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14142阅读:94来源:国知局
打印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时间记录器具备:框体,包括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框体的齿轮(428)、及使齿轮(428)旋转的马达;打印单元,设在所述框体内,包括可在X方向滑动地设置且具有打印头(213)的滑架(210)、及沿Y方向延伸出且啮合于齿轮(428)的前后齿条(420);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马达。马达在控制部的控制下动作,通过使齿轮(428)旋转而使打印单元(20)在Y方向上移动。
【专利说明】打印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专利文献1中所揭示的喷墨式打印机(ink jet printer)具备:打印头,包括多个 喷嘴;及打印头维护(head maintenance)部,维护打印头。打印头是以可在与印刷媒体对 向的位置、及安装于打印头维护部的位置所连成的方向(横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构成。
[0003] 先行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8-557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7] 当如专利文献1中所揭的喷墨式打印机那样,打印头不向印刷媒体的进给方向移 动时,必须使印刷媒体向进给方向移动而使打印头与打印对象的整个面对向。例如,须要使 印刷媒体以可在与打印头对向的平面上移动的方式构成。在此情况下,印刷所需的空间须 接近印刷媒体的前后幅度的约2倍。因此,喷墨式打印机自身的大小也接近印刷媒体的前 后幅度的约2倍,从而会阻碍小型化。
[0008]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使打印装置小型化。
[0009]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0]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打印装置具备:
[0011] 框体,包括可旋转地由所述框体支撑的第一齿轮、及使该第一齿轮旋转的马达;
[0012] 打印单元,设在所述框体内,包括可在第一方向滑动地设置且具有打印头的滑架、 以及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打印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出且哨合于所述第一齿轮的第二 方向齿条;及
[0013] 控制部,控制所述马达。
[0014] 而且,亦可为,所述打印单元具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出的旋转轴,
[0015] 所述第一齿轮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两端且与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在同一轴上,
[0016] 所述第二方向齿条在所述打印单元中设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且分别啮合于 所述第一齿轮,
[0017] 所述马达使所述旋转轴旋转,从而使所述第一齿轮旋转。
[0018] 而且,亦可为,在所述打印单元的两端部,形成有贯通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将所述第 二方向设为长度方向的长孔,
[0019] 所述旋转轴插通于所述长孔而配置。
[0020] 亦可为,所述旋转轴固定于齿轮群中的一个齿轮,且所述齿轮群具备啮合的多个 齿轮,
[0021] 所述马达是通过驱动旋转该齿轮群中的另一个齿轮即输入齿轮,而使所述旋转轴 旋转。
[0022] 亦可为,所述打印单元具备卷取部,
[0023] 该卷取部具有:卷取用齿条,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出;卷取齿轮,啮合于该卷取用 齿条且伴随所述滑架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移动而旋转;及卷取轴,伴随所述卷取齿轮的旋 转而卷取所述打印头上的色带(ink ribbon);
[0024] 该卷取部与所述打印头一同以可在所述打印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一体地安装于所 述框体。
[0025] 所述打印装置亦可具有:
[0026] 导引部,形成在所述打印单元及所述框体中的一者上,沿垂直于所述打印方向的 方向延伸;
[0027] 间隙调整构件,包括支撑于所述打印单元及所述框体中的另一者上的中心轴、及 使轴中心偏离于该中心轴而设置且由所述导引部导引而移动的偏心轴;及
[0028] 固定构件,使所述间隙调整构件无法相对于所述框体旋转地进行固定。
