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的退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43199发布日期:2020-09-25 18:15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纤维的退绕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退绕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纤维的退绕机及退绕方式,可用于聚芳酯纤维的制作工序中。



背景技术:

聚芳酯纤维是经熔融聚合纺丝法获得的特种纤维,该纤维不仅强度、模量可与芳纶媲美,而且具有独特的轻质高强、抗撕裂、耐湿热、高低温性能、振动衰减性能以及优良的耐酸碱、耐磨损性能等。

在聚芳酯纤维整个制备工艺过程中,纺丝和热处理占主导地位。其中,纺丝、退绕和后处理卷绕速度都比较快,而热处理时间较长,但热处理对纤维性能的提高较大。聚芳脂纤维热处理有时间长、温度高等特点,是整个热处理的瓶颈过程。因此,提高热处理效率,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对纤维性能的提高,是纤维制备工艺的改进方向之一。

在聚芳酯纤维的制备工艺中,使用退绕机进行退绕的过程中,传统退绕处理后的丝束会出现丝束螺旋状态,在热处理后无法成为平整顺滑的丝束,从而降低了丝束的品质。专利cn109071140a介绍了一种张力保持一致的退绕机,但并未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纤维的退绕机,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纤维的退绕机,包括退绕机构、卷绕头夹以及设置在所述卷绕头夹上的卷绕筒,所述卷绕筒包括可伸缩的中心轴,所述中心轴包括至少两个相套设的中心套筒,每个所述中心套筒上设有一组外圈,所述外圈用于缠绕所述退绕机构退绕后的丝束,不同的所述中心套筒的外圈套设;所述中心轴可拆卸式连接在所述卷绕头夹上,所述中心轴打开后,靠近所述卷绕头夹的所述中心套筒上的外圈套设在内,远离所述卷绕头夹的所述中心套筒的外圈套设在外;所述外圈上形成有孔洞形的散热空间

套设的外圈使得,丝束能够分层卷绕在所述卷绕筒的外圈上,在相同卷绕体积下,增大了卷绕筒的卷绕丝束量,有效地提高了热处理机的空间利用率;传统的卷绕筒卷绕完成后的丝束仅从丝束层的外侧面与周围气氛接触,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外圈上形成有孔洞形的散热空间,热处理时,所述外圈缠绕的丝束层分别从靠近中心轴的内侧面以及远离中心轴的外侧面与周围气氛接触;与传统的卷绕筒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外圈,增大了丝束与气氛的接触面积,可以做到在热处理时能极大程度地排出纤维聚合产生的副产物小分子,缩短了热处理时间,增大了热处理效率。

较佳地,所述外圈包括设于对应所述中心套筒周向的网状结构。退绕后的丝束缠绕在所述网状结构上,减轻了卷绕筒的重量,增大了丝束与气氛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处理效率。

较佳地,所述外圈包括多个设置在对应的所述中心套筒周向上的臂展。退绕后的丝束缠绕在所述臂展上,进一步减轻了卷绕筒的重量以及增大了丝束与气氛的接触面积。

较佳地,所述外圈包括至少五个均匀设置在所述对应中心套筒周向上的臂展,所述臂展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中心套筒上的支撑臂,为丝束提供稳定的支撑,所述支撑臂上沿所述中心套筒的轴向设有卷绕臂,每一所述外圈的各卷绕臂与对应的所述中心套筒的间距相等,退绕后的丝束缠绕在所述卷绕臂上;垂设的支撑臂以及轴向设置的卷绕臂使得丝束能稳定的缠绕在外圈上,以及为所述外圈提供更大的卷绕面积。臂展数量设置为至少5个,能够增大丝束的弯角,减少对丝束的损伤。

优选的,所述中心套筒的数量设置为3~8个,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中心套筒的数量设置为3个、4个、5个或6个。所述中心套筒的数量太多,则工程上实施困难,所述中心套筒的数量太少,则对热处理机的空间利用率的提高的贡献不大。根据所述中心套筒的数量,设置相邻两层中心套筒的外圈之间的距离,使得每一外圈上缠绕适量的丝束,且相邻外圈的丝束层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以获得更好的热处理效果。

当所述中心套筒的数量较少时,相邻两层中心套筒的外圈之间的距离较大,以卷绕适量的纤维;当所述中心套筒的数量较多时,相邻两层中心套筒的外圈之间的距离设置为较小,以卷绕适量的纤维,将卷绕筒的卷绕丝束量控制在合适范围内。

