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机供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7725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印刷机供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印刷机械设备,具体说是一种印刷机供墨装置。
目前,这种印刷机供墨装置是由墨辊组合和它们的连结固定装置组成。如


图1所示,它的工作过程是墨斗辊1转动从墨斗中取墨涂满辊面,墨斗辊1传墨给摆墨辊2,摆墨辊2往复摆动传墨给墨辊3,依次传至墨辊4和串墨辊5,通过串墨辊5的传动和往复移动,使油墨均匀,再依次传墨给墨辊6、下串墨辊7,下串墨辊7的转动和往复移动,使油墨二次均匀化,再依次传墨给墨辊8、墨辊9,墨辊8传墨给墨辊10,最后墨辊8、墨辊9传墨给滚筒11等待印刷。这种供墨装置由于墨路较短,在印刷作业中,印刷品油墨均匀性较差,影响到印刷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增加墨辊数量,延长墨路,使油墨到达滚筒时更均匀的一种印刷机供墨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墨辊4与串墨辊5之间设有下墨辊12、上墨辊14,墨辊6与串墨辊5之间设有下墨辊13、上墨辊15。下墨辊12、下墨辊13、上墨辊14、上墨辊15、墨辊10的连结固定装置是由两墙板18,两墙板18之间固定的两支撑杆22,墙板18上固定的拆装扶板20、支块16和挂在其上的挂板23组成。墙板18上设有上墨辊槽24、上墨辊槽25、下墨辊槽26、下墨辊槽27、凸台28、凸台29、支撑杆孔30、支块固定螺孔31、拆装扶板固定螺孔32、凸块33。挂板23上设有孔34、孔35、两挂钩36,两挂板23的孔34穿入下墨辊13的两端轴头,两挂板23的孔35穿入下墨辊12的两端轴头,两挂板23上的挂钩36分别挂在两墙板18的凸台28、凸台29上,下墨辊12、下墨辊13的两端轴头分别套入两墙板18上的下墨辊槽26、下墨辊槽27中。上墨辊14、上墨辊15的两端轴头分别装入两墙板18的上墨辊槽24、上墨辊槽25中。墨辊10的两端轴头分别装入与两墙板18固定在一起的支块16的半圆槽中。
本实用新型由于增加了下墨辊12、下墨辊13、上墨辊14、上墨辊15和连结固定装置,使油墨到达滚筒11时更均匀,提高了印刷质量,它适于印刷机械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供墨装置的墨辊排列示意图,墨斗辊1、摆墨辊2、墨辊3、墨辊4、串墨辊5、墨辊6、下串墨辊7、墨辊8、墨辊9、墨辊10、滚筒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墨辊排列示意图,下墨辊12、下墨辊13、上墨辊14、上墨辊15。
图3为墨辊14、墨辊15、墨辊10的连结固定示意图,支块16、支块固定螺钉17、墙板18、支撑杆固定螺钉19、拆装扶板20、拆装扶板固定螺钉21、支撑杆22。
图4为墨辊辊12、墨辊13的连结固定示意图,挂板23。
图5为墙板18的结构示意图,上墨辊槽24、上墨辊槽25、下墨辊槽26、下墨辊槽27、凸台28、凸台29、支撑杆孔30、支块固定螺孔31、拆装扶板固定螺孔32、凸块33。杆图6为挂板23的结构示意图,孔34、孔35、挂钩36。
如图所示墙板18上设有上墨辊槽24、上墨辊槽25、下墨辊槽26、下墨辊槽27、凸台28、凸台29、支撑杆孔30、支块固定螺孔31、拆装固定螺孔32、凸块33。两个墙板18的每个墙板18上的两支撑杆孔30分别穿入支撑杆固定螺钉19与两支撑杆22的轴头螺孔固定在一起,使两墙板18与两支撑杆22固定在一起;墙板18上的支块固定螺孔31与穿入支块16上的孔的支块固定螺钉17固定在一起,使墙板18与支块16固定在一起;墙板18上的拆装扶板固定螺孔32与穿入拆装扶板20上的孔的拆装扶板固定螺钉21固定在一起,使墙板18与拆装扶板20固定在一起;组成上墨辊14、上墨辊15、下墨辊12、下墨辊13、墨辊10的连结固定装置。两挂板23的孔34穿入下墨辊13的两端轴头,孔35穿入下墨辊12的两端轴头。