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袋生产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76893发布日期:2019-12-10 23:58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编织袋生产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编织袋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编织袋生产流水线。



背景技术:

编织袋,又称蛇皮袋。是塑料袋的一种,用于包装,其原料一般是聚乙烯、聚丙烯等各种化学塑料原料。现有技术中,编织袋的主要生产过程为:挤出,制作扁丝,编织,印刷,切断,缝制,打包等,如申请号为cn201510679801.x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塑料扁丝的生产机组,原料经过挤出之后进入模具,再从模具中生产出薄膜,薄膜再经过切割形成编织要用到的扁丝,但是由于薄膜在滚筒上不是完全平铺的,薄膜会产生褶皱,在进行切割时,会使切割产生的扁丝宽度不一,影响产品质量,再如现有技术中的编织袋印刷通常是直接在编织袋的表面进行,由于编织袋是两层结构,因此在其表面印刷时,难免会有印刷油墨渗透到另一层,影响印刷质量,再者,现有技术中,编织袋的切断以及缝制分别单独进行,且多采用人工进行切断或者人工操作缝纫机缝制,劳动强度大且生产效率较低,另外,现有技术中编织袋的打包则是通过液压机压紧,使编织袋压在一起,然后工人用打包绳将编织袋打成捆,进而实现打包,但是这种方式操作较为费时费力,生产效率比较低,且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编织袋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好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编织袋生产流水线,包括扁丝生产装置、圆织装置、滚印装置、切断缝制装置、打包装置;

所述扁丝生产装置包括挤出机,挤出机的出料端设置拉膜模具,拉膜模具出膜端设置冷却装置,薄膜经冷却装置后绕在第一导向辊上,薄膜在绕上第一导向辊之前其表面压设有中间凸起的弧形引导板,弧形引导板的弧形边压在薄膜表面,且弧形边指向与薄膜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且与薄膜呈一夹角,第一导向辊后方依次设置有薄膜切割装置、扁丝收集装置;

圆织装置利用扁丝编织出连续的筒形编织袋;

所述滚印装置包括置于连续的筒形编织袋中的三角支撑辊组,三角支撑辊组将编织袋的上下面分开,三角支撑辊组底部的两个辊子隔着编织袋由对应的支撑辊滚动支撑,三角支撑辊组顶部的辊子隔着编织袋设置有能够升降的印刷组件,三角支撑辊组后方设置有驱动编织袋移动的驱动辊组;

所述切断缝制装置包括依次设置在机架上的上料机构、切断机构、转运机构、缝制机构、下料机构;

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主动辊、第一从动辊,前方工序的编织袋夹在第一主动辊、第一从动辊之间,还包括铰接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摆架,铰接轴沿水平方向且垂直于编织袋的运动方向,第一摆架上设置平行于第一摆架铰接轴的第一挡杆,第一摆架后方设置第二主动辊、第二从动辊,来自第一主动辊、第一从动辊之间的编织袋从第一挡杆下方绕过之后进入第二主动辊、第二从动辊之间;

所述切断机构包括竖直滑动安装在机架上的升降架,升降架由设置在机架上的升降架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升降架底部前后方向依次设置热切刀、竖直可伸缩的弹性压块,弹性压块的下方及热切刀与第二主动辊之间均设机架,来自第二主动辊、第二从动辊之间的编织袋经机架上表面依次经过热切刀、弹性压块下方后移动到转运机构的表面;

所述转运机构包括第一转运机构、第二转运机构,被切断的编织袋在第一转运机构上移动方向即编织袋从第二主动辊被推出的方向,编织袋由第一转运机构移动至第二转运机构,第二转运机构转运方向垂直于第一转运机构的转运方向;

所述缝制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转运机构后方侧边的翻边件,翻边件能够将编织袋的端口翻边,翻边件后方设置缝纫机以及缝线切断机构,翻边后的编织袋端部进入缝纫机缝制,缝线切断机构将缝制后的缝线切断;

所述下料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转运机构末端底部的翻袋摆件,来自第二转运机构末端的编织袋竖直或倾斜落下,翻袋摆件摆动将编织袋拨至后续工位上,拨动后的编织袋水平叠放;

所述打包装置包括水平滑动设置在机架上的夹爪滑块,夹爪滑块上设置有上夹爪、下夹爪,上夹爪与下夹爪之间能够相互靠近、远离,所述上夹爪、下夹爪均包括至少两根平行的悬臂爪,且悬臂爪平行于夹爪滑块的滑动方向,悬臂爪指向的方向上设置有编织袋支撑件,编织袋支撑件的高度满足上夹爪、下夹爪将堆叠的编织袋夹紧后横向移动至编织袋支撑件上且编织袋支撑件不与悬臂爪干涉,编织袋支撑件上方设置有压紧机构,压紧机构下行,能够从上夹爪相邻的悬臂爪之间的位置压在编织袋上,编织袋在编织袋支撑件上方的移动轨迹周围设置环形打包带,堆叠的编织袋置于下夹爪上,上夹爪、下夹爪将编织袋夹紧压缩,夹爪滑块滑动,带动编织袋移动至编织袋支撑件上方,并穿过环形打包带,压紧机构下行压在编织袋上,上夹爪、下夹爪松开并抽出,压紧机构上行,编织袋自然蓬松,蓬松后的编织袋被环形打包带勒住实现打包。

