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离合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9953阅读:2285来源:国知局
印刷机离合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刷机离合压装置。



背景技术:

卷筒料在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印刷过程中,必须有离压和合压两个工作状态,即需要具备四个必须的动作:网墨离合压和印刷离合压,印刷版辊与网纹辊的离合压动作简称网墨离合压,印刷版辊与印刷底辊的离合压动作简称印刷离合压。参见图6、图7,印刷机的每个印刷单元1包括印刷版辊9、网纹辊10和印刷底辊11,这四个动作的分解过程是:印刷时,印刷版辊9与网纹辊10合压,网纹辊10将墨槽中的油墨传递到印刷版辊9上,印刷版辊9与印刷底辊11再合压,印刷版辊9再将沾了油墨的图案传递到由印刷底辊11带动的印刷纸路12上,形成印刷图案;印刷暂停时,需要网墨离压和印刷离压,即印刷版辊9与网纹辊10离压,网纹辊10停止将油墨传递到印刷版辊9上,印刷版辊9与印刷底辊11离压,印刷版辊9停止将印刷图案传递到印刷纸路12上。为了实现这四个动作,目前使用的离合压装置为:每侧墙板上皆转动安装有网墨离合压肩铁7和印刷离合压肩铁8,由四个普通气缸13控制两侧的网墨离合压肩铁7和印刷离合压肩铁8动作,与印刷版辊9两端的版辊肩铁配合,完成印刷版辊9与网纹辊10的离合压动作以及印刷版辊9与印刷底辊11的离合压动作。现有离合压装置存在的问题是:采用四个气缸控制四个肩铁,每个气缸控制其中一个肩铁,受两侧气缸安装误差的影响,两侧肩铁的活动位置可能会不同步,因而影响印刷的效果,而且采用四个气缸控制的设备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印刷机离合压装置,以提高印刷质量、降低设备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印刷机离合压装置,包

括受控于控制机构的肩铁机构,印刷机两侧的墙板上皆设有所述肩铁机构;

所述肩铁机构包括:通过转轴转动设置的网墨离合压肩铁和印刷离合压肩铁,所述网墨离合压肩铁包括位于所述转轴上方的网墨离合压肩铁上段和位于所述转轴下方的网墨离合压肩铁下段,所述印刷离合压肩铁包括位于所述转轴上方的印刷离合压肩铁上段和位于所述转轴下方的印刷离合压肩铁下段;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由一个动力机构驱动的凸轮机构,所述凸轮机构包括转动设置的凸轮轴和固定于所述凸轮轴两端的两个相同的凸轮,所述网墨离合压肩铁下段、所述印刷离合压肩铁下段分别与所述凸轮的轮廓面相抵。

其中,所述凸轮的轮廓面包括依次设置的网墨合压段、网墨离压段、印刷合压段、印刷离压段;所述网墨离压段、所述印刷离压段的径向尺寸皆大于所述网墨合压段、所述印刷合压段的径向尺寸。

其中,所述网墨离合压肩铁下段、所述印刷离合压肩铁下段分别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凸轮的轮廓面相抵。

其中,所述网墨离合压肩铁上段、所述印刷离合压肩铁上段分别设置有与版辊肩铁相适应的弧形部。

其中,所述网墨离合压肩铁、所述印刷离合压肩铁绕同一个所述的转轴转动设置,所述转轴固定于印刷机的墙板上。

其中,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动力气缸和一端与所述动力气缸相连的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凸轮轴连接。

其中,所述动力气缸为组合式气缸,所述组合式气缸包括相背设置并固定在一起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连杆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印刷机的墙板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印刷机离合压装置包括受控于控制机构的肩铁机构,肩铁机构包括通过转轴转动设置的网墨离合压肩铁和印刷离合压肩铁,控制机构包括由一个动力机构驱动的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包括转动设置的凸轮轴和固定于凸轮轴两端的两个相同的凸轮;动力机构驱动凸轮轴转动时,带动两个凸轮同步转动,凸轮转动又带动着两侧的网墨离合压肩铁和两侧的印刷离合压肩铁绕转轴动作,网墨离合压肩铁上段、印刷离合压肩铁上段与版辊肩铁配合实现离合压动作,由于两个凸轮的运动相同,两侧网墨离合压肩铁肩铁的活动同步,两侧印刷离合压肩铁的活动同步,使得印刷版辊与网纹辊和印刷底辊的离合压动作两侧一致,因而印刷效果好,印刷质量有保障。

仅采用一个动力机构配合凸轮机构,即实现了对肩铁机构的控制,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四个气缸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在减少安装误差影响的同时,提高了印刷质量,也降低了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压装置后的印刷机印刷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控制机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离合压装置与墙板安装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离合压装置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凸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的印刷机印刷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离合压装置示意图;