[0029][发明的效果]
[0030] 根据本发明,能使打印装置小型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 图1是将本实施方式中的打印装置的一部分去除后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0032] 图2是将本实施方式中的打印装置的一部分去除后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0033] 图3是表示打印单元的立体图。
[0034] 图4是表示打印单元的下表面的立体图。
[0035] 图5是表示色带卷取齿轮及色带卷取齿轮用齿条的放大立体图。
[0036] 图6是示意性表示打印间隙调整部的立体图。
[0037] 图7是示意性表示打印间隙调整部的动作的侧面图。
[0038] 图8是示意性表示第1变形例中的打印间隙调整部的立体图。
[0039] 图9是示意性表示第1变形例中的打印间隙调整部的动作的侧面图。
[0040] 图10是示意性表示第2变形例中的打印间隙调整部的立体图。
[0041] [符号的说明]
[0042] 10 时间记录器(打印装置)
[0043] 100 框体
[0044] 101 下框体框架(压板)
[0045] 20 打印单元
[0046] 204 X方向导引棒
[0047] 210 滑架
[0048] 214 X方向齿条
[0049] 215 色带
[0050] 216 色带卷取齿轮
[0051] 220 马达
[0052] 224 二段齿轮
[0053] 240 前后齿条(第二方向齿条)
[0054] 242 长孔
[0055] 300 色带卷取齿轮用齿条
[0056] 420 马达
[0057] 421 减速齿轮群
[0058] 422 小齿轮(输入齿轮)
[0059] 428 齿轮(第一齿轮)
[0060] 430 旋转轴
[0061] 50a、50b打印间隙调整部
[0062] 500、502导引辊安装齿轮
[0063] 520 齿轮固定齿条
[0064] 600、700 导引槽
[0065] 710 突出部
[0066] 800 控制部
[0067] 901、903 中心轴
[0068] 902、904偏心突起(偏心轴)
[0069] 905 导引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70] 以下,关于本发明中的打印装置的实施方式,以时间记录器(time recorder)为示 例,参照随附图式进行说明。
[0071]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时间记录器10是点阵击打(dot impact)式打印装置,具备框体100、打印单元20、调整框体100与打印单元20的间隔的打 印间隙调整部50a、在前后方向驱动打印单元20的前后方向驱动部42及控制部800。
[0072] 另外,为了便于理解,在以下的说明中,设定彼此正交的X、Y、Z方向。关于表示图 式中记载的方向的Χ、Υ及Ζ的符号,对箭头方向标注" + "进行表示,对与箭头方向相反的方 向标注进行表示,当表示两个方向时,不标注符号。X方向是对应于后述的滑架210的 移动方向,也称作左右方向(及第一方向)。Υ方向是对应于印刷用纸的搬送方向及搬送方 向的相反方向,也称作前后方向(及第二方向)。Ζ方向是对应于接近或远离后述的打印头 213的下框体框架(压板(platen)) 101的方向,也称作上下方向。以下,对于构成时间记录 器10的这些零件进行详细说明。
[0073] 框体100具备板状的下框体框架101、固定在下框体框架101的两端部的板状的2 块第1侧框体框架102、及设在+X侧(一侧)的第1侧框体框架102与后述的+X侧的侧封 挡(side block)框架202之间的板状的第2侧框体框架104。下框体框架101平行于X-Y 平面而配置。而且,2块第1侧框体框架102及第2侧框体框架104平行于Y-Z平面,并且, 从下框体框架101向上侧(+Z侧)突出地配置。
[0074] 另夕卜,图1及图2中,为了可看见框体100的内部构成,而省略了 +X侧的第1 侧框体框架102。而且,图2及图5中表示已从匣安装部212卸去色带匣(ink ribbon cartridge) 211的状态。而且,图2中,为了可看见导引部60,而将-X侧的导引辊安装齿轮 500、侧封挡框架202及色带卷取齿轮用齿条300省略。
[0075] 如图3及图4所示,打印单元20具备:板状的2块侧封挡框架202 ;架在2块侧封 挡框架202上且使两端分别固定的2根X方向导引棒204 ;具有色带卷取齿轮216 (参照图 5)、由X方向导引棒204支撑且在横方向(X方向)上受到导引的滑架210 ;及啮合于色带 卷取齿轮216的色带卷取齿轮用齿条300 (参照图5)。
[0076] 2块侧封挡框架202平行于Y-Z平面而延伸出,彼此大致平行地配置,且具有:支 撑后述的中心轴901的贯通孔203(参照图1)、供后述的固定螺栓510旋入的母螺纹孔 205 (参照图1)、及供后述的螺栓523旋入的母螺纹孔207。在各侧封挡框架202的与第1 侧框体框架102对向的面上,配设有构成打印间隙调整部50a的一部分的导引辊安装齿轮 500,形成在导引辊安装齿轮500上的中心轴901可转动地支撑于孔203。另外,孔203只要 能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导引辊安装齿轮500即可,并不限定为贯通孔,也可为凹状的孔。
