、大支撑轴13、大轴承14、同步齿形带15、辅助支架20、固定墙板21、小齿轮22、大齿轮23;其中,小支撑轴11两端都固定小齿轮22,大支撑轴13两端都固定大齿轮23,同步齿形带15内两端跟大齿轮23配合,中间部分分布若干个小齿轮22与同步齿形带15接触,每根大支撑轴13上两端都安装有大轴承14,每根小支撑轴11上两端都安装有小轴承12,小轴承12、大轴承14外径处均与固定墙板21上的孔配合,辅助支架20安装在同步齿形带15中间,其最顶面低于同步齿形带15传送平面;

所述折合机构包括试卷袋舌头1、试卷袋2、上折板3、下折板4、折板支撑杆8、挡板10;所述上折板3、下折板4水平面与折板支撑杆8垂直焊接,上折板3、下折板4在水平面形成的夹角根据试卷袋规格及试卷袋内的试卷份数确定,上折板3与下折板4垂直距离能让试卷袋2舌头通过,挡板10底部高于辅助支架20上表面,并与同步齿形带15有空隙;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座5、横杆6、内六角螺栓7、六角螺栓9、移动座24、内六角螺旋25;其中,横杆6轴向垂直固定墙板21,跟同步齿形带15上表面有距离,调节座5通过与横杆6形成移动副,由内六角螺栓7固定它们的位置,折板支撑杆8与调节座5中间的孔形成移动副,并由内六角螺旋25固定它们的位置,移动座24最低端跟挡板10上表面焊接在一起,移动座24上端回型槽跟横杆6形成移动副,移动座24最上端通过六角螺栓9固定它们的位置。

能使用不同规格的试卷袋2是通过如下调节方式实现的:

折板支撑杆8跟同步齿形带15上表面的距离,上折板3或下折板4与同步齿形带15最端面距离,上折板3与下折板4在水平面投影形成的夹角大小,挡板10与同步齿形带15间隙大小。

所述上折板3、下折板4在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为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交叉形成的一个角度,该角度的大小用于调整试卷袋舌头翻折的效率与顺畅度,目前通过模拟实现表明,该角度在9°~13°。

所述的上折板3的前导部分向下弯曲形成弧度,所述的下折板4的前导部分向上弯曲形成弧度,安装时候,将上折板3固定在下折板4的上方。

所述同步齿形带15的运动外表面上设有隔板。

所述的同步齿形带15分左右两部分,中间安装辅助支架20,在右侧添加同左端相同零件,能同时用于两条生产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调节方便、工作效率高、成本较低;本实用新型选择试卷生产过程中的试卷装袋后的舌头自动封口、印制专业密封签、密封签自动粘贴等后续加工关键环节的技术研发为核心研究内容,采用创新设计理论和方法,结合印刷技术、包装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集成创新试卷袋的自动封口和转移密封签印刷和粘贴,实现试卷加工的后工序段的生产自动化,减少试卷印刷企业的人员入闱数量,提高试卷生产的效率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2;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1-5中各标号:1-试卷袋舌头,2-试卷袋,3-上折板,4-下折板,5-调节座,6-横杆,7-内六角螺栓,8-折板支撑杆,9-六角螺栓,10-挡板,11-小支撑轴,12-小轴承,13-大支撑轴,14-大轴承,15-同步齿形带,16-步进电机,17-小带轮,18-V带,19-大带轮,20-辅助支架,21-固定墙板,22-小齿轮,23-大齿轮,24-移动座,25-内六角螺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试卷袋密封折盖装置,包括动力驱动机构﹑输送机构﹑折合机构、调节机构;

所述动力驱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16、小带轮17、V带18、大带轮19;所述大带轮19固定在大支撑轴13中间位置,其V型槽与小带轮17V型槽位于同一个平面内,小带轮17与步进电机16伸出轴固定,小带轮17与大带轮19通过V带18连接;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小支撑轴11、小轴承12、大支撑轴13、大轴承14、同步齿形带15、辅助支架20、固定墙板21、小齿轮22、大齿轮23;其中,小支撑轴11两端都固定小齿轮22,大支撑轴13两端都固定大齿轮23,同步齿形带15内两端跟大齿轮23配合,中间部分分布若干个小齿轮22与同步齿形带15接触,每根大支撑轴13上两端都安装有大轴承14,每根小支撑轴11上两端都安装有小轴承12,小轴承12、大轴承14外径处均与固定墙板21上的孔配合,辅助支架20安装在同步齿形带15中间,其最顶面低于同步齿形带15传送平面;

所述折合机构包括试卷袋舌头1、试卷袋2、上折板3、下折板4、折板支撑杆8、挡板10;所述上折板3、下折板4水平面与折板支撑杆8垂直焊接,上折板3、下折板4在水平面形成的夹角根据试卷袋规格及试卷袋内的试卷份数确定,上折板3与下折板4垂直距离能让试卷袋2舌头通过,挡板10底部高于辅助支架20上表面,并与同步齿形带15有空隙;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座5、横杆6、内六角螺栓7、六角螺栓9、移动座24、内六角螺旋25;其中,横杆6轴向垂直固定墙板21,跟同步齿形带15上表面有距离,调节座5通过与横杆6形成移动副,由内六角螺栓7固定它们的位置,折板支撑杆8与调节座5中间的孔形成移动副,并由内六角螺旋25固定它们的位置,移动座24最低端跟挡板10上表面焊接在一起,移动座24上端回型槽跟横杆6形成移动副,移动座24最上端通过六角螺栓9固定它们的位置。

进一步地,能使用不同规格的试卷袋2是通过如下调节方式实现的:

折板支撑杆8跟同步齿形带15上表面的距离,上折板3或下折板4与同步齿形带15最端面距离,上折板3与下折板4在水平面投影形成的夹角大小,挡板10与同步齿形带15间隙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上折板3、下折板4在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为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交叉形成的一个角度(如图5中所示的角度a),该角度的大小用于调整试卷袋舌头翻折的效率与顺畅度,目前通过模拟实现表明,该角度在9°~13°。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折板3的前导部分向下弯曲形成弧度,所述的下折板4的前导部分向上弯曲形成弧度,安装时候,将上折板3固定在下折板4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同步齿形带15的运动外表面上设有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同步齿形带15分左右两部分,中间安装辅助支架20,在右侧添加同左端相同零件,能同时用于两条生产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在前道工序试卷袋舌头1施胶后,进入本装置,步进电机16通过带传动带动大带轮19旋转,进而驱动同步齿形带15运动,试卷袋2被同步齿形带15运动外表面上的隔板推动,试卷袋2最右端被挡板10限制其左右移动,试卷袋舌头1逐渐进入上下折板之间,试卷袋2一直接触下折板4下表面,然后试卷袋舌头1接触上折板3,被上折板3翻折起来并在下折板4的作用下逐渐反压下来。同时根据试卷袋2内试卷份数及规格尺寸通过调节机构进行操作,可适应不同规格试卷袋密封要求。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