本发明中的一种编织袋生产流水线在实际应用时,首先将塑料颗粒原料置于挤出机中进行加热熔化、挤出,挤出之后则进入拉膜模具,塑料经拉膜模具变成薄膜,薄膜经冷却装置冷却成型,随后薄膜继续运动,并在弧形引导板的作用下被摊开,并绕在第一导向辊上,此操作能够确保薄膜平摊在第一导向辊上,确保后续切割质量,保证扁丝质量,薄膜继续前进,经过薄膜切割装置被切割成多条扁丝,扁丝则继续运行,进入扁丝收集装置被收集起来,被收集的扁丝则被运用至圆织装置,圆织装置利用扁丝编织出连续的筒形编织袋,编织的编织袋再经滚印装置进行印刷,具体为:先将三角支撑辊组整体置于编织袋的内部,支撑辊隔着编织袋将三角支撑辊组滚动撑起,然后将编织袋开口的一端置于驱动辊组,用以驱动编织袋前进,调整完成后,印刷组件下行,印刷组件隔着编织袋压在三角支撑辊组顶部的辊子表面,驱动辊组拉动编织袋前行,编织袋则相对于三角支撑辊组移动,三角支撑辊组的各个辊子以及支撑辊则产生滚动,与此同时,印刷组件将图案、文字印刷在编织袋表面,相对于传统的印刷,此装置能够将两层编织袋分隔开,而仅仅将图案印刷在特定的编织袋表面,防止油墨渗透到其他位置,印刷质量较好,印刷之后的编织袋在第一主动辊的作用下,编织袋被输送至第一挡杆处,第一摆架则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摆,随后在第二主动辊作用下,来自第一挡杆处的编织袋被输送单个编织袋的长度,由于袋卷的重量较大,转动较慢,因此不适宜一次性上料一个编织袋的长度,所以在实际应用时,第一主动辊连续上料,而第二主动辊则快速间歇上料,第一摆架的摆动则能够协调二者的上料进程,确保正常上料,随后,在升降架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升降架下降,弹性压块将编织袋压在机架,然后升降架继续下降,热切刀将编织袋熔化、切断,随后,升降架上升,热切刀脱离编织袋,完成编织袋的切断操作,随后,第二转运机构将第一转运机构上被切断的编织袋转运至翻边件处,翻边件将编织袋的一个端口翻起、折叠,然后第二转运机构将翻边后的编织袋继续转运至缝纫机处进行缝制,缝制完成后,缝线切断机构将缝线切断,即可完成编织袋的缝制操作,缝制完成的编织袋从第二转运机构末端落下,翻袋摆件摆动将编织袋拨至后续工位上,拨动后的编织袋水平叠放,相对于现有技术,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生产效率较高,经切断缝制装置下料后的编织袋堆叠在一摞,将此编织袋置于下夹爪上,上夹爪、下夹爪将堆叠的编织袋夹紧,随后在夹爪滑块的作用下,带动编织袋移动至编织袋支撑件上方,并穿过环形打包带,压紧机构下行压在编织袋上,上夹爪、下夹爪松开并抽出,压紧机构上行,编织袋自然蓬松,蓬松后的编织袋被环形打包带勒住实现打包,相对于现有技术,无需操作人员对编织袋进行绑扎,安全性较好,且生产效率较高,打包质量也较好,此编织袋生产流水线能够实现编织袋的生产,整体生产效率较高,自动化程度较高,产品质量较好,适合大范围推广。

优化的,所述印刷组件包括印刷辊以及设置在印刷辊两侧的限位辊,所述印刷辊以及限位辊均由设置在机架上的印刷辊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印刷辊升降驱动机构带动印刷辊以及限位辊下行,印刷辊以及限位辊隔着编织袋压在三角支撑辊组顶部的辊子表面。支撑辊与限位辊配合能够将三角支撑辊组限制住,防止其限制在特定位置,以防止三角支撑辊组随编织袋移动错位,确保三角支撑辊组在特定位置撑起编织袋。

优化的,所述机架上铰接设置有第二摆架,第一主动辊安装在第二摆架上,所述第一主动辊由电机驱动,第二摆架与机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体,第一弹性体使第一主动辊压在编织袋以及第一从动辊上。在第一弹性体的作用下,第一主动辊能够按照生产需要将编织袋压在第一从动辊上,进而确保上料顺畅。

优化的,所述第二主动辊与热切刀之间设置有吹气管,吹气管气体吹向后方。热切刀切断编织袋时需要将其熔化然后进行切断,此时会有部分熔化物粘连在热切刀上,吹气管则能够将粘连的编织袋从热切刀上吹掉,进而防止粘连,以免影响后续上料,另外,由于第二主动辊处的上料速度较快,编织袋在前进的过程中,编织袋前进一端会在空气的作用下抬起,而吹气管吹出的气体会将编织袋端部压下,防止其翘头,确保正常上料。