[0077] 而且,在2块侧封挡框架202的外表面上(配设有导引辊安装齿轮500的面上), 沿着Y方向形成有啮合于后述的齿轮(第一齿轮)428的前后齿条(第二方向齿条,参照图 3及图4) 240。通过使后述的齿轮428旋转(正转或反转),而使打印单元20经由啮合于所 述齿轮428的前后齿条240而在Y方向移动。
[0078] 另外,在侧封挡框架202上分别形成有长孔242。长孔242是以略大于后述的旋转 轴430的直径的宽度、及与前后齿条240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沿Y方向(将Y方向作为 长度方向)形成在前后齿条240的-Z方向侧的位置。后述的旋转轴430插通于这2个长 孔242。另外,长孔242形成为比打印单元20的前后方向的移位量更长。因此,即使打印单 元2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长孔242的前后边缘也不会抵接于旋转轴430,由此,不会阻碍旋 转轴430的旋转(打印单元20的前后方向上的移动)。
[0079] X方向导引棒204是使后述的滑架210在X方向上移动时的导引件。X方向导引 棒204沿X方向延伸出,且平行于Z方向而配置。X方向导引棒20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2块 侧封挡框架202上。将滑架210 (的匣安装部212)的上下部位夹入2根X方向导引棒204, 从而,使所述滑架210 (的匣安装部212)以可在X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撑于2根X方向导引 棒 204。
[0080] 色带卷取齿轮用齿条300是以平行于X方向导引棒204而(在X方向)延伸出的 方式架在2块侧封挡框架202上,且使两端分别固定。色带卷取齿轮用齿条300啮合于后 述的色带卷取齿轮216。
[0081] 滑架210具备:内置色带(未图示)的色带匣211、安装色带匣211的匣安装部 212、及设在色带匣211的下方(-Z侦彳)的打印头213。
[0082] 匣安装部212具备色带卷取齿轮216及色带卷取轴218,且使沿X方向延伸出的X 方向齿条214平行于+Y侧的侧面(平行于X方向导引棒204)而设置。
[0083] 色带卷取齿轮216可旋转地支撑于匣安装部212,且啮合于色带卷取齿轮用齿条 300,伴随滑架210的横方向(X方向)的移动而旋转。色带卷取轴218伴随该色带卷取齿 轮216的旋转而旋转,由此,抽出内设在色带匣211内的已卷绕的色带。
[0084] 而且,X方向齿条214啮合于后述的二段齿轮224,且其设置目的是为了使滑架210 对应于二段齿轮224的正反旋转而在X方向上动作。
[0085] 另外,打印单元20具备啮合于X方向齿条214的二段齿轮224、及旋转驱动与二段 齿轮224啮合的小齿轮(pinion) 221的马达220,所述二段齿轮224及所述马达220是用于 使滑架210在X方向上移动。
[0086] 马达220载置且固定于架在两侧的侧封挡框架202上的载置板206上,根据控制 部800的控制使该马达220的旋转轴旋转。小齿轮221固定于马达220的旋转轴,且小齿 轮221突出于载置板206的下方。
[0087] 二段齿轮224中,小齿轮223与大齿轮222 -体地形成,且该二段齿轮224可旋转 地支撑于载置板206。大齿轮222与小齿轮221啮合,小齿轮223与X方向齿条214啮合。
[0088] 控制部800是由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马达驱动电路等构成,根据控制程 序,分别旋转驱动马达220及后述的马达420。
[0089] (滑架210的左右方向的动作)
[0090] 滑架210的左右方向的动作是由马达220根据控制部800的控制进行驱动而实 现。具体而言,是以如下方式动作。
[0091] 根据控制部800的控制,马达220的旋转轴向正旋转方向及反旋转方向中的任一 个旋转方向旋转。首先,当马达220的旋转轴向正旋转方向(图4中,是小齿轮221顺时针 地旋转的旋转方向)旋转时,啮合于小齿轮221的二段齿轮224(大齿轮222)向逆旋转方 向旋转。此时,因旋转动力而旋转的二段齿轮224的旋转速度会因小齿轮221与大齿轮222 的直径(齿数)不同而减速。与大齿轮222 -体地形成的小齿轮223也旋转,因小齿轮223 与X方向齿条214啮合,而使小齿轮223的旋转动力转换为使滑架210向-X方向移动的动 力。这样,通过使马达220的旋转轴正旋转,而使滑架210向-X方向移动。
[0092] 另一方面,当马达220的旋转轴向逆旋转方向(图4中,是小齿轮221反顺时针地 旋转的旋转方向)旋转时,啮合于小齿轮221的二段齿轮224(大齿轮222)向正旋转方向 旋转。此时,因旋转动力而旋转的二段齿轮224的旋转速度,会因小齿轮221与大齿轮222 的直径不同而减速。与大齿轮222 -体地形成的小齿轮223也一体地旋转,因小齿轮223 与X方向齿条214啮合,而使小齿轮223的旋转动力转换为使滑架210向+X方向移动的动 力。这样,通过使马达220的旋转轴逆旋转,而使滑架210向+X方向移动。
[0093] (打印间隙调整部50a)