两挂板23的挂钩36分别挂在两墙板18的凸台28和凸台29上,下墨辊12的两轴头套入两端的墙板18上的下墨辊槽26中,下墨辊13的两轴头套入两端的墙板18上的下墨辊槽27中。上墨辊14的两端头放入两墙板18的上墨辊槽24中,上墨辊15的两端头放入两墙板18的上墨辊槽25中,墨辊10的两端头放入两支块16的半圆槽中。搬动拆装扶板20,使上述组成的装置的两墙板18分别座落在印刷机机体上的供墨装置箱两壁上,两墙板18上的凸块33插入箱壁上的槽中,再将串墨辊5装在上墨辊14、上墨辊15之间。印刷机机体上固定的供墨装置箱箱内装有墨斗辊1、摆墨辊2、墨辊3、墨辊4、墨辊6、下串墨辊7、墨辊8、墨辊9、滚筒11和它们之间的连结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是墨斗辊1转动从墨斗中取墨涂满辊面,由摆墨辊2往复摆动传墨给墨辊3、墨辊4、下墨辊12、上墨辊14和串墨辊5,通过串墨辊5的转动和往复移动使油墨均匀,再依次传墨给上墨辊15、下墨辊13、墨辊6和下串墨辊7,使油墨二次均匀,下串墨辊7传墨给墨辊9和墨辊8、墨辊10,最后墨辊8、墨辊9传墨给滚筒11等待印刷。
权利要求1.一种印刷机供墨装置,它由墨斗辊1、摆墨辊2、墨辊3、墨辊4、串墨辊5、墨辊6、下串墨辊7、墨辊8、墨辊9、墨辊10、滚筒11组合排列和连结固定装置组成,其特征是在墨辊4与串墨辊5之间设有下墨辊12、上墨辊14,墨辊6与串墨辊5之间设有下墨辊13、上墨辊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下墨辊12、下墨辊13、上墨辊14、上墨辊15、墨辊10的连结固定装置是由两墙板18,两墙板18之间固定的两支撑杆22,墙板18上固定的拆装扶板20、支块16和挂在其上的挂板23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印刷机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墙板18上设有上墨辊槽24、上墨辊槽25、下墨辊槽26、下墨辊槽27、凸台28、凸台29、支撑杆孔30、支块固定螺孔31、拆装扶板固定螺孔32、凸块33。
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一种印刷机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挂板23上设有孔34、孔35、两挂钩36,两挂板23的孔34穿入下墨辊13的两端轴头,两挂板23的孔35穿入下墨辊12的两端轴头,两挂板23上的挂钩36分别挂在两墙板18的凸台28、凸台29上,下墨辊12、下墨辊13的两端轴头分别套入两墙板18上的下墨辊槽26、下墨辊槽27中。
5.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一种印刷机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上墨辊14、上墨辊15的两端轴头分别装入两墙板18的上墨辊槽24、上墨辊槽25中。
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印刷机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墨辊10的两端轴头分别装入与两墙板18固定在一起的支块16的半圆槽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印刷机供墨装置。它由墨斗辊1、摆墨辊2、墨辊3、墨辊4、串墨辊5、墨辊6、下串墨辊7、墨辊8、墨辊9、墨辊10、滚筒11和连结固定装置组成,它的特征是在墨辊4与串墨辊5之间设有下墨辊12、上墨辊14,墨辊6与串墨辊5之间设有下墨辊13、上墨辊15。本实用新型由延长了墨路,使油墨到达滚筒时更均匀,提高了印刷质量,它适于印刷机械用。
文档编号B41F31/10GK2438576SQ0024754
公开日2001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4日
发明者张华强, 李旭日, 田均民, 史仁海, 田丰科 申请人:威海滨田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