较佳地,所述臂展的数量设置为不少于6个;优选的,所述臂展的数量设置为6~12个。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臂展数量的设置尤为重要,当所述臂展的数量设置为少于5个时,则缠绕在所述外圈上的丝束,其弯角小于等于90度,丝束折弯程度大,则会对纤维造成损伤,影响纤维质量;同时当臂展数量较少时,缠绕在所述外圈上的丝束的张力很难控制。

臂展数量越多,则外圈卷绕后丝束也越接近于圆,能够增大丝束的弯角,减少丝束弯折,且丝束张力及卷绕速度也越容易控制。当臂展数量设置的太多时,则又降低了热处理时丝束与周围气氛的接触面积。所述臂展数量设置为6~12,能够在增大丝束弯角的同时增大丝束与周围气氛的接触面积。

所述臂展的表面为光滑的半圆弧面,尽量减少丝束弯折,防止对纤维造成损伤。

较佳地,所述可伸缩的中心轴包括四个套设的中心套筒,从外至内依次为第一中心套筒、第二中心套筒、第三中心套筒和第四中心套筒;所述第一中心套筒的周向设置有第一外圈,所述第二中心套筒的周向设置有第二外圈,所述第三中心套筒的周向设置有第三外圈,所述第四中心套筒的周向设置有第四外圈,其中,所述第一外圈、所述第二外圈、所述第三外圈、所述第四外圈从内至外依次套设,所述第一中心套筒与所述卷绕头夹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外圈的卷绕臂与所述第二外圈的卷绕臂之间设置有预定的间距,所述第二外圈的卷绕臂与所述第三外圈的卷绕臂之间设置有预定的间距,所述第三外圈的卷绕臂与所述第四外圈的卷绕臂之间设置有预定的间距。

该退绕机在操作使用时,开始退绕前,所述第一中心套筒、所述第二中心套筒、所述第三中心套筒分别抽出,丝束首先退绕至所述第一外圈,第一外圈卷绕完成后,所述第二中心套筒收缩至所述第一中心套筒内,所述第二外圈套设至所述第一外圈之外;丝束开始退绕至所述第二外圈上,第二外圈卷绕完成后,所述第三中心套筒收缩至所述第二中心套筒内,所述第三外圈套设至所述第二外圈之外;丝束开始退绕至所述第三外圈上,第三外圈卷绕完成后,所述第四中心套筒收缩至所述第三中心套筒内,所述第四外圈套设至所述第三外圈之外,丝束开始退绕至所述第四外圈上;这样依次卷绕,直至退绕完成。这样的结构使得所述卷绕筒的安装、制造、调试更加容易,这样分层卷绕的退绕方法,提高了退绕效率。

较佳地,所述退绕机构包括退绕卷头和退绕卷筒,所述退绕卷头与所述卷绕头夹平行设置在所述退绕机上;所述退绕卷头与所述卷绕头夹分别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带动所述退绕卷头与所述卷绕头夹同向转动。使得从退绕卷筒上退绕的丝束以同样的状态退绕至卷绕筒上,使得本实用新型中丝束的解舒方向都在同一方向,因此减少退绕过程中丝束的螺旋。

较佳地,所述退绕卷头与所述卷绕头夹之间设置可转动的臂,兔子头设于所述可转动的臂的端部,所述可转动的臂用于调整兔子头与所述外圈之间的距离。所述可转动的臂应为光滑材质且硬度高,优选陶瓷臂。

较佳地,所述退绕卷头与所述卷绕头夹之间设置导丝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丝辊上还设置有油盘。使导丝辊变相成为一个油辊,对退绕的丝束上油,使得缠绕在所述卷绕筒上的纤维不易分散,有助于纤维的后处理,同时在后处理过程中保护纤维,起到防融接的作用。

较佳地,所述退绕机还包括张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卷绕筒上缠绕的丝束的张力。优选的,所述张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退绕机构与所述导丝辊之间,退绕机构的丝束通过所述张力传感器、所述导丝辊引至所述卷绕筒的外圈。