[0094] 打印间隙调整部50a具有调整框体100(下框体框架101)与打印单元20的间隔 (打印间隙)的功能,且在打印单元20的左右分别有一个。打印间隙调整部50a设置成,对 于时间记录器10的各零件的尺寸公差或组装公差,在工厂出货时调整印刷媒体与打印头 213的间隔,从而能确保一定的打印品质。打印间隙调整部50a是由如下部件构成:作为打 印单元20的一部分的上文所述的侧封挡框架202、导引辊安装齿轮500、固定在下框体框架 101上的导引部60、及齿轮固定齿条520。以下,对于打印间隙调整部50a的各构成部进行 详细说明。
[0095] 导引辊安装齿轮500外周具有多个平齿的正齿轮,且该导引辊安装齿轮500具有: 从第一面(与侧封挡框架202对向的这一侧的面)突出而形成在旋转中心上的突起状的中 心轴901、从第二面(与第1侧框体框架102对向的这一侧的面)突出而形成在偏离于旋转 中心(偏心)的位置的偏心突起902、及将中心轴901作为中心而位于同心圆上且均等地配 置的圆弧状的4个长孔512。该平齿是为了规定打印单元20相对于框体100的高度及倾斜 度的最小调整量而形成,且该平齿啮合于后述的齿轮固定齿条520的前端部524。
[0096] 就导引辊安装齿轮500而言,将其中心轴901插入孔203内,能以孔203为中心转 动地支撑于侧封挡框架202 (包含侧封挡框架202的打印单元20)。导引辊905可旋转地 支撑于偏心突起902的周围,偏心突起902及导引辊905收容于后述的导引部60的导引槽 600内。当进行后述的打印间隙调整时,导引辊905可在Y方向上滑动地由导引槽600支 撑,并且,在Z方向上抵接于导引槽600的边缘而使打印单元20上下活动。而且,当打印单 元20在Y方向上移动时,因导引辊905滑动地接触于导引槽600,从而一面维持打印单元 20的Z方向高度一面使Y方向上的移动变得顺利。而且,在后述的打印间隙调整后,因固定 螺栓510插通长孔512,而使导引辊安装齿轮500固定于侧封挡框架202。
[0097] 导引部60具有长孔状的导引槽600,且以导引槽600的长度方向与Y方向一致的 方式固定于下框体框架101的上表面。导引部60具有如下功能:当进行后述的打印间隙调 整时,通过使导引槽600的边缘在Z方向上滑动地接触于导引辊905,而规定打印间隙。而 且,就导引部60而言,当后述的前后方向驱动部42在前后方向驱动打印单元20时,以使打 印单元20相对于下框体框架101大致平行地向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对打印单元20进行 导引。另外,导引槽600的前后幅度形成为充分地长于打印单元20的前后移动幅度,以免 阻碍打印单元20的前后移动。
[0098] 齿轮固定齿条520是由弹性材料形成,且具有基端部522及前端部524,该前端部 524具有与导引辊安装齿轮500的齿啮合的齿条。形成在齿条上的多个突出部(槽部)的间 距形成为与导引辊安装齿轮500的槽(齿)的间距相同。齿轮固定齿条520的基端部522 固定(支撑)于侧封挡框架202的外侧面上。该支撑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使插通于齿轮 固定齿条520的基端部522的螺栓523,旋入形成在侧封挡框架202上的母螺纹孔207。齿 轮固定齿条520利用其弹性力(回复力)而维持前端部524与导引辊安装齿轮500的齿的 口四合。
[0099] 另外,因通过使导引辊安装齿轮500的齿啮合于齿轮固定齿条520而决定旋转角 度,所以导引辊安装齿轮500的旋转角度的最小设定量为齿的1个间距的量。因此,导引 棍安装齿轮500的齿的间距宽度越小、换而言之是齿数越多(或齿轮的直径越大且齿形越 小),则旋转角度的最小设定量也越小。
[0100] (使用打印间隙调整部50a的打印间隙(打印单元20与下框体框架101 (压板) 的间隔)的调整方法)
[0101] 接着,参照图6及图7,对使用所述打印间隙调整部50a的打印间隙调整方法进 行说明。另外,图式中,为了便于理解,以与现实中的比例尺不同的比例尺进行表示。尤其 是,中心轴901与偏心突起902的距离(相当于偏心量,等于H ell与He2l的距离)表示为 比现实中的长度更长。实际的偏心量最大为〇.2mm左右。例如,当偏心量为0.2mm时,可 在-0. 2mm?+0. 2mm的范围内调整打印间隙。
[0102] 首先,准备时间记录器10,该时间记录器10具备打印单元20、可转动地支撑于打 印单元20的2个导引辊安装齿轮500、及可滑动地分别支撑2个导引辊安装齿轮500的2 个导引部60。
[0103] 接着,为了使齿轮固定齿条520解除弹性接触状态而旋转,对导引辊安装齿轮500 施加旋转方向上的力,使导引辊安装齿轮500旋转。
[0104] 若导引辊安装齿轮500旋转,则导引辊905与偏心突起902 -同相对于旋转中心 即中心轴901而偏心地旋转。如图7所示,导引辊905在前后方向上可在导引槽600的长 度范围内移动,且在上下方向上受到导引槽600的上下边缘的限制,因此移动时不会超过 为了可滑动而设的空隙(clearance)。
[0105] 这里,如上所述,支撑导引辊905(具有导引槽600)的导引部60固定在下框体框 架101上。另一方面,支撑中心轴901 (具有孔203)的打印单元20未固定在下框体框架 101上。也就是说,如图7所示,当导引辊安装齿轮500旋转时,支撑于导引部60的导引辊 905(偏心突起902)不会相对于下框体框架101而在上下方向移动(图7中,始终保持H e2l 的高度),而中心轴901相对于下框体框架101上而在上下方向移动(图7中,移动至Hcll、 Hcl2、Hcl3 等商度)。
[0106] 结果,安装有导引辊安装齿轮500的打印单元20整体在Z方向上移动。打印单元 20与下框体框架101 (压板)的间隔(间隙)会根据该打印单元20的Z方向移动量而变 化。
