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清胶头的移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9682阅读:9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清胶头的移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塑胶件企业生产小型塑胶件的过程中,一般都会根据需要在塑胶件的表面上移印各种图案或文字,而由于这些塑胶件种类繁多,大多形状不规则,对采用自动化生产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现在都是采用人工将产品放入移印机的方式来进行操作,而人工操作的效率低,造成了大量的人工浪费。而在移印过程中,移印的胶头由于移印次数较多,常常会造成移印图案模糊变花,因此,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定时清理,费时费力。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自动清胶头的移印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清胶头的移印装置,能够自动清理胶头,节省人力、保证移印质量,且移印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自动清胶头的移印装置,其包括第一驱动件、受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胶头、位于所述胶头下方位置且往复伸入所述胶头下方的供墨组件与除墨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供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受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的移印模板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移印模板上方的油墨供给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除墨组件包括第三驱动件、受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的连接板、固定在连接板上的粘墨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上且位于所述粘墨板上下两侧位置设置有放料棍和收料棍。

进一步的,所述放料棍上设置有胶带。

进一步的,所述胶带依次绕过所述粘墨板的上表面、所述粘墨板的下表面到达所述收料棍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上固定有驱动所述放料棍旋转的第四驱动件。

进一步的,贴着所述粘墨板上下两个表面设置有压杆。

进一步的,所述粘墨板末端设置有活动的导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自动清胶头的移印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自动清理胶头,节省人力、保证移印质量,且移印效率高。具体的,

1)将胶头移印与胶头粘附油墨两个动作分开设置,即胶头只进行上下运动进行移印,而移印模板只进行前后运动,提高了移印的速度;

2)在移印胶头旁设置了自动清胶头组件,通过将带有胶带的粘墨板通过驱动件移动到胶头下方位置,在胶头的上下运动中即可完成清理胶头的工作,不仅节约时间,还可保证移印质量,防止移印图案模糊变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00自动清胶头的移印装置;

1第一驱动件;2胶头;3供墨组件,31第二驱动件,32移印模板,33油墨供给装置;4除墨组件,41第三驱动件,42连接板,43粘墨板,44放料棍,441胶带,45收料棍,46第四驱动件,47压杆,48导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为自动清胶头的移印装置100,其包括第一驱动件1、受第一驱动件1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胶头2、位于胶头2下方位置且往复伸入胶头2下方的供墨组件3与除墨组件4。

供墨组件3包括第二驱动件31、受第二驱动件31驱动的移印模板32以及固定设置在移印模板32上方的油墨供给装置33。

除墨组件4包括第三驱动件41、受第三驱动件41驱动的连接板42、固定在连接板42上的粘墨板43、固定在连接板42上且位于粘墨板43上下两侧位置的放料棍44和收料棍45、以及固定在连接板42上且驱动放料棍44旋转的第四驱动件46。放料棍44上设置有胶带441,胶带441依次绕过粘墨板43的上表面、粘墨板43的下表面到达收料棍45上。贴着粘墨板43上下两个表面设置有压杆47。粘墨板43末端设置有活动的导轮48。

本实用新型为自动清胶头的移印装置100的工作原理在于:待移印的产品运动到胶头2下方位置;粘好油墨图案的胶头2在第一驱动件1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对产品表面进行移印;胶头2上升,第二驱动件31驱动移印模板32伸到胶头2下方;胶头2下降,粘附油墨图案;胶头2上升,同时移印模板32退回,待下次产品到达时进行移印。在此过程中,本实施例可设定特定的移印次数进行一次清胶头动作,当需要清理胶头时,第三驱动件41驱动粘墨板43伸到胶头2下方,胶头2下降,接触粘墨板43,从而被粘墨板43上的胶带441将胶头2上的油墨清除干净。

本实施例为自动清胶头的移印装置100的有益效果为:能够自动清理胶头,节省人力、保证移印质量,且移印效率高。具体的,

1)将胶头移印与胶头粘附油墨两个动作分开设置,即胶头只进行上下运动进行移印,而移印模板只进行前后运动,提高了移印的速度;

2)在移印胶头旁设置了自动清胶头组件,通过将带有胶带的粘墨板通过驱动件移动到胶头下方位置,在胶头的上下运动中即可完成清理胶头的工作,不仅节约时间,还可保证移印质量,防止移印图案模糊变花。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