较佳地,所述退绕机还包括智能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退绕卷头、所述卷绕头夹的卷绕速度、卷绕时间以及丝束张力;所述张力传感器与所述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所述智能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退绕卷头的转速,所述退绕卷头、设置转速为300-800转/分钟,优选400-600转/分钟。所述卷绕筒外圈的线速度设置在50~200m/min,优选100~150m/min。所述退绕机构转速太快则对纤维有所损伤,转速太慢则退绕效率低。或者设置所述卷绕头夹的转速为固定值300-800转/分钟。

退绕过程中,所述智能控制系统根据所述张力传感器检测的丝束的张力值,控制所述退绕卷筒的线速度使其与所述卷绕筒的线速度相等,以确保所述卷绕筒缠绕的纤维的张力维持恒定。所述张力设置为0.5-5n,优选可以为1-3n。所述张力太大,则退绕过程中所述卷绕筒上丝束缠绕的太紧,对纤维的热处理不利,所述张力太小,则所述卷绕筒上丝束缠绕松散,成品较差。

较佳的,卷绕筒必须是耐350℃以上高温制成的材料,为了重复利用,其热变形要小,优选铜或陶瓷。

较佳地,所述退绕卷头与所述卷绕头夹平行设置;所述退绕卷头与所述卷绕头夹分别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带动所述退绕卷头与所述卷绕头夹同向转动。退绕卷头与卷绕头夹在同一退绕方向,丝束的解舒方向相同,减少了退绕过程中的丝束螺旋。

较佳地,因卷绕筒的不同外圈的直径不同,退绕过程中,通过所述退绕机构与所述卷绕头夹间设置的可转动的臂调整兔子头与所述卷绕筒外圈之间的角度及距离,使得兔子头与外圈之间保持约3-5cm的距离,使退绕过程顺利进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纤维的退绕机,用于聚芳酯纤维时,通过卷绕筒的可抽拉多层设计及卷绕筒的外圈的多层设计,使丝束能够分层卷绕在所述卷绕筒的外圈上,在相同卷绕体积下,增大了卷绕筒的卷绕丝束量,有效地提高了热处理机的空间利用率;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外圈上形成有孔洞形的散热空间,丝束缠绕在所述外圈上,热处理时,丝束层分别从靠近中心轴的内侧面以及远离中心轴的外侧面与周围气氛接触;与传统的卷绕筒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外圈,增大了丝束与气氛的接触面积,可以做到在热处理时能极大程度地排出小分子副产物,缩短了热处理时间,增大了热处理效率,使反应中小分子副产物更易从聚芳酯纤维中跑出去;用于其他纤维时具有类似原理和过程。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纤维的退绕机,退绕卷头与卷绕头夹平行设置,电机分别驱动退绕卷头与卷绕头夹同向旋转,使得从退绕卷筒上退绕的丝束以同样的状态退绕至卷绕筒上,极大程度减少了原本退绕中的丝束螺旋状态,使丝束达到极大程度的平整,丝品质均匀性也有了极大地提高。

第三,本实用新型的外圈设为网状结构或采用至少6个悬臂的结构,进一步减轻了卷绕筒的重量,进一步增大了丝束与气氛的接触面积,同时悬臂越多其卷绕后丝束也越接近于圆,增大了丝束弯角,能够减少丝束过度弯折,且张力及卷绕速度也容易控制,丝束卷绕在卷筒上时松紧是适当的,均匀的,这对热处理后丝束的均匀性有较大的影响。

第四,本实用新型的纤维的退绕方法,使用退绕机进行退绕,丝束分层退绕至所述卷绕筒上;丝束从最内层的外圈开始退绕,完成卷绕后的外圈收缩至外层外圈内,内圈完成卷绕后后一层外圈收缩套设至上一层外圈之外,丝束从上一层内圈引至后一层外圈,这样依次卷绕,直至退绕完成;这样的退绕方式,工艺稳定,操作便捷,提高了退绕效率。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退绕机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退绕机完成退绕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卷绕筒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往复机构旋转轴及往复机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退绕完成后的卷绕筒与丝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智能控制系统1;退绕卷筒2;退绕卷头3;往复机构旋转轴4;可转动的臂41;卷绕筒5;卷绕头夹6;导丝辊7;中心轴8;支撑臂9;卷绕臂901;第一臂展17;第二臂展16;第三臂展15;第四臂展14;第一中心套筒130;第二中心套筒120;第三中心套筒110;第四中心套筒100;卷绕后的丝束300;导丝钩18;兔子头19;往复机构20;张力传感器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该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做出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退绕机,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聚芳酯纤维的生产工序中,该退绕机包括退绕机构、卷绕头夹6以及设置在所述卷绕头夹6上的卷绕筒5,所述卷绕筒5包括可伸缩的中心轴8,所述中心轴8包括至少两个相套设的中心套筒,每个所述中心套筒上设有一组外圈,所述外圈用于缠绕所述退绕机构退绕后的丝束,不同的所述多个中心套筒的外圈套设;所述中心轴可拆卸式连接在所述卷绕头夹上,所述中心轴打开后,靠近所述卷绕头夹的所述中心套筒上的外圈套设在内,远离所述卷绕头夹的所述中心套筒的外圈套设在外;所述外圈上形成有孔洞形的散热空间。