优化的,所述热切刀与弹性压块之间设置有压板,压板的底端位置高于热切刀底端的位置,且所述热切刀与压板之间设置第二挡杆,所述第二挡杆位于编织袋下方。升降架下行,热切刀将编织袋熔化切断,压板与第二挡杆配合,将切断后的编织袋与热切刀拉开,确保切断顺利。

优化的,所述第二转运机构包括铰接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三摆架,第三摆架上转动安装驱动轮,所述第三摆架由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三摆架驱动机构驱动,第三摆架周期摆动,当驱动轮摆动至第一转运机构上的编织袋表面时,驱动轮将编织袋输送至设置在驱动轮后方的第二传送带上。第三摆架驱动机构带动第三摆架间歇摆动,驱动轮则持续运转,当驱动轮摆动至第一转运机构上的编织袋表面时,驱动轮将编织袋输送至设置在驱动轮后方的第二传送带上,进而实现编织袋输送方向的改变,以便于后续缝制的正常进行。

优化的,以编织袋在第二转运机构上的移动方向为后,所述翻边件位于第二转运机构的一侧,从前往后,翻边件逐渐向内侧卷曲,直至卷曲至翻边件的截面形状呈横置的u形,还包括转动安装在机架上的压辊,压辊轴线垂直于编织袋运动方向,压辊压在第二转运机构上的编织袋表面,编织袋移动,编织袋的一端在翻边件作用下逐渐卷曲,直至叠在一起,进入缝纫机缝制位置。压辊将编织袋压在第二转运机构上,第二转运机构运转,带动编织袋运动,编织袋移动,编织袋的一端在翻边件作用下逐渐卷曲,直至叠在一起,进入缝纫机缝制位置进行缝制即可,缝制过程无需人工参与,且与前后工序无缝衔接,生产效率较高。

优化的,所述翻袋摆件包括至少两根相互平行的弧形拨杆、转轴,弧形拨杆的一端设置在转轴上,转轴转动安装在机架上,翻袋摆件由设置在机架上的翻袋摆件驱动机构驱动进行往复摆动,从第二转运机构末端落下的编织袋位于弧形拨杆的弧心一侧,弧形拨杆的弧心一侧还设置有第三传送带,弧形拨杆将编织袋拨动至第三传送带上。编织袋从第二转运机构末端落下,编织袋基本呈竖直或者倾斜状态,随后翻袋摆件驱动机构工作,带动翻袋摆件向编织袋所在方向摆动,弧形拨杆则打在编织袋上,由于编织袋运动时会受风阻力影响,弧形拨杆则能够防止编织袋偏离预定运动轨迹,确保编织袋被拨动至预定位置,弧形拨杆将编织袋拨动至第三传送带上,第三传送带可持续不断的将编织袋输送至下一工位,也可将编织袋积累至一定数量之后一次性输送走,以便进行下一工序的处理。

优化的,所述压紧机构压在编织袋上的位置位于编织袋支撑件的正上方。将压紧机构压在编织袋上的位置设置在编织袋支撑件的正上方,能够确保压紧机构下行压紧时,压紧机构不会将编织袋压塌陷,确保下夹爪正常抽出以及后续编织袋正常蓬松。

