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通油墨与UV复合油墨均可印刷的多色复合胶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7062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胶印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普通油墨与uv复合油墨均可印刷的多色复合胶印机。



背景技术: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印刷制品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各类原辅料的实质性改变以及印刷制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在所有印刷制品中,由于uv胶印印刷的制品比凹印、柔印等印刷制品色彩更加丰富,使得uv胶印技术被广泛应用。目前uv胶印技术大致可以分为彩色印刷和表面整饰两类,彩色印刷和常规印刷基本相同。表面整饰如uv上光、uv冰花或uv磨砂油墨印刷,uv上光可以替代覆膜,既可全面上光也可以局部上光;uv冰花或uv磨砂油墨印刷,可以在承印物表面形成“三维”图像和丰富多彩的纹理效果。

在商业印刷领域,纸张uv胶印或局部上光已成为书刊封面、广告宣传画印刷、装饰的重要方法。在包装印刷领域,由于uv印刷品的装饰效果好,油墨不含挥发性有害物,快速固着等特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特别对于非吸收性材料(如金属、结材)承印物的平版印刷,采用uv固化技术比传统印刷方式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经过uv处理的印刷产品,无论是光度,耐磨度都比光油,水油好,更具有耐药品性和耐化学性,稳定性好,能够用水和乙醇擦洗;且因其挥发物含量非常少,废弃纸品可回收利用,解决了复膜工艺纸盒不能回收的问题,故在可再生回收包装上应用非常广泛。但uv胶印技术也存在以下问题:

1、需要专用配套装置:印刷设备必须配备专用的胶辊、印版和橡皮布,清洗时需要专用的清洗剂;窜墨辊需要增加水冷却系统;由于uv油墨叠印性欠佳,一般需要在机组间增加专用的uv油墨固化干燥装置。

2、印刷成本高:首先uv设备价格高,折旧成本高;其次uv油墨贵,一般是普通油墨的4~5倍;最后由于uv胶印技术含量较高,必须有完善的工艺方案和严格的管理,增加了管理成本管理和操作成本。

3、工艺复杂难点多:首先,uv油墨水墨平衡宽容度较窄,容易造成较严重的油墨乳化,容易脏版,增加了操纵难度。其次,uv油墨固化程度不易掌握,干燥不彻底易导致印刷品粘黏,固化温度过高又可能使纸张变形,影响套印;第三,uv油墨对色序要求高,安排不当会使色彩饱和度受影响;第四,由于uv油墨干燥快,印刷中停机时间长或机器速度太慢,会造成油墨可能结皮甚至干燥,影响印刷质量。

4、纯uv系统与其他上光工艺不兼容:采用uv印刷并在最后进行uv上光,虽然可以获得光泽很高的印刷品,但是目前这种纯uv系统不可能再转换为其他类型的上光工艺,兼容程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uv胶印印刷与普通油墨印刷的设备不兼容的问题,提供一种既可以使用复合油墨印刷又可以使用传统胶印油墨印刷的多色复合胶印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普通油墨与uv复合油墨均可印刷的多色复合胶印机,包括用于输入待印刷品的输纸台、用于印刷从输纸台输入的待印刷品的印刷单元以及用于输出从印刷单元印刷后的印刷品的收纸台;收纸台设有用于传输印刷品的传输带;印刷单元包括机架及在机架上依次设置的若干个用于印刷的色组和烘干装置;印刷单元还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化油墨的辐射固化装置和至少一个用于进行上光的上光机组。

进一步,辐射固化装置设置于位于最前的两个色组之间,上光机组设置于位于最末位的色组与烘干装置之间,在最末位的色组与上光机组之间还设有辐射固化装置。

进一步,各色组之间均设有用于安装辐射固化装置的辐射固化装置接口。

进一步,辐射固化装置为uv-a辐射固化装置,uv-a辐射固化装置为一组无级调整的uv固化灯装置,uv固化灯装置的功率密度为160~200w/cm3

进一步,在烘干装置之后还设有一个上光机组。

进一步,上光机组为网纹辊上光机组,网纹辊上光机组设有陶瓷网纹辊,陶瓷网纹辊的线数为80~120线,陶瓷网纹辊的网穴数量为每平方英寸有40000个以上,陶瓷网纹辊的网穴角度为60度、网穴深度为13~33微米。

进一步,收纸台依次设有烘干装置、辐射装置、臭氧抽气装置和水蒸气抽气装置,收纸台上方还设有空气滤清系统。

进一步,辐射装置为无级调整的uv固化灯装置,uv固化灯装置的功率密度为160~200w/cm3,辐射装置包括uv-a辐射装置、uv-b辐射装置和uv-c辐射装置中的其中一种或者其中两种以上。