套设的外圈使得,丝束能够分层卷绕在所述卷绕筒的外圈上,在相同卷绕体积下,增大了卷绕筒的卷绕丝束量,有效地提高了热处理机的空间利用率;传统的卷绕筒卷绕完成后的丝束仅从丝束层的外侧面与周围气氛接触,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外圈上形成有孔洞形的散热空间,热处理时,所述外圈缠绕的丝束层分别从靠近中心轴的内侧面以及远离中心轴的外侧面与周围气氛接触;与传统的卷绕筒比较,增大了丝束与气氛的接触面积,可以做到在热处理时能极大程度地排出纤维聚合产生的副产物小分子,缩短了热处理时间,增大了热处理效率。

每组所述外圈包括多个设置在对应的所述中心套筒周向上的臂展,退绕后的丝束缠绕在所述臂展上,进一步减轻了卷绕筒的重量以及增大了丝束与气氛的接触面积。

具体的,参见图1-图5,所述退绕机构包括退绕卷头3以及位于所述退绕卷头3上的退绕卷筒2;所述退绕机具体包括智能控制系统1、退绕卷头3、导丝辊7、卷绕头夹6,导丝辊7设置在退绕卷头3和卷绕头夹6之间,且为固定设置。

具体的,卷绕筒5由所述卷绕头夹6固定在所述退绕机上。所述卷绕头夹6可以设置为气胀轴,所述卷绕筒5套设在所述气胀轴外,所述气胀轴充气后固定所述卷绕筒5,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卷绕头夹6与所述卷绕筒可设为通过螺纹连接,此处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退绕机还包括设置在退绕卷头3和卷绕头夹6之间的可转动的臂41,用于调整兔子头19至卷绕筒5之间的距离。具体的,参见图4,所述可转动的臂41的一端设有往复机构20,所述往复机构20包括兔子头19,所述兔子头19由所述往复机构20驱动,沿所述卷绕筒5的轴向往复运动,用于将丝束引至卷绕筒5的不同位置。所述可转动的臂41的另一端通过往复机构旋转轴4固定在所述退绕机上,所述可转动的臂41还设有导丝钩18。

本实施例中,所述卷绕筒5包括可伸缩的中心轴8,所述中心轴8包括四个套设的中心套筒,所述中心轴8从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中心套筒130、第二中心套筒120、第三中心套筒110和第四中心套筒100,所述第一中心套筒130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卷绕头夹6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套筒的数量还可设置为3个、5个或6个,所述中心套筒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此处不做限制。

每个所述中心套筒的周向设置有外圈,用于缠绕退绕后的丝束。所述外圈包括6个均匀设置在所述中心套筒周向的l型臂展,所述l型臂展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中心套筒端部的支撑臂9,以及轴向设于所述支撑臂9端部的卷绕臂901,退绕后的丝束卷绕至所述卷绕臂上901。

所述第一中心套筒130的周向设置第一外圈,所述第一外圈包括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套筒周向上的6个l型的第一臂展17。所述第二中心套筒120的周向设置第二外圈,所述第二外圈包括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二中心套筒周向上的6个l型的第二臂展16。所述第三中心套筒110的周向设置第三外圈,所述第三外圈包括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三中心套筒周向上的6个l型的第三臂展15。所述第四中心套筒100的周向设置第四外圈,所述第四外圈包括均匀设置在所述第四中心套筒周向上的6个l型的第四臂展14。