优化的,编织袋在编织袋支撑件上方的移动轨迹的两侧设置有打包带固定件,环形打包带可分离的固定在打包带固定件上,编织袋蓬松后撑起环形打包带,环形打包带从打包带固定件上分离。打包带固定件能够将环形打包带按照特定姿态固定住,编织袋蓬松后则能够将环形打包带撑开,并将其从打包带固定件上挣脱掉,以实现自动打包,节约人力资源并且较为安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中的一种编织袋生产流水线在实际应用时,首先将塑料颗粒原料置于挤出机中进行加热熔化、挤出,挤出之后则进入拉膜模具,塑料经拉膜模具变成薄膜,薄膜经冷却装置冷却成型,随后薄膜继续运动,并在弧形引导板的作用下被摊开,并绕在第一导向辊上,此操作能够确保薄膜平摊在第一导向辊上,确保后续切割质量,保证扁丝质量,薄膜继续前进,经过薄膜切割装置被切割成多条扁丝,扁丝则继续运行,进入扁丝收集装置被收集起来,被收集的扁丝则被运用至圆织装置,圆织装置利用扁丝编织出连续的筒形编织袋,编织的编织袋再经滚印装置进行印刷,具体为:先将三角支撑辊组整体置于编织袋的内部,支撑辊隔着编织袋将三角支撑辊组滚动撑起,然后将编织袋开口的一端置于驱动辊组,用以驱动编织袋前进,调整完成后,印刷组件下行,印刷组件隔着编织袋压在三角支撑辊组顶部的辊子表面,驱动辊组拉动编织袋前行,编织袋则相对于三角支撑辊组移动,三角支撑辊组的各个辊子以及支撑辊则产生滚动,与此同时,印刷组件将图案、文字印刷在编织袋表面,相对于传统的印刷,此装置能够将两层编织袋分隔开,而仅仅将图案印刷在特定的编织袋表面,防止油墨渗透到其他位置,印刷质量较好,印刷之后的编织袋在第一主动辊的作用下,编织袋被输送至第一挡杆处,第一摆架则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摆,随后在第二主动辊作用下,来自第一挡杆处的编织袋被输送单个编织袋的长度,由于袋卷的重量较大,转动较慢,因此不适宜一次性上料一个编织袋的长度,所以在实际应用时,第一主动辊连续上料,而第二主动辊则快速间歇上料,第一摆架的摆动则能够协调二者的上料进程,确保正常上料,随后,在升降架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升降架下降,弹性压块将编织袋压在机架,然后升降架继续下降,热切刀将编织袋熔化、切断,随后,升降架上升,热切刀脱离编织袋,完成编织袋的切断操作,随后,第二转运机构将第一转运机构上被切断的编织袋转运至翻边件处,翻边件将编织袋的一个端口翻起、折叠,然后第二转运机构将翻边后的编织袋继续转运至缝纫机处进行缝制,缝制完成后,缝线切断机构将缝线切断,即可完成编织袋的缝制操作,缝制完成的编织袋从第二转运机构末端落下,翻袋摆件摆动将编织袋拨至后续工位上,拨动后的编织袋水平叠放,相对于现有技术,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生产效率较高,经切断缝制装置下料后的编织袋堆叠在一摞,将此编织袋置于下夹爪上,上夹爪、下夹爪将堆叠的编织袋夹紧,随后在夹爪滑块的作用下,带动编织袋移动至编织袋支撑件上方,并穿过环形打包带,压紧机构下行压在编织袋上,上夹爪、下夹爪松开并抽出,压紧机构上行,编织袋自然蓬松,蓬松后的编织袋被环形打包带勒住实现打包,相对于现有技术,无需操作人员对编织袋进行绑扎,安全性较好,且生产效率较高,打包质量也较好,此编织袋生产流水线能够实现编织袋的生产,整体生产效率较高,自动化程度较高,产品质量较好,适合大范围推广。

2.支撑辊与限位辊配合能够将三角支撑辊组限制住,防止其限制在特定位置,以防止三角支撑辊组随编织袋移动错位,确保三角支撑辊组在特定位置撑起编织袋。

3.在第一弹性体的作用下,第一主动辊能够按照生产需要将编织袋压在第一从动辊上,进而确保上料顺畅。

4.热切刀切断编织袋时需要将其熔化然后进行切断,此时会有部分熔化物粘连在热切刀上,吹气管则能够将粘连的编织袋从热切刀上吹掉,进而防止粘连,以免影响后续上料,另外,由于第二主动辊处的上料速度较快,编织袋在前进的过程中,编织袋前进一端会在空气的作用下抬起,而吹气管吹出的气体会将编织袋端部压下,防止其翘头,确保正常上料。

5.升降架下行,热切刀将编织袋熔化切断,压板与第二挡杆配合,将切断后的编织袋与热切刀拉开,确保切断顺利。

6.第三摆架驱动机构带动第三摆架间歇摆动,驱动轮则持续运转,当驱动轮摆动至第一转运机构上的编织袋表面时,驱动轮将编织袋输送至设置在驱动轮后方的第二传送带上,进而实现编织袋输送方向的改变,以便于后续缝制的正常进行。

7.压辊将编织袋压在第二转运机构上,第二转运机构运转,带动编织袋运动,编织袋移动,编织袋的一端在翻边件作用下逐渐卷曲,直至叠在一起,进入缝纫机缝制位置进行缝制即可,缝制过程无需人工参与,且与前后工序无缝衔接,生产效率较高。

8.编织袋从第二转运机构末端落下,编织袋基本呈竖直或者倾斜状态,随后翻袋摆件驱动机构工作,带动翻袋摆件向编织袋所在方向摆动,弧形拨杆则打在编织袋上,由于编织袋运动时会受风阻力影响,弧形拨杆则能够防止编织袋偏离预定运动轨迹,确保编织袋被拨动至预定位置,弧形拨杆将编织袋拨动至第三传送带上,第三传送带可持续不断的将编织袋输送至下一工位,也可将编织袋积累至一定数量之后一次性输送走,以便进行下一工序的处理。

9.将压紧机构压在编织袋上的位置设置在编织袋支撑件的正上方,能够确保压紧机构下行压紧时,压紧机构不会将编织袋压塌陷,确保下夹爪正常抽出以及后续编织袋正常蓬松。

10.打包带固定件能够将环形打包带按照特定姿态固定住,编织袋蓬松后则能够将环形打包带撑开,并将其从打包带固定件上挣脱掉,以实现自动打包,节约人力资源并且较为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扁丝生产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向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向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滚印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三角支撑辊组侧向限位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断缝制装置的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断机构的左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断缝制装置的右视图;

图9为图8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转运机构的左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翻边件及第二传送带的左视图;

图12为图11中d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下料机构的右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打包装置的主视图;

图15为图14中e-e的剖视图;