图中:1-印刷单元;2-组合式气缸;3-连杆;4-凸轮轴;5-凸轮;51-网墨合压段;52-网墨离压段;53-印刷合压段;54-印刷离压段;6-转轴;7-网墨离合压肩铁;71-网墨离合压肩铁上段;72-网墨离合压肩铁下段;73-滚轮;8-印刷离合压肩铁;81-印刷离合压肩铁上段;82-印刷离合压肩铁下段;83-滚轮;9-印刷版辊;10-网纹辊;11-印刷底辊;12-印刷纸路;13-普通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非限制性说明。

如图1所示,印刷机的印刷单元1包括印刷版辊9、网纹辊10、印刷底辊11和离合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印刷机离合压装置,包括受控于控制机构的肩铁机构,在印刷机两侧的墙板上皆设有肩铁机构。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其中,肩铁机构包括:通过转轴转动设置的网墨离合压肩铁7和印刷离合压肩铁8,为方便控制和安装,网墨离合压肩铁7、印刷离合压肩铁8绕同一个转轴6转动设置,转轴6固定于印刷机的墙板上,当然,也可以采用两个独立的转轴;网墨离合压肩铁7包括位于转轴6上方的网墨离合压肩铁上段71和位于转轴6下方的网墨离合压肩铁下段72,进一步地,网墨离合压肩铁上段71设置有与版辊肩铁相适应(即相切)的弧形部,网墨离合压肩铁下段72设置有滚轮73;印刷离合压肩铁8包括位于转轴6上方的印刷离合压肩铁上段81和位于转轴6下方的印刷离合压肩铁下段82,进一步地,印刷离合压肩铁上段81设置有与版辊肩铁相适应(即相切)的弧形部,印刷离合压肩铁下段82设置有滚轮83。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其中,控制机构包括:由一个动力机构驱动的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包括转动设置的凸轮轴4和固定于凸轮轴4两端的两个相同的凸轮5,即两个凸轮5的形状和相位都相同,滚轮73、滚轮83分别与凸轮5的轮廓面相抵。

如图5所示,其中,在凸轮5的轮廓面上设有A、B、C、D四个工作状态转折点,凸轮5的轮廓面包括依次设置的网墨合压段51即AB段曲线、网墨离压段52即BC段曲线、印刷合压段53即CD段曲线、印刷离压段54即DA段曲线;其中,网墨离压段52、印刷离压段54的径向尺寸皆大于网墨合压段51、印刷合压段53的径向尺寸。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动力机构包括动力气缸和一端与该动力气缸相连的连杆3,连杆3的另一端与凸轮轴4连接。其中,动力气缸具体采用了组合式气缸2,该组合式气缸2包括相背设置并固定在一起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其中,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杆3连接,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印刷机的墙板连接,采用组合式气缸2便于实现分阶段控制。

印刷机正常印刷时,如图4所示,网墨合压段51即AB段曲线与滚轮73相抵,印刷合压段53即CD段曲线与滚轮83相抵,处于合压状态,网纹辊10将墨槽中的油墨传递到印刷版辊9上,印刷版辊9将沾了油墨的图案传递到由印刷底辊11带动的印刷纸路12上,形成印刷图案。印刷暂停时,需要网墨离压和印刷离压,即印刷版辊9与网纹辊10离压,网纹辊10停止将油墨传递到印刷版辊9上,印刷版辊9与印刷底辊11离压,印刷版辊9停止将印刷图案传递到印刷纸路12上;组合式气缸2驱动凸轮机构顺时针转动,网墨合压段51即AB段曲线与滚轮73逐渐脱离,网墨离压段52即BC段曲线与滚轮73逐渐接触,实现网墨离压;印刷合压段53即CD段曲线与滚轮83逐渐脱离,印刷离压段54即DA段曲线与滚轮83逐渐接触,实现印刷离压;上述四段凸轮曲线的长短决定了四个工作状态的先后顺序,四段凸轮曲线的径向尺寸大小决定了四个工作状态的离合压大小值的高低;网墨离合压肩铁7、印刷离合压肩铁8以转轴6的中心即E点为公共转动支点,凸轮5对滚轮73的作用点为F点,凸轮5对滚轮83的作用点为G点,利用杠杆原理,网墨离合压肩铁上段71、印刷离合压肩铁上段81与版辊肩铁配合实现离合压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印刷机离合压装置,包括受控于控制机构的肩铁机构,控制机构包括由一个动力机构驱动的凸轮机构,两侧网墨离合压肩铁的活动同步,两侧印刷离合压肩铁的活动同步,使得印刷版辊与网纹辊和印刷底辊的离合压动作两侧一致,印刷效果好,印刷质量有保障,设备成本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