所述第一外圈的支撑臂的长度、所述的第二外圈的支撑臂的长度、所述第三外圈的支撑臂的长度、所述第四外圈的支撑臂的长度顺次递增。这样的结构使得所述卷绕筒5的中心轴8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第一外圈、所述第二外圈、所述第三外圈、所述第四外圈从内至外依次套设。丝束分别缠绕在所述第一外圈的卷绕臂、所述第二外圈的卷绕臂、所述第三外圈的卷绕臂以及所述第四外圈的卷绕臂上。所述第二外圈的卷绕臂与所述第一外圈的卷绕臂之间具有预定的距离,用于容纳缠绕在所述第一外圈的卷绕臂上的聚芳酯纤维。所述第三外圈的卷绕臂与所述第二外圈的卷绕臂之间具有预定的距离,用于容纳缠绕在所述第二外圈的卷绕臂上的聚芳酯纤维。所述第四外圈的卷绕臂与所述第三外圈的卷绕臂之间具有预定的距离,用于容纳缠绕在所述第三外圈的卷绕臂上的聚芳酯纤维。相邻两个外圈的卷绕臂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此处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项难点在于设计合适的臂展数量,臂展数量越多,则外圈卷绕后丝束也越接近于圆,能够增大丝束的弯角,减少丝束弯折,且丝束张力及卷绕速度也越容易控制。

当所述臂展数量少于5个时,缠绕在所述卷绕筒上的丝束,其弯角小于等于90度,丝束折弯程度大,丝束过度弯折,则会对纤维造成损伤,影响纤维质量;同时当臂展数量较少时,缠绕在所述外圈上的丝束的张力很难控制。当臂展数量设置的太多时,则又降低了热处理时丝束与周围气氛的接触面积。因此,合适的臂展数量能在减少臂展数、减轻卷绕筒质量的情况下,仍有稳定的张力控制,使丝束缠绕在卷绕筒上时其松紧是适当的、均匀的,这对热处理后丝束的均匀性有较大的影响,并能保证热处理时丝束与周围气氛的接触面积。本实施例对应的附图中臂展的数量设置为6个,在其他的替换实施方式中,臂展还可以设置为其他数量,如5个或7~1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按生产中的实际需要选择,此处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臂展与丝束的接触面设置为光滑的半圆弧面,尽量减少丝束弯折。

进一步地,所述退绕卷头3与所述卷绕头夹6平行设置,所述退绕卷头3与所述卷绕头夹6分别与电机连接,由电机带动所述退绕卷头3与所述卷绕头夹6同向转动。本实施例中,退绕卷头3与卷绕头夹6在同一退绕方向,所述退绕卷头3与所述卷绕头夹6均设为逆向旋转,使得从退绕卷筒2上退绕的丝束以同样的状态退绕至卷绕筒5上,丝束的解舒方向相同,减少了退绕过程中的丝束螺旋。

进一步地,所述退绕卷头3与所述往复机构旋转轴4间还可以设置有张力传感器21,退绕卷筒2的丝束通过所述张力传感器21、所述导丝辊引至所述卷绕筒5的外圈。所述张力传感器21与所述智能控制系统1通信连接,所述张力传感器21检测所述卷绕筒5上缠绕丝束的张力。

所述退绕机智能控制系统1控制所述退绕卷头3、卷绕头夹6的转速。所述退绕卷头3设置转速为300-800转/分钟,优选400-600转/分钟。所述退绕机智能控制系统1根据所述张力传感器21检测的张力值,控制所述卷绕头夹6上的卷绕筒5的线速度使其与所述退绕卷筒2的线速度相等,以确保退绕过程中卷绕筒上缠绕的丝束的张力维持恒定。

所述卷绕筒5在卷绕头夹6的带动下转动,所述卷绕筒5的第一臂展17、第二臂展16、第三臂展15、第四臂展14的线速度设置在50~200m/min,优选100~150m/min。所述退绕卷头3转速太快则对纤维有所损伤,转速太慢则退绕效率低。

退绕过程中卷绕筒5上缠绕的丝束的张力设置为0.5-5n,优选1-3n。该张力太大,则退绕过程中所述卷绕筒上丝束缠绕的太紧,对纤维的热处理不利,该张力太小,则所述卷绕筒上丝束缠绕松散,成品较差。