[0107] 接着,打印单元20的X方向上的两侧是在打印单元20的X方向上的可移动的范围 内平行于下框体框架101的上表面,并且,使两侧的导引辊安装齿轮500转动而进行调整, 以使打印单元20与下框体框架101具有所需的间隔(打印间隙)。然后,将2个固定螺栓 510通过分别形成在两侧的导引辊安装齿轮500上的长孔512而旋入母螺纹孔205,将导引 辊安装齿轮500固定在侧封挡框架202上,从而完成打印间隙的调整。
[0108] 在此种打印间隙的调整方法中,具备色带卷取齿轮216的滑架210及色带卷取齿 轮用齿条300是连同打印单元20而一体地移动。因此,不会因为调整打印间隙,而使色带 卷取齿轮216与色带卷取齿轮用齿条300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不会因为调整 打印间隙,而使色带卷取齿轮216与色带卷取齿轮用齿条300远离,不会解除啮合状态,因 此,能扩大打印间隙的调整宽度。具体而言,通过使用偏心突起902远远地离开中心轴901 的类型,能扩大打印间隙的调整宽度。
[0109] 另外,间隙调整是在工厂出货前进行,而非由用户进行。因此,打印头下端与印刷 用纸上端的距离会根据印刷用纸的纸厚而变动,但因间隙调整时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只 要使用具有预想范围内的厚度的用纸,则不会发生故障。
[0110](打印单元20的前后方向驱动部42)
[0111] 接着,参照图1?图3,对使打印单元20可在Y方向移动的前后方向驱动部42进 行说明。
[0112] 前后方向驱动部42主要具备减速齿轮群421、根据控制部800的控制而旋转驱动 减速齿轮群421的马达420、与减速齿轮群421的旋转连动地旋转的旋转轴430、及固定在 旋转轴430外周的齿轮428。
[0113] 马达420具有可向正反两个方向旋转的旋转轴,且固定在第2侧框体框架104上。 小齿轮(输入齿轮)422固定于马达420的旋转轴。
[0114] 减速齿轮群421可旋转地支撑于第2侧框体框架104,且由小齿轮422、啮合于小 齿轮422的中间齿轮424、及啮合于中间齿轮424的输出齿轮426构成。
[0115] 就中间齿轮424而言,与小齿轮422相比,直径更大,齿数形成得更多。马达420 的旋转轴的旋转速度会因小齿轮422与中间齿轮424啮合而减速。
[0116] 输出齿轮426的中央形成有D字状的中心孔,且旋转轴430嵌合于该中心孔。也 就是说,中间齿轮424的旋转经由输出齿轮426而使旋转轴430旋转。
[0117] 旋转轴430是以穿过形成在两侧的侧封挡框架202上的长孔242而贯通打印单元 20的方式在X方向上延伸,啮合于前后齿条240的齿轮428固定在旋转轴430的从侧封挡 框架202突出的两端部的外周。
[0118] (打印单元20的前后方向驱动部42的动作)
[0119] 接着,对于以所述方式构成的前后方向驱动部42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控制部800 的控制下,使马达420的旋转轴向正旋转方向及反旋转方向中的任一旋转方向旋转。首先, 当马达420的旋转轴向正旋转方向(图1及图2中,是小齿轮422顺时针地旋转的旋转方 向)旋转时,旋转动力依次传递至小齿轮422、减速齿轮群421、旋转轴430及齿轮428,使齿 轮428正旋转。而且,通过使齿轮428与前后齿条240啮合,而使齿轮428的旋转动力转换 为使打印单元20向+Y方向移动的动力。这样,通过使马达420的旋转轴正旋转,而使打印 单元20向+Y方向移动。
[0120] 另一方面,当马达420的旋转轴向逆旋转方向(图1及图2中,是小齿轮422反顺 时针地旋转的旋转方向)旋转时,旋转动力依次传递至小齿轮422、减速齿轮群421、旋转轴 430及齿轮428,使齿轮428逆旋转。而且,通过使齿轮428与前后齿条240啮合,而使齿轮 428的旋转动力转换为使打印单元20向-Y方向移动的动力。这样,通过使马达420的旋转 轴逆旋转,而使打印单元20向-Y方向移动。
[0121] 如上文所述,根据控制部800的指示而使打印单元20向印刷用纸进给方向(Y方 向)移动,从而,与打印单元20无法移动的装置相比,因只要能仅确保打印单元20可在印 刷用纸的范围内移动的空间即可,所以,能缩小印刷用纸在Y方向上的移动所需的空间。结 果,能缩小整个时间记录器10。
[0122] (第1变形例)
[0123] 已对所述打印间隙调整部50a由如下部件构成的情况进行说明,该打印间隙调整 部50a是由具有作为长孔的导引槽600的导引部60、安装有导引辊905且使导引辊905可 滑动地支撑于导引槽600的导引辊安装齿轮500、及利用孔203而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导引 辊安装齿轮500的中心轴901的侧封挡框架202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构成。
[0124] 例如,也可调换导引部60-导引辊905的支撑关系、与中心轴901-侧封挡框架 202的支撑关系的组合。以下,参照图8及图9,对于与此构成相关的第1变形例中的打印 间隙调整部50b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具备与构成所述实施方式中的时间记录器10的部件 的功能及构成大致相同的部件,为了明确差异而省略说明,且使用同一符号进行说明。