图16为图14中f-f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悬臂爪插入编织袋支撑件处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编织袋打包好后的示意图;

其中,

扁丝生产装置-1、挤出机-11、拉膜模具-12、冷却装置-13、第一导向辊-14、弧形引导板-15、薄膜切割装置-16、固定辊-161、扁丝切刀-162、加热台-163、扁丝收集装置-17、第二导向辊-18、沥水条-19;

滚印装置-2、三角支撑辊组-21、支撑辊-22、印刷组件-23、驱动辊组-24、限位轮-25、印刷辊-231、限位辊-232、印刷辊升降驱动机构-233、驱动辊组-24、限位轮-25;

切断缝制装置-3、机架-31;上料机构-32、第一主动辊-322、第一从动辊-323、第一摆架-324、第二主动辊-325、第二从动辊-326、第三导向辊-327、第一传送带-328、吹气管-329、第二摆架-3221、第一弹性体-3222、第一挡杆-3241;切断机构-33、升降架-331、热切刀-332、弹性压块-333、压板-334、第二挡杆-335、第一导柱-3311、升降驱动电机-3312、驱动凸轮-3313、复位跷杆-3314、配重块-3315、第二导柱-3331、限位块-3332;转运机构-34、第一转运机构-341、第二转运机构-342、第三摆架-3421、驱动轮-3422、第三摆架驱动机构-3423、第二传送带-3424、引导条-3425;缝制机构-35、翻边件-351、缝纫机-352、缝线切断机构-353、压辊-354、引导片-3511、第一气缸-3531、缝线切刀-3532;下料机构-36、翻袋摆件-361、弧形拨杆-362、转轴-363、翻袋摆件驱动机构-364、第三传送带-365、第二气缸-3641、驱动齿轮-3642、压轮-3643;

打包装置-4、夹爪滑块-41、上夹爪-42、下夹爪-43、悬臂爪-44、编织袋支撑件-45、压紧机构-46、环形打包带-47、打包带固定件-48、支撑轮-45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综合参考图1、4、6、8、14,一种编织袋生产流水线,包括扁丝生产装置1、圆织装置、滚印装置2、切断缝制装置3、打包装置4。

如图1-3所示,所述扁丝生产装置1包括挤出机11,将塑料颗粒投入挤出机11中,挤出机11将塑料颗粒加热熔化并且挤出,挤出机11的出料端设置拉膜模具12,拉膜模具12用于将挤出的塑料制成薄膜,拉膜模具12出膜端设置冷却装置13,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13包括水池,来自拉膜模具12的薄膜经过水池冷却,薄膜经冷却装置13后依次绕在水池中的两个辊子之后绕在第二导向辊18上,且第二导向辊18前方的薄膜上搭设置有沥水条19,沥水条19下端铰接设置在机架3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31指的是为其余各部件提供安装位置的机架,其不限于特定形状,只要能够满足将其与各部件按照要求安装,并能够实现相应的配合、功能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求可将机架31设置成不同形状,沥水条19的上端则压在从水中出来的薄膜表面。以引导薄膜上的水经过沥水条19留下,以确保薄膜上多余的水顺利流下。

如图1-3所示,随后,薄膜绕在第一导向辊14上,薄膜在绕上第一导向辊14之前其表面压设有中间凸起的弧形引导板15,弧形引导板15的弧形边压在薄膜表面,且弧形边指向与薄膜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且与薄膜呈一夹角,第一导向辊14后方依次设置有薄膜切割装置16、扁丝收集装置17,具体的,所述薄膜切割装置16包括固定设置在机架31上的固定辊161,固定辊161表面设置刀刃朝向薄膜来料方向的多个扁丝切刀162,相邻两个扁丝切刀162之间的距离即为扁丝的宽度,薄膜绕过固定辊161之后经扁丝切刀162被切割成多根扁丝,薄膜切割装置16后方设置有加热台163,扁丝经过加热台163表面,加热台163中的加热体,如加热丝对扁丝进行加热,随后扁丝被扁丝收集装置17收集,具体的,扁丝收集装置17采用扁丝收卷机。

圆织装置利用扁丝编织出连续的筒形编织袋,本实施例中所述圆织装置采用圆织机。

如图4所示,所述滚印装置2包括置于连续的筒形编织袋中的三角支撑辊组21,三角支撑辊组21将编织袋的上下面分开,三角支撑辊组21底部的两个辊子隔着编织袋由对应的支撑辊22滚动支撑,三角支撑辊组21顶部的辊子隔着编织袋设置有能够升降的印刷组件23,三角支撑辊组21后方设置有驱动编织袋移动的驱动辊组24,驱动辊组24包括主动辊以及从动辊,主动辊以及从动辊将编织袋夹在中间,在主动辊的作用下带动编织袋移动。

如图4所示,所述印刷组件23包括印刷辊231以及设置在印刷辊231两侧的限位辊232,所述印刷辊231以及限位辊232均由设置在机架31上的印刷辊升降驱动机构233驱动,印刷辊升降驱动机构233包括设置在机架31上的气缸,印刷辊231、限位辊232均安装在气缸的活动端,印刷辊升降驱动机构233带动印刷辊231以及限位辊232下行,印刷辊231以及限位辊232隔着编织袋压在三角支撑辊组21顶部的辊子表面。

