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风冷散热装置的胶印机印刷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794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具有风冷散热装置的胶印机印刷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印机印刷单元,具体涉及具有风冷散热装置的胶印机印刷单元。



背景技术:

在印刷过程中,印刷机的串墨辊做周向旋转的同时做轴向的窜动,与其他墨辊产生摩擦,引起串墨辊表面温度升高,印刷速度越快,串墨辊升温越严重。串墨辊表面温度过高,油墨温度也会随之升高,油墨流动性增强,粘度减小,抗水性减弱,造成油墨的过度乳化,严重影响印刷品的质量,因此必须对串墨辊温度进行控制,传统方法是采用在空心串墨辊内部注水进行冷却,但此种装置拆装跟维修都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具有风冷散热装置的胶印机印刷单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具有风冷散热装置的胶印机印刷单元, 包括印版滚筒、胶皮滚筒、供水机构和供墨机构,所述供墨机构包括墨斗辊、传墨辊、第一匀墨辊、第二匀墨辊、第三匀墨辊、第一串墨辊、第二串墨辊、第三串墨辊、第一着墨辊、第二着墨辊、第三着墨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斗辊分别与传墨辊及第一匀墨辊相接触,所述第一匀墨辊与第一串墨辊相接触,所述第一串墨辊分别与第二匀墨辊及第三匀墨辊相接触,所述第二匀墨辊通过第二串墨辊和第一着墨辊相接触,所述第一着墨辊与印版滚筒相接触,所述第三匀墨辊与第三串墨辊相接触,所述第三串墨辊分别通过第二着墨辊和第三着墨辊与印版滚筒相接触,所述第一串墨辊、第二串墨辊、第三串墨辊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内轴承座,所述内轴承座与辊内壁之间支撑连接有至少一对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靠近墨辊中心的内端固定有一个空心箱体,所述内轴承座安装于该空心箱体的内腔中,所述支撑杆内分别设有贯通设置的风道,所述风道位于对应支撑杆外端的外风口与辊内壁上对应开设的开口连通,所述支撑杆的风道与空心箱体的内腔连通构成贯穿辊内相对侧壁的气流通道,所述辊内壁上对应各气流通道于其中一个开口上安装有散热风机。

上述的具有风冷散热装置的胶印机印刷单元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轴承座主要由内层的轴承安装筒及外层的筒状保温壳组成,在筒状保温壳与轴承安装筒之间填装有保温材料,所述支撑杆的内端固定在内轴承座的筒状保温壳外壁上,其内风口开设于支撑杆的内端侧壁上。

上述的具有风冷散热装置的胶印机印刷单元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轴承座与辊内壁之间支撑连接的支撑杆呈辐射状分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风冷装置通过支撑杆上固定的箱体以及开设于支撑杆内的风道组成贯穿串墨辊的散热风道,在串墨辊工作时,冷空气在散热风机作用下由散热风道的一端进入并从另一端流出,冷空气将辊内高温气体带走,避免了串墨辊因升温导致油墨升温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胶印机印刷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却装置K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图3所示:具有风冷散热装置的胶印机印刷单元,包括印版滚筒1、胶皮滚筒2、供水机构和供墨机构,所述供水机构包括顺次接触的水斗辊31、穿水辊32、串水辊33和着水辊34,着水辊34与印版滚筒1相接触,所述供墨机构包括墨斗辊41、传墨辊42、第一匀墨辊53、第二匀墨辊541、第三匀墨辊542、第一串墨辊51、第二串墨辊521、第三串墨辊522、第一着墨辊55、第二着墨辊56、第三着墨辊57,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斗辊41分别与传墨辊42及第一匀墨辊相53接触,所述第一匀墨辊53与第一串墨辊51相接触,所述第一串墨辊51分别与第二匀墨辊541及第三匀墨辊542相接触,所述第二匀墨辊541通过第二串墨辊521和第一着墨辊55相接触,所述第一着墨辊55与印版滚筒1相接触,所述第三匀墨辊542与第三串墨辊522相接触,所述第三串墨辊522分别通过第二着墨辊56和第三着墨辊57与印版滚筒1相接触,所述第一串墨辊51、第二串墨辊521、第三串墨辊522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内轴承座3,所述内轴承座3与辊内壁之间支撑连接有至少一对的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靠近墨辊中心的内端固定有一个空心箱体6,所述内轴承座3安装于该空心箱体6的内腔中,所述支撑杆5内分别设有贯通设置的风道,所述风道位于对应支撑杆5外端的外风口与辊内壁上对应开设的开口8连通,所述支撑杆5的风道与空心箱体6的内腔连通构成贯穿辊内相对侧壁的气流通道,所述辊内壁上对应各气流通道于其中一个开口上安装有散热风机7,所述内轴承座3主要由内层的轴承安装筒及外层的筒状保温壳组成,在筒状保温壳与轴承安装筒之间填装有保温材料,所述支撑杆5的内端固定在内轴承座3的筒状保温壳外壁上,其内风口开设于支撑杆5的内端侧壁上,所述内轴承座3与辊内壁之间支撑连接的支撑杆5呈辐射状分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