[0125] 第1变形例中的打印间隙调整部50b是由固定在下框体框架101上的第3侧框体 框架80、导引辊安装齿轮502、作为打印单元20的一部分的侧封挡框架702、及齿轮固定齿 条520构成。这些部件是以打印单元20为中心而左右对称地分别配设有2个。以下,对于 打印间隙调整部50b的各构成部进行详细说明。
[0126] 2块第3侧框体框架80是沿Y-Z平面延伸出,彼此大致平行地配置,且具有支撑后 述的中心轴903且贯通地形成的孔803、及供固定螺栓510旋入的母螺纹孔805。导引辊安 装齿轮502配设在与后述的侧封挡框架702对向的面的2块第3侧框体框架80的面上,形 成在导引辊安装齿轮502上的突起状的中心轴903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于孔803。另外,孔 803只要能可转动地支撑导引辊安装齿轮502即可,并不限于贯通的孔,也可为凹状的孔。
[0127] 导引辊安装齿轮502是正齿轮,且具有:偏心突起904,从第一面(与侧封挡框架 702对向的这一侧的面)突出而形成在偏离于旋转中心(偏心)的位置;中心轴903,从第 二面(与第3侧框体框架80对向的这一侧的面)突出地形成在旋转中心上;及圆弧状的4 个长孔512,以中心轴903为中心而均等地配置在同心圆上。
[0128] 导引辊安装齿轮502的中心轴903插入孔803内,以孔803为中心可转动地由第 3侧框体框架80 (包含第3侧框体框架80的框体100)支撑。导引辊905以旋转的方式支 撑于偏心突起904的周围,偏心突起904及导引辊905插入后述的侧封挡框架702的导引 槽700。当进行后述的打印间隙调整时,导引辊905可在Y方向上滑动地由导引槽700支 撑,且在Z方向抵接于导引槽700的边缘而使打印单元20上下活动。而且,当打印单元20 在Y方向上移动时,导引辊905滑动地接触于导引槽700,由此,一面维持打印单元20的Z 方向高度一面使Y方向上的移动变得顺利。当调整打印间隙之后,通过将固定螺栓510旋 入母螺纹孔805,而使导引辊安装齿轮500固定于第3侧框体框架80。
[0129] 2块侧封挡框架702沿Y-Z平面延伸出,彼此大致平行地配置,且具有将Y方向作 为长度方向的长孔状的导引槽700。当调整打印间隙时,导引槽700对于形成在导引辊安装 齿轮502上中心轴904及导引辊905以可在Y方向滑动的方式予以支撑。
[0130] 齿轮固定齿条520的基端部522是利用螺栓523而固定(支撑)在第3侧框体框 架80的外侧面上。
[0131] (使用打印间隙调整部50b的打印间隙的调整方法)
[0132] 接着,参照图8及图9,对于使用所述打印间隙调整部50b的打印间隙调整方法进 行说明。
[0133] 首先,准备时间记录器10,该时间记录器10具备:2块第3侧框体框架80、以可转 动的方式分别支撑于2块第3侧框体框架80的2个导引辊安装齿轮502、及可滑动地支撑 2个导引辊安装齿轮502的打印单元20。
[0134] 接着,为了使齿轮固定齿条520解除弹性接触状态而旋转,对导引辊安装齿轮502 施加旋转方向上的力,使导引辊安装齿轮502旋转。
[0135] 若导引辊安装齿轮502旋转,则导引辊905与偏心突起904 -同相对于作为旋转 中心的中心轴903而偏心地旋转。另外,如图9所示,导引辊905在前后方向上可在导引槽 700的长度的范围内移动,但因上下方向上受到导引槽700的上下边缘限制,因此,移动时 不会超过为了可滑动而设的空隙。
[0136] 这里,如上所述,支撑中心轴903 (具有孔803)的第3侧框体框架80固定在下框 体框架101上。另一方面,支撑导引辊905(具有导引槽700)的打印单元20(侧封挡框架 702)未固定在下框体框架101上。也就是说,如图9所示,当导引辊安装齿轮502旋转时, 因第3侧框体框架80固定于下框体框架101、中心轴903支撑于第3侧框体框架80,所以, 中心轴903当然不会相对于下框体框架101而在上下方向移动(图9中,始终保持H ral的 高度)。另一方面,导引辊905 (偏心突起904)是相对于作为旋转中心的中心轴903而偏心 地设置,因此,在以其与中心轴903的中心间距离作为半径的同心圆上移动。图9中,导引 辊905的相对于下框体框架101的高度变化是变为氏 41、!1。42、!1。43等高度。
[0137] 因此,结果,具有在Z方向抵接的导引槽700 (具备侧封挡框架702)的打印单元20 整体上在Z方向上移动与导引辊905的Z方向上的移动量相同的量。根据该打印单元20 的Z方向移动量,打印单元20与下框体框架101 (压板)的间隔(间隙)会变化。
[0138] 接着,打印单元20的两侧(的侧封挡框架702)平行于下框体框架101的上表面, 并且,使两侧的导引辊安装齿轮502转动而进行调整,以使打印单元20与下框体框架101 具有所需的间隔(打印间隙)。然后,使2个固定螺栓510穿过分别形成在两侧的导引辊安 装齿轮502上的长孔512而旋入母螺纹孔805,将导引辊安装齿轮502固定于第3侧框体框 架80,从而完成打印间隙的调整。
[0139] 在此种打印间隙的调整方法中,具备内设色带卷取齿轮216的滑架210及色带卷 取齿轮用齿条300的打印单元20是与该滑架210及色带卷取齿轮用齿条300 -体地移动。 因此,不会因为调整打印间隙,而使色带卷取齿轮216与色带卷取齿轮用齿条300的位置关 系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不会因为调整打印间隙,而使色带卷取齿轮216与色带卷取齿轮用 齿条300远离,不会解除啮合状态,因此,能一面恰当地维持色带卷取齿轮216与色带卷取 齿轮用齿条300的啮合,一面扩大打印间隙的调整宽度。具体而言,通过使用偏心突起904 远远地离开中心轴903的类型,能扩大打印间隙的调整宽度。