本实施例的退绕机工作时,将缠绕聚芳酯纤维的退绕卷筒2放到退绕卷头3上,将第四中心套筒100、第三中心套筒110、第二中心套筒120依次抽出,将第一中心套筒130的第一中心套筒130套设在卷绕头夹6外并由卷绕头夹6固定,将往复机构旋转轴4调到约水平方向的位置,使兔子头19与所述第一臂展17的卷绕臂两者之间的距离为3-5cm,通过导丝辊7将退绕卷筒2的丝束引至第一中心套筒130的第一臂展17上,通过退绕机智能控制系统1设置退绕卷头3和卷绕头夹6的转速、丝束的张力以及卷绕时间,开始退绕。

第一中心套筒130完成卷绕后,自动停止,将第二中心套筒120的第二中心套筒120收缩至第一中心套筒130内,将可转动的臂41调到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约60-65°处,使兔子头19与所述第二臂展16的卷绕臂两者的距离约为3-5cm,将丝束从第一中心套筒130的第一臂展17引至第二中心套筒120的第二臂展16处。通过退绕机智能控制系统1设置退绕卷头3和卷绕头夹6的转速、丝束的张力以及卷绕时间,开始退绕。

第二中心套筒120完成卷绕后自动停止,第三中心套筒110的第三中心套筒110收缩至第二中心套筒120内,将可转动的臂41调到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约40-45°处,使兔子头19与所述第三臂展15的卷绕臂两者之间的距离约为3-5cm,将丝束从1第二中心套筒120的第二臂展16引至第三中心套筒110的第三臂展15处。通过退绕机智能控制系统1设置退绕卷头3和卷绕头夹6的转速、丝束的张力以及卷绕时间,开始退绕。

第三中心套筒110完成卷绕后自动停止,将第四中心套筒100的第四中心套筒100收缩到第三中心套筒110内,将可转动的臂41调到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约30-35°处,使兔子头19与所述第四臂展14的卷绕臂两者之间的距离约为3-5cm,将丝束从第三中心套筒110的第三臂展15引至第四中心套筒100的第四臂展14处。通过退绕机智能控制系统1设置退绕卷头3和卷绕头夹6的转速、丝束的张力以及卷绕时间,开始退绕。

第四中心套筒100完成卷绕后自动停止,退绕完成。从卷绕头夹6中取下整个卷绕筒5,进行下一步热处理。本实用新型的卷绕筒5完成卷绕后,如图5所示,聚芳酯纤维缠绕在卷绕筒5上形成丝束300,第四中心套筒100的支撑臂、第三中心套筒110的支撑臂、第二中心套筒120的支撑臂、第一中心套筒130的支撑臂以及缠绕在其上的丝束300共同形成蛛网式结构。这样的结构,增大了卷绕筒5上的聚芳酯纤维与环境的接触面积,因此,热处理时能极大程度地排出聚芳酯纤维固相聚合反应阶段释放的反应副产物小分子,再由周围气氛带走,促进热处理时固相聚合反应地正向进行,增大了热处理效率。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套设的中心套筒中,所述第一中心套筒130连接在所述卷绕头夹6上,所述第一中心套筒130、所述第二中心套筒120、所述第三中心套筒110和第四中心套筒100的直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二中心套筒120、所述第三中心套筒110和第四中心套筒100顺次套设在所述第一中心套筒130之外。所述第一中心套筒130的第一外圈套设在内,所述第二中心套筒120、所述第三中心套筒110和第四中心套筒100对应的外圈顺次套设在所述第一外圈之外。退绕时,丝束依次退绕至第一外圈、第二外圈、第三外圈和第四外圈上。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外圈可以为设于对应所述中心套筒周向的网状结构,退绕后的丝束缠绕在所述网状结构上。网状结构的外圈减轻了卷绕筒的重量,增大了丝束与气氛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处理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往复机构旋转轴4应为光滑材质且硬度高,优选陶瓷臂。由于要进行高温热处理,整个卷绕筒5也必须是耐350℃以上高温制成的材料,为了重复利用,其热变形要小,优选铜或陶瓷。

本实施例中,导丝辊7可以加上一个油盘,使导丝辊变相成为一个油辊,对退绕的丝束上油,使得缠绕在所述卷绕筒5上的纤维不易分散,有助于纤维的后处理,同时在后处理过程中保护纤维,起到防融接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张力传感器21用于检测丝束张力,其设置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设置,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述退绕卷头3、所述卷绕头夹6的转速、所述丝束的张力同样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设置,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