如图5所示,进一步的,为了防止三角支撑辊组21在编织袋中向侧面偏离,将三角支撑辊组21的辊子两端倒角,然后隔着编织袋设置限位轮25,限位轮25隔着编织袋压在三角支撑辊组21的辊子两端倒角处或者端面上,且当编织袋移动时,限位轮25随之转动,以防止三角支撑辊组21在编织袋中向侧面偏离。

如图6、8所示,所述切断缝制装置3包括依次设置在机架31上的上料机构32、切断机构33、转运机构34、缝制机构35、下料机构36。

如图6所示,所述上料机构3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主动辊322、第一从动辊323,前方工序的编织袋夹在第一主动辊322、第一从动辊323之间,还包括铰接设置在机架31上的第一摆架324,铰接轴沿水平方向且垂直于编织袋的运动方向,第一摆架324上设置平行于第一摆架324铰接轴的第一挡杆3241,第一摆架324后方设置第二主动辊325、第二从动辊326,来自第一主动辊322、第一从动辊323之间的编织袋从第一挡杆3241下方绕过之后进入第二主动辊325、第二从动辊326之间。

如图6所示,所述机架31上铰接设置有第二摆架3221,第一主动辊322安装在第二摆架3221上,所述第一主动辊322由电机驱动,第二摆架3221与机架31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体3222,第一弹性体3222使第一主动辊322压在编织袋以及第一从动辊323上,具体的,所述第一弹性体3222采用拉簧。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挡杆3241包括转动安装在第一摆架324上的辊子,编织袋从辊子下方绕过。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摆架324与第二主动辊325之间设置有第三导向辊327,来自第一挡杆3241的编织袋经第三导向辊327进入第二主动辊325与第二从动辊326之间,第三导向辊327位于第一挡杆3241上方。

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主动辊325与第三导向辊327之间设置有第一传送带328,来自第三导向辊327的编织袋经第一传送带328运动至第二主动辊325,且第一传送带328前高后低。

如图6、7所示,所述切断机构33包括竖直滑动安装在机架31上的升降架331,升降架331由设置在机架31上的升降架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升降架331底部前后方向依次设置热切刀332、竖直可伸缩的弹性压块333,弹性压块333的下方及热切刀332与第二主动辊325之间均设机架31,来自第二主动辊325、第二从动辊326之间的编织袋经机架31上表面依次经过热切刀332、弹性压块333下方后移动到转运机构34的表面。

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主动辊325与热切刀332之间设置有吹气管329,吹气管329气体吹向后方。

如图7所示,升降架331竖直滑动安装在设置在机架31上的第一导柱3311上,还包括设置在机架31上的升降驱动电机3312,升降驱动电机3312的输出轴上设置驱动凸轮3313,升降架331整体呈“口”形,驱动凸轮3313作用在“口”形升降架331底框的上表面,升降架331底部下方设置复位跷杆3314,复位跷杆3314铰接设置在机架1上,复位跷杆3314的第一端顶在升降架331的底部,复位跷杆3314的第二端则设置有配重块3315,驱动凸轮3313作用在“口”形升降架331底框的上表面时,升降架331整体下降,驱动凸轮3313不作用在升降架331上时,配重块3315作用在复位跷杆3314上,将升降架331跷起,进而使升降架331复位。

所述热切刀332是一个被加热的切刀,加热的目的在于将编织袋加热熔化,以便于切割。

如图6、7所示,所述弹性压块333整体呈长条形,弹性压块333上方设置两根第二导柱3331,第二导柱3331上套设有压簧,压簧的两端分别压在升降架331和弹性压块333上,第二导柱3331的顶端设置压在升降架331上方的限位块3332,升降架331下行,弹性压块333压在编织袋以及机架31上,压簧收缩,限位块3332脱离升降架331上表面,即可将编织袋压住。

如图6、7所示,所述热切刀332与弹性压块333之间设置有压板334,压板334的底端位置高于热切刀332底端的位置,且所述热切刀332与压板334之间设置第二挡杆335,所述第二挡杆335位于编织袋下方。

如图8所示,所述转运机构34包括第一转运机构341、第二转运机构342,被切断的编织袋在第一转运机构341上移动方向即编织袋从第二主动辊325被推出的方向,编织袋由第一转运机构341移动至第二转运机构342,第二转运机构342转运方向垂直于第一转运机构341的转运方向。

所述第一转运机构341包括设置在切断机构33后方的第四传送带,第四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编织袋从切断机构33流出的方向相同。

如图8、10所示,所述第二转运机构342包括铰接设置在机架31上的第三摆架3421,第三摆架3421上转动安装驱动轮3422,所述第三摆架3421由设置在机架31上的第三摆架驱动机构3423驱动,第三摆架3421周期摆动,当驱动轮3422摆动至第一转运机构341上的编织袋表面时,驱动轮3422将编织袋输送至设置在驱动轮3422后方的第二传送带3424上,具体的,所述第三摆架驱动机构3423为设置在机架31上的电机,电机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周期驱动第三摆架3421摆动,驱动轮3422则由安装在第三摆架3421上的电机驱动。