[0140] 另外,打印间隙的调整是在产品组装时进行,而不是由用户进行。因此,打印头下 端与印刷用纸上端的距离会根据印刷用纸的纸厚而变动,但因调整打印间隙时考虑到了这 一点,所以,只要使用具有预想范围内的厚度的用纸,则不会发生故障。
[0141] (第2变形例)
[0142] 另外,所述构成中,使(侧封挡框架702的)导引槽700的边缘在Z方向上抵接于 (导引辊安装齿轮502的)导引辊905,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0143] 具体而言,只要导引辊安装齿轮502与侧封挡框架702在Z方向上抵接、且可在Y 方向上滑动即可,例如,也可如图10所示,使向+X方向突出且沿Y方向延伸出的突出部710 在Z方向上抵接于(导引辊安装齿轮502的)导引辊905。在此情况下,根据与导引辊905 的从动关系,形成为,突出部710的下表面抵接于导引辊905。以此种方式形成,当调整打 印间隙时,若导引辊905偏心地转动,则会使打印单元20在因打印单元20的自重而使突出 部710始终接触于导引辊905的状态下上下活动。也就是说,可根据导引辊905的位置而 调整打印单元20的位置。
[0144] 也可将这样具备突出部710来导引槽700的构成引用于所述实施方式中的导引槽 600中。在此情况下,与上文同样地,根据与导引辊905的从动关系,形成为,突出部的上表 面抵接于导引辊905。
[0145] 另外,所述实施方式中,已对通过将中心轴901插入孔203内而使导引辊安装齿轮 500可转动地支撑于侧封挡框架20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构成。例如,只要导 引辊安装齿轮500能够相对于侧封挡框架202而转动即可,也可相反地形成突起及支撑突 起的孔。具体而言,也可为如下构成:侧封挡框架202具备突起,该突起嵌入导引辊安装齿 轮500的中心孔,由此,导引辊安装齿轮500可转动地得到支撑。
[0146] 而且,关于第1变形例中的导引辊安装齿轮502的中心轴903、及第3侧框体框架 80的孔803,也同样可相反地形成突起及支撑突起的孔。
[0147] 如以上说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时间记录器10的打印间隙调整中,通过使导引 辊安装齿轮500、502转动,可连同打印单元20而上下活动,因此,能稳定地维持打印单元20 内所设的齿条与齿轮的啮合关系。
[0148] 而且,导引辊安装齿轮500设在打印单元20的左右两端。因此,以通过使左右的 导引辊安装齿轮500的旋转量不同而使打印间隙变得均匀的方式,能容易地修正打印单元 20的左右方向的倾斜度。
[0149] 而且,因具备可旋转地支撑于偏心突起902或904的导引辊905,所以能抑制打印 单元20上下活动时产生摩擦,且容易调整打印间隙。另外,导引辊905具有如下功能:通过 伴随打印单元20的前后移动而旋转,使得打印单元20能顺利地前后移动。
[0150] 而且,利用弹性接触于导引辊安装齿轮500、502的齿的齿轮固定齿条520,给作业 人员带来咔嗒感,且能使导引辊安装齿轮500、502维持在规定的旋转角度,因此,容易设定 为所需的角度。也就是说,容易调整打印间隙。
[0151] 另外,利用对打印单元20在前后方向进行驱动的前后方向驱动部42,能使打印单 元20主动地相对于印刷用纸而动作。由此,能缩小收容印刷用纸的空间,从而能使时间记 录器小型化。
[0152] 而且,在前后方向驱动部42中,马达220经由减速齿轮群421而对旋转轴430及 固定于旋转轴430的齿轮428进行旋转驱动,由此,经由啮合于齿轮428的前后齿条240而 使打印单元20前后移动。该旋转轴430是以贯通于设在打印单元20的两侧的长孔242的 方式设置,在该长孔242的外侧即两侧,齿轮428与前后齿条240啮合。
[0153] 因具备此种构成,所以仅通过在一侧设置马达220及减速齿轮群421,便能使打印 单元20在前后方向平行地移动,因此能减少零件构成。
[0154] 以上,已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实施 方式,可在未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0155] 例如,已对在导引辊安装齿轮500的外周具有平齿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只要以 规定的间距啮合(卡合)于齿轮固定齿条520的前端部524即可,并不限于平齿,也可为多 个凸部或多个凹部。
[0156] 而且,已对齿轮固定齿条520是由弹性材料形成、且弹性接触于导引辊安装齿轮 50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只要能卡合于导引辊安装齿轮500即可,并不限于此种构成。例 如,也可采用如下方式:齿轮固定齿条并未固定于侧封挡框架或第3侧框体框架,而是可转 动地得到支撑,且将螺旋弹簧固定在齿轮固定齿条与侧封挡框架或第3侧框体框架上。此 时,齿轮固定齿条无需采用弹性材料,利用螺旋弹簧的回复力所形成的规定的力便能维持 齿轮固定齿条与导引棍安装齿轮500的卡合。
