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包芯和包缠结构的纱线及制作方法和制作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12198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具有包芯和包缠结构的纱线及制作方法和制作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
[0001]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包芯和包缠结构的纱线及制作方法和制作装置,尤其是一种消耗短纤粗纱的具有包芯和包缠结构的纱线及制作方法和制作装置。
[0002]二、
【背景技术】
各种包芯纱技、包缠纱、赛络纺、嵌入纺、赛络菲尔纺在牛仔、针织、家纺等领域应用较广,因此具有包芯和包缠结构的纱线及制作方法和制作装置是一种重要的纺织方法和装置,现有的包芯纱技术是短纤包长丝结构,有滑移现象,为了保证包覆质量,一般短纤维含量不能低于60%。赛络菲尔纺纱是短纤包缠长丝结构,短纤滑移明显。嵌入式纺纱是两种赛络菲尔纺纱再进行赛络纺生产的纱线,成双包缠结构,短纤不滑移,结构稳定,但是短纤维比例不能低于60%,否则不能成纱。
[0003]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包芯和包缠结构的纱线及制作方法和制作装置,因此降低了对短纤粗纱在纱体中含量的要求。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包芯和包缠结构的纱线,包含有作为主体的芯纱、设置在芯纱外层并且按照包覆方式分布的短纤粗纱、设置在短纤粗纱外层并且按照包缠方式分布的包缠纱。
[0005]由于设置为了芯纱、短纤粗纱和包缠纱,对芯纱进行了包覆的短纤粗纱和包缠的包缠纱对纱体中短纤维粗纱的含量降低了要求。
[0006]本发明设置为了,按照包覆和包缠的方式把短纤粗纱与芯纱联接、把包缠纱I与短纤粗纱联接。
[0007]本发明设置为了,短纤粗纱设置为按照环绕贴服方式设置在芯纱的外层上并且短纤粗纱设置为沿芯纱的轴线方向呈平行分布,包缠纱设置为按照缠绕方式设置在短纤粗纱的外层上并且包缠纱设置为沿芯纱的轴线方向呈螺旋线分布。
[0008]本发明设置为了,芯纱设置为氨纶丝、各种涤纶、锦纶长丝的长丝线或棉、麻、丝、毛、黏胶、涤纶的短纤纯纺及混纺而成的短纤维纱线。
[0009]本发明设置为了,短纤粗纱设置为短纤粗纱或棉/黏35/65混纺粗纱。
[0010]本发明设置为了,包缠纱设置为涤纶、锦纶长丝的长丝或棉、麻、丝、毛、黏胶、涤纶的短纤纯纺及者混纺而成的短纤维纱线。
[0011]本发明设置为了,一种具有包芯和包缠结构的纱线的制作装置,包含有支座1、支座I1、传动罗拉、粗纱吊锭、双导丝轮、前罗拉、管纱、中罗拉和后罗拉,
支座I和支座II设置为并列排列分布并且支座I和支座II的输出端部设置为通过传动罗拉与双导丝轮的两个输入端部分别联接,双导丝轮的两个输出端部分别设置为与前罗拉的输入端部联接,粗纱吊锭的输出端部设置为依次通过后罗拉和中罗拉与前罗拉的输入端部联接,前罗拉的输出端部设置为通过导纱钩和纲领钢丝圈与管纱的输入端部联接。
[0012]传动罗拉设置为包含有前罗拉和后罗拉并且后罗拉设置为与动力轴联接。
[0013]双导丝轮设置为包含有导丝轮I和导丝轮II并且导丝轮I和导丝轮II设置在同一个轴上,支座I的输出端部设置为通过传动罗拉与双导丝轮的导丝轮I输入端部联接并且支座II的输出端部设置为通过传动罗拉与双导丝轮的导丝轮II输入端部联接。
[0014]前罗拉设置为包含有前上罗拉和前下罗拉并且前上罗拉和前下罗拉设置为相对应分布,中罗拉设置为包含有中上罗拉和中下罗拉并且中上罗拉和中下罗拉设置为相对应分布,后罗拉设置为包含有后上罗拉和后下罗拉并且后上罗拉和后下罗拉设置为相对应分布,前下罗拉和中下罗拉设置为通过传动皮带与动力轴联接并且后下罗拉设置为与动力轴联接。
[0015]本发明设置为了,一种具有包芯和包缠结构的纱线的制作方法,
其步骤:在罗拉中,第一步:通过包覆运动,把短纤粗纱作用芯纱上形成包芯纱,第二步:通过包缠运动,把包缠纱作用包芯纱上形成包芯包缠纱本发明设置为了,其步骤是:
把包缠纱管放置在支座I上,把芯纱管放置在支座II上,把短纤粗纱管放置在粗纱吊锭上,包缠纱和芯纱经过传动罗拉和双导丝轮喂入前罗拉中,短纤粗纱经过后罗拉和中罗拉喂入前罗拉中,短纤粗纱在前罗拉钳口处对芯纱进行包覆形成包芯纱,包缠纱以一定的间距在前罗拉钳口处对第一步形成的包芯纱进行包缠形成包芯包缠纱,再缠绕到管纱上。
[0016]本发明设置为了,芯纱设置为40D氨纶丝,短纤粗纱设置为棉/黏35/65混纺粗纱,包缠纱设置为18D/2F导电涤纶长丝,包芯包缠纱设置为21S包芯包缠纱,步骤:
支座II上的氨纶丝线经过传动罗拉和双导丝轮喂入前罗拉;粗纱吊锭上的包覆芯纱的外包棉/黏35/65混纺粗纱线,经后罗拉和中罗拉喂入前罗拉,积极包覆在支座II输出的芯纱,芯纱设置为拉伸倍数3倍,形成棉黏包氨纶丝包芯纱结构;支座I上外层包缠18D/2F导电涤纶长丝线,设置为预加张力8-10CN,经过传动罗拉和双导丝轮喂入前罗拉,对棉黏氨纶包芯纱进行包缠,形成长丝包芯包缠纱结构;包芯包缠纱经过导纱钩和纲领钢丝圈进行卷绕形成管纱7。