如图8所示,还包括设置在机架31上的引导条3425,引导条3425的前端上翘,后端水平,引导条3425的前端位于第一转运机构341上方,后端位于第二传送带3424上方,引导条3425的设置主要位于防止驱动轮3422将编织袋从第一转运机构341上时,编织袋发生翘起、翻折,以免影响后续缝制等操作。

如图8、9所示,所述缝制机构35包括设置在第二转运机构342后方侧边的翻边件351,翻边件351能够将编织袋的端口翻边,翻边件351后方设置缝纫机352以及缝线切断机构353,翻边后的编织袋端部进入缝纫机352缝制,缝线切断机构353将缝制后的缝线切断。

如图8、9所示,以编织袋在第二转运机构342上的移动方向为后,所述翻边件351位于第二转运机构342的一侧,从前往后,翻边件351逐渐向内侧卷曲,直至卷曲至翻边件351的截面形状呈横置的u形,还包括转动安装在机架31上的压辊354,压辊354轴线垂直于编织袋运动方向,压辊354压在第二转运机构342上的编织袋表面,编织袋移动,编织袋的一端在翻边件351作用下逐渐卷曲,直至叠在一起,进入缝纫机352缝制位置。

如图8、9、11、12所示,所述翻边件351中还设置有引导片3511,所述引导片3511整体呈长形扁条状,且引导片3511的前端上翘,后端水平,引导片3511的前端朝向第一转运机构341,来自第一转运机构341的编织袋端部进入引导片3511与翻边件351之间,并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编织袋端部被翻折起来,以便于后续缝制。

如图8所示,所述缝线切断机构353包括设置在缝纫机352或者机架31上的第一气缸3531,第一气缸3531活塞杆上设置缝线切刀3532,编织袋缝制完成后,第一气缸3531带动缝线切刀3532将缝线切断。

如图13所示,所述下料机构36包括设置在第二转运机构342末端底部的翻袋摆件361,来自第二转运机构342末端的编织袋竖直或倾斜落下,翻袋摆件361摆动将编织袋拨至后续工位上,拨动后的编织袋水平叠放。

如图13所示,所述翻袋摆件361包括至少两根相互平行的弧形拨杆362、转轴363,弧形拨杆362的一端设置在转轴363上,转轴363转动安装在机架31上,翻袋摆件361由设置在机架31上的翻袋摆件驱动机构364驱动进行往复摆动,从第二转运机构342末端落下的编织袋位于弧形拨杆362的弧心一侧,弧形拨杆362的弧心一侧还设置有第三传送带365,弧形拨杆362将编织袋拨动至第三传送带365上。

如图13所示,所述翻袋摆件驱动机构364包括设置在机架31上的第二气缸3641,第二气缸3641的活塞杆上设置齿条,转轴363上设置与齿条配合的驱动齿轮3642,还包括转动安装在机架31上的压轮3643,压轮3643和驱动齿轮3642分别位于齿条的两侧,压轮3643压在齿条上,确保齿条能够正常带动驱动齿轮3642转动。

如图14-17所示,所述打包装置4包括水平滑动设置在机架31上的夹爪滑块41,夹爪滑块41上设置有上夹爪42、下夹爪43,上夹爪42与下夹爪43之间能够相互靠近、远离,所述上夹爪42、下夹爪43均包括至少两根平行的悬臂爪44,且悬臂爪44平行于夹爪滑块41的滑动方向,悬臂爪44指向的方向上设置有编织袋支撑件45,编织袋支撑件45的高度满足上夹爪42、下夹爪43将堆叠的编织袋夹紧后横向移动至编织袋支撑件45上且编织袋支撑件45不与悬臂爪44干涉,编织袋支撑件45上方设置有压紧机构46,压紧机构46下行,能够从上夹爪42相邻的悬臂爪44之间的位置压在编织袋上,编织袋在编织袋支撑件45上方的移动轨迹周围设置环形打包带47,堆叠的编织袋置于下夹爪43上,上夹爪42、下夹爪43将编织袋夹紧压缩,夹爪滑块41滑动,带动编织袋移动至编织袋支撑件45上方,并穿过环形打包带47,压紧机构46下行压在编织袋上,上夹爪42、下夹爪43松开并抽出,压紧机构46上行,编织袋自然蓬松,蓬松后的编织袋被环形打包带47勒住实现打包,即如图18所示的状态。

具体的,如图15所示,所述夹爪滑块41可通过滑块滑道配合的方式安装到机架31上,或者也可通过滑块、导轨配合的方式安装到机架31上,能够实现夹爪滑块41相对于机架31自由滑动即可。

进一步的,如图14所示,所述夹爪滑块41与机架31可通过液压缸等部件进行驱动,以驱使夹爪滑块41相对于机架31滑动。

如图14所示,所述上夹爪42上下滑动安装在夹爪滑块41上,下夹爪43固定在夹爪滑块41上,上夹爪42与下夹爪43可通过液压缸进行驱动,以实现将上夹爪42、下夹爪43之间的编织袋压紧的目的,另外,为了便于将上夹爪42、下夹爪43抽出,将悬臂爪44设置成水平的。