[0157] 另外,本发明的时间记录器只要能使打印单元在上下方向移动而调整打印间隙即 可,也可不具备齿轮固定齿条,而具备外周无平齿的导引辊安装齿轮。也就是说,可任意地 具备规定打印单元的高度及倾斜度的最小调整量的功能。
[0158] 所述实施方式中,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点阵击打式时间记录器的情况为示例进行 了说明,但也可应用于热转印式的时间记录器,而且,也可用于打印机、传真机(facsimile) 等其他打印装置中。
[0159] 另外,本发明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广义上的精神及范围的条件下,成为各种实施 方式及变形。而且,所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也 就是说,本发明的范围并非由实施方式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表示。而且,在权利要求内及 意义与该权利要求同等的发明的范围内所实施的各种变形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0160] 本发明是基于2012年1月2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案2012-010979号。日本专 利申请2012-010979号的说明书、专利申请范围、全部图式均以参照的形式纳入本说明书 中。
【权利要求】
1. 一种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框体,包括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框体的第一齿轮、及使该第一齿轮旋转的马达; 打印单元,设在所述框体内,包括可在第一方向滑动地设置且具有打印头的滑架、及沿 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打印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出且哨合于所述第一齿轮的第二方向齿 条;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马达。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单元具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出的旋转轴, 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在所述旋转轴的两端,且与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在同一轴上, 所述第二方向齿条在所述打印单元中设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且分别啮合于所述 第一齿轮, 所述马达使所述旋转轴旋转,从而使所述第一齿轮旋转。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打印单元的两端部,形成有贯通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将所述第二方向设为长度方 向的长孔, 所述旋转轴插通于所述长孔而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固定于齿轮群中的一个齿轮,且所述齿轮群具备啮合的多个齿轮, 所述马达是通过驱动旋转该齿轮群中的另一个齿轮即输入齿轮,而使所述旋转轴旋 转。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单元具备卷取部, 该卷取部具有:卷取用齿条,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出;卷取齿轮,啮合于该卷取用齿条 且伴随所述滑架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移动而旋转;及卷取轴,伴随所述卷取齿轮的旋转而 卷取所述打印头上的色带; 该卷取部与所述打印头一同以可在所述打印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一体地安装于所述框 体。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导引部,形成在所述打印单元及所述框体中的一者上,沿垂直于所述打印方向的方向 延伸; 间隙调整构件,包括支撑于所述打印单元及所述框体中的另一者上的中心轴、及使轴 中心偏离于该中心轴而设置且由所述导引部导引而移动的偏心轴;及 固定构件,使所述间隙调整构件无法相对于所述框体旋转地进行固定。
【文档编号】B41J33/22GK104066586SQ201280067851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3日
【发明者】江原浩次 申请人:精工精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