进一步,烘干装置为红外线辐射器和/或者热风烘干装置。

进一步,各色组均设有胶辊,胶辊为两用胶辊,两用胶辊的橡胶材质是丁晴橡胶或者三元乙丙橡胶或者丁晴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的混合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印刷单元中设置辐射固化装置和上光机组,使得在印刷单元关闭辐射固化装置后,可以采用传统胶印油墨印刷生产传统胶印包装印刷品,完成传统印刷后通过上光机组可直接进行普通水性光油上光工序或者uv上光油上光工序,从而实现传统胶印油墨印刷;在印刷单元打开辐射固化装置后,可以采用uv复合油墨印刷生产特殊胶印包装印刷品,在完成复合油墨印刷后,通过上光机组在印刷品表面进行氧化的无光光泽处理、粒化效果的局部加印亮油处理、高光泽uv上光油处理等,从而形成高光、哑光、珠面、水纹、缎面、荧光、粒化、滴落等特殊效果,实现了胶印机既可以使用复合油墨印刷又可以使用传统胶印油墨印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所述普通油墨与uv复合油墨均可印刷的多色复合胶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普通油墨与uv复合油墨均可印刷的多色复合胶印机,包括输纸台1、印刷单元2、收纸台3,印刷单元2包括机架21及在机架21上依次设置的第一色组201、第一uv-a辐射固化装置231、第二色组202、第三色组203、第四色组204、第五色组205、第六色组206、第七色组207、第二uv-a辐射固化装置232、第一网纹辊上光机组211、第一烘干装置220、第二网纹辊上光机组212。其中第一烘干装置220为红外线辐射器和热风烘干装置,七个色组之间均设有用于安装辐射固化装置的辐射固化装置接口241,各色组均设有胶辊,胶辊为两用胶辊,两用胶辊的橡胶材质是丁晴橡胶,但不限于丁晴橡胶,还可以是三元乙丙橡胶或者丁晴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的混合材料。上述uv-a辐射固化装置为一组无级调整的uv固化灯装置,uv固化灯装置的功率密度为160~200w/cm3。上述网纹辊上光机组设有陶瓷网纹辊,陶瓷网纹辊的线数为80~120线,陶瓷网纹辊的网穴数量为每平方英寸有40000个以上,陶瓷网纹辊的网穴角度为60度、网穴深度为13~33微米。

收纸台3依次设有第二烘干装置31、辐射装置32、臭氧抽气装置33和水蒸气抽气装置34,收纸台3上方还设有空气滤清系统35,收纸台3还设有用于传输印刷品的传输带11。其中辐射装置包括uv-a辐射装置、uv-b辐射装置和uv-c辐射装置,上述辐射装置均为无级调整的uv固化灯装置,uv固化灯装置的功率密度为160~200w/cm3。第二烘干装置31为红外线辐射器和热风烘干装置。

本发明中所述的复合胶印机中可以应用于一般油墨印刷、uv复合油墨的印刷,也可用于进行局部套印光油的印刷。

使用普通胶印油墨印刷时,关闭印刷单元2中的辐射固化装置,印刷品自输纸台1送至印刷单元2,印刷品经各色组完成图文转移后形成完整图案。然后经第一网纹辊上光机组211,第一网纹辊上光机组211将水性上光油施加在印有普通胶印油墨的印刷品上,经红外线辐射器和热风烘干装置烘干后,再经第二网纹辊上光机组212施加一层高光泽的上光油(可以是uv上光油,也可以是水性上光油),最后经过加长的收纸台3中的红外线和热风烘干装置、uv-a辐射装置、uv-b辐射装置、uv-c辐射装置(如果第二网纹辊上光机组212采用水性上光油辐射装置可不开启)进行干燥固化处理,即完成印刷,得到双上光胶印包装印刷制品,也可不使用网纹辊上光机组,直接得到普通胶印包装印刷制品。

使用uv复合油墨印刷时,开启印刷单元2中的辐射固化装置,印刷品自输纸台1送至印刷单元2,印刷品经各色组完成图文转移后形成完整图案。在各色组的印刷过程中,在各色组间设置的uv-a辐射固化装置产生紫外光照射对印刷品上的uv复合油墨进行部分烘干(具体烘干程度可通过设置uv-a辐射固化装置的辐射量来进行控制)。其中第七色组207用于加印亮油,完成后,通过第七色组207后设置的uv-a辐射固化装置产生紫外光照射,进行部分烘干。接着依次经过第一网纹辊上光机组211、红外线辐射器和热风烘干装置、第二网纹辊上光机组212上光油处理,经过加长的收纸台3中的红外线和热风烘干模块、uv-a辐射装置、uv-b辐射装置、uv-c辐射装置进行干燥固化处理,最终完成印刷。使用uv复合油墨印刷时,通过本发明的复合胶印机可以有效地控制油墨固化程度,从而得到各种特殊效果的胶印包装印刷制品。上述实施例中仅在第一色组201和第二色组202之间以及第七色组207之后设置辐射固化装置,但不局限于只设置这两个辐射固化装置,可以依据干燥需要设置辐射固化装置的数量。

进行局部套印光油的印刷时,对于需要进行局部上光的印刷品,上光时,上光机组向下接触印刷品,不上光时,向上移动上光机组,从而实现局部上光。

通过对复合胶印机功能配置可以组合得到不同的印刷工艺,产生不同的印刷效果和整饰效果,如下表所示:

本发明通过将复合胶印机中的各部件相互配合,实现了高光、哑光、珠面、水纹、缎面、荧光、粒化、滴落等特殊效果,实现了一机多用,仅需一台胶印机即可实现多种印刷效果,符合市场的需求,降低了印刷厂的印刷成本。

以上所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发明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发明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