如图14-17所示,所述编织袋支撑件45包括转动安装在机架31上的多个支撑轮451,所述支撑轮451的轴线沿水平设置且垂直于夹爪滑块41的移动方向,悬臂爪44移动至编织袋支撑件45处时,支撑轮451位于相邻两个悬臂爪44之间,且编织袋位于支撑轮451上。

如图14、15所示,所述压紧机构46压在编织袋上的位置位于编织袋支撑件45的正上方,所述压紧机构46包括安装在机架31上的液压缸以及安装在液压缸活塞杆上的多个压块,液压缸驱动压块下行时,压块压在上夹爪42相邻两个悬臂爪44之间的编织袋表面,以便于上夹爪42抽出。

如图15-17所示,编织袋在编织袋支撑件45上方的移动轨迹的两侧设置有打包带固定件48,环形打包带47可分离的固定在打包带固定件48上,编织袋蓬松后撑起环形打包带47,环形打包带47从打包带固定件48上分离,具体的,所述打包带固定件48包括设置在编织袋在编织袋支撑件45上方的移动轨迹两侧的立杆,环形打包带47可通过魔术贴或者粘胶粘在立杆上,以使环形打包带47形成一口字形状,便于编织袋穿过。

工作原理:

综合参考图1、4、6、8、14,本发明中的一种编织袋生产流水线在实际应用时,首先将塑料颗粒原料置于挤出机11中进行加热熔化、挤出,挤出之后则进入拉膜模具12,塑料经拉膜模具12变成薄膜,薄膜经冷却装置13冷却成型,随后薄膜继续运动,并在弧形引导板15的作用下被摊开,并绕在第一导向辊14上,此操作能够确保薄膜平摊在第一导向辊14上,确保后续切割质量,保证扁丝质量,薄膜继续前进,经过薄膜切割装置16被切割成多条扁丝,扁丝则继续运行,进入扁丝收集装置17被收集起来,被收集的扁丝则被运用至圆织装置,圆织装置利用扁丝编织出连续的筒形编织袋,编织的编织袋再经滚印装置2进行印刷,具体为:先将三角支撑辊组21整体置于编织袋的内部,支撑辊22隔着编织袋将三角支撑辊组21滚动撑起,然后将编织袋开口的一端置于驱动辊组24,用以驱动编织袋前进,调整完成后,印刷组件23下行,印刷组件23隔着编织袋压在三角支撑辊组21顶部的辊子表面,驱动辊组24拉动编织袋前行,编织袋则相对于三角支撑辊组21移动,三角支撑辊组21的各个辊子以及支撑辊22则产生滚动,与此同时,印刷组件23将图案、文字印刷在编织袋表面,相对于传统的印刷,此装置能够将两层编织袋分隔开,而仅仅将图案印刷在特定的编织袋表面,防止油墨渗透到其他位置,印刷质量较好,印刷之后的编织袋在第一主动辊的作用下,编织袋被输送至第一挡杆处,第一摆架则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摆,随后在第二主动辊作用下,来自第一挡杆处的编织袋被输送单个编织袋的长度,由于袋卷的重量较大,转动较慢,因此不适宜一次性上料一个编织袋的长度,所以在实际应用时,第一主动辊连续上料,而第二主动辊则快速间歇上料,第一摆架的摆动则能够协调二者的上料进程,确保正常上料,随后,在升降架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升降架下降,弹性压块将编织袋压在机架,然后升降架继续下降,热切刀将编织袋熔化、切断,随后,升降架上升,热切刀脱离编织袋,完成编织袋的切断操作,随后,第二转运机构将第一转运机构上被切断的编织袋转运至翻边件处,翻边件将编织袋的一个端口翻起、折叠,然后第二转运机构将翻边后的编织袋继续转运至缝纫机处进行缝制,缝制完成后,缝线切断机构将缝线切断,即可完成编织袋的缝制操作,缝制完成的编织袋从第二转运机构末端落下,翻袋摆件摆动将编织袋拨至后续工位上,拨动后的编织袋水平叠放,相对于现有技术,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生产效率较高,经切断缝制装置3下料后的编织袋堆叠在一摞,将此编织袋置于下夹爪43上,上夹爪42、下夹爪43将堆叠的编织袋夹紧,随后在夹爪滑块41的作用下,带动编织袋移动至编织袋支撑件45上方,并穿过环形打包带47,压紧机构46下行压在编织袋上,上夹爪42、下夹爪43松开并抽出,压紧机构46上行,编织袋自然蓬松,蓬松后的编织袋被环形打包带47勒住实现打包,相对于现有技术,无需操作人员对编织袋进行绑扎,安全性较好,且生产效率较高,打包质量也较好,此编织袋生产流水线能够实现编织袋的生产,整体生产效率较高,自动化程度较高,产品质量较好,适合大范围推广。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