[0017]在本技术方案中,包覆是指包容覆盖,包缠是指包裹缠绕。
[0018]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改变了现有制作纱线需要把纤维捻制成纱线的工艺,引入了包覆和包缠的制作工艺,把纤维制成纱线,不但利用了短纤粗纱,也提高了纱线的各项性能指标。
[0019]在本技术方案中,包覆和包缠运动为重要技术特征,在具有包芯和包缠结构的纱线及制作方法和制作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0020]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发明的具有包芯和包缠结构的纱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具有包芯和包缠结构的纱线的制作装置的示意图。
[0022]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3]具有包芯和包缠结构的纱线及制作方法和制作装置
图1为本发明的具有包芯和包缠结构的纱线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一种具有包芯和包缠结构的纱线,包含有芯纱101、短纤粗纱102和包缠纱103,短纤粗纱102设置为按照环绕贴服方式设置在芯纱101的外层上并且短纤粗纱102设置为沿芯纱101的轴线方向呈平行分布,包缠纱103设置为按照缠绕方式设置在短纤粗纱102的外层上并且包缠纱103设置为沿芯纱101的轴线方向呈螺旋线分布。
[0024]在本实施例中,芯纱101设置氨纶丝、各种涤纶、锦纶长丝的长丝线或棉、麻、丝、毛、黏胶、涤纶的短纤纯纺及混纺而成的短纤维纱线。
[0025]在本实施例中,短纤粗纱102设置为短纤粗纱或棉/黏35/65混纺粗纱。
[0026]在本实施例中,包缠纱103设置为涤纶、锦纶长丝的长丝或棉、麻、丝、毛、黏胶、涤纶的短纤纯纺及者混纺而成的短纤维纱线。
[0027]在本实施例中,芯纱101设置为40D氨纶丝,短纤粗纱102设置为棉/黏35/65混纺粗纱,包缠纱103设置为18D/2F导电涤纶长丝,成纱设置为21S包芯包缠纱。
[0028]一种具有包芯和包缠结构的纱线的第二个实施例,芯纱101设置氨纶丝。短纤粗纱102设置为短纤粗纱。包缠纱103设置为涤纶。芯纱101设置为40D氨纶丝。
[0029]一种具有包芯和包缠结构的纱线的第三个实施例,芯纱101设置各种涤纶。短纤粗纱102设置为棉/黏35/65混纺粗纱。包缠纱103设置为锦纶长丝的长丝。芯纱101设置为40D氨纟仑丝。
[0030]一种具有包芯和包缠结构的纱线的第四个实施例,芯纱101设置棉、麻、丝、毛、黏胶、涤纶的短纤纯纺及混纺而成的短纤维纱线。短纤粗纱102设置为棉/黏35/65混纺粗纱。包缠纱103设置为棉、麻、丝、毛、黏胶、涤纶的短纤纯纺及者混纺而成的短纤维纱线。
[0031]一种具有包芯和包缠结构的纱线的第五个实施例,芯纱101设置为40D氨纶丝,短纤粗纱102设置为棉/黏35/65混纺粗纱,包缠纱103设置为18D/2F导电涤纶长丝,成纱设置为2IS包芯包缠纱。
[0032]一种具有包芯和包缠结构的纱线的第六个实施例,芯纱101设置氨纶丝、各种涤纶或锦纶长丝的长丝线。短纤粗纱102设置为短纤粗纱或棉/黏35/65混纺粗纱。包缠纱103设置为涤纶或锦纶长丝的长丝。
[0033]图2为本发明的具有包芯和包缠结构的纱线的制作装置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一种具有包芯和包缠结构的纱线的制作装置,包含有支座I 1、支座II 2、传动罗拉3、粗纱吊锭4、双导丝轮5、前罗拉6、管纱7、中罗拉8和后罗拉9,
支座I I和支座II 2设置为并列排列分布并且支座I I和支座II 2的输出端部设置为通过传动罗拉3与双导丝轮5的两个输入端部分别联接,双导丝轮5的两个输出端部分别设置为与前罗拉6的输入端部联接,粗纱吊锭4的输出端部设置为依次通过后罗拉9和中罗拉8与前罗拉6的输入端部联接,前罗拉6的输出端部设置为通过导纱钩和纲领钢丝圈与管纱7的输入端部联接。
[0034]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罗拉3设置为包含有前罗拉31和后罗拉32并且后罗拉32设置为与动力轴联接。
[0035]在本实施例中,双导丝轮5设置为包含有导丝轮I 51和导丝轮II 52并且导丝轮
I51和导丝轮II 52设置在同一个轴上,支座I I的输出端部设置为通过传动罗拉3与双导丝轮5的导丝轮I 51输入端部联接并且支座II 2的输出端部设置为通过传动罗拉3与双导丝轮5的导丝轮II 52输入端部联接。
[0036]在本实施例中,前罗拉6设置为包含有前上罗拉61和前下罗拉62并且前上罗拉61和前下罗拉62设置为相对应分布,中罗拉8设置为包含有中上罗拉81和中下罗拉82并且中上罗拉81和中下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